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堂視頻寒包火表寒裡熱證
2025-07-16 22:42:09
養生堂視頻寒包火表寒裡熱證
生活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您是怎麼選擇的呢?
很多人都同時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也給了這些情況一個形象的名稱——寒包火。在中醫看來怕冷、發熱輕,都是外感寒邪造成的,其他的比如咽痛、舌紅都是熱邪造成的,所以寒包火也叫表寒裡熱證。
哪些人群容易出現寒包火的情況呢?就是體內有鬱熱的人。從飲食因素來看,近年來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糧食越來越精細,油膩、奶類、煎炸、甜食越來越成為飲食的常態。這類食物高脂肪、高能量,人體消化吸收之後不能及時代謝出去,就形成垃圾堆積在體內,表現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代謝產物過剩,輕則處於亞健康狀態,重則發生病變。這些物質、垃圾停留時間長了,就會生熱,稱為「蘊熱」或「鬱熱」或「伏熱」。體內有蘊熱,在未發病的情況下,可以沒有病態表現,但是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處於鬱熱的狀態,體內代謝不規律呢?可以參照以下表現:
前兩期為大家介紹了辛溫解表法和辛涼清熱法,針對這種裡有熱,外感寒的情況,劉老總結歸納出了辛平表散法。什麼是辛平表散法呢?就是使藥物配伍以後,溫與涼基本持平,用辛溫的力量散在表面的風寒,以寒涼的藥物清透身體裡的鬱熱,雙管齊下以達到最佳療效。
這個方劑中前3味藥都屬辛溫解表藥,它們共同起到辛溫發汗、疏風散寒的作用,其中以荊芥穗和防風為君;銀花、連翹寒涼,有清熱透邪、宣散鬱熱的功效;黃芩苦寒,既清瀉裡熱,又有燥溼之功效;因為這類病人多數都有口乾、尿黃的表現,說明裡熱已經損傷了津液,所以用甘寒的北沙參補充津液,同時也可以防止方中的辛溫藥和苦寒的黃芩燥烈傷津。這個方劑一共只有7味藥,但是臨床效果非常好,一般一劑藥就可以達到熱退病解的目的。專家提示,此方須經專業醫生辨證加減。適應症、禁忌、注意事項等請收看本期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