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5:05:21 2
一種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在堵頭(4)的後部沿左右方向開設有手把座上安裝孔(4a),螺栓穿過該手把座上安裝孔(4a)以及對應側手把座(12)中下部的裝配孔,將主管(1)和手把座(12)連接在一起;彎管(5)為「V」形,由第一直段(5a)、圓弧過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連而成,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開設手把座下安裝孔(5d),螺栓穿過該手把座下安裝孔(5d)以及對應側手把座(12)下端的裝配孔,將彎管(5)和手把座(12)連接在一起;本發明造型簡單,結構緊湊,體積小巧,構成手把的手把座與手把管為分體式結構,拆裝便捷,能有效降低包裝運輸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於微耕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微耕機上的手把座與機架連接 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微耕機是新時代的農業用具,具有重量輕,體積小,結構簡單等特點,廣泛應用於 平原、山區、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園等,配上相應機具可進行抽水、發電、噴藥、噴淋等作業, 還可牽引拖掛車進行短途運輸。微耕機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以在田間自由行駛,便於用戶 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農用機械無法進入山區田塊的煩惱,為農民在農忙季節節省了大 量時間。
[0003] 機架是微耕機上的重要部件,是微耕機的骨架,用於布置動力總成、耕刀、手把等 部件。現有的微耕機機架不僅結構複雜、加工製作困難、生產成本高,而且佔用空間大,會增 大整個微耕機的體積,不利於微耕機向小型化方向發展。
[0004] 微耕機上的手把一般由手把管和手把座組成,手把管和手把座通常為一體結構, 這樣空間體積大,會增加包裝運輸成本;同時,手把座在機架上連接的牢靠性較差,拆裝操 作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牢固可靠、拆裝方便的可攜式微耕機手 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
[0006]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包括機架和 左右對稱的手把座(12),所述機架具有主管(1),該主管(1)為前端封閉後端開口的"U"形, 主管(1)的前端向上翹起,形成保險槓(la),在主管(1)兩根水平段之間的前部設有橫梁 (2),該橫梁(2)的端部與主管(1)對應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主管(1)兩根水平段之 間的中部設置有託板(3),該託板(3)的端部與主管(1)對應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所 述主管(1)每根水平段的尾端塞裝有堵頭(4),堵頭(4)的後部沿左右方向開設有手把座上 安裝孔(4a),螺栓穿過該手把座上安裝孔(4a)以及對應側手把座(12)中下部的裝配孔,將 主管(1)和手把座(12)連接在一起;
[0007] 在主管(1)每根水平段後部的下方均設置有彎管(5),該彎管(5)為"V"形,由第 一直段(5a)、圓弧過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連而成,所述第一直段(5a)的上端 與主管(1)對應側水平段的底部焊接固定,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開設手把座下安裝孔 (5d),螺栓穿過該手把座下安裝孔(5d)以及對應側手把座(12)下端的裝配孔,將彎管(5) 和手把座(12)連接在一起;
[0008] 在左右兩邊彎管(5)的第一直段(5a)之間設有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 這兩塊定位板的端部與對應側彎管(5)相固定,在每根彎管(5)的後方均設有斜管¢),斜 管(6)前高后低傾斜布置,斜管(6)的上端與主管(1)對應側水平段尾端的底部焊接固定, 在左右兩根斜管(6)之間設有橫管(7),斜管¢)的下端與橫管(7)的端部相固定,左右兩 邊彎管(5)第二直段(5c)的後端焊接在橫管(7)上,在所述斜管(6)的中部開設有第一後 輪安裝孔(6a),彎管(5)的第二直段(5c)上開設有第二後輪安裝孔(5e),同一側第一後輪 安裝孔(6a)到橫管(7)的距離與第二後輪安裝孔(5e)到橫管(7)的距離相等。
[0009] 採用以上技術方案,整個機架總成造型簡單,結構緊湊,體積小巧,不僅易於加工 製作,而且有利於微耕機向小型化方向發展;構成機架的各相鄰管之間採用焊接方式固定, 連接的牢靠性好。主管的前端上翹形成保險槓,一方面能起到保護的作用,防止與前方的物 體發生碰撞而損壞發動機;另一方面,保險槓可供抓握,在微耕機越過障礙物時,便於手提, 使微耕機越過障礙更方便。託板用於支撐發動機,託板兩端焊接於主管上,支撐發動機的穩 定性好。
[0010] 手把座的中下部及下端通過螺栓分別與主管及彎管連接,不僅牢固性好,不會發 生鬆動或脫落,而且拆裝方便、快捷;堵頭能夠防止主管水平段後端發生壓扁。彎管為"V" 形,加工製作容易,連接主管與橫管牢靠。左右兩邊的彎管之間設置有上定位板和下定位 板,一方面能夠增強左右兩邊彎管的結構強度,防止彎管朝著相對的方向變形;另一方面, 螺杆傳動箱的後端面貼靠在兩塊定位板上,並通過螺栓與兩塊定位板連接,使螺杆傳動箱 布置於主管前部的下方,有效利用了主管前部下方的空間。螺杆傳動箱採用臥式布置,與機 架結合緊密,能有效減小微耕機的體積;螺杆傳動箱前端採用前支架懸吊安裝於橫梁上,這 樣螺杆傳動箱安裝操作非常簡便,能確保螺杆傳動箱安裝的牢靠性。
[0011] 斜管中部開設的第一後輪安裝孔和彎管第二直段上開設的第二後輪安裝孔是供 後輪選擇的定位孔,後輪總成通過銷子與橫管的端部鉸接,當後輪總成的緊固點通過螺栓 與第一後輪安裝孔連接時,後輪處於放下狀態,此時微耕機可將前端翹起,以後輪為支撐進 行行走,不僅行走便捷,而且省去了拆卸耕刀的麻煩;當鬆開螺栓,使後輪總成旋轉一定角 度,再將後輪總成的緊固點通過螺栓與第二後輪安裝孔連接時,後輪處於收起狀態,此時可 進行耕作作業,並且後輪不會對耕作造成任何不利影響。本發明為後輪提供了可供選擇的 安裝點,使後輪裝配簡單,並且切換狀態操作方便、快捷,從而大大提高了微耕機使用的便 捷性。
[0012] 作為優選,所述保險槓(la)與主管(1)的水平段之間具有130-150°的夾角。
[0013] 為了便於加工製作,增加橫梁的結構強度、防止變形,所述橫梁(2)為矩形平板結 構,橫梁(2)的前邊和後邊均向下彎折,形成翻邊,並在橫梁(2)上開有左右兩個並排的長 條孔(2a)。
[0014] 為了增加託板的結構強度、防止變形,便於安裝發動機並調節位置,所述託板(3) 為矩形平板結構,託板(3)的前邊和後邊均向下彎折,形成翻邊,並在託板(3)上按矩形分 布有四個條形孔(3a)。
[0015] 在所述上定位板(10)頂面的右部焊接有擋塊(9),該擋塊(9)為長方塊結構。擋 塊造型簡單,易於製作及安裝,且擋塊在上定位板上安裝的牢靠性好;擋塊用於對皮帶張緊 臂限位,以防止皮帶張緊臂與皮帶護罩發生幹涉。
[0016] 所述手把座(12)為長條矩形,在每個手把座(12)的後上方均設置有手把管(13), 該手把管(13)的下端設有扁塊(13a),所述扁塊(13a)與對應手把座(12)的上端相貼合, 兩者之間通過螺栓固定。以上結構一方面手把座造型簡單,加工製作容易,成本低;另一方 面,手把座與手把管之間接觸面積大,結合緊密,連接的牢靠性好。同時,手把座與手把管為 分體式結構,可以單獨包裝進行運輸,由此大大降低了包裝運輸成本。
[0017] 在左右兩邊手把管(13)的中部之間連接有橫管(14),該橫管(14)的端部與手把 管(13)相焊接,所述手把管(13)的後端向下彎折成水平段(13b),左右兩邊手把管(13)後 端的水平段(13b)呈"八"字形分布。以上結構左右兩邊的手把管之間連接牢固、可靠,並 且手握手把管後端的水平段操作方便、省力。
[0018] 有益效果:本發明不但造型簡單,結構緊湊,體積小巧,加工製作容易,成本低,而 且便於發動機、螺杆傳動箱、後輪等布置,有利於微耕機向小型化方向發展;構成手把的手 把座與手把管為分體式結構,拆裝便捷,能有效降低包裝運輸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20] 圖2為手把管的俯視圖。
[0021] 圖3為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2]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0023] 圖5為圖3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5] 如圖3、圖4、圖5所示,機架由主管1、橫梁2、託板3、堵頭4、彎管5、斜管6、橫管 7、定位套8、擋塊9、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等構成。其中,主管1為前端封閉後端開口 的"U"形,該主管1的前端向上翹起,形成保險槓 la。除保險槓 la外,主管1的其餘部分為 左右兩邊對稱布置的水平段,所述保險槓 la與主管1的水平段之間具有130-150°的夾 角。在主管1兩根水平段之間的前部設有橫梁2,橫梁2為矩形平板結構,該橫梁2的端部 與主管1對應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橫梁2的前邊和後邊均向下彎折,形成翻邊,並在橫 梁2上開有左右兩個並排的長條孔2a。
[0026] 如圖1、圖3、圖4所示,在主管1兩根水平段之間的中部設置有託板3,該託板3為 矩形平板結構,託板3的端部與主管1對應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託板3上按矩形分 布有四個條形孔3a,託板3的前邊和後邊均向下彎折,形成翻邊。手把座12左右對稱設置, 該手把座12優選為前低後高的長條矩形。在主管1每根水平段的尾端均設有堵頭4,堵頭 4的前部塞入並固定於主管1的尾端,在堵頭4的後部沿左右方向開設有手把座上安裝孔 4a,螺栓穿過該手把座上安裝孔4a以及對應側手把座12中下部的裝配孔,將主管1和手把 座12連接在一起。
[0027] 如圖1、圖3、圖4所示,主管1每根水平段後部的下方均設置有彎管5,左右兩邊的 彎管5相對稱。彎管5為"V"形,由第一直段5a、圓弧過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連而 成。彎管5的第一直段5a堅直布置,該第一直段5a的上端與主管1對應側水平段的底部 焊接固定。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開設手把座下安裝孔5d,螺栓穿過該手把座下安裝孔5d 以及對應側手把座12下端的裝配孔,將彎管5和手把座12連接在一起。在左右兩邊彎管5 的第一直段5a之間設有相互平行的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這兩塊定位板10、11的端 部與對應側彎管5焊接固定。在每塊定位板上均開設有裝配孔,用於通過螺栓與螺杆傳動 箱的尾端相連接。在上定位板10頂面的右部焊接有擋塊9,該擋塊9為長方塊結構,擋塊9 用於對皮帶張緊臂限位。
[0028] 如圖3、圖4所示,彎管5的第二直段5c位於第一直段5a的後側,且第二直段5c 前低後高傾斜布置。在每根彎管5的後方均設有斜管6,斜管6前高后低傾斜布置,左右兩 邊的斜管6相對稱。斜管6的上端與主管1對應側水平段尾端的底部焊接固定,在左右兩 根斜管6之間設有橫管7,斜管6的下端與橫管7的端部焊接固定,左右兩邊彎管5第二直 段5c的後端焊接在橫管7的對應端,並且同一側的彎管5、斜管6位於同一平面上。在斜管 6的中部開設有第一後輪安裝孔6a,彎管5的第二直段5c上開設有第二後輪安裝孔5e,同 一側第一後輪安裝孔6a到橫管7的距離與第二後輪安裝孔5e到橫管7的距離相等。第一 後輪安裝孔6a與第二後輪安裝孔5e作為後輪可供選擇的定位孔,以便後輪總成放下或收 起時進行緊固。在所述橫管7中部的正後方設置定位套8,該定位套8焊接在橫管7上,定 位套8用於安裝阻力棒。
[0029] 如圖1、圖2所示,在每個手把座12的後上方均設置有手把管13,左右兩邊的手把 管13相對稱,並且手把管13與手把座12 -一對應。所述手把管13的下端一體形成有扁 塊13a,該扁塊13a與對應手把座12的上端相貼合,兩者之間通過螺栓固定。在左右兩邊 手把管13的中部之間連接有橫管14,該橫管14的端部與手把管13相焊接,所述手把管13 的後端向下彎折成水平段13b,左右兩邊手把管13後端的水平段13b呈"八"字形分布。
【權利要求】
1. 一種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包括機架和左右對稱的手把座(12),其 特徵在於:所述機架具有主管(1),該主管(1)為前端封閉後端開口的"U"形,主管(1)的 前端向上翹起,形成保險槓(la),在主管(1)兩根水平段之間的前部設有橫梁(2),該橫梁 (2)的端部與主管(1)對應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主管(1)兩根水平段之間的中部設置 有託板(3),該託板(3)的端部與主管(1)對應水平段的管身焊接固定,在所述主管(1)每 根水平段的尾端塞裝有堵頭(4),堵頭(4)的後部沿左右方向開設有手把座上安裝孔(4a), 螺栓穿過該手把座上安裝孔(4a)以及對應側手把座(12)中下部的裝配孔,將主管(1)和 手把座(12)連接在一起; 在主管(1)每根水平段後部的下方均設置有彎管(5),該彎管(5)為"V"形,由第一直 段(5a)、圓弧過渡段(5b)和第二直段(5c)依次相連而成,所述第一直段(5a)的上端與主 管(1)對應側水平段的底部焊接固定,在第一直段(5a)的下部開設手把座下安裝孔(5d), 螺栓穿過該手把座下安裝孔(5d)以及對應側手把座(12)下端的裝配孔,將彎管(5)和手 把座(12)連接在一起; 在左右兩邊彎管(5)的第一直段(5a)之間設有上定位板(10)和下定位板(11),這 兩塊定位板的端部與對應側彎管(5)相固定,在每根彎管(5)的後方均設有斜管¢),斜管 (6)前高后低傾斜布置,斜管(6)的上端與主管(1)對應側水平段尾端的底部焊接固定,在 左右兩根斜管(6)之間設有橫管(7),斜管¢)的下端與橫管(7)的端部相固定,左右兩邊 彎管(5)第二直段(5c)的後端焊接在橫管(7)上,在所述斜管¢)的中部開設有第一後輪 安裝孔(6a),彎管(5)的第二直段(5c)上開設有第二後輪安裝孔(5e),同一側第一後輪安 裝孔(6a)到橫管(7)的距離與第二後輪安裝孔(5e)到橫管(7)的距離相等。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保 險槓(la)與主管(1)的水平段之間具有130-150°的夾角。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 述橫梁(2)為矩形平板結構,橫梁(2)的前邊和後邊均向下彎折,形成翻邊,並在橫梁(2) 上開有左右兩個並排的長條孔(2a)。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 述託板(3)為矩形平板結構,託板(3)的前邊和後邊均向下彎折,形成翻邊,並在託板(3) 上按矩形分布有四個條形孔(3a)。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 上定位板(10)頂面的右部焊接有擋塊(9),該擋塊(9)為長方塊結構。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手 把座(12)為長條矩形,在每個手把座(12)的後上方均設置有手把管(13),該手把管(13) 的下端設有扁塊(13a),所述扁塊(13a)與對應手把座(12)的上端相貼合,兩者之間通過螺 栓固定。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攜式微耕機手把座與機架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在左 右兩邊手把管(13)的中部之間連接有橫管(14),該橫管(14)的端部與手把管(13)相焊 接,所述手把管(13)的後端向下彎折成水平段(13b),左右兩邊手把管(13)後端的水平段 (13b)呈"八"字形分布。
【文檔編號】A01B51/02GK104041217SQ201410283339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明者】邵海波, 向安林 申請人:重慶嘉木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