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疾病痔瘡肛裂的預防與冶療
2025-07-17 02:21:09
近幾年來痔瘡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但是因為性別的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痔瘡發病的情況也不相同。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怎麼預防痔瘡肛裂呢?如果得了痔瘡肛裂應該怎麼治療呢?下面是詳細的解答。
哪些人容易出現臘腸問題
青少年一般身體強壯,劇烈活動比較多,飲食不節引起的便秘,大便過硬,容易造成肛門肌纖維撕裂或毛細血管破裂,所以一般容易患有肛裂、血栓痔。
妊娠期前後的婦女,一般說十人九痔說的就是這些人,如果孕前就患有痔瘡、肛裂,懷孕期間必然會加重。因為妊娠可引起腹壓增高,隨著子宮體逐漸增大,下腔靜脈受壓日益加重,加上分娩時用力努掙,更加重了痔靜脈的回流障礙,從而誘發痔瘡。
中年人一般易患肛瘻、膿腫、痔瘡。中年人一般肛腸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也算是十之八九。而老年人一般易患有痔瘡、肛管狹窄。
痔瘡的發病率很高,但是就診率非常低。得過的人都把痔瘡與疼痛化等號。因為肛門周圍血管神經非常豐富,在這個部位手術確實會讓患者遭受巨大痛苦。而且目前普遍採用的傳統療法手術時間長,一般需要半小時以上,而且還要結紮縫合,嚴重影響了括約肌的功能,使得再次排便時由於縫合線的牽拉而造成劇烈疼痛。術後給病人帶來的巨大痛苦使病人難以忍受,這也就是許多病人寧可忍受肛腸疾病帶來的不適和痛苦,不到萬般無奈,決不去接受手術治療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得了痔瘡不一定全部要做手術,而是要看痔瘡長在什麼位置。
痔瘡病發於這三個位置,無論疼與否出血多少最終都必須手術
根據解剖學,表上位置的3點、7點、11點這三點為集靜脈叢,故如果痔瘡病發於這三個位置無論疼痛與否、出血多少最終都必須手術。如果不在這三點位置,可以採用保守治療,一般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暢即可。
肛裂多發於6點、12點位置。因為肛管外括約肌淺部在肛門後方形成肛尾韌帶,較堅硬,伸縮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著於肛管兩側,因此肛管前部和後部不如兩側堅強,容易損傷;肛管和直腸形成肛管直腸角,使肛管後部承受糞便壓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最終必須接受手術治療。如發生在其它位置,可以做做提肛運動,防止大便乾燥等即可。
需要強調一下:這裡說的幾個位置指的是截石位,也就是我們平時判斷的時候需要把自己的手錶180度調轉一下,即12點與6點對調,才能根據所說的位置判斷自己的疾病。
痔瘡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等70多種,怎麼判斷自己得的是哪種痔瘡呢?
痔瘡的自我診斷:感覺疼痛:一般是血栓痔 肛裂,2不感覺疼痛:一般為曲張性的結締組織增生,內痔等。3 便血:滴血,噴血一般為小的靜脈管破裂性內痔,帶血的一般為毛細血管破裂性內痔。
痔瘡是一種體位疾病,長期的久站、久坐都會造成痔瘡的發生。自從人直立行走,註定就要受到這種疾病的困擾。像牛、馬、羊、狗等這些非直立行走的動物,它們是不會得痔瘡的。所以這種疾病的預防比較困難!除此之外,痔瘡還與飲食有關係,許多人都覺得吃辣椒,容易得痔瘡。
誤區一:吃辣椒會得痔瘡
一般大家都認為吃辣椒會得痔瘡,這是個誤區。辛辣對於痔瘡與肛腸肯定是有影響的,患有肛腸疾病不應當吃過於辛辣的東西,但是辛辣不會引起肛腸疾病,因為湖南、四川等多食辛辣的地方沒有發現痔瘡患者明顯多於其他地區。所以不吃辛辣去預防痔瘡是不對的。
從醫學或是中醫的角度來看,花椒水清洗肛門可以暫時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這是因為花椒性澀,可暫時麻痺神經,但是不能治癒痔瘡。
對於痔瘡,如今很多患者存在著偏見錯誤的認識,認為痔瘡是一種小病可以自愈,還有些人認為用些偏方或服些藥就會好,殊不知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痔瘡一旦發病無法自愈,及時到專業肛腸醫院進行診療才是關鍵。
平時怎麼注意自己的衛生習慣呢?大便後清洗肛門,沒有炎症的情況不要輕易使用肥皂、香皂、鹽水、藥水等清洗肛門,以免破壞肛門局部的有菌環境,這樣也可能導致痔病的發生。水溫要根據具體的疾病來調節,並不是都用溫水就是最好的,比如血栓引起的痔瘡坎墩、膿腫等就不能用溫水清洗。專家提示,只要是有發炎症狀,水溫一般不宜過高。
只有吃得香、睡得好、排得暢身體才會健康。現在肛腸疾病有很多種類,其中包括痔瘡、便血、腹瀉、便秘、肛瘻、肛裂等,其中發病率最高的當屬痔瘡了。本期節目,北京道合肛腸醫院院長荊建華為您講述荊氏特色療法,幫您巧除肛腸之苦。更多精彩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