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輪機潤滑系統的在線補油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9:33:1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火電廠汽機汽輪機潤滑系統補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火力發電是利用燃燒燃料(煤、石油及其製品、天然氣等)所得到的熱能發電,現有技術中的火力發電廠的發電機組有汽輪發電機組和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兩種主要形式。
汽輪機在工作過程中,要求對其主軸上的滑動軸承、齒輪變速箱、調速器等部件持續潤滑。發電機組汽輪機中設有潤滑油系統中,其主要任務是向汽輪發電機組的各軸承(包括支撐軸承和推力軸承)、聯軸器及盤車裝置提供合格的潤滑、冷卻油。現有技術中,用於發電的大汽輪機和給水泵小汽輪機都分別配備有獨立的潤滑系統,分別對兩者的潤滑供油進行控制。3 臺汽輪機就需要配備3 套不同的潤滑系統,潤滑系統由油泵、油路管道和各種閥門構成,然而傳統的火電廠潤滑油箱在線油淨化裝置布置在汽機房零米層,功能是對主機潤滑油進行在線過濾。未考慮新油補充到主油箱設計,每次主油箱油需要補油時都要通過外接移動濾油機將新油補充到主油箱,從安裝移動濾油機到將進出口油管連接至主油箱要花費較多的人力。
為了提高潤滑系統的效能,降低成本和簡化流程,技術人員在汽輪機潤滑系統的補油方法與設備上進行著不斷的改進。在已有的汽輪機組潤滑系統中,相關的技術文獻有:
中國專利【CN103903833】提供了一種「油浸式互感器補油裝置」,針對互感器上金屬膨脹器的支撐力度和伸縮高度進行改進,包括提升螺杆、支臂和吊裝杆,支臂的根部與提升螺杆通過螺紋相連接,支臂的鉤端設有支撐螺杆,支撐螺杆與油浸式互感器頂部的託盤相連接,提升螺杆的下端與吊裝杆的中部活動連接,提升螺杆的上部設有手把。所述吊裝杆的端部與抓鉤鉸接,抓鉤的鉤端對應金屬膨脹器碟片的外沿。與現有技術相比,一人即可進行金屬膨脹器碟片的吊起補油,取代了目前多人參與下的補油方式,為日常工作提供了方便,更為檢修工作爭取了時間,也大大提高了注油操作的安全性。但是,該裝置還需要藉助原有的補油裝置,在補油之前需要組裝補油裝置,仍然浪費較多時間,且大型油罐不容易攜帶。
中國專利【CN103000341】提供了一種「可攜式補油裝置「,包括吸油管、吸泵、開關、電池倉以及出油管,吸油,管與吸泵的進口聯接,吸泵的出口與出油管聯接,吸泵的尾端固定有電池倉,電池倉的尾端聯接有旋紐式開關,補油作業時將吸油管插入放置在高空車上的油桶內並將出油管插入電流互感器頂部膨脹器後,即可通過旋紐式開關啟動吸泵對電流互感器實施補油作業。這種結構改進了出油部分,但是,還是需要將大油桶搬到高處,並將大油桶與改進的出油結構對應性連接,搬運工作複雜,且各組件連接較為費時。
綜上所述,現有的汽輪機潤滑系統主要存在系統結構複雜、龐大,可靠性不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輪機潤滑系統的在線補油裝置,解決了當機組的潤滑油主油箱油位低時,安裝移動濾油機工作量大、耗時長、涉及專業多、容易造成地面汙染的問題,在人力較少情況下也能方便快捷補油,保證了汽輪機的安全運行。
一種汽輪機潤滑系統的在線補油裝置,包括濾油器、增壓缸和真空泵,所述潤滑油主油箱上側連接真空管,真空管的另一端通過電磁閥後接至真空泵,潤滑油主油箱的內部通過透明板液位計分為兩個部分右側部分通過通過油管後連接濾油器進油閥體,隨後接入濾油器,濾油器的左側再通過油管和濾油器出油閥接至潤滑油主油箱,在前述濾油器的入口段處接出一個分支,該分支通過濾油器後入口閥與自動補油系統連接。
所述自動補油系統包括油桶、補油閥、單向閥和增壓缸以及漏油反饋部件,補油閥與油桶連接,其另一端連接單向閥,單向閥則接至增壓缸,在增壓缸的前端安裝漏油反饋部件,其出口端則連接至濾油器後入口閥。
所述汽輪機的潤滑油主油箱內壁上裝有透明板液位計,分別標示了低低液位、低液位、運行液位和高液位以及高高液位,透明板上設置有安全液面警示線,通過設置安全液面警示線提醒工作人員何時需要加油不,同的液位標記實時展現在操作者的面前,便於實時監控。
所述單向閥,在安裝時要注意單向閥4的方向,當增壓缸中無壓力空氣時,單向閥開啟,油桶與增壓缸連通,當增壓缸中有壓力空氣時,增壓缸將低壓的空氣轉化為中高壓液壓,那麼在增壓缸中的高壓作用下,使單向閥自行關閉。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在於:
1、本系統是一種自動補油控油裝置,通過利用增壓缸和單向閥的協調作用,增壓缸中無壓力空氣時,單向閥開啟,油桶與增壓缸連通,當增壓缸中有壓力空氣時,增壓缸將低壓的空氣轉化為中高壓液壓,那麼在增壓缸中的高壓作用下,使單向閥自行關閉,使用機械式開關,使用安全可靠,並且成本低,保證了汽輪機的安全運行。
2、投資小,改造周期短,見效快,達到一機兩用,補油方便快捷,節約了較多的人力,適用於現有火電廠潤滑油箱在線油淨化裝置系統的改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裝置的結構及工質流向示意圖。
圖2是本裝置向潤滑油主油箱中補油工質流向示意圖。其中B為補油時潤滑油的流向標識;C為潤滑油主油箱出油至過濾器的流向標識;D為真空泵抽真空方向標識。
圖3是本實用新型局部A處的自動補油系統放大示意圖。
其中:1-潤滑油主油箱;2-真空泵;3-電磁閥;4-真空管;5-透明板液位計;6-濾油器;7-濾油器進油閥體;8-濾油器出油閥;9-油桶;10-補油閥;11-單向閥;12-增壓缸;13-漏油反饋部件;14-油管;15-濾油器後入口閥。
具體實施方式
對照圖1至圖3所示進行說明, 為保證本裝置實現預期的功能,工作之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汽輪機屬於重型設備,其內部高溫和重載導致工作環境比較惡劣,因此必須保證潤滑油的供油系統保持良好的狀態,在裝置進行工作之前應該重點檢查真空泵2和濾油器6的工作是否正常,這是潤滑系統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隨後檢測自動補油系統的增壓缸12和單向閥11是否完好,同時保證各零部件進行了可靠的連接,避免安全事故和洩漏的出現,然後以空載運行的方式開啟增壓缸12,打開補油閥10和濾油器後入口閥15、真空泵2,觀察工質的流動過程是否正常,尤其是模擬電磁閥3關閉時自動補油系統是否能及時停止補油,至此裝置完成準備工作。
當需要採用本裝置潤滑油主油箱1的液位低於許可要求時,操作人員將自動補油系統與濾油器6連接,關閉濾油器進油閥體7、濾油器出油閥8和濾油器後入口閥15,開啟真空泵2和增壓缸12,隨後在負壓作用下潤滑油經由濾油器6後進入潤滑油主油箱1中,從而完成補油過程。完成補油後,電磁閥3關閉,真空泵2停止,增壓缸12中無壓力空氣,單向閥11開啟,油桶9與增壓缸12連通,當增壓缸12中有壓力空氣時,增壓缸12將低壓的空氣轉化為中高壓液壓,那麼在增壓缸12中的高壓作用下,使單向閥11自行關閉,隨後關閉濾油器後入口閥15,操作人員移走自動補油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