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6:32:21 2
專利名稱: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特別是一種簡單,方便,省力,低成本的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
技術背景目前在許多工程施工過程中都需要長時間舉著手仰視工作;比如裝修工再裝天花板時,得一直舉著氣槍。這樣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很耗體力。人容易感到疲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
動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包括管一、外螺紋管一、管二、管三、外螺紋管二、管四,其特徵在於管四底部連接圓形板,上部穿插在管三內,管四內腔上部連接有齒條,所述的管三上端有內螺紋,通過外螺紋管二和管二下端的內螺紋連接;所述的外螺紋管二內安裝有調高裝置;所述的管二兩端有內螺紋,管二上端通過外螺紋管一和管一連接,所述的管一下端有內螺紋,上端連接有工具固定裝置;所述的管一內部裝有工具開關控制裝置;所述調高裝置包括銷一、彈簧一、卡板,所述的銷一穿過外螺紋管二,彈簧一和卡板套在銷一上,所述的卡板有凸起物和齒條接觸。所述工具開關控制裝置包括銷二、機械手,所述的銷二固定在板上,彈簧二套在銷二上;所述的機械手為?狀,在機械手上開有限位孔並且套在銷二上,所述的機械手上端穿過板一,下部的?狀末端穿過板二且和連杆鉸鏈,所述的連杆另一端和彎板鉸鏈,銷三穿過彎板和管一,所述的銷三兩端有孔,孔中安裝有開口銷;所述的彎板另一端和頂杆鉸鏈,所述的頂杆穿過管一和外界相通。所述工具固定裝置包括板一、板二,所述的板一和板二上下重疊,通過筋板固定,所述的筋板均勻分布在板一、板二重疊空隙之間,限位板安裝在板一和板二上,板一和板二安裝限位板處開有缺口,所述的限位板一端為方板結構,另一端有外螺紋結構,所述的板一上的缺口和限位板一端為方板處配合,板二上缺口和限位板一端為外螺紋結構處配合,板二下部有螺母三,所述的螺母三和限位板有外螺紋處配合;板一還安裝有U型卡,所述的U型卡兩端頭有螺紋,U型卡由位於板一下部的螺母一和螺母二固定。本實用新型原理將電動工具放在板一上,用U型卡將電動工具卡住,通過限位板調節電動工具位置,使電動工具開關對準機械手處,再通過螺母一、螺母二將電動工具固定緊;底部的圓形板和地面接觸支撐整個裝置,當要調節高度時,將銷一往外拉,卡板和齒條分開,將管三往上提,調整好高度,鬆開銷一,在彈簧一的作用下,卡板和齒條接觸吻合,使整個裝置高度固定;當按動頂杆,彎板繞銷三轉動,彎板帶動連杆,連杆將機械手往下拉,這時機械手按動電動工具開關,就可以工作了,當鬆開頂杆,機械手在彈簧二的作用下復位,電動工具停止工作。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是一種簡單,方便,省力,低成本的支撐傳動裝置。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左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圖1) 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圖1)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圖1) C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圖4)1-1處剖視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圖5) J-J處剖視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圖1)K向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標號1為限位板、2為板一、2a為板二、3為U型卡、4為機械手、5為筋板、6為彈簧二、7為銷二、8為連杆、9為管一、10為彎板、11為銷三、12為頂杆、13為外螺紋管一、14為管二、15為齒條、16為外螺紋管二、17為管三、18為銷一、19為彈簧一、20為卡板、21為圓形板、22為管四、23為開口銷、24為螺母一、24a為螺母二、25為螺母三。
具體實施方式
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管四22底部連接圓形板21,上部穿插在管三17內,管四22內腔上部連接有齒條15,所述的管三17上端有內螺紋,通過外螺紋管二 16和管二 14下端的內螺紋連接;所述的外螺紋管二 16內安裝有調高裝置;所述的管二 14兩端有內螺紋,管二 14上端通過外螺紋管一 13和管一 9連接,所述的管一 9下端有內螺紋,上端連接有工具固定裝置;所述的管一9內部裝有工具開關控制裝置;所述調高裝置包括銷一 18、彈簧一 19、卡板20,所述的銷一 18穿過外螺紋管二16,彈簧一 19和卡板20套在銷一 18上,所述的卡板20有凸起物和齒條15接觸。所述工具開關控制裝置包括銷二 7、機械手4,所述的銷二)固定在板二 2a上,彈簧二 6套在銷二 7上;所述的機械手4為?狀,在機械手4上開有限位孔並且套在銷二 7上,所述的機械手4上端穿過板一 2,下部的?狀末端穿過板二 2a且和連杆8鉸鏈,所述的連杆8另一端和彎板10鉸鏈,銷三11穿過彎板10和管一 9,所述的銷三11兩端有孔,孔中安裝有開口銷23 ;所述的彎板10另一端和頂杆12鉸鏈,所述的頂杆穿過管一 9和外界相通。所述工具固定裝置包括板一 2、板二 2a,所述的板一 2和板二 2a上下重疊,通過筋板5固定,所述的筋板5均勻分布在板一 2、板二 2a重疊空隙之間,限位板I安裝在板一2和板二 2a上,板一 2和板二 2a安裝限位板I處開有缺口,所述的限位板I 一端為方板結構,另一端有外螺紋結構,所述的板一 2上的缺口和限位板I 一端為方板處配合,板二 2a上缺口和限位板I 一端為外螺紋結構處配合,板二 2a下部有螺母三25,所述的螺母三25和限位板I有外螺紋處配合;板一 2還安裝有U型卡3,所述的U型卡3兩端頭有螺紋,U型卡3由位於板一 2下部的螺母一 24和螺母二 24a固定。使用時將電動工具放在板一 2上,用U型卡3將電動工具卡住,通過限位板I調節電動工具位置,使電動工具開關對準機械手4處,再通過螺母一 24、螺母二 24a將電動工具固定緊;底部的圓形板21和地面接觸支撐整個裝置,當要調節高度時,將銷一 18往外拉,卡板20和齒條15分開,將管三17往上提,調整好高度,鬆開銷一 18,在彈簧一 19的作用下,卡板20和齒條15接觸吻合,使整個裝置高度固定;當按動頂杆12,彎板10繞銷三11轉動,彎板10帶動連杆8,連杆8將機械手4往下拉,這時機械手4按動電動工具開關,就可以工作了當鬆開頂杆12,機械手4在彈簧二 6的作用下復位,電動工具停止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包括:管一(9)、外螺紋管一(13)、管二(14)、管三(17)、外螺紋管二(16)、管四(22),其特徵在於:管四(22)底部連接圓形板(21),上部穿插在管三(17)內,管四(22)內腔上部連接有齒條(15),所述的管三(17)上端有內螺紋,通過外螺紋管二(16)和管二(14)下端的內螺紋連接;所述的外螺紋管二(16)內安裝有調高裝置;所述的管二(14)兩端有內螺紋,管二(14)上端通過外螺紋管一(13)和管一(9)連接,所述的管一(9)下端有內螺紋,上端連接有工具固定裝置;所述的管一(9)內部裝有工具開關控制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調高裝置包括銷一(18)、彈簧一(19)、卡板(20),所述的銷一 (18)穿過外螺紋管二(16),彈簧一 (19)和卡板(20)套在銷一(18)上,所述的卡板(20)有凸起物和齒條(15)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工具開關控制裝置包括銷二(7)、機械手(4),所述的銷二(7)固定在板二(2a)上,彈簧二(6)套在銷二(7)上;所述的機械手⑷為?狀,在機械手⑷上開有限位孔並且套在銷二(7)上,所述的機械手(4)上端穿過板一(2),下部的?狀末端穿過板二(2a)且和連杆(8)鉸鏈,所述的連杆(8)另一端和彎板(10)鉸鏈,銷三(11)穿過彎板(10)和管一(9),所述的銷三(11)兩端有孔,孔中安裝有開口銷(23);所述的彎板(10)另一端和頂杆(12)鉸鏈,所述的頂杆穿過管一(9)和外界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工具固定裝置包括板一⑵、板二(2a),所述的板一⑵和板二(2a)上下重疊,通過筋板(5)固定,所述的筋板(5)均勻分布在板一(2)、板二(2a)重疊空隙之間,限位板⑴安裝在板一(2)和板二(2a)上,板一⑵和板二(2a)安裝限位板⑴處開有缺口,所述的限位板⑴一端為方板結構,另一端有外螺紋結構,所述的板一(2)上的缺口和限位板(I) 一端為方板處配合,板二(2a)上缺口和限位板(I) 一端為外螺紋結構處配合,板二(2a)下部有螺母三(25),所述的螺母三(25)和限位 板⑴有外螺紋處配合;板一(2)還安裝有U型卡(3),所述的U型卡(3)兩端頭有螺紋,U型卡(3)由位於板一(2)下部的螺母一(24)和螺母二(24a)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是簡單,方便,省力,低成本的一種電動工具支撐傳動裝置;將電動工具放在板一上,用U型卡將電動工具卡住,通過限位板調節電動工具位置,使電動工具開關對準機械手處,再通過螺母一、螺母二將電動工具固定緊;底部的圓形板和地面接觸支撐整個裝置,當要調節高度時,將銷一往外拉,卡板和齒條分開,將管三往上提,調整好高度,鬆開銷一,在彈簧一的作用下,卡板和齒條接觸吻合,使整個裝置高度固定;當按動頂杆,彎板繞銷三轉動,彎板帶動連杆,連杆將機械手往下拉,這時機械手按動電動工具開關,就可以工作了,當鬆開頂杆,機械手在彈簧二的作用下復位,電動工具停止工作。
文檔編號G05G5/05GK202916741SQ20122025739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8日
發明者張波濤, 韓子博, 孟巧巧 申請人:張波濤, 韓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