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仁宗李仁孝簡介 李仁孝是怎麼死的?
2023-12-07 03:00:11 4
夏仁宗李仁孝是西夏的第五位皇帝,是夏崇宗和曹賢妃之子,生於公元1124年。公元1139年,也就是大德五年,夏崇宗李乾順去世。十六歲的李仁孝,因此繼位為帝,尊母曹氏為「國母」,並指定罔氏為皇后。
李仁孝剛剛繼位,西夏國內就爆發了蕭合達叛亂事件。蕭合達是遼朝將領,遼朝封耶律南仙為成安公主,賜婚李乾順的時候,隨成安公主一同來到夏國。因為本人武力出眾,騎射功夫了得,所以被李乾順任用。後來蕭合達跟隨李乾順出徵,立下戰功無數,所以被賜予國姓,得到重用。
李乾順歸附金國之後,成安公主和世子李仁愛相繼去世,蕭合達於是有了取代西夏,擁立遼朝皇室後裔,恢復遼朝的心思。李乾順去世,李仁孝繼位,蕭合達趁著主少國疑之時,發動叛亂,進攻西平府,謀取鹽州。
蕭合達叛亂消息傳來後,夏國大臣宗親震驚不已。年少的李仁孝卻十分沉穩,任用靜州都統任得敬鎮壓叛亂。在任得敬的徵伐下,蕭合達叛亂很快被平定。隨後李仁孝又誅殺了圖謀叛投金朝的慕洧、慕溶兄弟,這算是在朝堂站穩了腳跟。大慶二年八月,群臣為李仁孝上尊號「制義去邪」。
任得敬因為這件事情,被提升為翔慶軍都統軍,晉封西平公。因為此次平叛有功,使任得敬權勢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有了一朝權臣,獨佔權柄之勢。
面對奸臣覬覦大權,李仁孝始終像一位耐心的獵人,尋找合適的時機,捕捉自己的獵物。甚至在任得敬越發放縱無理之時,還能忍著脾氣封任得敬為「楚王」。楚王出入儀從,幾乎和李仁孝一樣,後來還派人遣使請求金國冊封。
金世宗拒絕了任得敬的請求,於是任得敬來到宋境,準備起兵反夏,奪取李氏權利。得宋朝官員告知,李仁孝當即命人將任得敬抓獲,毫不遲疑將他殺掉,去除奸臣。
大慶三年,夏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糧食價格飛漲,百姓生活質量直線下降。四年,都城興慶府又發生了強烈地震,房屋城壁損害嚴重,為此傷亡之人以萬數。大慶四年四月,夏州發生地裂,黑沙湧出,高達數丈。樹木,民居被陷沒。
連年的天災,使得百姓生存困難,於是選擇了鋌而走險,發動起義。大慶四年七月,韋州的大斌,靜州的埋慶,定州的竾浪、富兒等部族人民紛紛起義,多者萬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他們攻劫州城,州縣連連告急。
在情況越發嚴重之下,李仁孝文武兩用。一邊武力鎮壓起義的同時,一邊賑濟災荒,並且根據每戶傷亡人數減少一賦稅。在文武共同實施下,起義被鎮壓。
李仁孝對漢族儒家文化極為推崇,當政期間,大量起用有能力的漢族大臣,效仿漢制治理國家。並且在人慶元年,派使者前往宋朝進攻,珠玉、金帶、綾羅、紗布、馬匹價值連城,由此恢復了與宋朝中斷了近二十年的聘使往來。
他大力興建學校,推行文教事業,模仿宋朝制度,建立「太學」,他親自主持「釋奠」大禮,使得西夏文化得到長足發展。
在與宋國交好的同時,李仁孝不忘與金國修好。金國在北方勢力極大,成為遼國之後的北方霸主。為了國家的安定,李仁孝多次派使者前往金國進貢。特別是在李仁孝繼位之初,金夏兩國使臣往來頻繁。在李仁孝一朝,金國多次割地給夏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夏國的疆域在李仁孝時期達到鼎盛,夏國的疆域包括了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全部,甘肅省的大部,陝西省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的西南部,青海省的東北部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部分地區。
乾祐二十四年李仁孝去世,享年七十歲,在位五十五年,諡聖德皇帝,廟號仁宗,是西夏皇帝中在位最久,壽命最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