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鉗式駐車制動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05 12:49:31
卡鉗式駐車制動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卡鉗式駐車制動器,該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包括卡鉗外殼、制動力輸入端、制動力轉換端、制動力輸出端以及制動端,上述制動力輸出端在撥叉和活塞的摩擦片產生磨耗時使活塞的初始位置前進來補償所產生的磨耗,根據本發明,即使對活塞施加較大的制動壓力,在解除制動時使活塞和摩擦片向原位復位,而能夠除去或減少因與未復位的摩擦片的接觸而在制動盤產生的阻力,在摩擦片磨耗時使活塞前進來補償因磨耗產生的與制動盤的間距,從而能夠防止因磨耗的間距產生的制動不良。
【專利說明】卡鉗式駐車制動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卡鉗式駐車制動器,更詳細地,根據卡在制動力輸出端的制動壓力的強弱來增減在解除制動時復位到制動前的位置的活塞等的恢復力,而除去或減少由於藉助活塞加壓的摩擦片的未復位而產生於制動盤的阻力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卡鉗類型駐車制動器作為藉助施加於活塞的制動力來壓迫介於活塞與撥叉的摩擦片之間的制動盤來進行停止,從而執行制動的制動器,在制動時將藉助駐車拉線來旋轉的制動杆的旋轉力轉換為直線運動從而產生活塞的制動力。
[0003]此時,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可以根據將制動杆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的方式進行多種分類,作為其代表性的例子可以舉出滾珠斜坡(Ball In Ramp,BIR)類型的卡鉗。
[0004]該滾珠斜坡類型的卡鉗在藉助制動杆的旋轉同步旋轉的輸入斜坡於以與該輸入斜坡形溝槽相對應的方式設置的輸出斜坡形溝槽相互間的整合面形成凹凸,球或滾子介於該整合面之間,從而將在輸入斜坡形溝槽的旋轉時隨著凹凸面的旋轉而前後移動的球或滾子的移動向輸出斜坡形溝槽傳遞,由此將輸入斜坡形溝槽的旋轉運動轉換為輸出斜坡形溝槽的直線運動來產生制動力。
[0005]但是,如圖1所示,如上所述的以往的滾珠斜坡類型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在執行制動時活塞103在氣缸101的內部前進來將摩擦片105對制動盤進行壓迫,此時,緊貼於活塞103的外周面的密封環107隨著活塞103推動的同時產生變形。因此,一旦解除制動,變形的密封環107則藉助自身的彈性復原力來恢復到原來的形態,在此過程中,緊貼於密封環107的活塞103也向原來的位置復位。
[0006]但是,如上所述,在解除制動時由於密封環107的彈力而向原位復位的以往的滾珠斜坡類型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在對活塞103施加強的制動力的情況下,密封環107過度變形的同時喪失部分復原力而在解除制動時也不能使活塞103向原來的位置復位,由此阻礙摩擦片105的迅速的復位,因此即使解除制動,摩擦片105與制動盤仍維持接觸,從而存在產生阻力的問題。
[0007]並且,在由於與制動盤的摩擦而在摩擦片105產生磨耗的情況下,在活塞103前進並開始對摩擦片105進行加壓的制動初始,摩擦片105未與制動盤相接觸而為實現實質性的制動,在活塞103前進最大程度並將摩擦片105最大限度上壓迫於制動盤的最高壓力制動時,也存在產生實質上制動壓力未能達到最高壓力的制動不良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以往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不僅相應於卡在活塞的制動壓力的大小來改變藉助為了制動而前進的活塞壓縮的復位彈簧的反彈力,而且還改變在解除制動時施加於活塞的復位彈簧的復原力,從而即使施加強制動力也可以使活塞向原來的位置復位,而由活塞及藉助活塞被加壓的摩擦片的未復位,來防止在制動盤產生阻力。
[0009]並且,目的在於,將由摩擦片的磨耗而產生的制動盤與摩擦片間的間距在制動器內實時補償,從而可以在事前防止由於制動盤與摩擦片的未接觸引起的制動不良。
[0010]為了達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其包括:卡鉗外殼,分別在一端形成有氣缸,在另一端以與上述氣缸相向的方式形成有撥叉,制動力輸入端,藉助駐車拉線能夠轉動地安裝於上述卡鉗外殼的上述氣缸一側端,制動力轉換端,以與上述制動力輸入端一同旋轉的方式以同軸狀設在上述氣缸的內部,用於將基於從上述制動力輸入端導入的制動力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制動力輸出端,以同軸狀與上述制動力轉換端直接連接,用於輸出由上述制動力轉換端轉換為直線運動的制動力,以及制動端,配置於上述撥叉與上述制動力輸出端之間,藉助在上述制動力輸出端輸出的制動力來停止制動盤的旋轉;上述制動力輸出端在上述撥叉和上述活塞的摩擦片產生磨耗時,使上述活塞的初始位置前進來補償所產生的磨耗。
[0011]並且,優選地,上述制動力輸出端包括:活塞,安裝於上述氣缸前端,藉助在制動時在上述制動力轉換端傳遞的直線運動來在該活塞與上述撥叉之間,對上述制動盤進行加壓來制動;磨耗補償拉杆部,以同軸狀安裝於上述活塞的內部,在上述撥叉和上述活塞的摩擦片產生磨耗時朝向軸方向拉伸,增大上述活塞對上述制動盤進行加壓的同時移動的距離,從而補償上述磨耗;以及復位彈簧部,與上述磨耗補償拉杆部以同軸狀配置於上述氣缸的內部,在制動時壓縮彈性,在制動解除時彈性復原,而使上述磨耗補償拉杆部向制動前的原來的位置復原。
[0012]並且,優選地,上述復位彈簧部包括以同軸狀並列排列的低壓彈簧及高壓彈簧,在上述制動力輸入端傳遞的制動壓力低時壓縮上述低壓彈簧,在上述制動壓力高時壓縮上述低壓彈簧及高壓彈簧,在解除制動時藉助低壓彈簧或低壓彈簧及高壓彈簧的彈性反彈力來使上述活塞向制動前的位置復位。
[0013]並且,優選地,上述磨耗補償拉杆部包括:復位管,在由上述制動力轉換端加壓時,對上述復位彈簧部進行彈性壓縮的同時前進,在解除基於上述制動力轉換端的加壓力時,藉助上述復位彈簧部的反力來復原為加壓前的狀態;調整杆,僅朝向延長方向能夠相對移動地與上述復位管的前端進行單向螺紋結合,如果隨著上述活塞前進而在前端面與上述活塞內周面之間產生間距,則從上述復位管前進上述間距相應的距離;以及磨耗補償彈簧,後端卡在上述活塞的內周面上,前端卡在上述調整杆,以此相對上述活塞彈性支撐上述調整杆,從而使上述調整杆的前端緊貼於上述活塞的內周面。
[0014]並且,優選地,復位彈簧部包括:彈簧保持架,以同軸狀夾在上述復位管的外周而卡在上述活塞內周面並固定,用於形成外體;上述低壓彈簧,以介於上述復位管的突緣與上述彈簧保持架的底面之間的方式以與上述復位管的同軸狀進行安裝;以及上述高壓彈簧,以同軸狀插入到上述低壓彈簧的周圍來安裝於上述突緣與上述彈簧保持架之間,以在上述突緣壓縮上述低壓彈簧的同時前進縫隙相應的距離之後進行基於上述突緣的加壓。
[0015]並且,優選地,還包括支撐環板,以同軸狀夾在上述復位管的外周來支撐上述高壓彈簧的後端,在與壓縮上述低壓彈簧的同時前進上述縫隙相應的距離的上述突緣接觸時進行加壓。
[0016]並且,優選地,使上述氣缸與腳制動器的制動管路連接,以能夠利用在制動器踏板進行工作時在上述制動力輸出端產生的制動力並通過制動端來停止上述制動盤的旋轉而執行制動,從而兼用作腳制動器。
[0017]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在由於包含低壓彈簧及高壓彈簧的復位彈簧部而卡在活塞的制動壓力低時,僅藉助低壓彈簧的復原力來使活塞復原,在制動壓力大時,藉助低壓復原力及高壓彈簧的復原力使活塞復位,即使在活塞施加大的制動壓力,在解除制動時活塞及摩擦片也毫無耽擱地向原來的位置復位,從而可以除去或減少在未復位時因摩擦片與制動盤的接觸而產生的阻力。
[0018]並且,在因摩擦片的磨耗而在制動盤與摩擦片之間產生間距的情況下,磨耗補償拉杆部的調整杆相對復位管移動產生與間距相應的距離來增大磨耗補償拉杆部的整體長度。因此,活塞的制動前的設定位置前進,因而利用摩擦片以不存在間距的方式壓迫制動盤,從而可以實時補償產生於摩擦片的磨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說明以往的卡鉗式制動器使活塞復位為制動前的狀態的方式的圖。
[0020]圖2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的縱向剖視圖。
[0021]圖3是分解圖2的制動力輸出端的部分來表示的立體圖。
[0022]圖4是放大表示在圖2中由A表示的部分的圖。
[0023]圖5是表示圖2所示的復位管與調整杆的單向螺紋結合的放大圖。
[0024]附圖標記的說明
[0025]1:駐車制動器3:卡鉗外殼
[0026]5:制動力輸入端7:制動力轉換端
`[0027]9:制動力輸出端10:制動盤
[0028]11:制動2而13:氣缸
[0029]15:撥叉17:摩擦片
[0030]21:活塞23:磨耗補償拉杆部
[0031]25:復位彈簧部27:低壓彈簧
[0032]29:高壓彈簧31:復位管
[0033]32:突緣33:調整杆
[0034]35:磨耗補償彈簧37:彈簧保持架(spring cage)
[0035]39:母螺紋部40:公螺紋部
[0036]41:斜坡形溝槽頭(ramp head) 43:斜坡形溝槽(ramp)
[0037]45:斜坡形溝槽滾子49:液壓頭
[0038]51:安裝環53:簧環
[0039]55:支撐環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進行說明。
[0041]如在圖2中由附圖標記I表示,本發明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大體包括卡鉗外殼3、制動力輸入5、制動力轉換〗而7、制動力輸出〗而9及制動〗而11。[0042]在此,首先上述卡鉗外殼3作為形成卡鉗式駐車制動器I的外體的部分,如圖2所示,在後方端形成有用於產生制動力的氣缸13,撥叉15在前方端以與氣缸13相向的方式配置而對制動盤10進行加壓並向直角方向彎曲。
[0043]上述制動力輸入端5作為向卡鉗式駐車制動器I導入最初制動力的部分,如圖2所不,由可轉動地安裝於卡鉗外殼3的氣缸13 —側的末端的制動杆構成,雖然並未圖不,一端與駐車拉線相連接,從而在由駐車手柄拉拽駐車拉線時以軸線為中心轉動。
[0044]上述制動力轉換端7作為將通過上述制動力輸入端5向卡鉗式駐車制動器I導入的旋轉制動力轉換為直線制動力的部分,就本實施例而言,如圖2所示,不僅可以適用滾珠斜坡類型的動力轉換單元,而且還可以適用其他形態的動力轉換單元。
[0045]尤其,在滾珠斜坡類型的情況下,如圖2所示,制動力轉換端7包括:斜坡形溝槽43,包括在前表面具有凹凸面的斜坡形溝槽頭41和在該斜坡形溝槽頭41的後表面的中心以軸方向延長的棒體;以及斜坡形溝槽滾子45,介於所述斜坡形溝槽43的斜坡形溝槽頭41與制動力輸出端9的復位管31的突緣32的後表面之間。此時,斜坡形溝槽43以制動輸入端5即制動杆進行同步旋轉的方式與以同軸狀設在氣缸13內的棒體的後端結合。
[0046]制動力輸出端9作為向制動端11輸出由制動力轉換端7轉換為前後方向的直線運動的制動力的部分,如圖2所示,以同軸狀與制動力轉換端7直接連接。尤其,在本發明中制動力輸出端9為了在附著於撥叉15與活塞21的相向面的摩擦片17產生磨耗時補償該磨耗,拉伸磨耗補償拉杆部23,而將活塞的21初始設定位置前進與磨耗量相應的距離,為此,制動力輸出端9重新包括活塞21、磨耗補償拉杆部23及復位彈簧部25。
[0047]在此,活塞21作為在氣缸13內進行前後往返運動的同時執行制動的部分,如圖2所示,以沿著氣缸13的內周面滑動的方式安裝於氣缸13的前端。因此,活塞21在從制動力轉換端7傳遞制動力時,即在駐車制動器起動時,藉助該制動力來進行直線運動而在與撥叉15的之間對制動盤10進行加壓並把持,從而執行制動。
[0048]並且,磨耗補償拉杆部23作為用於補償在分別附著於撥叉15和活塞21的制動面的摩擦片17產生的磨耗的單元,以同軸狀安裝於活塞21內,在摩擦片17產生磨耗時朝向軸方向拉伸,而增大活塞21對制動盤10進行加壓的同時移動的距離。
[0049]為此,如圖2所示,磨耗補償拉杆部23包括:復位管31,與制動力轉換端7的斜坡形溝槽43相繼排列;調整杆33,與上述復位管31的內部進行螺紋結合;以及磨耗補償彈簧35,安裝於調整杆33與活塞21的內周面之間。
[0050]在此,如圖2及圖3所示,復位管31作為將突緣32在後方端朝向半徑方向凸出的圓筒形管體,在內周面的前端加工母螺紋部39,如圖5所示,該母螺紋部39各螺紋呈直角三角形的截面形態,而雖然允許調整杆33的公螺紋部40朝向前進的方向進行相對旋轉,但是阻止朝向後退的方向進行相對旋轉。因此,復位管31在制動時由制動力轉換端7的斜坡形溝槽43而被加壓並前進的同時,對復位彈簧部25進行彈性壓縮,相反在解除基於制動力轉換端7的斜坡形溝槽43的加壓力時,藉助復位彈簧部25的反力來後退,從而復原到制動前的狀態。
[0051]並且,如圖2所示,調整杆33作為可相對移動地與復位管31的前端相結合的棒體,如圖所示,由與復位管31相結合的棒體和在棒體的前端朝向半徑方向放大形成的液壓頭49構成。[0052]此時,如圖5所示,調整杆33在外周面加工具有直角三角形模樣的螺紋的公螺紋部40與復位管31進行單向螺紋結合,藉助與復位管31的母螺紋部39的相互作用,可以僅向朝向前方延長的方向對復位管31進行相對移動。因此,在活塞21前進時,如果調整杆33的前端面與活塞21的內周面分隔而產生縫隙,對於復位管31相對移動所產生的縫隙程度來前進,從而將液壓頭49緊貼於活塞21的內周面。因此,磨耗補償拉杆部23的整體長度拉伸調整杆33移動的程度,即摩擦片17與制動盤的間距相應的距離,由此活塞21及摩擦片17無間距地對制動盤10進行加壓,從而補償摩擦片17的磨耗。
[0053]最後,磨耗補償彈簧35作為將調整杆33的前端緊貼於活塞21的內周面的彈性部件,如圖2所示,其後端支撐於夾在活塞21的內周面上的安裝環51,其前端支撐於調整杆33的液壓頭49的後表面,而彈性支撐緊貼於調整杆33的液壓頭49的前表面的活塞21。
[0054]並且,復位彈簧部25作為在解除作用於制動力輸出端9的制動力時,將活塞21向制動前的原來的位置復位的彈性部件,如圖2及圖3所示,以與磨耗補償拉杆部23同軸狀安裝於氣缸13內,在磨耗補償拉杆部23藉助制動時從制動力轉換端7傳遞的制動力來前進時進行彈性壓縮,相反在解除從制動力轉換端7的制動力的傳遞時,復原彈性而將磨耗補償拉杆部23向制動前的位置復位。
[0055]為此,本發明的復位彈簧部25,如圖2及圖3所示,尤其包括以同軸狀插入到復位管31的周圍的同時內外並列排列的低壓彈簧27和高壓彈簧29以及包圍這些彈簧的彈簧保持架37,低壓彈簧27在從制動力輸入端5傳遞的制動壓力低時,先於高壓彈簧29進行壓縮,在制動壓力高時,低壓彈簧27和高壓彈簧29同時進行壓縮。因此,活塞21在解除低的制動力時,藉助低壓彈簧27的復原力來向制動前的位置復位,但是在解除高的制動力時,藉助低壓彈簧27和高壓彈簧29的復原力來向制動前的位置復位。
[0056]為此,如圖2及圖3所示,復位彈簧部25的彈簧保持架37以包圍低壓彈簧27和高壓彈簧29的方式形成復位彈簧部25的外體,以固定低壓彈簧27和高壓彈簧29的方式以同軸狀夾在復位管31的周圍,並藉助簧環53等卡在活塞的內周面來進行固定。
[0057]並且,如圖2及圖3所示,低壓彈簧27也以同軸狀安裝於復位管31的周圍,介於復位管31的突緣32與彈簧保持架37的底面之間,從而朝向阻止復位管31的前進的方向施加彈性力。如圖2及圖3所示,高壓彈簧29也以同軸狀安裝於復位管31,即安裝於低壓彈簧27的周圍,朝向阻止復位管31的前進的方向施加彈性力,突緣32以壓縮低壓彈簧27的同時前進圖4所示的縫隙g程度之後藉助突緣32來進行加壓的方式安裝於彈簧保持架37內。
[0058]為此,如圖2及圖3所示,本發明的復位彈簧部25還包括用於支撐高壓彈簧29的後端的支撐環板55,如圖2及圖4所示,該支撐環板55作為硬幣形態的環體,以同軸狀夾在復位管31的周圍來支撐高壓彈簧29的後端。因此,支撐環板55在復位管31壓縮低壓彈簧27的同時前進縫隙g相應的距離並與後表面接觸之後,由突緣32加壓並共同前進的同時壓縮高壓彈簧29。
[0059]最後,上述制動端11作為對制動盤10直接執行制動的部分,如圖2所示,配置於撥叉15與制動力輸出端9之間,藉助在制動力輸出端9通過活塞21輸出的制動力來將摩擦片17壓接於制動盤10的前後兩面,從而停止制動盤10的旋轉來進行制動。
[0060]此時,本發明的駐車制動器1,上述氣缸13與腳制動器的制動管路相連接,從而可以兼用作腳制動器,藉助代替制動力轉換端7通過與氣缸13連接的制動管路流入的制動流的液壓來在制動力輸出端9產生制動力。因此,活塞21藉助在制動器踏板進行工作時在氣缸13的制動力輸出端9的內部產生的制動力來前進,由此,在制動端11,將制動盤10壓迫在活塞21與撥叉15之間來停止旋轉,從而執行制動。
[0061]現在,對如上形成的本發明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I的作用進行說明,如下。
[0062]如果在駐車制動時最初駕駛者啟動駐車手柄,則拉拽駐車拉線的同時駐車制動器I的制動力輸入端5的制動杆藉助駐車拉線來朝向拉拽側轉動。
[0063]由此,制動力轉換端7的斜坡形溝槽43以軸線為中心進行旋轉,斜坡形溝槽頭41的前端的凹凸面藉助斜坡形溝槽43的旋轉來進行旋轉,並且斜坡形溝槽滾子45因凹凸面的旋轉而朝向前後方向移動,因此斜坡形溝槽43的旋轉最終通過斜坡形溝槽滾子45來轉換為直線運動並向制動力輸出%5 9輸出。
[0064]在制動力轉換端7輸出的直線運動對制動力輸出端9的磨耗補償拉杆部23進行加壓來使活塞21進行前進,在制動端11將制動盤10壓迫在活塞21與撥叉15之間來執行制動。
[0065]但是,在如此加壓磨耗補償拉杆部23來使活塞21前進時,與從制動力轉換端7輸出的制動力相斥的復位彈簧部25根據制動力的大小進行不同的工作,例如,在通過制動力轉換端7或通過腳制動器的制動線向制動力輸出端9輸入的制動力小的時候,由於藉助斜坡形溝槽43施加於復位管31的加壓力或氣缸13內作用於活塞21的制動液壓小,因此僅壓縮低壓彈簧27。因此,即使在制動力消失時,磨耗補償拉杆部23也藉助低壓彈簧27的復原力以較小的力量向原來的位置復位。此時,在活塞21藉助腳制動器來前進的情況,由於磨耗補償彈簧35的彈性反力大於低壓彈簧27,因此未壓縮磨耗補償彈簧35,並使磨耗補償拉杆部23前進來壓縮低壓彈簧27。
[0066]相反,在向制動力輸出端9輸入的制動力相對大時,由於藉助斜坡形溝槽43施加於復位管31的加壓力或在氣缸13內作用於活塞21的制動液壓較大,因此不僅低壓彈簧27而且高壓彈簧29也一同藉助復位管31來壓縮。此時,復位管31不僅壓縮直接與突緣32相連的低壓彈簧27,而且還同時壓縮通過不存在圖4的縫隙g接觸的支撐環板55相連的高壓彈簧29。因此,在制動力消失時,磨耗補償拉杆部23藉助低壓彈簧27和高壓彈簧29的復原力以較大的力量向原來的位置復位。相反,在活塞21藉助腳制動器來前進的情況下,由於施加於調整杆33的液壓頭49的壓力相對大,從而磨耗補償拉杆部23維持液壓頭49緊貼於活塞21的內周面的狀態的同時前進,因此,如上所述,低壓彈簧27和高壓彈簧29藉助復位管31的突緣32來同時壓縮。
[0067]而且,在由於摩擦片17的磨耗而在制動盤10與摩擦片17之間產生間距的情況下,如果通過腳制動器的制動管路在制動力輸出糹而9廣生制動力,活塞21則在由復位管31僅壓縮低壓彈簧27的縫隙g區間與磨耗補償拉杆部23 —同前進。但是,在由磨耗補償彈簧35的壓縮反彈力和制動壓力卡在液壓頭49的力量的合力小於低壓彈簧27和高壓彈簧29的彈性反彈力時僅有活塞21前進,磨耗補償拉杆部23則要維持現有位置,由此活塞21的內周面與液壓頭49的前表面之間瞬間分隔。由此,前表面不存在約束的液壓頭49由磨耗補償彈簧35的壓縮反彈力與藉助制動壓力卡在液壓頭49的力量的合力,從復位管31藉助單向螺絲的移送向前方相對移動至與活塞21的內周面接觸,由此實時維持與活塞21的內周面的接觸。結果,磨耗補償拉杆部23拉伸調整杆33從復位管31相對移動而拉長的程度從而補償摩擦片17的磨耗。
【權利要求】
1.一種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其特徵在於, 包括: 卡鉗外殼,分別在一端形成有氣缸,在另一端形成有與上述氣缸相向的撥叉, 制動力輸入端,藉助駐車拉線能夠轉動地安裝於上述卡鉗外殼的上述氣缸一側端,制動力轉換端,以與上述制動力輸入端一同旋轉的方式以同軸狀設在上述氣缸的內部,用於將基於從上述制動力輸入端導入的制動力的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 制動力輸出端,以同軸狀與上述制動力轉換端直接連接,用於輸出由上述制動力轉換端轉換為直線運動的制動力,以及 制動端,配置於上述撥叉與上述制動力輸出端之間,藉助在上述制動力輸出端輸出的制動力來停止制動盤的旋轉; 上述制動力輸出端在上述撥叉和上述 活塞的摩擦片產生磨耗時,使上述活塞的初始位置前進來補償所產生的磨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其特徵在於, 上述制動力輸出糹而包括: 活塞,安裝於上述氣缸的前端,藉助在制動時在上述制動力轉換端傳遞的直線運動來在該活塞與上述撥叉之間,對上述制動盤進行加壓來制動; 磨耗補償拉杆部,以同軸狀安裝於上述活塞的內部,在上述撥叉和上述活塞的摩擦片產生磨耗時朝向軸方向拉伸,增大上述活塞對上述制動盤進行加壓的同時移動的距離,從而補償上述磨耗;以及 復位彈簧部,以與上述磨耗補償拉杆部的同軸狀配置於上述氣缸的內部,在制動時進行彈性壓縮,在解除制動時彈性復原,而使上述磨耗補償拉杆部向制動前的原來的位置復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其特徵在於,上述復位彈簧部包括以同軸狀進行並列排列的低壓彈簧和高壓彈簧,在上述制動力輸入端傳遞的制動壓力低的時壓縮上述低壓彈簧,在上述制動壓力高的時壓縮上述低壓彈簧和高壓彈簧,在解除制動時藉助低壓彈簧或低壓彈簧及高壓彈簧的彈性反彈力來使上述活塞向制動前的位置復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其特徵在於, 上述磨耗補償拉杆部包括: 復位管,在由上述制動力轉換端加壓時,對上述復位彈簧部進行彈性壓縮的同時前進,在解除基於上述制動力轉換端的加壓力時,藉助上述復位彈簧部的反力來復原為加壓前的狀態; 調整杆,僅朝向延長方向能夠相對移動地與上述復位管的前端進行單向螺紋結合,如果隨著上述活塞前進而在前端面與上述活塞內周面之間產生間距,則從上述復位管前進上述間距相應的距離;以及 磨耗補償彈簧,後端卡在上述活塞的內周面上,前端卡在上述調整杆,以此相對上述活塞彈性支撐上述調整杆,從而使上述調整杆的前端緊貼於上述活塞的內周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其特徵在於, 上述復位彈簧部包括: 彈簧保持架,以同軸狀夾在上述復位管的外周而卡在上述活塞的內周並固定,用於形成外體; 上述低壓彈簧,以介於上述復位管的突緣與上述彈簧保持架的底面之間的方式以與上述復位管的同軸狀進行安裝;以及 上述高壓彈簧,以同軸狀插入到上述低壓彈簧的周圍來安裝於上述突緣與上述彈簧保持架之間,以在上述突緣壓縮上述低壓彈簧的同時前進縫隙相應的距離之後進行基於上述突緣的加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支撐環板,以同軸狀夾在上述復位管的外周來支撐上述高壓彈簧的後端,在與壓縮上述低壓彈簧的同時前進上述縫隙相應的距離的上述突緣相接觸時進行加壓。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卡鉗式駐車制動器,其特徵在於,使上述氣缸與腳制動器的制動管路連接,以能夠利用在制動器踏板進行工作時在上述制動力輸出端產生的制動力並通過制動端來 停止上述制動盤的旋轉而執行制動,從而兼用作腳制動器。
【文檔編號】F16D65/18GK103573868SQ20131018455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0日
【發明者】孔昤纁, 洪先基 申請人:株式會社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