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式車把手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17:35:17
專利名稱:可拆式車把手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拆式車把手結構,主要應用於自行車領域。
背景技術:
一般自行車後輪的輪線與車體持在同一個直線,自行車的前輪則可受把手的帶動而擺動,進而改變前輪的輪線與車體的角度,達到使自行車轉向以及維持車體平衡的目的;再者,自行車的把手除了用以控制轉向以及保持車體平衡作用以外,另外更具有協助維持騎士身體重心的功能。如圖I所示,習用的自行車把手主要由一根一體成型的把手杆10兩邊做為供騎乘者抓持的握持部,整個把手杆10主要在相對應於兩邊握把部的中點位置與自行車的前叉立管11相聯結,使能夠經由雙手或單手維持前叉擺動方向及角度,進而達到控制自行車轉 向的目的。由於傳統的自行車把手,多由如圖I所示一體成型的把手杆10所構成,而把手杆10 二末端形成彎形握持部12時,則因整體把手杆10 —體製成而無法直接套設加裝其它零組件(例如變速器),而需要藉助其它固定組件才得以完成其它零組件的加裝,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可供使用者方便地裝設其它零組件(例如變速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主要包括有一外套管、第一、第二握持段以及至少一固定件;所述外套管設有一中空部以及與該中空部相通的第一、第二穿孔,該外套管管身處並設有第三穿孔,且該第一、第二穿孔並朝該外套管管身處縱向延伸有至少一剖溝;所述第一握持段,該第一握持段一端為第一彎形握持部,另一端則設有第一接合部,該第一接合部可由該第一穿孔套設於該中空部內;所述第二握持段,該第二握持段一端為第二彎形握持部,另一端則設有第二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可由該第二穿孔套設於該中空部內,並與該第一接合部相互接合,且該第一、第二接合部設有可相互對合的第一、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由第三穿孔穿入該中空部,並穿設於該第一、第二固定孔,以將該外套管與第一、第二接合部相互固定。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第一斜面,而該第二接合部形成有第二斜面,且該第一、第二斜面可相互接合重疊。所述固定件一端可設有外螺紋,而該第二固定孔設有相對的內螺紋。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二間隔設置的凸耳,二凸耳分別設有第一固定孔,而該第二接合部形成有一凸塊,該凸塊得以接合於二凸耳之間。所述固定件一端可設有外螺紋,而其中一凸耳設有相對的內螺紋。其中,進一步增設有一立管,該立管結合於該外套管管身處。[0012]所述立管設有二相對呈半圓形的夾合面以及至少一鎖固件,各鎖固件可穿設於二夾合面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可拆式車把手結構通過利用外套管以及第一、第二握持段相互組裝而成,此種結構組成可方便使用者欲套設加裝其它零組件(例如變速器),可將變速器先分別套設於該第一、第二握持段上,再利用固定件將該外套管以及第一、第二握持段相互組裝,不僅方便拆卸組裝,並可利用外套管的作用加強整體車把手結構的組裝強度。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I是現有技術自行車把手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可拆式車把手結構的外觀立體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可拆式車把手結構的結構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可拆式車把手結構中的局部結構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車把手結構與立管的結構分解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可拆式車把手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結構分解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可拆式車把手結構的另一實施例局部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如圖2和圖3所示,本創作可拆式車把手結構20主要包括有一外套管21、第一、第二握持段22、23以及至少一固定件24 ;其中該外套管21設有一中空部211以及位於該中空部211兩末端且與該中空部211相通的第一、第二穿孔212、213,該外套管21管身處並設有第三穿孔214,且該第一、第二穿孔212、213並朝該外套管21管身處縱向延伸有至少一剖溝215 ;該第一握持段22 —端為第一彎形握持部221,另一端則設有第一接合部222 ;該第二握持段23 —端為第二彎形握持部231,另一端則設有第二接合部232,且該第一、第二接合部222、232設有可相互對合的第一、第二固定孔223、233。整體組裝時,該第一接合部222可由該第一穿孔212套設於該中空部211內,該第二接合部232可由該第二穿孔213套設於該中空部211內,並與該第一接合部222相互接合,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該第一接合部222形成有第一斜面222a,而該第二接合部232形成有第二斜面232a,且該第一、第二斜面222a、232a可相互接合重疊,同時參閱圖4所示,其中,該固定件24由該第三穿孔214穿入該中空部211,並穿設於該第一、第二固定孔223、233,而該固定件24—端可設有外螺紋(圖未示),而該第二固定孔233設有相對的內螺紋(圖未示),使該固定件24依序穿過該第三穿孔214、第一固定孔223以及第二固定孔233,並鎖固於該第二固定孔233,以將該外套管21與第一、第二接合部222、232相互固定,以構成整體車把手結構20。而該車把手結構20進一步通過一立管30結合於自行車的前叉豎杆40上,如圖5所示,該立管30設有二相對呈半圓形的夾合面31以及至少一鎖固件32,各鎖固件32可穿設於二夾合面31間,該立管30結合於該外套管21管身處,利用各鎖固件32的鎖固可對該外套管之剖溝215形成束緊作用,進而對該外套管21內的第一、第二接合部222、232構成緊箍定位效果。再者,該第一接合部222亦可形成有二間隔設置的凸耳222b,如圖6和圖7所示,二凸耳222b分別設有第一固定孔223,而其中一凸耳222b設有相對的內螺紋,而該第二接合部232形成有一凸塊232b,該凸塊232b得以接合於二凸耳222b之間,同樣並利用固定件24則可構成該外套管21與第一、第二接合部222、232的相互固定。值得一提的是,本創作的車把手結構非一體製成,是利用外套管以及第一、第二握持段相互組裝而成,此種結構組成可方便使用者欲套設加裝其它零組件(例如變速器50),如圖3所示,可將變速器50先分別套設於該第一、第二握持段22、23上,再利用該固定件24將該外套管21以及第一、第二握持段22、23相互組裝,不僅方便拆卸組裝,並可利用外套管的作用加強整體車把手結構的組裝強度。·
權利要求1.一種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主要包括有一外套管、第一、第二握持段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套管設有一中空部以及與該中空部相通的第一、第二穿孔,該外套管管身處並設有第三穿孔,且該第一、第二穿孔並朝該外套管管身處縱向延伸有至少一剖溝;所述第一握持段,該第一握持段一端為第一彎形握持部,另一端則設有第一接合部,該第一接合部可由該第一穿孔套設於該中空部內;所述第二握持段,該第二握持段一端為第二彎形握持部,另一端則設有第二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可由該第二穿孔套設於該中空部內,並與該第一接合部相互接合,且該第一、第二接合部設有可相互對合的第一、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件由第三穿孔穿入該中空部,並穿設於該第一、第二固定孔,以將該外套管與第一、第二接合部相互固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第一斜面,而該第二接合部形成有第二斜面,且該第一、第二斜面可相互接合重疊。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件一端可設有外螺紋,而該第二固定孔設有相對的內螺紋。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二間隔設置的凸耳,二凸耳分別設有第一固定孔,而該第二接合部形成有一凸塊,該凸塊得以接合於二凸耳之間。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件一端可設有外螺紋,而其中一凸耳設有相對的內螺紋。
6.如權利要求I至5任一項所述的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特徵在於其中,進一步增設有一立管,該立管結合於該外套管管身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立管設有二相對呈半圓形的夾合面以及至少一鎖固件,各鎖固件可穿設於二夾合面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拆式車把手結構,其主要包括有一外套管、第一、第二握持段以及至少一固定件,該外套管設有一中空部,該外套管管身處並設有第三穿孔,該第一、第二握持段一端分別設有第一、第二彎形握持部,另一端則設有可相接合的第一、第二接合部,該第一、第二接合部設有可相互對合的第一、第二固定孔,且該第一、第二接合部相對套設於該中空部內,該固定件由該第三穿孔穿入該中空部,並穿設於該第一、第二固定孔,以將該外套管與第一、第二接合部相互固定,以構成整體可拆式車把手結構,以方便使用者於該車把手上裝設其它零組件(例如變速器)。
文檔編號B62K21/16GK202593760SQ201220105328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9日
發明者廖學湖 申請人:深圳信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