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甜蜜」的枷鎖_糖尿病專題
2025-07-16 16:23:10
卸下「甜蜜」的枷鎖_糖尿病專題
向紅丁教授發現,糖尿病在遺傳上的新規律為:家族成員發病年齡逐代年輕,即祖父母一輩六七十歲發病,父母一輩四五十歲發病,子女一代二三十歲發病。這種現象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各國都有所體現。同時,母系親屬中若有糖尿病人群,遺傳傾向會更為明顯。但有遺傳史的人群因為提高了警惕,反而不易發病,無遺傳史的人群卻因掉以輕心易患糖尿病,又給新的家族帶來遺傳因素。因此防範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或者少數人的「專利」,任何人都可能患上糖尿病。如何遠離或者推遲這種風險?請收看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紅丁教授主講的《卸下「甜蜜」的枷鎖》。
向紅丁教授給出了一個公式:遺傳+肥胖=糖尿病。研究發現,肥胖人群大腦中控制食慾的中樞因為長期大量接受到攝食的信號而變得麻痺,對飽的感覺不敏感,才會越吃越愛吃。您可以用身高的零頭來對比體重的公斤數,比如162釐米的零頭是62,意味著體重超過62公斤即為肥胖。除了肥胖以外還有哪些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呢?請您對照下圖進行自測:
常說的「三多一少」並不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首發症狀,而往往是糖尿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出現的典型症狀。而且「三多一少」的順序也有講究,先因為高血糖而多尿;多尿後為補充水分出現多飲;而多食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幾乎所有人都會有的是體重和體力的下降。真正的糖尿病首發症狀包括什麼呢?請對照下圖自測:
向紅丁教授針對近年來新的名詞「糖化血紅蛋白」表示:它是糖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產物,主要反映兩個月內血糖的變化情況。目前我國正在對測定方法進行統一和標準化,以便作為預測糖尿病和評估糖尿病人情況的指標。在這項方法未成熟之前,準確診斷糖尿病的方式是同時測餐前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僅測一項無法作為依據,而且要抽取靜脈血而不是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