新四季網

宋江與「鯉魚跳龍門」

2023-08-13 08:52:02 1

你吃過這樣的魚嗎?一條冒著熱氣的紅鯉魚端上桌來,魚的嘴還在一張一合,魚的腮還在一啟一閉地吸氣哩!當你拿起筷子去夾它時,突然,它竟在盤子裡跳起來翻了個身,會把你嚇一大跳。

  這就是名菜「鯉魚跳龍門」。

  說起「鯉魚跳龍門」,它還和宋江酒醉潯陽樓題反詩的故事有關哩!話說宋江殺了閻婆惜,被發配到江州(今九江)。一日,宋江心情煩悶,出外走走,不覺來到潯陽江頭。他抬頭一望,前面有座酒樓,於是便邁開步子,向酒樓走去。他走近一看,只見那酒樓雕梁畫棟,好不氣派。酒樓的大門上方懸掛著蘇東坡親筆書寫的「潯陽樓」三個鬥大金字。宋江心中暗自高興,進了酒樓,選了靠近長江邊上的位置坐下,便叫酒家打酒上菜來。潯陽樓是潯陽城掛頭牌的酒店,喝有天下名酒,吃有譽滿江南的名菜。酒家看得黑漢宋江相貌不凡,立刻端出陳年封缸酒,少頃又端出一盤金色鯉魚。

  宋江看得盤中那金色鯉魚,魚身熱氣騰騰,魚嘴一張一合,魚鰓一鼓一動,魚尾頻頻搖擺,便不禁生疑,這條魚真像是活的哩!他好奇地拿起筷子去夾魚肉,誰料筷子還未碰到魚身,魚在盤中突然打了一個挺,似乎要從盤中跳出來。此情此景,觸動了宋江的思緒:鯉魚到了做人下酒菜的關頭,還要盡力掙扎,自己被官府逼到如此地步,若逆來順受,真是連一條鯉魚都不如,枉做了七尺男兒!宋江暗暗自言道:「我出生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而今卻名不成,功不就,反被文了雙頰,發配到這裡,家鄉父老和兄弟,今後何年得見?」想到此,宋江不覺傷心,潸然淚下。

  店小二見宋江不喝酒,不嘗魚,若有所思,便上前打趣道:「此菜為我樓名菜,叫做『鯉魚跳龍門』,客官品嘗了這道菜,來日定會身登龍門榜的!」宋江嘗過「鯉魚跳龍門」,魚肉鮮嫩果然不同一般。他自斟自飲,魚助酒興,酒助人興,宋江好不開懷。

  酒畢,宋江叫店小二取來筆墨,在牆上寫了一首「西江月」: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此後,因為宋江曾品魚題反詩,使潯陽樓的「鯉魚跳龍門」名氣更大,流傳至今.

同类文章
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時候,有位大詩人名叫白居易,一次,他去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家做客。白居易發現,這位以前很愛好旅行的朋友已經好多年不出遠門了。   「哈哈,你變了,變得不愛旅遊了,美麗的風景對你沒有吸引力了嗎?」白居易
讀唐詩聽故事

讀唐詩聽故事

 山行 杜 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從前,有個小孩兒,她特別喜歡花。   寒冷的冬天,她聞到淡淡的香味,找啊找,找到了長在牆角的一株潔白的花。   孩子驚訝地問:「看哪,媽媽,這是什麼花?"媽媽笑著說:「這是梅花
憫農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夏天,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在鄉下做客,孩子們在屋裡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說著玩什麼遊戲。   忽然,小妹妹看見有人在外面幹活。「瞧,」小妹妹趕緊報告哥哥,「那人不怕熱嗎?」   「是呀!」哥哥說,「你看他們鋤草鋤得滿頭大汗,汗
尋隱者不遇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從前有位詩人,他有個朋友住在深山裡。一天,詩人要去拜訪他的這位朋友。詩人出發了,他走過野花盛開的草地,淌過清清的小河,穿過鬱鬱蔥蔥的樹林,進入到雲霧繚繞的深山。   「我的朋友見到我一定會特別高興!」詩人想著,不由得加
剔盡寒燈夢不成之朱淑真

剔盡寒燈夢不成之朱淑真

在宋代,和李清照比肩的才女,當屬朱淑真。只不過,李清照的愛情是華美的盛宴,有著濃鬱的芳香,而朱淑真的心卻是寂寂無色的花枝,總也找不到屬於她的那一枝愛情花開。   朱淑真一生都在尋尋覓覓中期盼著愛情。只可惜,愛成灰,心已涼,痛斷腸。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她
節操冰潔之張玉娘

節操冰潔之張玉娘

 原以為,梁山伯和祝英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沒想到,歷史上真的出現過一個類似梁祝式的經典愛情傳奇。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宋代才女張玉娘。   張玉娘,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南宋浙江松陽人,出身於仕宦之家,祖輩世代為官,父張懋曾任提舉官。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玉娘受到詩書禮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近日讀到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兒童詩,題為《小兒垂釣》。詩云:「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一個「蓬頭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釣魚。路人向他招手問路,他卻怕驚動了魚兒而不敢回應。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但卻似一枝出水的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
「一氣之下」《陋室銘》

「一氣之下」《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通判時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   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劉禹錫、柳宗元
漢陽的樹

漢陽的樹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坎坷,長期漂泊羈旅的唐代詩人崔顥在登上黃鶴樓時,看眼前鶴去樓空,望天際悠悠白雲,目睹鸚鵡洲上萋萋芳草,對岸漢陽城裡樹木蔥鬱。不覺感慨於歲月不再,人世茫茫
玉簫郎君

玉簫郎君

臘月,薄暮時分,一位文士獨自一人來到了雲翔閣。   「雲翔風月」是汀州八景之一,位於城北,遠接臥龍山,臨滔滔汀江。   彼時的雲翔閣,極為清靜,只有一位老齋公在不聲不響地清掃落葉,譁啦一聲,譁啦又一聲。   老齋公就是那些「服侍菩薩」的普通老百姓,男性。又有老齋婆,不用說是女性。現在的閩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