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表現 狂犬病應該如何預防?
2025-07-20 00:08:15
在越來越多人養狗的今天,狂犬病的預防也是不可忽視的。狂犬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而且只能預防無法治癒,患上狂犬病後致死率是百分百。狂犬病的潛伏期少則幾天多則十年。所以一旦跟狗類接觸產生傷口就一定要立即去醫院打狂犬病疫苗。所以快來了解一下狂犬病是怎麼回事吧。
狂犬病的特點
1.主要是由狂犬病毒通過動物傳播給人而致。狂犬病毒含5種蛋白,即糖蛋白(G)、核蛋白(N)、聚合酶(L)、磷蛋白(NS)及基質(M)等。狂犬病病毒的糖蛋白能與乙醯膽鹼結合,決定了狂犬病毒的噬神經性。傳染源主要為病犬、其次為病貓及病狼等。人被患病動物咬傷後,動物唾液中的病毒通過傷口進入人體而引發疾病,少數患者也可因眼結膜被病獸唾液汙染而患病。
2.人對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獵者、獸醫、飼養動物者更易感。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感染肌細胞,於傷口附近肌細胞內小量增殖,再侵入近處的末梢神經。而後病毒沿周圍神經的軸索向中樞神經作向心性擴散,並不延血液擴散,主要侵犯腦幹和小腦等處的神經元。病毒在灰質內大量複製,沿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膚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3.人受感染後並非全部發病,被病犬咬傷而未作預防注射者約15%~20%發病,被病狼咬傷者約50%~60%發病,其發病因素與咬傷部位、創傷程度、傷口處理情況、衣著薄厚及注射疫苗與否有關。
狂犬病的表現
1.前驅期或侵襲期
在興奮狀態出現之前,大多數患者有低熱、食欲不振、噁心、頭痛、倦怠、周身不適等,酷似「感冒」;繼而出現恐懼不安,對聲、光、風、痛等較敏感,並有喉嚨緊縮感。較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症狀是傷口及其附近感覺異常,有麻、癢、痛及蟻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時刺激神經元所致,持續2~4日。
2.興奮期
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本期持續1~3日。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狀,典型者見水、飲水、聽流水聲甚至僅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怕風也是常見症狀之一,微風或其他刺激如光、聲、觸動等,均可引起咽肌痙攣,嚴重時尚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
3.麻痺期
痙攣停止,患者逐漸安靜,但出現遲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眼肌、顏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的等,本期持續6~18小時。狂犬病的整個病程一般不超過6日,偶見超過10日者。此外,尚有已癱瘓為主要表現的「麻痺型」或「靜型」,也稱啞狂犬病,該型患者無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病程長達10日,最終因呼吸肌麻痺與延髓性麻痺而死亡。吸血蝙蝠齧咬所致的狂犬病常屬此型。
狂犬病的危害
人患本病大都是由於被狂犬病動物咬傷所致,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100%,因此預防接種在本病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病初表現頭痛,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和嘔吐等,被咬傷部位有發熱、發癢、蟻走等感覺,病人脈速,瞳孔散大,多淚,流涎,出汗,有時呼吸肌和咽部痙攣,出現呼吸困難。病人見到水即表現恐懼,故名「恐水症」。在發作的間歇中,表現恐怖和憂慮,有時出現狂燥,失去自製。通常在發病3~4天後因全身麻痺而死亡。
狂犬病應該如何治療
1.單室嚴格隔離,專人護理安靜臥床休息,防止一切音、光、風等刺激,大靜脈插管行高營養療法,醫護人員須戴口罩及手套、穿隔離衣。患者的分泌物、排洩物及其汙染物,均須嚴格消毒。
2.積極做好對症處理,防治各種併發症
(1)神經系統 有恐水現象者應禁食禁飲,儘量減少各種刺激。痙攣發作可予苯妥英、地西泮等。腦水腫可予甘露醇及速尿等脫水劑,無效時可予側腦室引流。
(2)垂體功能障礙 抗利尿激素過多者應限制水分攝入,尿崩症者予靜脈補液,用垂體後葉升壓素。
(3)呼吸系統 吸氣困難者予氣管切開,發紺、缺氧、肺萎陷不張者給氧、人工呼吸,並發肺炎者予物理療法及抗菌藥物。氣胸者,施行肺復張術。注意防止誤吸性肺炎。
(4)心血管系統 心律紊亂多數為室上性,與低氧血症有關者應給氧,與病毒性心肌炎有關者按心肌炎處理。低血壓者予血管收縮劑及擴容補液。心力衰竭者限制水分,應用地高辛等強心劑。動脈或靜脈血栓形成者,可換靜脈插管;如有上腔靜脈阻塞現象,應撥除靜脈插管。心動驟停者施行復甦術。
(5)其他 貧血者輸血,胃腸出血者輸血、補液。高熱者用冷褥,體溫過低者予熱毯,血容量過低或過高者,應及時予以調整。
如何預防狂犬病
1.管理傳染源
對家庭飼養動物進行免疫接種,管理流浪動物。對可疑因狂犬病死亡的動物,應取其腦組織進行檢查,並將其焚毀或深埋,切不可剝皮或食用。
2.正確處理傷口
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後,應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覆衝洗傷口,傷口較深者需用導管伸入,以肥皂水持續灌注清洗,力求去除狗涎,擠出汙血。一般不縫合包紮傷口,必要時使用抗菌藥物,傷口深時還要使用破傷風抗毒素。
3.接種狂犬病疫苗
預防接種對防止發病有肯定價值,包括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人一旦被咬傷,疫苗注射至關重要,嚴重者還需注射狂犬病血清。
(1)主動免疫
①暴露後免疫接種 一般被咬傷者0天(第1天,當天)、3天(第4天,以下類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針,共5針。成人和兒童劑量相同。嚴重咬傷者(頭面、頸、手指、多部位3處咬傷者或咬傷舔觸黏膜者),除按上述方法注射狂犬病疫苗外,應於0天、3天注射加倍量。
②暴露前預防接種 對未咬傷的健康者預防接種狂犬病疫苗,可按0、7、28天注射3針,一年後加強一次,然後每隔1~3年再加強一次。
(2)被動免疫
創傷深廣、嚴重或發生在頭、面、頸、手等處,同時咬人動物確有患狂犬病的可能性,則應立即注射狂犬病血清,該血清含有高效價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狂犬病病毒,應及早應用,傷後即用,傷後一周再用幾乎無效。
總結:狂犬病是一種很嚴重不可以治癒的疾病。所以狂犬病預防是很重要的。平時和狗類接觸也要注意,不要接觸流浪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