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裂縫內牆的加固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11-06 23:01:22 3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裂縫內牆的加固施工方法,適用於建築領域。
背景技術:
建築物內牆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裂縫,分析原因可能如下:一、上部結構荷載超過建築物內牆的承載能力;二、建築物內牆與外牆的拉結筋未放或不到位;三、建築物內牆在溫度應力或沉降應力的影響。在上述情況下建築物內牆會出現八字裂縫,尤其在建築物內牆和外牆的交接處容易出現豎向裂縫,甚至會使外牆產生外閃傾向。無論是出於安全性能還是使用功能考慮,都要進行加固,但是目前傳統的加固方法是掛設鋼筋網,力學性能改善不大,所以加固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提供一種有裂縫內牆的加固施工方法,解決傳統加固方法力學加固效果不好的問題。
本發明在內牆中間設置兩道混凝土小梁,第一道混凝土小梁設置在離樓板四分之三層高部位,第二道混凝土小梁設置在離樓板四分之一層高部位。混凝土小梁高度為200mm,寬度比內牆寬度大60~80mm,混凝土小梁外凸於內牆寬度大60~80mm,混凝土小梁外凸部位中間設置固定孔,固定孔深度為70~90mm,固定孔直徑為16~18mm,固定孔插入固定筋,固定筋直徑為12~14mm,固定筋沿著水平方向的間距為50~70mm。在離樓層頂部30~60cm處內牆表面設置預應力筋,預應力筋直徑為18~22mm,預應力筋穿過外牆的預留孔,預留孔直徑為22~25mm,構造柱局部鑿除露出箍筋,箍筋焊接墊鋼筋,墊鋼筋直徑與構造柱保護層厚度相同,墊鋼筋焊接承壓鋼板,承壓鋼板厚度為20~30mm,墊鋼筋設置目的是為了使承壓鋼板內側面與外牆的磚外表面相同,承壓鋼板延伸至外牆的磚外表面,錨板焊接在承壓鋼板外表面,承壓鋼板的設置可以有效地防止錨板部位的磚在張拉時局部承壓破壞。預應力筋張拉完畢後用固定筋固定形成折線形狀。牆體表面掛設鋼筋網,鋼筋網間距為250mm,鋼筋網所採用的鋼筋直徑為6~8mm,鋼筋網通過鉚釘固定在牆體的灰縫中,鋼筋網外面設置細石混凝土,細石混凝土厚度為15~25mm,細石混凝土外面設置水泥砂漿。
施工步驟包括:
(1)在樓板上支設鋼支撐,將作用在內牆的荷載完全卸掉。
(2)剝離內牆表面的粉刷砂漿。
(3)在離樓層頂部1/4層高部位內牆部位鑿除磚形成凹槽,將綁紮好的鋼筋和箍筋放入凹槽,澆築混凝土,形成第一道混凝土小梁;在離樓層頂部3/4層高部位內牆部位鑿除磚形成凹槽,將綁紮好的鋼筋和箍筋放入凹槽,澆築混凝土,形成第二道混凝土小梁。
(4)在外牆鑽設預留孔,以利於預應力筋穿過外牆固定於錨板。
(5)構造柱局部鑿除露出箍筋,剝離放置錨板部位外牆的粉刷,在構造柱箍筋上面焊接墊鋼筋,再在墊鋼筋上面焊接承壓鋼板,承壓鋼板延伸至外牆的磚外表面,錨板焊接在承壓鋼板外表面。
(6)預應力筋穿過外牆預留孔,預應力筋和外牆預留孔之間的空隙採用高強環氧樹脂填塞。預應力筋經錨板固定在承壓鋼板,然後進行預應力筋張拉,預應力筋張拉採用槓桿式夾緊工具,槓桿式夾緊工具的阻力臂與動力臂的比值為0.05~0.15。預應力筋張拉為豎向張拉,預應力筋張拉完畢後用固定筋固定,預應力筋與固定筋進行焊接,固定筋穿入混凝土小梁的固定孔,固定筋和混凝土小梁的固定孔之間的空隙採用高強環氧樹脂填塞。
(7)牆體表面掛設鋼筋網,鋼筋網通過鉚釘固定在牆體的灰縫中。
(8)掛設鋼筋網完畢後用壓力噴槍噴塗細石混凝土,細石混凝土粗骨料粒徑採用15mm以內,粒徑小於10mm的比例要大於70%。
(9)塗刷水泥砂漿進行找平。
本發明力學性能好,操作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有裂縫內牆的加固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誌:1、第一道混凝土小梁,2、第二道混凝土小梁,3、預應力筋,4、錨板,5、固定筋,6、承壓鋼板,7、構造柱,8、樓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在內牆中間設置兩道混凝土小梁,第一道混凝土小梁1設置在離樓板8四分之三層高部位,第二道混凝土小梁2設置在離樓板8四分之一層高部位。混凝土小梁高度為200mm,寬度比內牆寬度大60~80mm,混凝土小梁外凸於內牆寬度大60~80mm,混凝土小梁外凸部位中間設置固定孔,固定孔深度為70~90mm,固定孔直徑為16~18mm,固定孔插入固定筋5,固定筋5直徑為12~14mm,固定筋5沿著水平方向的間距為50~70mm。在離樓層頂部30~60cm處內牆表面設置預應力筋3,預應力筋3直徑為18~22mm,預應力筋3穿過外牆的預留孔,預留孔直徑為22~25mm,構造柱7局部鑿除露出箍筋,箍筋焊接墊鋼筋,墊鋼筋直徑與構造柱7保護層厚度相同,墊鋼筋焊接承壓鋼板6,承壓鋼板6厚度為20~30mm,承壓鋼板6延伸至外牆的磚外表面,錨板4焊接在承壓鋼板6外表面。預應力筋3張拉完畢後用固定筋5固定形成折線形狀。牆體表面掛設鋼筋網,鋼筋網間距為250mm,鋼筋網所採用的鋼筋直徑為6~8mm,鋼筋網通過鉚釘固定在牆體的灰縫中,鋼筋網外面設置細石混凝土,細石混凝土厚度為15~25mm,細石混凝土外面設置水泥砂漿。
施工步驟包括:
(1)在樓板8上支設鋼支撐,將作用在內牆的荷載完全卸掉。
(2)剝離內牆表面的粉刷砂漿。
(3)在離樓層頂部1/4層高部位內牆部位鑿除磚形成凹槽,將綁紮好的鋼筋和箍筋放入凹槽,澆築混凝土,形成第一道混凝土小梁1;在離樓層頂部3/4層高部位內牆部位鑿除磚形成凹槽,將綁紮好的鋼筋和箍筋放入凹槽,澆築混凝土,形成第二道混凝土小梁2。
(4)在外牆鑽設預留孔。
(5)構造柱7局部鑿除露出箍筋,剝離放置錨板4部位外牆的粉刷,在構造柱7箍筋上面焊接墊鋼筋,再在墊鋼筋上面焊接承壓鋼板6,承壓鋼板6延伸至外牆的磚外表面,錨板4焊接在承壓鋼板6外表面。
(6)預應力筋3穿過外牆預留孔,預應力筋3和外牆預留孔之間的空隙採用高強環氧樹脂填塞。預應力筋3經錨板4固定在承壓鋼板6,然後進行預應力筋3張拉,預應力筋3張拉採用槓桿式夾緊工具,槓桿式夾緊工具的阻力臂與動力臂的比值為0.05~0.15。預應力筋3張拉為豎向張拉,預應力筋3張拉完畢後用固定筋5固定,預應力筋3與固定筋5進行焊接,固定筋5穿入混凝土小梁的固定孔,固定筋5和混凝土小梁的固定孔之間的空隙採用高強環氧樹脂填塞。
(7)牆體表面掛設鋼筋網,鋼筋網通過鉚釘固定在牆體的灰縫中。
(8)掛設鋼筋網完畢後用壓力噴槍噴塗細石混凝土,細石混凝土粗骨料粒徑採用15mm以內,粒徑小於10mm的比例要大於70%。
(9)塗刷水泥砂漿進行找平。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裂縫內牆的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徵是(1)在樓板上支設鋼支撐;(2)剝離內牆表面的粉刷砂漿;(3)形成第一道混凝土小梁和第二道混凝土小梁;(4)在外牆鑽設預留孔;(5)在構造柱箍筋上面焊接墊鋼筋,再在墊鋼筋上面焊接承壓鋼板,錨板焊接在承壓鋼板外表面;(6)預應力筋經錨板固定在承壓鋼板,然後進行預應力筋張拉;(7)牆體表面掛設鋼筋網;(8)用壓力噴槍噴塗細石混凝土;(9)塗刷水泥砂漿進行找平。
技術研發人員:葉香竹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葉香竹
技術研發日:2016.02.28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