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2023-05-19 14:33:26 2
專利名稱: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將電子文件等數據在多個用戶間共享的技術,特別地,涉及一種通過進行共享對象數據分發而共享該數據的技術。
背景技術:
在企業等中,通常使用路由器等中繼裝置,將分公司等的各網點中架設的LAN(Local Area Network :以下稱為網點內LAN)與普通廣域網(例如網際網路等)連接,從而構建整個公司的信息系統。在上述信息系統中,如果可以將同一數據向多個網點分發,向各網點的員工共享該數據,則是便利的。其原因在於,如果可以進行上述方式的數據分發,則例如可以將在涵蓋多個網點而舉行的遠程報告所使用的資料的電子文件,事先向各參加者工作的網點進行分發。當前,大多利用伺服器·客戶端型的數據通信實現同一數據向多個網點的分發。在這裡,伺服器·客戶端型的數據通信是指下述方式的數據通信,即,例如將存儲共享對象數據的伺服器裝置與若干網點內LAN連接,根據來自各用戶所使用的通信終端(客戶端裝置)的請求,將該數據從伺服器裝置向發出該請求的客戶端裝置發送,或者在規定的定時(timing),從伺服器裝置向所有客戶端裝置廣播發送該數據。另外,近年來,提出了一種使用所謂P2P (含義為Point To Point)技術傳播文件的方法。在P2P技術中,與伺服器 客戶端型的數據通信之間的不同點在於,各通信裝置的作用並沒有明確地固定為伺服器(或者客戶端),而是作為客戶端接收到數據的通信裝置隨後承擔向其它通信裝置分發數據的伺服器的作用。另外,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下述技術利用線路交換方式而在各通信裝置中順序建立具有樹狀拓撲的數據分發路徑,沿該數據分發路徑分發數據,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下述技術與各通信裝置能夠利用的帶寬相對應,而公平地確定利用多播實現數據的廣播發送時的多播樹。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11 - 055258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9 - 213120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在伺服器·客戶端型的數據通信中,存在可用性(availability)較差的問題。其原因在於,在伺服器·客戶端型的數據通信中,如果伺服器中產生某種異常,則完全無法進行數據的分發。另外,還存在下述問題,即,有可能在伺服器中發生負載集中而產生擁塞,難以應用於大規模系統,可擴展性(應對客戶端數量增加的裕量)也較差。另一方面,在P2P形式的通信方式中,雖然解決了伺服器 客戶端型的問題點,但產生難以進行網點管理的問題,該網點管理為事先向各網點通知與應獲取的數據相關的信息;以及對是否向所有網點傳遞了數據進行確認。另外,在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技術中,由於利用線路交換方式連接各通信裝置,所 以產生下述問題,即,無法同時向多個網點分發數據,直至向所有網點完成數據分發為止需要較長時間。此外,由於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技術是以通過無線線路交換連接各通信裝置作為前提的,所以並不一定總是可以應用於上述企業內信息系統中。並且,在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技術中,為了構建數據分發路徑而需要進行全網(full mesh)通信(S卩,加入的所有裝置彼此進行頻帶信息及延遲信息的交換),存在下述問題,即,由於大量控制消息的發送/接收及用於數據分發路徑構建的計算處理,在各通信裝置中產生較大的處理負載。本發明就是鑑於上述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下述技術,S卩,可以在避免對特定的通信裝置過度造成負載的同時,在短時間內將共享對象數據向各通信裝置傳遞。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通信裝置是由多個通信裝置構成的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該多個通信裝置經由通信網絡彼此連接,形成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從位於所述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側的上遊側通信裝置向下遊側通信裝置,經由所述數據分發路徑而順序分發共享對象數據,其特徵在於,具有
選擇單元,其對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配置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進行選擇;指示單元,其針對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指示該下遊側通信裝置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以及數據轉送單元,其將從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分發的共享對象數據,向由所述選擇單元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通過所述選擇單元及指示單元,形成從該通信裝置開始的單層數據分發路徑。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列表保存單元,其保存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該通信裝置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列表;以及列表生成及通知單元,其基於保存在所述列表保存單元中的列表,生成記述有除了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之外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其它列表,向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通知該生成的列表,所述選擇單元從所述列表保存單元所保存的列表中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優選在所述通信裝置中,所述選擇單元與作為所述上遊側通信裝置而配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該通信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發出的指示相對應,而選擇所述下遊側裝置。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第I通信單元,其與所述通信網絡連接,用於與其它通信裝置相互通信;第2通信單元,其用於與I個至多個網絡設備進行通信;共享對象數據存儲單元,其對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而從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進行存儲;以及數據提供單元,其與經由所述第2通信單元從所述網絡設備接收到的請求相對應,而將所述存儲的共享對象數據向該網絡設備提供,所述數據轉送單元將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從所述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向所述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脫離檢測單元,其對由該通信裝置選擇作為下遊側通信裝置的I個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所述選擇單元從配置於所述檢測出的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中,選擇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而配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脫離檢測單元,其對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下遊的任意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所述指示單元與所述檢測相對應,而對配置於所述檢測到的通信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進行指示,以使其選擇配置在發生了所述脫離的通信裝置下遊的下遊側通信裝置。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脫離檢測單元,其對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所述選擇單元從配置於所述檢測出的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中,選 擇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而配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脫離檢測單元,其對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以及將與檢測到所述脫離的通信裝置相關的信息,向配置於所述檢測到的通信裝置更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通知。優選在所述通信裝置中,所述脫離檢測單元通過從要脫離所述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接收到脫離請求,從而檢測到作為該請求源的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優選在所述通信裝置中,所述脫離檢測單元通過接收到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配置於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的通信裝置的下遊的通信裝置發送來的脫離通知,從而檢測到配置於作為該通知源的通信裝置的上遊的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優先次序存儲單元,其存儲優先次序;以及優先次序獲取單元,其經由所述通信網絡獲取其它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所述選擇單元基於所述獲取的優先次序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判定單元,其基於在所述優先次序存儲單元中存儲的優先次序、和通過所述優先次序獲取單元獲取的其它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判定該通信裝置是否為所述多個通信裝置中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在由所述判定單元判定為該通信裝置為所述多個通信裝置中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的情況下,所述選擇單元進行所述下遊側裝置的選擇,並且該通信裝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成為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優選在技術方案12的基礎上,在該通信裝置為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情況下,該通信裝置還具有接收單元,其從不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其它通信裝置接收加入該數據共享組的加入請求;以及優先次序獲取單元,其獲取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
所述判定單元基於在所述優先次序存儲單元中存儲的優先次序、和由所述優先次序獲取單元獲取的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對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是否高於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進行判定,在由所述判定單元判定為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不高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情況下,對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進行指示,使作為該請求源的通信裝置成為新起點。優選在該通信裝置為所述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情況下,該通信裝置還具有接收單元,其從不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其它通信裝置接收加入該數據共享組的加入請求;以及優先次序獲取單元,其獲取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所述判定單元基於在所述優先次序存儲單元中存儲的優先次序、和由所述優先次序獲取單元獲取的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對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是否高於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進行判定,在由所述判定單元判斷為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高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情況下,所述選擇單元對該通信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是否存在優先次序低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裝置進行判斷,在存在優先次序低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裝置的情況下,替代優先次序低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通信裝置,將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重新選擇作為下遊側裝置,然後對於該重新選擇的下遊側裝置中的一個進行指示,使其從上遊側裝置未確定的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在不存在優先次序低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裝置的情況下,對於該通信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的一個進行指示,使其從上遊側裝置未確定的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發出加入所述數據共享組的請求的單元,在作為所述請求的響應,從所述數據共享組的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所述共享數據分發的起點的起點通信裝置,接收到主機更換指示的情況下,所述選擇單元將所述起點通信裝置選擇作為該通信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並且該通信裝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成為所述共享數據分發的起點。優選所述通信裝置還具有路由單元,其針對從所述第I通信單元及第2通信單元接收到的數據,基於在該數據中添加的發送目標信息,向所述其它通信裝置或所述網絡設備轉送。另外,本發明的通信系統構成具有多個通信裝置的數據共享組,該多個通信裝置經由通信網絡彼此連接,形成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從位於所述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側的上遊側通信裝置向下遊側通信裝置,經由所述數據分發路徑而順序分發共享對象數據,該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各通信裝置具有選擇單元,其對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配置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進行選擇;指示單元,其針對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指示該下遊側通信裝置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以及
數據轉送單元,其將從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分發的共享對象數據,向由所述選擇單元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通過從作為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通信裝置開始順序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從而針對各個通信裝置順序形成單層的所述數據分發路徑。優選在所述通信系統中,所述各通信裝置具有列表保存單元,其保存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該通信裝置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列表;以及列表生成及通知單元,其基於保存在所述列表保存單元中的列表,生成記述有除了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之外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其它列表,向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通知該生成的列表,所述選擇單元從所述列表保存單元所保存的列表中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優選在所述通信系統中,分別向所述各通信裝置分配優先次序,並且基於所述優先次序,使所述多個通信裝置中的I個通信裝置成為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所述各通信裝置基於所述優先次序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優選在所述通信系統中,所述各通信裝置具有第I通信單元,其與所述通信網絡連接,用於與其它通信裝置相互通信;第2通信單元,其用於與I個至多個網絡設備進行通信;共享對象數據存儲單元,其對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而從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進行存儲;以及與來自所述網絡設備的請求對應而將所述存儲的共享對象數據向該網絡設備提供的單元,所述數據轉送單元將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從所述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向所述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將存儲在所述各通信裝置的所述共享對象數據存儲單元中的共享對象數據,向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任意通信裝置所連接的所述網絡設備進行共享。優選在所述通信系統中,所述各通信裝置具有路由單元,其針對從所述第I通信單元及第2通信單元接收到的數據,基於在該數據中添加的發送目標信息,向所述其它通信裝置或所述網絡設備轉送。另外,本發明的通信方法是具有多個通信裝置的數據共享組的通信方法,該多個通信裝置經由通信網絡彼此連接,形成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從位於所述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側的上遊側通信裝置向下遊側通信裝置,經由所述數據分發路徑而順序分發共享對象數據,該通信方法的特徵在於,各通信裝置具有控制單元和第I通信單元,該第I通信單元與所述通信網絡連接,用於與其它通信裝置相互通信,
所述控制單元執行下述步驟,SP :選擇步驟,在該步驟中,對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配置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進行選擇;指示步驟,在該步驟中,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對所述選擇步驟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指示,使該下遊側通信裝置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以及數據轉送步驟,在該步驟中,將從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分發的共享對象數據,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向在所述選擇單元中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利用所述選擇步驟及指示步驟,形成從該通信裝置開始的單層的數據分發路徑。優選在所述通信方法中,所述各通信裝置還具有列表保存單元,其保存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該通信裝置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列表,所述控制單元執行下述步驟,S卩,基於所述保存的列表,生成記述有除了所述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之外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其它列表,向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通知該生成的列表,在進行所述選擇的步驟中,從所述列表保存單元所保存的列表中選擇所述下遊側
通信裝置。優選在所述通信方法中,所述各通信裝置還具有存儲與各自對應的優先次序的存儲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執行經由所述通信網絡獲取其它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的步驟,在進行所述選擇的步驟中,基於所述獲取的優先次序,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優選在所述通信方法中,所述各通信裝置還具有用於與I個至多個網絡設備進行 通信的第2通信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執行下述步驟,即對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從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進行存儲的步驟以及與經由所述第2通信單元的來自網絡設備的請求對應,將所述存儲的共享對象數據向該網絡設備提供的步驟。
圖I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通信系統的結構的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通信系統中的數據分發路徑的一個例子的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通信系統中含有的通信裝置20 - j的構成例的框圖。圖4是表示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通信裝置20 - j中所存儲的加入裝置列表的一個例子的圖。圖5是用於說明通信裝置20 - j所執行的數據共享組形成處理的圖。圖6是表示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基於通信控制程序執行的分發路徑確定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圖7是表示該控制部210基於通信控制程序執行的分發路徑重構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圖8 (a)、(b)、(C)是用於說明分發路徑確定動作的圖。圖9 (a)、(b)是用於說明由於比主機優先次序低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而導致的分發路徑重構動作的圖。圖10 (a)、(b)是用於說明由於比主機優先次序高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而導致的分發路徑重構動作的圖。圖11 (a)、(b)、(C)是用於說明 承擔中間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中途脫離而導致的分發路徑重構動作的圖。圖12是用於說明承擔主機的作用的通信裝置中途脫離而導致的分發路徑重構動作的圖。圖13是表示用於對本發明的數據共享組形成處理的概念進行說明的通信裝置20 - j的構成例的框圖。圖14是表示用於對本發明的加入裝置列表的概念進行說明的通信裝置20 - j的構成例的框圖。圖15是用於對本發明的共享數據分發進行說明的通信裝置20 - j的構成例的框圖。標號的說明10…普通廣域網、20 — j (j = I 8)…通信裝置、210…控制部、220…第I通信I/F部、230…第2通信I/F部、240…外部設備I/F部、250…存儲部、252…易失性存儲部、254…非易失性存儲部、260…總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A:結構)圖I是表示含有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通信裝置20 — j (j = I 8)在內的通信系統的結構的圖。在圖I中例示了 8臺通信裝置20 - j,但也可以在通信系統中含有大於或等於9臺通信裝置20 - j,當然也可以相反地,在通信系統中含有的通信裝置20 -j少於8臺。通信裝置20 — j分別為將企業的各網點中架設的網點內LAN (省略圖示)與普通廣域網(數據通信網絡)10相互連接的路由器。通信裝置20 - j各自進行從OSI參考模型的第I層(物理)至第3層(網絡層)的連接,利用IP (Internet Protocol)等網絡層的通信協議,對發送來的數據包進行轉送控制。各網點內LAN中連接有在該網點中工作的員工(下面簡稱為「用戶」)所使用的通信終端(例如個人計算機(省略圖示))。這些通信終端可以經由通信裝置20 - j與其它通信裝置(例如其它網點內LAN中收容的通信終端)進行數據通信,其中,通信裝置20 - j將該通信終端所屬的網點內LAN與普通廣域網10進行連接。收容在各網點內LAN中的通信終端的用戶,可以使用該通信終端參加遠程報告或遠程會議。在上述遠程報告等中,如前述所示,如果可以將資料等的電子文件共享給參加人員,則是便利的。在圖I所示的通信系統中,使下轄有參加遠程報告的用戶的通信終端的通信裝置20 - j(即,將收容該通信終端的網點內LAN與普通廣域網10連接的通信裝置20 —j)形成數據共享組,向各個加入該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20 - j分發共享對象數據並進行存儲。並且,各通信終端的用戶訪問下轄有該通信終端的通信裝置20 - j,從而取得並瀏覽上述共享對象數據。在這裡,向從屬於數據共享組的各通信裝置20 - j進行的同一數據的分發是以下述方法進行的。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各個通信裝置20 - j分別執行明顯表示出本實施方式特徵的處理,從而由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各通信裝置20 - j,構建圖2所示的樹狀的邏輯數據分發路徑,通過從主機(位於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通信裝置)進行的多播等,將共享對象數據經由構建的數據分發路徑向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各通信裝置傳播。如果更詳細地進行說明,則圖I的各個通信裝置20 - j中,由系統管理員與通信裝置的處理能力及在普通廣域網10中可以利用的帶寬相對應,而預先分配表示被選為主機的優先級的(或者將通信裝置20 - j的處理能力強弱及在通信網絡中可以利用的帶寬的多少進行指標化而得到的)優先次序,將表示該優先次序的優先次序數據Pr — j (j = I 8)存儲在各通信裝置20 - j中。具體地說,對於各通信裝置20 - j,其處理能力越強就被分配越高的優先次序,另外,如果處理能力相同,則可以利用的帶寬越大就被分配越高的優先次序。圖I的各個通信裝置20 - j如果被系統管理員或者下轄通信終端的用戶指示了加入數據共享組,則執行上述構建樹狀數據分發路徑的處理,以使得優先次序最高的通信裝置成為主機、即數據分發路徑 中的起點(根節點),在除了主機之外的通信裝置20 - j中,使優先次序越高者成為越接近主機側的中間節點。下面,以明顯表示出本實施方式特徵的通信裝置20 - j為中心進行說明。圖3是表示通信裝置20 - j的構成例的框圖。如圖3所示,通信裝置20 — j含有控制部210 ;第I通信接口(以下稱為I/F)部220 』第2通信I/F部230 ;外部設備I/F部240 ;存儲部250 ;以及總線260,其對上述結構要素間的數據發送/接收進行中繼。控制部210例如為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該控制部210通過執行存儲部250 (更準確地說是非易失性存儲部254)中所存儲的程序,從而作為對通信裝置20 —j的各部分進行動作控制的控制中樞起作用。第I 通信 I/F 部 220 和第 2 通信 I/F 部 230 均為 NICXNetwork Interface Card),分別與不同的通信網絡連接。具體地說,第I通信I/F部220與普通廣域網10連接,第2通信I/F部230與網點內LAN連接。第I通信I/F部220和第2通信I/F部230將從各自的連接目標通信網絡接收到的數據包(將通信消息以預先確定的數據尺寸進行分割,將分割後的通信消息分別添加規定的數據頭而得到的數據塊)向控制部210傳遞,並且將從控制部210傳遞來的數據包向各自的連接目標通信網絡送出。外部設備I/F部240是與USB存儲器、串行控制臺、或者連接在內部擴展總線上的擴展卡等外部設備之間按照規定協議(USB或RS — 232C等有線協議,或者Bluetooth等無線協議)進行數據發送/接收的接口的集合體。例如,在作為外部設備而使用USB存儲器的情況下,只要使外部設備I/F部240含有USB接口即可,在作為外部設備而使用串行控制臺的情況下,只要使外部設備I/F部240含有RS - 232C接口等串行接口即可。該外部設備I/F部240在向通信裝置20 - j預先存儲所述優先次序數據Pr — j等各種數據時使用。存儲部250含有易失性存儲部252和非易失性存儲部254。易失性存儲部252是例如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等易失性存儲器,用作為控制部210執行各種程序時的工作區域,並且,具有對經由第I通信I/F部220或第2通信I/F部230接收到的數據包進行暫時存儲的緩存器的作用。另外,至少在作為主機或中間節點起作用的通信裝置20 - j的易失性存儲部252中存儲有加入裝置列表,除了作為主機起作用的通信裝置之外,在各通信裝置20 - j的易失性存儲部252中存儲有對在數據分發路徑中配置於該通信裝置20 - j的緊上遊處的通信裝置進行確定的信息(裝置識別數據等);確定數據共享組中的主機的信息(裝置識別數據等)。例如,在圖I的8臺通信裝置20 - j全部加入數據共享組,構建成圖2所示的樹狀的邏輯數據分發路徑的狀態下,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通信裝置20 - I的易失性存儲部252中,存儲有圖4所示的加入裝置列表。該加入裝置列表中存儲有針對本裝置(存儲有該加入裝置列表的通信裝置)的記錄;以及在加入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中,針對比本裝置優先次序低的裝置的記錄。並且,在加入裝置列表中所存儲的各記錄中,如圖4所示含有裝置識別數據、優先次序數據Pr — j。在除了通信裝置20 - I之外的各通信裝置的易失性存儲部252中,還存儲有作為主機的通信裝置20 - I的裝置識別數據、以及在數據分發路徑中配置於緊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的裝置識別數據等。 在這裡,裝置識別數據是指用於唯一地識別各個通信裝置20 - j的數據。作為一個例子,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MAC (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IP位址等通信地址和表示通信裝置20 - j的名稱的字符串。上述通信地址用作為在基於數據鏈路層(或者網絡層)的通信協議與該通信裝置20 - j進行數據通信時的發送目標地址,通信裝置20 - j的名稱用於在圖I所示的通信系統下的覆蓋網(overlay network)中,使各用戶唯一地識別該通信裝置20 - j。另外,在通信裝置20 - j作為主機或中間節點起作用的情況下,與該通信裝置20 - j選擇作為下遊側裝置的其它通信裝置相關的信息也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中。該信息也可以包含在加入裝置列表中,在此情況下,設置用於對當前選擇的下遊側裝置進行識別的欄位,如果為下遊側裝置則值記錄為1,如果不是下遊側裝置則值記錄為O0非易失性存儲部254 是例如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或快閃記憶體等非易失性存儲器,在該非易失性存儲部254中,預先存儲有各種數據及各種程序。作為非易失性存儲部254中所存儲的數據的一個例子,可以舉出所謂路由表等在執行數據包轉送控制時所需的數據(在圖3中省略圖示)、優先次序數據Pr - j、針對本裝置的裝置識別數據、初始節點數據、以及預先共享鑰。作為初始節點數據,是表示該通信裝置20 - j加入數據共享組時首先需要訪問的I個或多個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為通信裝置20 — k (k=I 8,其中k古j)這7臺)的數據。另外,所謂預先共享鑰是指用於加入該數據共享組的認證、以及對該數據共享組中進行發送/接收的數據進行加密時所使用的密鑰。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數據共享組內的各通信裝置20 - j中,在非易失性存儲部254中設置有用於保存作為共享對象的數據(各種文件等)的存儲區域,但如果存儲器容量足夠,則也可以在易失性存儲部252中設置該存儲區域,也可以在經由外部設備I/F相連接的HDD等外部存儲設備中設置存儲區域。另外,作為非易失性存儲部254中存儲的程序的一個例子,舉出圖3所示的通信控制程序。控制部210以通信裝置20 - j的電源(省略圖示)接通作為契機,從非易失性存儲部254向易失性存儲部252讀出該通信控制程序,並開始執行,從而實現圖3所示的各種功能。根據該通信控制程序而由控制部210實現的功能的概略如下所示。(a)數據包轉送控制功能該功能是在經由第I通信I/F部220或第2通信I/F部230接收到以本裝置之外的通信裝置作為發送目標的數據包(即,發送目標IP位址並非該通信裝置20 - j的數據包)的情況下,進行與該發送目標IP位址對應的轉送控制。該數據包轉送控制功能是所謂路由器原本具有的功能,與通常的路由器具有的功能相比沒有特別地改變,因此省略詳細說明。(b)數據共享組形成功能該功能用於形成數據共享組,並選定該組的主機。如果更詳細地進行說明,則在例如通信裝置20 - j沒有加入數據共享組的狀態下,控制部210以從與第2通信I/F部230連接的通信裝置20 - j下轄的通信終端中,獲得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加入指示作為契機,在內容為請求加入數據共享組的通信消息(以下稱為加入請求消息)中,寫入本裝置的優先次序數據Pr - j、裝置識別數據和預先共享鑰,以初始節點數據示出的通信裝置20 — k作為目標發送加入請求消息。此外,在非易失性存儲部254中存儲有示出多個通信裝置20 — k的初始節點數據的情況下,從上述多個通信裝置20 — k中選擇I臺(例如選擇通信地址最新的通信裝置)發送加入請求消息。通信裝置20 — k的控制部210如果接收到加入請求消息,則與本裝置向數據共享 組的加入狀況相對應,而回送未加入通知消息、主機說明消息、接受確認消息、及主機更換指示消息中的任意消息。未加入通知消息是用於在通信裝置20 — k沒有加入數據共享組的情況下,回送該內容的通知的通信消息。主機說明消息是用於在通信裝置20 — k雖然加入了數據共享組但並不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情況下,回送該內容的通知的通信消息。在回送該主機說明消息時,通信裝置20 — k的控制部210將該時刻的主機的裝置識別數據寫入淨負載部等中而進行回送。接受確認消息和主機更換指示消息是在通信裝置20 — k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情況下所回送的通信消息。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通信裝置20 — k的控制部210,如果接收到加入請求消息,則使用該加入請求消息中所寫入的預先共享鑰,進行該發送源的認證,如果認證成功則進行下述處理。即,通信裝置20 — k的控制部210讀出在接收到的加入請求消息中所寫入的優先次序數據Pr - j,與本裝置的優先次序數據Pr — k進行比較。並且,在本裝置的優先次序較高的情況下,通信裝置20 — k的控制部210生成包含加入請求消息中所寫入的裝置識別數據和優先次序數據Pr — j在內的記錄,並登錄在加入裝置列表中,然後,將接受確認消息向加入請求消息的發送源即通信裝置20 - j回送。相反地,在本裝置的優先次序較低的情況下,通信裝置20 — k的控制部210將寫入有該時刻的加入裝置列表的主機更換指示消息進行回送,向加入請求消息的發送源即通信裝置20 - j指示進行主機更換,並且,以在該加入裝置列表中登錄有裝置識別數據的各通信裝置為目標,發送新主機的裝置識別數據(即,進行主機更換的對方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j的裝置識別數據)。另一方面,作為加入請求消息的發送源的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根據回送來上述4種通信消息的哪一個而執行不同的處理。在回送來未加入通知消息的情況下,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在存在初始節點數據中示出的其它通信裝置的情況下,以該裝置為目標發送加入請求消息,並等待響應。另一方面,在沒有初始節點數據中示出的其它通信裝置的情況下(初始節點數據示出的所有通信裝置均回送來未加入通知消息的情況下),此後該通信裝置20 - j作為數據共享組的主機進行動作。另外,在回送來主機更換指示消息的情況下,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也將寫入在該主機更換指示消息中的加入裝置列表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中,此後作為主機進行動作。
在回送來主機說明消息的情況下,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以寫入在該主機說明消息中的裝置識別數據所示的通信裝置(例如通信裝置20 - i)為目標,重新發送加入請求消息。在針對該加入請求消息而回送來接受確認消息的情況下,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將上述裝置識別數據作為示出主機的信息而寫入易失性存儲部252。此外,在回送來主機更換指示消息的情況下,如上述所示,此後作為主機進行動作。另外,如果在通信裝置20 — j沒有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狀態下,從其它通信裝置接收到加入請求消息,則在主機說明消息中寫入存儲於易失性存儲部252中的表示主機的裝置識別數據,並以加入請求消息的發送源作為目標進行回送。進行上述說明的處理的結果為,如果例如對圖I所示的8臺通信裝置20 - j中的j = I 7發出了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加入指示,則如圖5所示,上述7臺通信裝置中具有最高優先次序的通信裝置20 - I成為主機,在其易失性存儲部252中存儲有登錄了上述7臺通信裝置的各自的裝置識別數據等的加入裝置列表,詳細內容在動作例中進行說明。(C)分發路徑確定功能該功能為,作為已加入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20 - j之間的數據分發路徑,確定並構建圖2所示的樹狀數據分發路徑。詳細內容在後面記述,但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210以例如從與第2通信I/F部230連接的通信裝置20 — j下轄的通信終端接收到開始數據分發的指示等作為契機,執行分發路徑確定處理(參照圖6),選擇位於本裝置緊下遊的下遊側裝置,並對上述下遊側裝置進一步發出選擇下遊側裝置的指示。並且,控制部210在本裝置與下遊側裝置之間建立加密通信路徑,構建圖2所示的樹狀數據分發路徑。(d)分發路徑重構功能該功能為,在由上述分發路徑確定功能確定加入數據共享組中的多個通信裝置之間的數據分發路徑、並構建了樹狀數據分發路徑後,新通信裝置向該數據共享組加入(中途加入)或者已加入數據共享組而構成樹狀數據分發路徑的節點的任意通信裝置從數據共享組中脫離(中途脫離)的情況下,重構數據分發路徑。例如,對於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通信裝 置20 — j的控制部210,如果其它通信裝置請求進行中途加入,則執行圖7所示的分發路徑重構處理,進行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針對該分發路徑重構處理,為了避免重複,而在動作例的說明中進行詳細說明。(e)加密通信功能該功能為,與下遊側裝置之間建立加密通信路徑並進行加密通信。此外,作為加密通信的具體方法,例如可以是在與下遊側裝置之間設定IPsec通道的方式、或者如SSL -VPN這樣針對每個進程進行加密的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全網VPN方式。如上述所示,可以通過對沿著數據分發路徑的數據通信進行加密而安全地分發共享對象數據。在本實施方式中,對通信裝置20 - j間的數據通信進行中繼的通信網絡為普通廣域網10,因此對該數據通信進行加密,但該加密並不一定是必須的。(f)狀態通知/監視功能該功能為,針對從屬於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20 - j中的預先指定的對象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下遊側裝置)定期發送數據包,通知本裝置的運行狀況,並且基於從將本裝置指定為對象裝置的其它通信裝置20 - j (即上遊側裝置)向本裝置發送的數據包的接收狀況,進行該通信裝置20 — j (上遊側裝置)的運行監視。詳細內容在後面記述,但該功能用於下述情況,即,對在由於電源斷開或線路斷開等,已加入數據共享組中且構成樹狀數據分發路徑的節點的任意通信裝置突然從數據共享組中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以上為通信裝置20 - j的結構。(B :動作)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明顯表示出本實施方式特徵的動作例。(B - I :數據共享組形成動作)下面,對於各個通信裝置20 — j (j = I 7 ),在從各個(或者任意)通信裝置20 —j下轄的通信終端等以通信裝置20 - 2、通信裝置20 - I、通信裝置20 - 3…通信裝置20 —7的順序順次發出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加入指示的情況下,針對各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 (下面表述為控制部210 — j。對於存儲部250等其它結構要素也相同地表述)所執行的處理進行說明。 如果對通信裝置20 - 2發出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加入指示,則控制部210 — 2向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部254 - 2中的初始節點數據所示出的通信裝置20 — k (k古2)發送加入請求消息。此外,在本動作例中,設為各通信裝置預先將除了自身之外的所有其它通信裝置作為初始節點數據進行存儲。在本動作例中,在對通信裝置20 - 2發出上述指示的時亥IJ,其它6臺通信裝置都沒有加入數據共享組。因此,控制部210 - 2從任意一個通信裝置20-k Ck^ 2)均接收到未加入通知消息。如果確認接收到來自初始節點數據所示的所有通信裝置的未加入通知消息,則此後通信裝置20 - 2作為主機進行動作。同時在通信裝置20 - 2的易失性存儲部252 - 2中,作為加入裝置列表而存儲記述了自身的裝置識別數據等的列表。然後,如果對通信裝置20 - I發出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加入指示,則控制部210 — I向非易失性存儲部254 - I中存儲的初始節點數據所示出的通信裝置20 — k (k古I)發送加入請求消息。在該時刻,由於除了通信裝置20 - 2之外,其它5臺通信裝置沒有加入數據共享組,所以即使對該5臺通信裝置發送加入請求消息,該5臺通信裝置也都回送未加入通知消息。與此相對,通信裝置20 - 2已經作為數據共享組的主機進行動作,對通信裝置20 — I回送接受確認消息或主機更換指示消息的其中一個。在本動作例的情況下,通信裝置20 — 2的控制部210 — 2如果接收到從通信裝置20 — I發送來的加入請求消息,則首先將本裝置的非易失性存儲部254 - 2中存儲的優先次序數據Pr — 2和寫入在加入請求消息中的通信裝置20 - I的優先次序數據Pr - I進行比較。如圖2所例示,在本動作例中,由於通信裝置20 - I與通信裝置20 - 2相比優先次序更高(Pr — I > Pr — 2),所以控制部210 - 2將表示通信裝置20 - I的裝置識別數據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 — 2中,並且對通信裝置20 - I回送包含易失性存儲部252 - 2中所存儲的加入裝置列表在內的主機更換指示消息,此後,通信裝置20 - 2作為主機之外的加入裝置進行動作。另一方面,通信裝置20 - I的控制部210 - I如果接收到上述主機更換指示消息,則將寫入在該主機更換指示消息中的加入裝置列表寫入易失性存儲部252 - I中,並且將自身的裝置識別數據等追加在加入裝置列表中,此後,通信裝置20 - I作為數據共享組的主機進行動作。在將主機更換指示消息回送至通信裝置20 - I後,控制部210 — 2從其它通信裝置接收到加入請求消息的情況下,執行將包含示出主機的信息、即示出通信裝置20 — I的裝置識別數據在內的主機說明消息進行回送的處理。在該狀態下,如果對通信裝置20 - j(j = 3 7)分別發出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加入指示,控制部210 - j對通信裝置20 — 2發送加入請求消息,則從通信裝置20 - 2回送主機說明消息。控制部210 - j以在該主機說明消息中寫入的裝置識別數據所示出的通信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I)為目標再次發送加入請求消息。控制部210 - I將加入請求消息中寫入的發送源的優先次序數據Pr — j與本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I)的非易失性存儲部254 - I中所存儲的優先次序數據Pr — I進行比較,在本動作例中,由於通信裝置20 - I的優先次序最高,所以不會產生主機更換。通信裝置20 - I的控制部210 - I將加入請求消息的發送源的裝置識別數據等順次登錄在加入裝置列表中。其結果,如圖5所示,形成以通信裝置20 - I作為主機的數據共享組,將包含針對加入該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的裝置識別數據等在內的加入裝置列表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 — I中。另外,其它通信裝置(在圖5的情況下為通信裝置20 — 2 7)將針對作為所加入的數據共享組的主機起作用的通信裝置(通信裝置20 - I)的裝置識別數據,分別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中。以上為數據共享組的形成動作。(B - 2 :分發路徑確定處理中的動作) 下面,說明在形成圖5所示的數據共享組的狀況下,確定該數據共享組中的數據分發路徑時的動作。本實施方式的特徵在於採用分布式模型這一點,即,基於優先次序,針對加入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20 — j (j = I 7)中的實現主機或中間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逐個選擇各自下轄的通信裝置。具體地說,利用下述方法確定樹狀的分發路徑。具體地說,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通信裝置20 - I的控制部210 — 1,如果從例如與通信裝置20 — I的第2通信Ι/F部連接的通信終端接收到規定的通信消息(例如,內容為指示數據分發開始的分發開始指示消息)(圖6 :步驟SA100為是),則從在易失性存儲部252 — I所存儲的加入裝置列表中登錄了信息的通信裝置中,從除了本裝置之外的通信裝置中以優先次序從高到低的順序按照預先規定的設備數量(例如為2臺)進行選擇(步驟SA110)。在本動作例中,由於除了通信裝置20 - I之外,其它6臺通信裝置20 — j的優先次序為Pr — 2 > Pr — 3···,所以控制部210 — I如圖8 (a)所示,選擇通信裝置20 — 2和通信裝置20 - 3作為下遊側裝置。此外,在以下參照的各附圖的加入裝置列表中,將與所選擇的通信裝置對應的記錄以陰影示出。然後,控制部210 — I判定屬於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中除了本裝置和在步驟SAllO中已選擇的下遊側裝置之外,是否還存在未確定上遊側裝置的通信裝置(以下稱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步驟SA120)。並且,控制部210 - I在步驟SA120的判定結果為「是」的情況下,執行步驟SA 130的處理。在本動作例中,如圖8 Ca)所示,在通信裝置20 — I的加入裝置列表中包括本裝置在內登錄了針對7臺通信裝置20 - j的信息,在這7臺通信裝置20 — j中,除了本裝置(通信裝置20 - I)之外,確定了上遊側裝置的為通信裝置20 -2及20 — 3這2臺,所以步驟SA120的判定結果為「是」,執行步驟SA130的處理。步驟SA130的處理為,通信裝置20 — I的控制部210 — I針對在步驟SAllO中選擇的各下遊側裝置,發送內容為指示從上遊側未確定裝置中選擇各自的下遊側裝置的通信消息(以下稱為選擇指示消息)。如果更詳細地進行說明,則控制部210 - I首先對於存儲在加入裝置列表(加入裝置列表I)中的記錄中的除了本裝置之外的通信裝置,與在步驟SAllO中選擇的下遊側裝置(在本動作例的情況下為通信裝置20 — 2及通信裝置20 — 3)的數量對應地進行分組,針對每個組生成新的加入裝置列表(加入裝置列表2、3)。然後,控制部210 - I將分別包含上述生成的加入裝置列表的選擇指示消息向在步驟SAllO中選擇的各下遊側裝置發送。在這裡,作為上述分組的方法,具有各種方式。例如可以是下述分組方法,即,如果在步驟SAllO中選擇的各下遊側裝置的優先次序彼此差異不大,則使各加入裝置列表中含有的上遊側未確定裝置的數量大致均等,並且,也使得從屬於各組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的分布也均等。與此相對,在步驟SAllO中選擇的各下遊側裝置的優先次序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如下所示進行分組即可,即,對於優先次序較高的下遊側裝置,所給與的加入裝置列表就包含較多的上遊側未確定裝置。在所生成的加入裝置列表中,登錄有所選擇的下遊側裝置和以配置在其更下遊的方式進行分組的I個至多個上遊側未確定裝置的相關信息。在本動作例中,由於在步驟SAllO中作為下遊側裝置而選擇的通信裝置20 — 2和通信裝置20 — 3彼此的優先次序沒有較大差異,所以以前者的方式進行加入裝置列表的分害I]。具體地說,如圖8 (b)所示,針對通信裝置20 - 2,發送除了該通信裝置20 - 2之外還登錄有通信裝置20 — 4及20 — 6的信息的加入裝置列表,針對通信裝置20 — 3,發送除了 該通信裝置20 - 3之外還登錄有通信裝置20 — 5及20 — 7的信息的加入裝置列表。此夕卜,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通信裝置20 - I的控制部210 - 1,除了發送選擇指示消息及加入裝置列表之外,還對本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的合適的通信裝置發送在易失性存儲部252 -I中存儲的加入裝置列表(加入裝置列表1),並指示作為備份用數據而存儲。優選向本裝置下遊側的通信裝置中優先次序最高的通信裝置(處理能力及可利用的帶寬等數據傳輸的能力最高,成為主機的次序為本裝置的下一個的通信裝置)發送加入裝置列表(加入裝置列表I)並指示作為備份用數據而存儲。此外,該備份用的加入裝置列表的發送和指示可以在任意定時執行,例如在發送上述選擇指示消息的前後進行。對於如何使用該備份用數據,在後面詳細記述。然後,如果控制部210 - 2 (或者控制部210 — 3)接收到從上遊側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I發送來的選擇指示消息(圖6 :步驟SA100為是),則將寫入在該選擇指示消息中的加入裝置列表(加入裝置列表2、3)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中,然後與上述控制部210 — I相同地,執行步驟SAllO之後的處理。另外,與接收到選擇指示消息相對應,而將選擇指示消息的發送源即通信裝置20 - I的裝置識別數據,作為用於確定在數據分發路徑中配置於該通信裝置20 - 2 (或者20 - 3)的緊上遊的通信裝置的信息,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中。此外,控制部210 — 2除了圖6的步驟SAllO之後的處理以外,還執行將上述備份用數據寫入易失性存儲部252 - 2的處理。例如,控制部210 - 2參照從通信裝置20 — I接收到的加入裝置列表,按照優先次序從高到低的順序選擇預先規定的數量(例如2臺)的下遊側裝置(步驟SA110)。如圖8(b)所示,由於在從通信裝置20 - I發送至通信裝置20 - 2的加入裝置列表中,含有本裝置(通信裝置20 — 2)、通信裝置20 — 4及20 — 6的信息,所以控制部210 — 2選擇通信裝置20 — 4及通信裝置20 - 6作為下遊側裝置。由此,對於在從通信裝置20 - I發送至通信裝置20 - 2的加入裝置列表中所登錄的信息示出的各通信裝置,其上遊側裝置全部得到了確定,控制部210 — 2執行的步驟SA120的判定處理的判定結果為「否」。因此,控制部210 - 2不執行步驟SA130的處理,而是結束分發路徑確定處理。相同地,控制部210 — 3也參照從通信裝置20 - I接收到的加入裝置列表,選擇通信裝置20 - 5及通信裝置20 -7作為下遊側裝置,結束本分發路徑確定處理。此後,承擔主機或中間節點的作用的各個通信裝置20 - j,與其下遊側裝置之間建立加密通信路徑,由此,基於圖8 (c)所示的樹狀數據分發路徑傳播共享對象數據。如上述說明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並不只有主機(即優先次序最高的通信裝置20 - I)進行用於確定數據分發路徑的處理,實現中間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20 — 2及20 — 3也幫助確定數據分發路徑。因此,負載不會集中在特定裝置中,不易產生擁塞。並且,以使得通信裝置20 — j (j = I 7)中優先次序最高的通信裝置成為主機,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越高就成為越位於上遊側(接近主機的一側)的中間節點的方式,確定數據分發路徑。因此,中間路徑不會成為瓶頸,可以進行高通信效率的數據分發。(B - 3 :通信裝置中途加入的情況下的動作)下面,針對在形成了數據共享組,構建了樹狀數據分發路徑的狀態下,在該數據共享組中中途加入新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裝置)的情況下的動作,以如圖8 (c)所示確定了數據分發路徑的狀況作為例子進行說明。(B - 3 - I :優先次序低於主機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的情況下的動作)首先,以通信裝置20 - 8中途加入的情況作為例子,說明優先次序低於主機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的情況下的動作。假設通信裝置20 - 8的非易失性存儲部254 - 8所存儲的優先次序Pr — 8低於通信裝置20 - I的優先次序Pr — I。如果控制部210 — 8指示形成數據共享組,則向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部254 - 8中的初始節點數據所示出的通信裝置20 — k (例如k = 7)發送加入請求消息,接收該時刻的主機的說明。如前述所示,在通信裝置20 - 8中途加入的時刻,已經確定了圖8(c)所示的數據分發路徑,該時刻的主機為通信裝置20 — 1,因此,控制部210 - 8根據初始節點數據示出的通信裝置20 — k得知通信裝置20 - I為主機。這樣,得到了針對主機的說明的通信裝置20 - 8的控制部210 -8,將前述加入請求消息向該主機(即通信裝置20 — I)發送(參照圖9 (a))。另一方面,如果控制部210 — I接收到加入請求消息,則參照寫入在該加入請求消息中的預先共享鑰,進行其發送源的認證,如果完成認證,則執行分發路徑重構處理。圖7是表示通信裝置20 - I的控制部210 — I執行的分發路徑重構處理的流程的流程圖。如圖7所示,控制部210 — I對中途加入的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以下稱為中途加入裝置在本動作例中為通信裝置20 - 8)是否與本裝置的優先次序相比較高進行判定(步驟SB100)。在本例的情況下,由於發送了加入請求消息的通信裝置20 - 8的優先次序低於通信裝置20 - I的優先次序,所以步驟SB100的判定結果為「否」,控制部210 — I執行步驟SB120以後的處理。在圖7的步驟SB120中,控制部210 — I對通信裝置20 — I的下遊側裝置(在圖8 (c)的例子中為通信裝置20 — 2及20 — 3)中是否存在與中途加入裝置相比優先次序較低的下遊側裝置進行判定。並且,如果步驟SB120的判定結果為「是」,則控制部210 - I執行步驟SB130及步驟SB140的處理,相反,如果步驟SB120的判定結果為「否」,則僅執行步驟SB 140的處理。
步驟SB130是對相關下遊側裝置和中途加入裝置進行替換的處理。此外,在相關下遊側裝置存在多臺的情況下,控制部210 - I從其中選擇I臺而進行與中途加入裝置的替換。在這裡,對於在與中途加入裝置相比優先次序較低的下遊側裝置存在多臺的情況下,選擇I個作為替換對象的下遊側裝置時的具體選擇方式,具有各種方式。例如,選擇下遊側裝置中優先次序最低的通信裝置的方式,或者在與中途加入裝置相比優先次序較低的下遊側裝置中選擇優先次序最高的通信裝置的方式,或者也可以是下述方式,即,對與中途加入裝置相比優先次序較低的下遊側裝置賦予連續序號,在該連續序號的範圍內產生偽隨機數,將具有與該偽隨機數一致的連續 序號的通信裝置選為替換對象。在步驟SB140中進行下述處理,即,控制部210 — I選擇下遊側裝置中的一個,發送寫入了該時刻的上遊側未確定裝置(如果執行了步驟SB130的處理,則為與中途加入裝置進行替換後的通信裝置,如果沒有執行該處理,則為中途加入裝置)的記錄的選擇指示消息,指示將該上遊側未確定裝置編入數據分發路徑中。在圖9 (a)的例子中,作為該選擇指示消息而僅添加與中途加入裝置相關的信息,指示編入中途加入裝置。這樣,收到編入上遊側未確定裝置的指示的下遊側裝置的控制部210,執行以該下遊側裝置為起點的分發路徑重構處理或者前述分發路徑確定處理(參照圖6)的步驟SAllO以後的處理。然後,順序執行分發路徑確定處理,直至下遊側的通信裝置20 - j不存在上遊側未確定裝置。此外,作為接受編入中途加入裝置的指示的下遊側裝置的選擇方式,具有各種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採用選擇優先次序最高的通信裝置的方式,但也可以是相反地選擇優先次序最低的通信裝置的方式,另外,也可以是使用偽隨機數進行選擇的方式。另外,由於在本動作例中,作為中途加入的請求源的通信裝置20 - 8,與作為主機的通信裝置20 - I的下遊側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2及通信裝置20 - 3)的任一個相比優先次序都低,所以控制部210 - I執行的分發路徑重構處理的步驟SB120的判定結果為「否」,控制部210 - I僅執行步驟SB140的處理。在本動作例中,通信裝置20 — I的下遊側裝置為通信裝置20 — 2及20 — 3,前一個的優先次序較高,因此,向通信裝置20 — 2指示編入上遊側未確定裝置。與該編入指示相對應,通信裝置20 — 2的控制部210 — 2執行以通信裝置20 —2為起點的分發路徑重構處理。即,將被指示進行編入的中途加入裝置的優先次序和選擇作為自身的下遊側裝置的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進行比較,在存在與中途加入裝置相比優先次序較低的下遊側裝置的情況下,將該裝置與中途加入裝置進行交替,在其它情況下,向下遊側裝置的任意一個指示編入中途加入裝置。在本動作例中,基於優先次序,將通信裝置20 - 8與通信裝置20 - 6進行交替,使通信裝置20 - 4和通信裝置20 — 8成為通信裝置20 - 2的下遊側裝置。此外,由於通信裝置20 - 8的優先次序較高,所以向通信裝置20 -8指示編入成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的通信裝置20 - 6。與該指示相對應,通信裝置20 - 8的控制部210 - 8執行分發路徑重構處理,但由於在該狀態下,通信裝置20 - 8尚未選擇其下遊側裝置(由於應重構的分發路徑並未構建),所以執行分發路徑確定處理。在控制部210 - 8執行的分發路徑確定處理中,通信裝置20 - 6被選擇作為通信裝置20 — 8的下遊側裝置,其結果,如圖9 (b)所示,重構了數據分發路徑。如上述所示,根據本實施方式,主機即使沒有掌握數據分發路徑整體的拓撲,也可以針對中途加入裝置分配與其優先次序對應的作用,從而重構數據分發路徑。此外,將圖9(a)和圖9 (b)進行對比可知,對通信裝置20 — 3下遊的數據分發路徑完全沒有影響。SP,根據本實施方式,還可以將數據分發路徑重構的影響範圍抑制得較小。
(B - 3 - 2 :在優先次序高於主機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的情況下的動作)另一方面,在優先次序高於主機的通信裝置(以下稱為通信裝置20 - X)中途加入的情況下,圖7的步驟SB 100的判定結果為「是」,發生前述的主機更換。具體地說,如果控制部210 - I接收到從優先次序高於通信裝置20 - I的通信裝置20 - X發送來的加入請求消息,則回送寫入有加入裝置列表(加入裝置列表I)和指示構建數據分發路徑的指示符的主機更換指示消息。接收到該主機更換指示消息的控制部210 - X將寫入在該主機更換指示消息中的加入裝置列表寫入易失性存儲部252 - X,並且追加自身的裝置識別數據等信息,此後,作為主機執行處理。具體地說,控制部210 - X與寫入在該主機更換指示消息中的指示符相對應,而執行重構數據分發路徑的處理。在這裡,作為控制部210 — X重構數據分發路徑時的具體方式,具有各種方式。具有下述第I方式,即,基於加入裝置列表的存儲內容而重構整個數據分發路徑的方式(將除了通信裝置20 - X之外的所有通信裝置20 - j作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執行圖6的步驟SAllO以後的處理的方式)。根據上述方式,雖然具有下述優點,即,針對加入數據共享組的 各個通信裝置20 - j,可以分配與其處理能力等對應的角色而重構數據分發路徑,但存在重構的影響範圍較大的缺點。因此,除了上述第I方式之外,還考慮採用下述方式,即,如圖10 (a)所示僅將通信裝置20 - I作為通信裝置20 - X的下遊側裝置而重構數據分發路徑的方式(以下稱為第2方式),或者如圖10 (b)所示將通信裝置20 - I和作為通信裝置20 - I的下遊側裝置的通信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2及通信裝置20 - 3)設為通信裝置20 - X的下遊側裝置的方式(以下稱為第3方式)。根據上述方式,對於在發生中途加入通信裝置20 — X之前承擔主機的作用的通信裝置20 - 1,其下遊側裝置下遊的數據分發路徑不受影響,可以使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的影響範圍成為最小限度。此外,為了實現在圖10 (a)所示的方式下的重構,只要在僅將通信裝置20 - I設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的狀態下,使通信裝置20 - X的控制部210執行圖6的步驟SAllO以後的處理即可。另外,為了實現在圖10 (b)所示的方式下的重構,只要在將通信裝置20 — 1、20 — 2及20 — 3設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且將通信裝置20 - X可以選擇的下遊側裝置的數量設為3臺的狀態下,使通信裝置20 — X的控制部210執行圖6的步驟SAllO以後的處理即可。此外,在利用上述第2或第3方式進行重構處理的情況下,作為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根節點)的主機通信裝置、以及除了末端之外(中間節點)的通信裝置,對在前述分發路徑確定處理中分別構成下遊分支的各組(即加入裝置列表)進行存儲,與重構相對應而更新該信息。此外,當然也可以不選擇上述第I 第3方式中的某一個,而是在發生主機更換之後立刻利用第2或第3方式重構數據分發路徑,然後,在經過一定時間後,利用第I方式進行重構。其原因在於,可能在構建了數據分發路徑的狀態下正在進行某個數據分發,所以考慮到不會由於數據分發路徑的大幅變更而妨礙該數據分發,並且選擇該數據分發完成的時亥IJ,將數據分發路徑重構為效率更高的路徑。另外,在可以由主機檢測是否在數據共享組內正在實際進行數據分發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發生主機更換的時刻,如果正在進行數據分發,則利用第2或第3方式重構數據分發路徑,並且在檢測出該數據分發完成的時刻,利用第I方式進行重構,如果在發生主機更換的時刻沒有進行數據分發,則立刻利用第I方式重構數據分發路徑。此外,在優先次序低於主機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的情況下,在將下遊側裝置和中途加入裝置進行交替時,作為交替對象的下遊側裝置(在上述例子的情況下為通信裝置20 - 6)的下遊還配置有其它通信裝置作為下遊側裝置的情況下的動作,也利用在這裡說明的第I 第3方式或其組合進行重構。(B - 4 :通信裝置中途脫離的情況下的動作)下面,說明在如圖9 (b)所示確定了數據分發路徑的狀況下,承擔主機或中間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20 - j中途脫離的情況下的動作。此外,在上述數據分發路徑中,由於即使下遊側的末端節點(例如圖9 (b)的通信裝置20 - 4,20 - 5,20 一 6及20 — 7)中途脫離,也無需進行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因此,省略在上述末端節點中途脫離的情況下的說明。(B - 4 - I :主機之外的通信裝置中途脫離的情況下的動作) 首先,以在圖9 (b)所示的狀態下通信裝置20 — 8中途脫離的情況作為例子,參照圖11 (a)—圖11 (C),說明承擔中間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20 — j中途脫離的情況下的動作。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承擔中間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20 - j從數據共享組中中途脫離的情況下,原則上在進行將該情況向上遊側裝置通知的處理(以下稱為脫離通知處理)後再進行脫離。如果承擔中間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中途脫離,則該發生了中途脫離的下遊側裝置的下遊側通信裝置無法進行數據的共享。因此,將中途脫離的請求源即通信裝置20 - j除外而重構數據分發路徑,在該重構完成後再使其脫離。但是,還存在由於某種硬體故障或電源斷開、或者通信線路斷開等導致沒有進行脫離通知處理,承擔中間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20 - j就中途脫離的情況。下面,分為進行規定的脫離通知處理後通信裝置20 - 4中途脫離的情況、以及沒有進行脫離通知處理就中途脫離的情況進行說明。(B - 4 - I - I :發出脫離通知後脫離的情況)接受了從數據共享組脫離的指示的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首先執行脫離通知處理。在該脫離通知處理中,控制部210向內容為請求脫離的通信消息(以下稱為脫離請求消息)中寫入易失性存儲部252中存儲的加入裝置列表(配置在通信裝置20 - j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裝置識別數據及優先次序數據),向在數據分發路徑中配置於中途脫離的通信裝置的緊上遊的上遊側裝置發送。如上述所示,在數據分發路徑中配置於中途脫離的通信裝置緊上遊的上遊側裝置的裝置識別數據,是在確定分發路徑時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中的。例如,如果在如圖9 (b)所示構建了數據分發路徑的狀況下,控制部210 —8從與第2通信Ι/F部連接的通信終端接收到從數據共享組脫離的指示,則控制部210 — 8參照易失性存儲部252,將寫入了與通信裝置20 - 6相關的信息的脫離請求消息向配置在通信裝置20 - 8緊上遊的上遊側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2發送(參照圖11 (a))。另一方面,從下遊側裝置接收到脫離請求消息後的通信裝置的控制部210,將在該脫離請求消息中寫入的加入裝置列表中所登錄的通信裝置作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從該信息示出的通信裝置中選擇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作為下遊側裝置,然後執行圖6的步驟SA120以後的處理。然後,直至沒有上遊側未確定裝置之前,在被新選擇為下遊側裝置的各通信裝置20中順序執行圖6的步驟SA120以後的處理,從而進行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與此相應,從下遊側裝置接收到脫離請求消息的通信裝置的控制部210,進一步向上遊側的通信裝置通知下遊側通信裝置脫離這一情況,然後,將該信息傳播至作為主機起作用的通信裝置為止。接收到該通知的上遊側通信裝置的控制部210,從加入裝置列表中刪除與脫離的通信裝置對應的記錄。例如,如圖11 (a)所示,接收到從通信裝置20 — 8發送來的脫離請求消息的控制部210 - 2,將寫入在該脫離請求消息中的信息示出的通信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6)和通信裝置20 - 4選為新的下遊側裝置(參照圖11 (b)),從而重構數據分發路徑。(B-4- 1-2 :不發出脫離通知就進行脫離的情況)與此相對,在圖9 (b)所示的狀態下,通信裝置20 - 8不進行上述脫離通知處理而突然脫離的情況下,通信裝置20 - 8的下遊側裝置即通信裝置20 - 6的控制部210 — 6通過前述狀態通知/監視功能而檢測出該脫離,並將內容為通知通信裝置20 - 8中途脫離的通信消息(以下稱為脫離通知消息)向主機(即通信裝置20 - I)發送(參照圖11 (C))。然後,控制部210 - I從加入裝置列表中刪除與脫離的通信裝置(在本動作例中為通信裝置20 - 8)對應的記錄,利用與脫離通知消息的發送源通信裝置中途加入相同的步驟,執行向數據分發路徑編入的處理。例如,在如圖11(c)所示,從通信裝置20 — 6通知了通信裝置20 — 8脫離的情況下,控制部210 — I向通信裝置20 - 2發送通信裝置20 - 8不存在的通知,並且指示進行通信裝置20 - 6的編入。由此,將通信裝置20 - 6作為通信裝置20 - 2的下遊側裝置而編入數據分發路徑中。此外,在此情況下,即使在通信裝置20 - 6的下遊已經構建了數據分發路徑,也可以在維持該數據分發路徑的同時重構數據共享組整體的數據分發路徑。即,根據本實施方式,無需進行多餘的重新計算就可以進行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另外,參照圖
11(c)可知,由於通信裝置20 - 3下遊的數據分發路徑沒有變化,所以可以將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的影響範圍抑制在最小限度。(B-4-2 :主機中途脫離的情況下的動作)下面,說明在圖9 (b)所示的狀態下作為主機進行動作的通信裝置20 - I中途脫離的情況。在作為主機起作用的通信裝置20 - j中途脫離的情況下,該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針對本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被指示了將加入裝置列表作為備份用數據進行存儲的裝置(優選為下遊側裝置中優先次序高的裝置,即,在數據共享組內優先次序僅次於主機的通信裝置),發送脫離請求消息。例如在圖9 (b)所示的狀態下通信裝置20 — I中途脫離的情況下,從通信裝置20 - I向通信裝置20 - 2發送脫離請求消息。控制部210 -2在從上遊側裝置收到脫離請求消息的情況下,此後作為主機執行處理。具體地說,控制部 210 - 2執行下述處理,即,基於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 - 2中的備份用數據,生成加入裝置列表(具體地說,將與通信裝置20 - I相關的記錄從加入裝置列表刪除),基於該生成的新加入裝置列表,進行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向緊下位的通信裝置20 - j (即通信裝置20 - 3)發送所生成的新加入裝置列表,並使其作為備份用數據進行存儲。對於該情況下的重構的方式,也存在各種方式。具體地說,也可以是通信裝置20 一 2基於從通信裝置20 - I作為備份用數據接收到的加入裝置列表的存儲內容,重構整個數據分發路徑的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如圖12所示,在維持通信裝置20 — 4、20 — 8及通信裝置20 — 3各自的下遊側數據分發路徑不變的同時重構數據分發路徑的方式,或者是同時使用這兩個方式。例如,為了實現在維持通信裝置20 - 4,20 - 8及通信裝置20 — 3各自的下遊側數據分發路徑不變的同時重構數據分發路徑的方式,只要僅將通信裝置20 - 3作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並且將通信裝置20 - 2可以選擇的下遊側裝置的數量設為3臺,從而使控制部210 - 2執行圖6的步驟SAllO以後的處理即可。此外,為了僅將通信裝置20 - 3作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進行處理,只要使控制部210 - 2執行下述處理即可,即,使通信裝置20 - I發送寫入了示出下遊側裝置的信息的脫離請求消息,將該信息示出的通信裝置中除了本裝置之外的裝置作為上遊側未確定裝置進行處理即可。另外,對於控制部210 - 2利用上述狀態通知/監視功能而檢測出主機沒有發送脫離請求消息就中途脫離的情況,控制部210 - 2也相同地執行下述處理,即,將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 — 2中的備份用數據作為加入裝置列表而進行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向緊下位的通信裝置20 - j (即通信裝置20 - 3)發送該加入裝置列表,並使其作為備份用數據進行存儲。以上是主機中途脫離的情況下的動作。 如上所述,即使在主機中途脫離的情況(或者由於硬體故障等而中途脫離的情況)下,也可以重構數據分發路徑,另外,通過上述重構的方式,可以將其影響範圍抑制在最小限度。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本實施方式,可以一邊避免向特定的通信裝置20 - j過度造成負載,一邊將通信裝置20 - j間的數據分發路徑與各通信裝置20 - j的處理能力等相對應而靈活地確定,可以高效地向上述通信裝置20 - j分發同一數據。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通信裝置20 - j間的通信方式為數據包交換方式,所以可以通過構建所謂覆蓋網,而無需選擇連接線路就可以自由地同時向多個發送目標轉送數據。因此,可以在覆蓋網中構建靈活的網絡拓撲,另外,也可以縮短向所有通信裝置20 — j分發數據所需的時間。下面,參照圖13 圖15說明本發明的概念。圖13 圖15是說明本發明的概念的圖。如圖13所示,通信裝置20 - j具有用於在數據共享組內構建數據分發路徑的選擇單元2101和指示單元2102。此外,選擇單元2101及指示單元2102是控制部210實現的功能。選擇單元2101在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中選擇應配置在通信裝置20 - j下遊側的通信裝置(下遊側通信裝置)。在圖13中,例示了通信裝置20 - j選擇通信裝置20 - m、20 —η作為下遊側通信裝置的狀態。選擇下遊側裝置的數量也可以是大於或等於I的任意數量。如果通信裝置20 - j選擇了下遊側通信裝置,則指示單元2102對該選擇好的下遊側通信裝置20 - m、20 - η進行指示,使它們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從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樹狀構造中的根節點)即主機(起點通信設備)開始,順序進行下遊側通信裝置(樹狀構造中的內部節點或葉節點)的選擇及對該選擇好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的指示(當然,如果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為葉節點,則不進行該指示,或者即使進行了指示,該下遊側通信裝置(葉節點)也不會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通過形成數據共享組的各通信裝置協同動作而確定數據分發路徑。此時,如圖14所示,在各通信裝置20 — j、20 — m、20 — η之間,通知可選擇作為下遊側通信裝置的其它通信裝置的列表。在圖14中,例示了下述狀態,即,在通信裝置20 -j選擇了通信裝置20 - m、20 - η的狀態下,列表生成單元2103生成對上述所選擇的通信裝置進行通知的列表(列表m、列表η),並分別向通信裝置20 — m、20 — η通知。通信裝置20 - j所保存的列表記述了包括例如通信裝置20 - m、20 — η在內的N個通信裝置,選擇單元2101從該列表中選擇通信裝置20 — m及20 — η。列表生成單元2103根據該列表生成去除了所選擇的通信裝置20 — m、20 — η後的列表。此時,向通信裝置20 — m和20 — η通知的列表m、η是以它們所記述的通信裝置不會重複的方式生成的。收到該列表的通知的通信裝置20 - m、20 - η與來自通信裝置20 — j的指示對應,相同地從(所通知的)列表中選擇更下遊的通信裝置。此外,優選各通信裝置中的下遊側通信裝置的選擇是基於該通信裝置的處理能力(處理速度等)或可以利用的網絡帶寬等將通信裝置的數據傳輸能力指標化而成的優先次序進行的,優選選擇單元2101從高優先次序的通信裝置開始順序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將該優先次序作為上述列表而順序向下遊的通信裝置(中間節點)通知。通過如上所述進行選擇,可以避免在數據傳輸能力較低的通信裝置配置為樹狀構 造的內部節點的情況下,該通信裝置成為共享數據傳播的瓶頸,並且可以利用簡單的算法構建高通信效率的數據分發路徑。此外,如圖15所示,經由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分發共享對象數據。各通信裝置具有第I通信單元2104,其用於在通信裝置之間相互進行數據傳輸;第2通信單元2105,其用於與其它網絡裝置(PC等客戶端終端)之間進行數據傳輸;以及共享數據存儲單元2106,其用於保存經由第I通信單元2104從上遊側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將存儲在共享數據存儲單元2106中的數據,向選擇單元2101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設備分發(轉送),另外,對應於來自與第2通信單元2105連接的網絡裝置的請求,向該網絡裝置提供。如上所述,由於實現樹狀構造中的根節點及中間節點(即具有上遊側裝置且具有I個或多個下遊側裝置的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各自輔助確定數據分發路徑,所以不會使負載集中在特定的通信裝置中,不易發生擁塞。由於負載不會集中在特定的通信裝置中,所以與伺服器·客戶端方式的通信系統相比,可擴展性變高。另外,例如,如果向各通信裝置分配對處理能力的高低及在通信網絡中可以利用的帶寬的大小等數據傳輸能力進行指標化而得到的優先次序,基於此對配置在下遊側的通信裝置進行選擇,則在數據分發路徑的上遊側不易產生瓶頸,可以以簡單的算法構建高通信效率的數據分發路徑,可以利用該構建好的數據分發路徑在短時間內完成數據分發。此外,由於各通信裝置間的通信方式並不限定於線路交換方式,所以可以通過採用例如數據包交換方式,構建所謂覆蓋網而同時向多個發送目標分發數據。因此,在本發明的通信系統中,與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技術及P2P型的通信系統相比,可以對從屬於數據共享組的所有通信裝置在短時間內可靠地傳遞數據。另外,由於在確定上述數據分發路徑時並不需要進行全網通信,所以與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技術相比,在各通信裝置中不會過度造成處理負載。(C:變形)以上針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當然本實施方式也可以施加下述的變形。(I)在上述說明中,基於通信裝置20 - j的處理能力及該通信裝置20 - j可以利用的帶寬這兩者,確定了該通信裝置20 - j的優先次序,但當然也可以基於任意一種而確定優先次序,另外,也可以與其它指標(例如下轄的通信終端數量等)對應而確定優先次序。另外,在各通信裝置20 - j的處理能力等沒有較大差異的情況下,也可以是例如從通信地址最新的裝置開始順序分配高優先次序這一方式。只要是針對形成數據共享組的各個通信裝置20 - j,基於某指標附加優先次序即可。(2)在以上的說明中,預先由系統管理員等確定了各通信裝置20 - j的優先次序,但也可以例如使各通信裝置20 - j的控制部210測定可以利用的帶寬,與該測量值對應而計算本裝置的優先次序。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加入指示為契機,使控制部210 - j執行形成數據共享組的處理(具體地說,向初始節點數據示出的其它通信裝置20 — k發送加入請求消息的處理),但也可以以指示開始分發數據(即,從下轄的通信終端接收到分發開始指示消息)或通信裝置20 - j的電源接通為契機,使控制部210 - j執行形成數據共享組的處理。(3)在以上的說明中,本發明應用於將普通廣域網10和各網點內LAN進行連接的路由器。但是,本發明的應用對象並不限定於路由器等中繼裝置,當然也可以將本發明應用於位於數據通信末端的通信終端(例如,收容於網點內LAN中、由各用戶使用的通信終端)。只要是與其它通信裝置進行數據通信的通信裝置,就可以應用本發明。(4)在以上的說明中,在指示進行中途加入裝置的編入時發送的選擇指示消息中,僅添加了與中途加入裝置相關的信息,但也可以與確定分發路徑時相同地,將包含中途加入裝置的加入裝置列表添加在選擇指示消息中。(5)在以上的說明中,在選擇指示消息中添加了加入裝置列表,但也可以將選擇指示消息和加入裝置列表在不同的定時向下遊側裝置發送。另外,將相當於對發送源的加入裝置列表進行分割後的列表向下遊側發送,但也可以在所生成的加入裝置列表中,對各記錄添加標識等,以將屬於所選擇的下遊裝置的組的通信裝置以組為單位進行識別。在此情況下,各通信裝置中保存的加入裝置列表的大小(記錄數)相同。另外,也可以在加入裝置列 表之外,還一起通知從作為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主機至所選擇的下遊側裝置為止的路徑(path)ο( 6 )在以上的說明中,在通信裝置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的情況下,在選擇了下遊側通信裝置後,對選擇了下遊側通信裝置的通信裝置的下遊側所配置的其它(沒有被選擇的)通信裝置分組,並通知與該組相關的加入裝置列表,但也可以首先將加入裝置列表劃分為規定數量(大於或等於I)的組,從各組中選擇I個通信裝置作為下遊側通信裝置。例如,在圖8 (a)—圖8 (C)的例子的情況下,也可以使成為主機的通信裝置20 - I將登錄在加入裝置列表中的除了本裝置之外的通信裝置劃分為第I組(通信裝置20 - 2、20 - 4,20 一6)和第2組(通信裝置20 - 3,20 - 5,20 一 7),從其中分別選擇I個通信裝置(通信裝置20 一 2及通信裝置20 - 3)。在此情況下,只要基於在數據共享組形成時得到的(或者從上遊側的通信裝置通知的加入裝置列表中所記述的)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例如按照優先次序順序逐個地向各個組中分配通信裝置,從中選擇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作為下遊側通信裝置即可。(7)在以上的說明中,在通信裝置從數據共享組脫離時,脫離的通信裝置將脫離請求消息向配置於數據分發路徑中的緊上遊的上遊側裝置進行了通知,但也可以將脫離請求消息向主機發送。例如,如果在構建了圖9 (b)所示的數據分發路徑的狀況下,從與第2通信I/F部連接的通信終端向控制部210 - 8指示了從數據共享組脫離,則控制部210 - 8將脫離請求消息向作為主機的通信裝置20 - I發送。在此情況下,接收到脫離請求消息的通信裝置20 - I的控制部210 — 1,從存儲在易失性存儲部252 - I中的加入裝置列表刪除與通信裝置20 - 8相關的記錄,然後,通信裝置20 - I之後的通信裝置與在「B-4-1-2 :不發出脫離通知就進行脫離的情況」中說明的步驟相同地,進行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8)在以上的說明中,在通信裝置不發出脫離通知就從數據共享組脫離的情況下,檢測到該脫離的下遊側通信裝置向主機進行脫離通知,但也可以採用下遊側的通信裝置順序向位於上遊側的通信裝置發送脫離通知消息的方式。在此情況下, 檢測到在數據分發路徑中配置於緊上遊的通信裝置突然脫離這一情況的通信裝置,從配置於中途脫離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開始逐級朝向上遊發送脫離通知消息,直至產生響應為止。在圖11 (C)所示的例子的情況下,檢測到通信裝置20 - 8脫離的通信裝置20 - 6,首先向配置於通信裝置20 - 8上遊的通信裝置20 - 2發送脫離通知消息。在假如沒有來自該通信裝置的響應的情況下(經過規定時間後沒有響應的情況下等),向更上遊的通信裝置(在此情況下為通信裝置20 - I)發送脫離通知消息。取得脫離通知消息的通信裝置如上述所示,以與作為脫離通知消息的發送源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的情況相同的步驟,執行向數據分發路徑編入的處理。此外,在進行上述重構處理的情況下,各通信裝置至少存儲有從作為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主機至到達該通信裝置為止的路徑(path)等)。(9)在以上的說明中,在通信裝置不發出脫離通知就從數據共享組脫離的情況下,下遊側裝置檢測到該脫離,但也可以由上遊側的裝置通過前述狀態通知/監視功能而檢測下遊側的通信裝置的連接狀態。或者,也可以使主機集中對加入數據共享組的各通信裝置的連接狀態進行監視,利用主機檢測通信裝置的脫離。(10)在以上的說明中,在通信裝置從數據共享組脫離時,從各通信裝置的加入裝置列表刪除已脫離的通信裝置的記錄,但也可以替代該方式,而在加入裝置列表的各記錄中標記表示加入/脫離狀態的狀態標識,基於該狀態標識的值識別加入/脫離。例如,作為狀態標識,在加入了數據共享組的狀態下設為「 1」,在從數據共享組脫離的狀態下設為「O」。在圖5、圖8 (a)—圖8 (C)的例子的情況下,處於形成了數據共享組的階段,加入裝置列表中各裝置的狀態標識成為「I」。在圖9 (a)、圖9 (b)的例子的情況下,將中途加入的通信裝置20 - 8的信息與狀態標識(值為「I」)一起追加到作為主機的通信裝置20 - I的加入裝置列表中。另外,在圖11 (a)—圖11 (c)的例子的情況下,由於通信裝置20 — 8已脫離,所以在通信裝置20 — 2及通信裝置20 - I中,在各自的加入裝置列表中,將與已脫離的通信裝置20 - 8對應的狀態標識的值改寫為表示脫離狀態的「0」,此後,通信裝置20 - 2識別為通信裝置20 - 8不屬於數據共享組,從而不進行共享數據的傳輸等。在採用上述結構的情況下,存儲在各通信裝置中的加入裝置列表的內容僅變更狀態標識的值,在暫時脫離的通信裝置回到數據共享組時,可以再次利用該信息。例如,在圖11 (a)—圖11 (c)的例子的情況下,在通信裝置20 — 8再次加入數據共享組的情況下,通過通信裝置20 - I、通信裝置20 - 2將加入裝置列表的通信裝置20 - 8的狀態標識恢復為「1」,並且通信裝置20 - 2再次選擇通信裝置20 - 8,從而可以簡單地重構數據分發路徑。
(1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預先在非易失性存儲部254中存儲了通信控制程序,其用於使控制部210執行明顯表示出本發明的特徵的分發路徑確定處理及分發路徑重構處理。但是,也可以在⑶一 ROM (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等計算機裝置可讀取的存儲介質中寫入上述通信控制程序並進行分發,另外,也可以通過經由網際網路等電子通信線路進行下載而分發上述通信控制程序。通過將如上所述分發的通信控制程序安裝在通常的通信裝置中,並使其控制部按照該通信控制程序進行動作,從而可以對該通信裝置添加與本發明所涉及的通信裝置相同的功能。(1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程序實現了分發路徑確定處理及分發路徑重構處理。但是,在通信裝置20 - j具有腳本執行功能的情況下,當然也可以利用腳本實現上述各處理。具體地說,在非易失性存儲部254中預先存儲有下述腳本,以通信裝置20 - j的電源接通為契機而使控制部210開始進行各腳本的解釋及執行,即分發路徑確定處理腳本,其是利用規定腳本語言記述了用於使控制部210執行圖6所示的分發路徑確定處理的命令行的文本文件;以及分發路徑重構處理腳本,其是利用同一腳本語言記述了用於使控制部210執行圖7所示的分發路徑重構處理的命令行的文本文件。此外,作為上述腳本記述語言,可以使用各種語言,但優選使用Lua。其原因在於,Lua與peri等其它腳本語言相 t匕,腳本文件的解釋及執行所需的存儲器量等較少,適於組裝在電子設備中。下面,記載本發明的其它方式的作用效果。本發明提供一種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包含多個通信裝置,對於所述多個通信裝置,預先分配有優先次序,該優先次序表示在用於將共享對象數據向各通信裝置分發的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中選擇作為位於該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主機的優先級,在所述多個通信裝置中接受了形成數據共享組的指示的裝置中,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成為主機,所述主機執行第I處理,在該處理中,從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其餘的通信裝置中以優先次序從高至低的順序,以預先確定的數量選擇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本裝置的緊下遊的下遊側裝置;以及第2處理,在該處理中,在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中還殘留有未確定上遊側裝置的裝置的情況下,對在所述第I處理中所選擇的各個下遊側裝置進行指示,使它們從上述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中除了所述主機之外的通信裝置執行 第3處理,在該處理中,以來自上遊側裝置的指示為契機,在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中,從優先次序低於本裝置的裝置中以優先次序從高至低的順序,順序選擇預先規定的數量的下遊側裝置;以及第4處理,在該處理中,在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中殘留有未確定上遊側裝置的裝置的情況下,對在所述第3處理中所選擇的各個下遊側裝置進行指示,使它們從上述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在上述通信系統中,在接收到形成數據共享組的指示的通信裝置中,以使得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成為主機,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越高就越位於上遊側(接近主機的一側)的方式,確定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因此,例如如果各通信裝置的處理能力越高、或者在通信網絡中可以利用的帶寬越大,就對該通信裝置分配更高的優先次序,則在數據分發路徑的上遊側不易產生瓶頸,可以構建高通信效率的數據分發路徑,並且在短時間內完成數據分發。並且,在本發明的通信系統中,由於並不只有主機進行用於確定數據分發路徑的處理,實現中間節點(即具有上遊側裝置且具有I個或多個下遊側裝置的節點)的作用的通信裝置也輔助確定數據分發路徑,所以不會使負載集中在特定的通信裝置中,不易發生擁塞。由於如上所述,負載不會集中在特定的通信裝置中,所以本發明的通信系統與伺服器 客戶端方式的通信系統相比,可擴展性變高。此外,在本發明中,由於各通信裝置間的通信方式並不限定於線路交換方式,所以可以通過採用例如數據包交換方式,構建所謂覆蓋網而同時向多個發送目標分發數據。因此,在本發明的通信系統中,與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技術及P2P型的通信系統相比,可以對從屬於數據共享組的所有通信裝置在短時間內可靠地傳遞數據。另外,由於在確定上述數據分發路徑時無需進行全網通信,所以與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技術相比,不會在各通信裝置中過度造成處理負載。更優選的方式的特徵在於,在所述數據共享組中作為主機起作用的通信裝置,在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其它通信裝置的上遊側裝置全部確定的狀況下,從優先次序高於本裝置的新通信裝置請求中途加入所述數據共享組的情況下,對該新通信裝置指示進行主機更換,另一方面,在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其它通信裝置的上遊側裝置全部確定的狀 況下,從優先次序低於本裝置的新通信裝置請求中途加入所述數據共享組的情況下,判定在本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是否存在與該新通信裝置相比優先次序較低的裝置,在存在相應裝置的情況下,替代該通信裝置而重新選擇該新通信裝置作為下遊側裝置,然後,針對本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的I個裝置,指示從上遊側裝置未確定的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在沒有相應裝置的情況下,針對本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的I個裝置,指示從上遊側裝置未確定的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根據上述方式,在優先次序低於主機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數據共享組的情況下,並不對數據分發路徑整體進行重構,而是僅對與中途加入的通信裝置相比優先次序較低的通信裝置所涉及的部分進行重構。因此,可以一邊將數據分發路徑變更導致的影響抑制在最小限度,一邊構建高通信效率的數據分發路徑。另外,在優先次序高於主機的通信裝置中途加入數據共享組的情況下,該新通信裝置成為新主機,並重構數據分發路徑。詳細內容在後面記述,在該重構時,具有對數據分發路徑整體進行重構的方式,以及將影響範圍抑制在最小限度而重構的方式,只要與需求對應而採用合適的方式即可。另外,其它優選方式的特徵在於,上述數據共享組的主機在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其它通信裝置的上遊側裝置全部確定的狀況下,從某個通信裝置接收到表示其上遊側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中途脫離這一內容的通知的情況下,視為從該作為通知源的通信裝置請求中途加入,並重構數據分發路徑。另外,其它優選方式的特徵在於,在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中除了主機之外的通信裝置的上遊側裝置全部確定的狀況下,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各個通信裝置從本裝置的下遊側裝置接收到從所述數據共享組中途脫離的請求的情況下,將該請求源的緊下遊的通信裝置設為未確定上遊側裝置後,將這些通信裝置中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選擇作為新的下遊側裝置,針對本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的I個裝置,指示從上遊側裝置未確定的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另外,其它優選方式的特徵在於,在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中除了主機之外的通信裝置的上遊側裝置全部確定的狀況下,在所述主機的下遊側裝置中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以檢測到該主機中途脫離為契機,本裝置成為新主機而重構數據分發路徑。根據上述方式,即使在主機或中間節點的任意一個中途脫離的情況下,也可以基於剩餘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而重構數據分發路徑,可以重構高通信效率的數據分發路徑。由於即使在如上所述主機或中間節點的任意一個中途脫離的情況下,也可以靈活地重構數據分發路徑,所以與伺服器·客戶端方式相比,本發明的通信系統的可用性優異。此夕卜,對於數據分發路徑的重構時的方式,也具有對數據分發路徑整體進行重構的方式,以及將影響範圍抑制在最小限度而重構的方式,只要與需求對應而採用合適的方式即可。另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通信裝置,其被預先分配有優先次序,並且與相同地分配了優先次序的其它多個通信裝置一起形成所述數據共享組,該優先次序表示在用於向從屬於數據共享組的各通信裝置分發共享對象數據的樹狀數據分發路徑中,被選定作為位於樹狀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主機的優先級,該通信裝置的特徵在於,具有選擇單元,其在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最高的情況下,或者接收到來自優先次序高於該通信裝置的其它通信裝置的指示的情況下,從所述數據共享組中的優先次序低於該通信裝置的其它通信裝置中,按照優先次序從高到低的順序選擇預先確定數量的應在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下遊側裝置;以及指示單元,其在所述多個其它通信裝置中殘留有上遊側裝置未確定的裝置的情況下,針對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裝置,指示從上述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此外,作為本發明的其它方式,還提供一種程序,其特徵在於,將計算機裝置作為上述選擇單元及上述指示單元起作用。 詳細且參照特定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顯然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範圍或意圖的情況下進行各種變更或修正。本發明基於2010年3月30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特願2010 — 079291)以及2011年3月22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特願2011 — 062779),在這裡,作為參照而引用其內容。工業實用性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可以在避免對特定的通信裝置過度造成負載的同時,將共享對象數據在短時間內向各通信裝置傳遞的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通信裝置,其是由多個通信裝置構成的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該多個通信裝置經由通信網絡彼此連接,形成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從位於所述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側的上遊側通信裝置向下遊側通信裝置,經由所述數據分發路徑而順序分發共享對象數據, 其特徵在於,具有 選擇單元,其對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配置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進行選擇; 指示單元,其針對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指示該下遊側通信裝置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以及 數據轉送單元,其將從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分發的共享對象數據,向由所述選擇單元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 通過所述選擇單元及指示單元,形成從該通信裝置開始的單層數據分發路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 列表保存單元,其保存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該通信裝置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列表;以及 列表生成及通知單元,其基於保存在所述列表保存單元中的列表,生成記述有除了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之外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其它列表,向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通知該生成的列表, 所述選擇單元從所述列表保存單元所保存的列表中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選擇單元與作為所述上遊側通信裝置而配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該通信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發出的指示相對應,而選擇所述下遊側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 第I通信單元,其與所述通信網絡連接,用於與其它通信裝置相互通信; 第2通信單元,其用於與I個至多個網絡設備進行通信; 共享對象數據存儲單元,其對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而從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進行存儲;以及 數據提供單元,其與經由所述第2通信單元從所述網絡設備接收到的請求相對應,而將所述存儲的共享對象數據向該網絡設備提供, 所述數據轉送單元將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從所述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向所述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脫離檢測單元,其對由該通信裝置選擇作為下遊側通信裝置的I個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 所述選擇單元從配置於所述檢測出的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中,選擇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而配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脫離檢測單元,其對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下遊的任意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 所述指示單元與所述檢測相對應,而對配置於所述檢測到的通信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進行指示,以使其選擇配置在發生了所述脫離的通信裝置下遊的下遊側通信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脫離檢測單元,其對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 所述選擇單元從配置於所述檢測出的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中,選擇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而配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 脫離檢測單元,其對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上遊的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這一情況進行檢測;以及 將與檢測到所述脫離的通信裝置相關的信息,向配置於所述檢測到的通信裝置更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通知。
9.根據權利要求5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脫離檢測單元通過從要脫離所述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接收到脫離請求,從而檢測到作為該請求源的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
10.根據權利要求5、6或8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脫離檢測單元通過接收到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配置於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的通信裝置的下遊的通信裝置發送來的脫離通知,從而檢測到配置於作為該通知源的通信裝置的上遊的通信裝置從所述數據共享組脫離。
11.根據權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 優先次序存儲單元,其存儲優先次序;以及 優先次序獲取單元,其經由所述通信網絡獲取其它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 所述選擇單元基於所述獲取的優先次序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判定單元,其基於在所述優先次序存儲單元中存儲的優先次序、和通過所述優先次序獲取單元獲取的其它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判定該通信裝置是否為所述多個通信裝置中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 在由所述判定單元判定為該通信裝置為所述多個通信裝置中優先次序最高的裝置的情況下,所述選擇單元進行所述下遊側裝置的選擇,並且該通信裝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成為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該通信裝置為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情況下, 該通信裝置還具有 接收單元,其從不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其它通信裝置接收加入該數據共享組的加入請求;以及 優先次序獲取單元,其獲取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 所述判定單元基於在所述優先次序存儲單元中存儲的優先次序、和由所述優先次序獲取單元獲取的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對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是否高於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進行判定, 在由所述判定單元判定為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不高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情況下,對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進行指示,使作為該請求源的通信裝置成為新起點。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該通信裝置為所述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情況下, 該通信裝置還具有 接收單元,其從不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其它通信裝置接收加入該數據共享組的加入請求;以及 優先次序獲取單元,其獲取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 所述判定單元基於在所述優先次序存儲單元中存儲的優先次序、和由所述優先次序獲取單元獲取的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對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是否高於作為請求源的通信裝置進行判定, 在由所述判定單元判斷為該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高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情況下,所述選擇單元對該通信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是否存在優先次序低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裝置進行判斷,在存在優先次序低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裝置的情況下,替代優先次序低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通信裝置,將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重新選擇作為下遊側裝置,然後對於該重新選擇的下遊側裝置中的一個進行指示,使其從上遊側裝置未確定的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在不存在優先次序低於作為所述請求源的通信裝置的裝置的情況下,對於該通信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中的一個進行指示,使其從上遊側裝置未確定的通信裝置中選擇下遊側裝置。
15.根據權利要求I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發出加入所述數據共享組的請求的單元, 在作為所述請求的響應,從所述數據共享組的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所述共享數據分發的起點的起點通信裝置,接收到主機更換指示的情況下,所述選擇單元將所述起點通信裝置選擇作為該通信裝置的下遊側裝置,並且該通信裝置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成為所述共享數據分發的起點。
16.根據權利要求I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路由單元,其針對從所述第I通信單元及第2通信單元接收到的數據,基於在該數據中添加的發送目標信息,向所述其它通信裝置或所述網絡設備轉送。
17.—種通信系統,其構成具有多個通信裝置的數據共享組,該多個通信裝置經由通信網絡彼此連接,形成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從位於所述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側的上遊側通信裝置向下遊側通信裝置,經由所述數據分發路徑而順序分發共享對象數據, 該通信系統的特徵在於,各通信裝置具有 選擇單元,其對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配置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進行選擇; 指示單元,其針對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指示該下遊側通信裝置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以及數據轉送單元,其將從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分發的共享對象數據,向由所述選擇單元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 通過從作為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的通信裝置開始順序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從而針對各個通信裝置順序形成單層的所述數據分發路徑。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各通信裝置具有 列表保存單元,其保存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該通信裝置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下遊的 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列表;以及 列表生成及通知單元,其基於保存在所述列表保存單元中的列表,生成記述有除了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之外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其它列表,向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通知該生成的列表, 所述選擇單元從所述列表保存單元所保存的列表中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
19.根據權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分別向所述各通信裝置分配優先次序,並且基於所述優先次序,使所述多個通信裝置中的I個通信裝置成為所述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 所述各通信裝置基於所述優先次序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
20.根據權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各通信裝置具有 第I通信單元,其與所述通信網絡連接,用於與其它通信裝置相互通信; 第2通信單元,其用於與I個至多個網絡設備進行通信; 共享對象數據存儲單元,其對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而從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進行存儲;以及 與來自所述網絡設備的請求對應而將所述存儲的共享對象數據向該網絡設備提供的單元, 所述數據轉送單元將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從所述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向所述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 將存儲在所述各通信裝置的所述共享對象數據存儲單元中的共享對象數據,向從屬於所述數據共享組的任意通信裝置所連接的所述網絡設備進行共享。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 所述各通信裝置具有路由單元,其針對從所述第I通信單元及第2通信單元接收到的數據,基於在該數據中添加的發送目標信息,向所述其它通信裝置或所述網絡設備轉送。
22.一種通信方法,其是具有多個通信裝置的數據共享組的通信方法,該多個通信裝置經由通信網絡彼此連接,形成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從位於所述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側的上遊側通信裝置向下遊側通信裝置,經由所述數據分發路徑而順序分發共享對象數據, 該通信方法的特徵在於, 各通信裝置具有控制單元和第I通信單元,該第I通信單元與所述通信網絡連接,用於與其它通信裝置相互通信, 所述控制單元執行下述步驟,即選擇步驟,在該步驟中,對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配置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進行選擇; 指示步驟,在該步驟中,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對所述選擇步驟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指示,使該下遊側通信裝置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以及 數據轉送步驟,在該步驟中,將從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分發的共享對象數據,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向在所述選擇單元中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 利用所述選擇步驟及指示步驟,形成從該通信裝置開始的單層的數據分發路徑。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各通信裝置還具有列表保存單元,其保存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上的該通信裝置及配置在該通信裝置下遊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列表, 所述控制單元執行下述步驟,即,基於所述保存的列表,生成記述有除了所述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之外的I個至多個通信裝置的其它列表,向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通知該生成的列表, 在進行所述選擇的步驟中,從所述列表保存單元所保存的列表中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j-U ρ α裝直。
24.根據權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各通信裝置還具有存儲與各自對應的優先次序的存儲單元, 所述控制單元執行經由所述通信網絡獲取其它通信裝置的優先次序的步驟, 在進行所述選擇的步驟中,基於所述獲取的優先次序,選擇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
25.根據權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各通信裝置還具有用於與I個至多個網絡設備進行通信的第2通信單元, 所述控制單元執行下述步驟,即 對經由所述第I通信單元從上遊側的通信裝置接收到的共享對象數據進行存儲的步驟;以及 與經由所述第2通信單元的來自網絡設備的請求對應,將所述存儲的共享對象數據向該網絡設備提供的步驟。
全文摘要
經由通信網絡彼此連接的多個通信裝置形成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從位於所述樹狀的數據分發路徑的起點側的上遊側通信裝置向下遊側通信裝置,經由所述數據分發路徑順序分發共享對象數據,由所述多個通信裝置構成的數據共享組的通信裝置具有選擇單元,其對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作為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下遊的所述下遊側通信裝置進行配置的1個至多個通信裝置進行選擇;指示單元,其對於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指示該下遊側通信裝置進一步選擇下遊側通信裝置;以及數據轉送單元,其將從在所述數據分發路徑中位於該通信裝置的緊上遊的其它通信裝置分發的共享對象數據,向由所述選擇單元所選擇的下遊側通信裝置轉送。通過所述選擇單元以及指示單元,形成從該通信裝置開始的單層的數據分發路徑。
文檔編號H04M11/00GK102714630SQ201180006121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30日
發明者渥美章佳 申請人:山葉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