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2023-08-13 03:45:08

近日讀到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兒童詩,題為《小兒垂釣》。詩云:「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一個「蓬頭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釣魚。路人向他招手問路,他卻怕驚動了魚兒而不敢回應。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但卻似一枝出水的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惟妙的純真和無限的童趣。

  這很容易使人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個牧童,更像個小雷鋒。「欲斷魂」的路人剛一提問,他就熱情相答,並且用手指明「杏花村」的方向。

  唐代的呂巖(呂洞賓),也寫過一首《牧童》:「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寬闊的田野,悠揚的笛聲,辛勞的牧童放牧歸來,吃過了飯連蓑衣都來不及脫,就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只有那皎潔的月光,靜靜地灑在他的身上。

  而清代詩人袁枚所寫的《牧童》,又與眾不同。一個夏日的午後,袁枚去拜訪朋友,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歡快嘹亮的歌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頭戴鬥笠、身穿短褂、騎著黃牛的牧童在高聲唱著《放牛歌》。袁枚正聽得如醉,突然歌聲戛然而止。原來牧童發現了樹上的知了,並熟練地爬上牛背,踮起腳尖,小手伸向一旁粗壯的樹幹。而機靈的知了,卻「嗖」一聲飛走了。袁枚見狀,哈哈大笑。回家後即賦詩一首:「牧童騎黃牛,歌聲震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相對而言,白居易的《池上》,則更為妙趣橫生:「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池塘中一個個的大蓮蓬,清香誘人。一個小孩兒禁不住誘惑,偷偷地撐著小船去摘了幾個又趕緊劃了回來。但他還不懂得怎樣隱藏自己的蹤跡,自以為誰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駛過,水面的綠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顯的水線。小主人公天真活潑、又淘氣又可愛的頑童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寫兒童詩最多的是宋時的楊萬裡。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舟過安仁》:「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還有《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黃色的蝴蝶,淹沒在黃色的菜花中。令急走的兒童,茫然不知所措。

  關於兒童的詞句,我知道的只有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一句「最喜小兒無賴」,父母之愛,兒女之歡,都盡在其中。

  蘇軾說:「無官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老舍講:「小孩是哥倫布,把人帶到新大陸。」天真無邪的兒童,不僅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快樂,而且帶來了希望。

同类文章
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時候,有位大詩人名叫白居易,一次,他去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家做客。白居易發現,這位以前很愛好旅行的朋友已經好多年不出遠門了。   「哈哈,你變了,變得不愛旅遊了,美麗的風景對你沒有吸引力了嗎?」白居易
讀唐詩聽故事

讀唐詩聽故事

 山行 杜 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從前,有個小孩兒,她特別喜歡花。   寒冷的冬天,她聞到淡淡的香味,找啊找,找到了長在牆角的一株潔白的花。   孩子驚訝地問:「看哪,媽媽,這是什麼花?"媽媽笑著說:「這是梅花
憫農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夏天,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在鄉下做客,孩子們在屋裡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說著玩什麼遊戲。   忽然,小妹妹看見有人在外面幹活。「瞧,」小妹妹趕緊報告哥哥,「那人不怕熱嗎?」   「是呀!」哥哥說,「你看他們鋤草鋤得滿頭大汗,汗
尋隱者不遇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從前有位詩人,他有個朋友住在深山裡。一天,詩人要去拜訪他的這位朋友。詩人出發了,他走過野花盛開的草地,淌過清清的小河,穿過鬱鬱蔥蔥的樹林,進入到雲霧繚繞的深山。   「我的朋友見到我一定會特別高興!」詩人想著,不由得加
剔盡寒燈夢不成之朱淑真

剔盡寒燈夢不成之朱淑真

在宋代,和李清照比肩的才女,當屬朱淑真。只不過,李清照的愛情是華美的盛宴,有著濃鬱的芳香,而朱淑真的心卻是寂寂無色的花枝,總也找不到屬於她的那一枝愛情花開。   朱淑真一生都在尋尋覓覓中期盼著愛情。只可惜,愛成灰,心已涼,痛斷腸。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她
節操冰潔之張玉娘

節操冰潔之張玉娘

 原以為,梁山伯和祝英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沒想到,歷史上真的出現過一個類似梁祝式的經典愛情傳奇。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宋代才女張玉娘。   張玉娘,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南宋浙江松陽人,出身於仕宦之家,祖輩世代為官,父張懋曾任提舉官。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玉娘受到詩書禮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古詩中的快樂兒童

近日讀到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兒童詩,題為《小兒垂釣》。詩云:「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一個「蓬頭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釣魚。路人向他招手問路,他卻怕驚動了魚兒而不敢回應。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但卻似一枝出水的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
「一氣之下」《陋室銘》

「一氣之下」《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唐朝大詩人劉禹錫在和州任通判時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劉禹錫在當時是怎樣寫出這篇傳世佳作的。   資料顯示,唐貞元年間,劉禹錫任監察御史時,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劉禹錫、柳宗元
漢陽的樹

漢陽的樹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坎坷,長期漂泊羈旅的唐代詩人崔顥在登上黃鶴樓時,看眼前鶴去樓空,望天際悠悠白雲,目睹鸚鵡洲上萋萋芳草,對岸漢陽城裡樹木蔥鬱。不覺感慨於歲月不再,人世茫茫
玉簫郎君

玉簫郎君

臘月,薄暮時分,一位文士獨自一人來到了雲翔閣。   「雲翔風月」是汀州八景之一,位於城北,遠接臥龍山,臨滔滔汀江。   彼時的雲翔閣,極為清靜,只有一位老齋公在不聲不響地清掃落葉,譁啦一聲,譁啦又一聲。   老齋公就是那些「服侍菩薩」的普通老百姓,男性。又有老齋婆,不用說是女性。現在的閩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