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宋國宋康王簡介 他有哪些歷史事跡?
2023-12-10 10:46:22 2
宋康王是戰國時期宋國的最後一位君主,他在位時戰國七雄的格局已經成形,只剩下一些小諸侯國在大國的縫隙之中瑟瑟發抖。
但是宋康王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力爭要打破這種局面,所以不停的向周邊國家出兵。史書中記載:「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裡,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山東滕州),有其地。」
宋康王的計劃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是那是在大國騰不出手對付他的情況下,他屢屢挑釁的舉動深切地威脅到了諸侯大國的利益,所以在宋康王四十三年,齊國聯合楚國、魏國共同伐宋,宋軍大敗,宋康王也成為齊軍刀下亡魂,宋國一滅,這三國就瓜分了宋國的土地。
宋康王此舉用一句話來形容,不作就不會死。
宋康王是一個好武之人,從他雄心勃勃要侵略別國就能看出,但是他卻敗在了一個書生手下,這是為什麼呢?那書生有何超能力?
這個書生叫做惠盎,有次他去求見宋康王。宋康王見他一介儒生,便失了興趣,跺著腳對惠盎說:「我欣賞的是孔武有力的人,你一看就是那種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書生,我們還是好聚好散,互不耽誤彼此的時間好吧。」
惠盎就說:「大王你別急著趕我走,聽完我的話您在做決定。我這裡有一種辦法,可以避開那些勇猛的人刺向你的匕首;他們雖然孔武有力,但是卻擊不中,大王您難道不想知曉這種辦法嗎?」
宋康王起了興趣,要是能有這種神器在手,何愁不平天下,追問惠盎說:「我很好奇你說的那種辦法,到底是什麼呢?」
惠盎沒直接回答宋康王的問題,說:「雖然刺不入,擊不中,但是被人挑釁,感覺自己也是受到了侮辱。但要是能讓那些勇猛的人連來挑釁的膽子都沒有,這樣的辦法豈不是更好?
但這也不是最好的辦法,他們是沒有膽子來挑釁,那只是不敢,而不是不想,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們還是會來挑釁你的。要是能讓他們不想去刺,不想去擊的話,這樣的辦法不是更好嗎?
即使這樣,也不算最好。他們不想去刺、不想去擊,只是因為眼中沒有你,不想理會你。但是如果大家都能相親相愛如一家人,感情增進,關係和諧,這樣的辦法才是最上乘的不是嗎?」
宋康王聽得極為心動,假如自己擁有了它,踏平七國指日可待,到時候宋國豈不是天下霸主。所以他說:「這種辦法深得我心,你快快告訴我吧!」
惠盎就說:「這種辦法就是孔墨的仁義道德。孔子、墨翟這兩位聖賢,自己雖然沒有國土,但是不少國君都把他們兩人奉為座上賓,客客氣氣地。
全天下的百姓都把他倆視為自己的偶像,孔子、墨翟每次出行,圍滿了他們的粉絲,誰都想見到真人。要不是當時不流行籤名這一套,估計兩位聖賢的手早都斷了。
如今大王你作為宋國的君主,要是能在治理國家的時候用上孔墨的仁義道德,那你收穫的可比兩位聖賢要多的多,宋國的百姓也會更加愛戴您。」
宋康王聽完之後就沉默了,也不該再說惠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了,領教了這張嘴的厲害。
惠盎說完就告退了,留下了尷尬的宋康王和諸位大臣。為了緩和氣氛,宋康王哈哈一笑,然後說:「惠盎這個人真是善辯,我差點就要被說服了呢。」
差點的意思就是宋康王還是沒有接受惠盎的那番說法,也難怪之後滅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