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3:15:01
專利名稱: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農用機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進行有機肥(或化肥、顆粒肥料)施肥並同時進行旋耕覆蓋的複式作業機械,尤其涉及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曾長期依賴化肥提高農業單產,目前國內的施肥機械也僅適宜化肥的布撒。 由於過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結構破壞、板結,有機質含量降低。有機肥在不斷腐爛、分解過程中進行礦質化,釋放養分,從而可改善了土壤的結構和保水、吸水、粘結、透氣、保溫等性狀,提高土壤本身調節水、肥、溫、氣的能力。另外,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養分結構趨於合理,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土質疏鬆,透氣性提高,犁耕比阻減少,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村最希望使用畜禽糞便和秸稈粉碎發酵並添加有益菌種製成的高效有機肥。但高效有機肥含水量高(游離水分< 32%),大小不均, 且易結塊,往往只能採用人工撒施的辦法。但從人工撒施肥料到後續翻耕土壤掩埋,時隔太久,施在地表的有機肥中含有有益菌種,經太陽曝曬將導致菌種死亡,降低肥效。因此,希望有機肥播撒後能立即通過翻地將其覆蓋。而且有機肥的單位面積施用量通常大於化肥的施用量,為提高作業效率,要求增大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的肥料箱容積,但肥料箱的增大,必將增加肥料箱內攪拌機構的負載能力。目前國內外肥料箱內的攪拌機構動力通常都由肥料箱側面通過傳動機構輸入,肥料箱的加大,加長,往往造成攪拌軸彎曲,下垂,從而影響機具的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負載能力大、適用於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包括肥料箱、置於所述肥料箱內的攪拌軸,其特徵在於蝸輪箱位於所述攪拌軸的中部,所述攪拌軸兩端貫穿所述蝸輪箱的側壁,分別與所述肥料箱的兩側面相接; 攪拌動力輸入軸一端伸入蝸輪箱與所述攪拌軸相接連動,所述攪拌動力輸入軸的另一端和旋耕機動力輸入軸的端部,分別置有鏈輪A和鏈輪B,所述鏈輪A和鏈輪B,通過鏈條連接實現聯動。所述旋耕機動力輸入軸一個端部與拖拉機主傳動軸連接,並隨拖拉機主傳動軸轉動而轉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將蝸輪箱位置移於攪拌軸的中部,使蝸輪箱兩側的攪拌軸受力均勻,避免了現有技術攪拌軸一端輸入傳動動力時,由於攪拌軸過長可能造成的攪拌軸彎曲下垂,甚至扭曲變形;結構簡單、設備改造成本低,適用於大容量肥料箱、攪拌機構的負載能力大的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動力傳輸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 A向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主傳動軸;2—旋耕機動力輸入軸;3—鏈輪A ;4 —鏈條;5—鏈輪B ;6 — 攪拌動力輸入軸;7 —蝸輪箱;8 —攪拌軸;9 一旋耕機;10 —肥料箱。
具體實施方式
動力傳輸裝置結構示意圖如
圖1、圖2所示,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包括肥料箱10、置於所述肥料箱10內的攪拌軸8,其特徵在於蝸輪箱7 位於所述攪拌軸8的中部,所述攪拌軸8兩端貫穿所述蝸輪箱7的側壁,分別與所述肥料箱 10的兩側面相接;攪拌動力輸入軸6 —端伸入蝸輪箱7與所述攪拌軸8相接連動,所述攪拌動力輸入軸6的另一端和旋耕機動力輸入軸2的端部,分別置有鏈輪A 3和鏈輪B 5,所述鏈輪A 3和鏈輪B 5,通過鏈條4連接實現聯動。所述旋耕機動力輸入軸2 —端部與拖拉機主傳動軸1連接,並隨拖拉機主傳動軸 1轉動而轉動。主傳動軸1接受拖拉機的動力後通過旋耕機動力輸入軸2傳動到旋耕機9上,然後通過置於旋耕機動力輸入軸2上的鏈輪A 3、鏈條4、由鏈輪B 5帶動肥料箱攪拌動力輸入軸6,並進而傳輸動力進入居肥料箱10中下部的蝸輪箱7,最後帶動攪拌軸8轉動進行工作,完成肥料箱10中有機肥的攪拌粉碎施肥,旋耕機9緊隨其後,完成土壤的旋耕覆蓋。
權利要求1.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包括肥料箱、置於所述肥料箱內的攪拌軸,其特徵在於蝸輪箱位於所述攪拌軸的中部,所述攪拌軸兩端貫穿所述蝸輪箱的側壁,分別與所述肥料箱的兩側面相接;攪拌動力輸入軸一端伸入蝸輪箱與所述攪拌軸相接連動,所述攪拌動力輸入軸的另一端和旋耕機動力輸入軸的一端部,分別置有鏈輪A和鏈輪B,所述鏈輪A和鏈輪B,通過鏈條連接實現聯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耕機動力輸入軸一個端部與拖拉機主傳動軸連接,並隨拖拉機主傳動軸轉動而轉動。
專利摘要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肥料箱的攪拌動力傳輸裝置,屬農用機具技術領域,其特徵在於蝸輪箱位於攪拌軸的中部,所述攪拌軸兩端貫穿蝸輪箱的側壁,分別與肥料箱的兩側面相接;攪拌動力輸入軸一端伸入蝸輪箱與所述攪拌軸相接連動,攪拌動力輸入軸的另一端與旋耕機動力輸入軸的一個端部,分別置有鏈輪A和鏈輪B,所述鏈輪A和鏈輪B,通過鏈條連接實現聯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將蝸輪箱位置移於攪拌軸的中部,使蝸輪箱兩側的攪拌軸受力均勻,避免了在攪拌軸一端輸入動力時,由於攪拌軸過長可能造成的攪拌軸彎曲下垂,甚至扭曲變形;結構簡單、設備改造成本低,適用於肥料箱容量大、攪拌負載能力大的有機肥施肥旋耕複式作業機械。
文檔編號A01B49/04GK201976437SQ20112006180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0日
發明者丁偉康, 李奕, 松井修, 香川讓司 申請人:上海世達爾現代農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