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13:02:36 4
專利名稱: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連續熱軋無縫鋼管機組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橫移機械手是連續熱軋無縫鋼管機組的重要組成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穿孔機軋制出的毛管按規定的軌跡運送到連軋機的軋制線上進行軋制。生產過程中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鏈輪機構經常出現掉鏈子的現象,每出現一次,機械手就跑偏,就會出一根廢鋼, 每次處理事故再加上調整都需要2 3小時,對生產造成嚴重的威脅;同時加劇鏈輪、鏈條的磨損和損壞,造成備件大量浪費。經過分析,發現掉鏈子的原因主要有1)鏈條直接帶動編碼器上的從動鏈輪,使編碼器受力較大,編碼器地腳螺栓容易鬆動;2)主動鏈輪和被動鏈輪上下垂直布置,當鏈條鬆動時,鏈條與鏈輪就不能正常嚙合;3)編碼器軸與傳動軸之間的存在平行度誤差及角偏差,傳動機構運轉不平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使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運轉平穩、位置準確、安全可靠,確保生產正常運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包括編碼器、主動鏈輪、從動鏈輪、鏈條,編碼器軸與從動鏈輪之間依次設有聯軸器、傳動軸,傳動軸通過軸承與軸承座相連。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通過鏈條相連,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與地面成45° 60°角傾斜布置。所述聯軸器為梅花形彈性聯軸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用傳動軸和軸承座支撐從動鏈輪,減輕編碼器軸的受力,保證從動鏈輪不偏擺。2、將主動鏈輪和被動鏈輪上下傾斜布置, 保證鏈輪與鏈條可靠嚙合,提高了編碼器的工作可靠性。幻採用梅花形彈性聯軸器補償編碼器軸與傳動軸之間的平行度誤差及角偏差,保證了設備安全運行。4)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運轉平穩、位置準確,提高了產品合格率,降低了檢修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減少了備件消耗。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主動鏈輪和被動鏈輪布置示意圖。[0015]圖中1-編碼器2-主動鏈輪 3-從動鏈輪4-鏈條5-聯軸器6_傳動軸 7-軸承8-軸承座9-螺母 10-頂絲 11-壓蓋 12-螺釘 13-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說明見圖1,是本實用新型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包括編碼器 1、主動鏈輪2、從動鏈輪3、鏈條4,編碼器1軸與從動鏈輪3之間依次設有聯軸器5、傳動軸 6,傳動軸6通過兩組軸承7與軸承座8相連接,軸承座8兩端分別設有壓蓋11,壓蓋11通過螺釘12固定在軸承座8上。傳動軸6 —端通過螺母9與從動鏈輪3相連,另一端與聯軸器5相連,從動鏈輪3與傳動軸6安裝在軸承座8上,機構工作時鏈條4產生的張力作用在軸承座8上,從而保證從動鏈輪3與鏈條4正常嚙合,軸承座8通過螺栓13與固定物相連, 以平衡從動鏈輪3的受力,為使從動鏈輪3與傳動軸6連接牢固可靠,從動鏈輪3與傳動軸 6之間還設有頂絲10。聯軸器5為梅花形彈性聯軸器,能補償編碼器1軸、鏈條4、主動鏈輪2、從動鏈輪3、傳動軸6之間的位置偏差,尤其是傳動軸6和編碼器1軸的同軸度偏差, 保證編碼器1運行平穩。見圖2,是主動鏈輪和被動鏈輪布置示意圖,主動鏈輪2與從動鏈輪3之間通過鏈條4相連,主動鏈輪2與從動鏈輪3與地面成45° 60°角傾斜布置,當鏈條4因疲蘿拉長而鬆動時,傾斜布置可將鏈條4的下垂點與嚙合點分開,從而使鏈條和鏈輪穩定地嚙合, 不容易掉鏈子,降低橫移機械手故障率,提高了產品合格率。
權利要求1.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包括編碼器、主動鏈輪、從動鏈輪、鏈條,其特徵在於, 編碼器軸與從動鏈輪之間依次設有聯軸器、傳動軸,傳動軸通過軸承與軸承座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通過鏈條相連,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與地面成45° 60°角傾斜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聯軸器為梅花形彈性聯軸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包括編碼器、主動鏈輪、從動鏈輪、鏈條,其特徵在於,編碼器軸與從動鏈輪之間依次設有聯軸器、傳動軸,傳動軸通過軸承與軸承座相連。所述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之間通過鏈條相連,主動鏈輪與從動鏈輪與地面成45°~60°角傾斜布置。所述聯軸器為梅花形彈性聯軸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用傳動軸和軸承座支撐從動鏈輪,減輕編碼器軸的受力,保證從動鏈輪不偏擺。2)將主動鏈輪和被動鏈輪上下傾斜布置,保證鏈輪與鏈條可靠嚙合。3)採用梅花形彈性聯軸器補償編碼器軸與傳動軸之間的平行度誤差及角偏差。4)橫移機械手編碼器傳動機構運轉平穩、位置準確。
文檔編號B21B39/02GK201988568SQ201120090500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1日
發明者侯永傑, 劉興春, 吳宇新, 宋世嶺, 張衛東, 李文奇, 李道剛, 翟立平, 譚峰, 韓瑛 申請人:鞍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