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盤固定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04 02:50:46
轉動盤固定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轉動盤固定裝置,屬於軌道裝備製造領域。該轉動盤固定裝置包括支座,用於安裝在平臺上;轉盤,與所述支座連接,能在所述支座上轉動;氣缸,用於固定在所述平臺上,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與所述轉盤連接,帶動所述轉盤在所述支座上轉動。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固定在平臺上後,利用活塞杆帶動轉盤做圓周運動,從而實現一種工裝多種用法的目的,便於長大部件的裝配、壓卡、焊接。同時該轉動盤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操作靈活,節約了產品的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轉動盤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軌道裝備製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動盤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裝備製造業的快速發展,焊接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軌道裝備製造行業之中,而控制焊接變形的工裝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一個好的工裝技術可以較好的控制焊接變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在製造行業,新型工裝的開發及應用也標誌著本行業製造工藝的領先水平。在動車組鋁合金車體製造生產過程中,側牆,地板,車頂等大部件的生產製造佔據著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它們生產周期的快慢以及佔據生產空間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了整個車體的生產周期以及製造成本。
[0003]目前,軌道車輛製造車間生產車型品種較多,尤其是一些新車型的試製,這些側牆、地板、車頂等大部件的生產方式是採用一料一工裝,即每個工裝僅對應著一個側牆或一個地板或一個車頂,導致側牆、地板、車頂在製造過程中經常被吊運,並且由於它們工裝的不同需要較大的廠房空間進行設置工裝的安裝位置,嚴重影響著車間工裝安裝布置及生產流水線的規劃,從而延長了產品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0004]大部件一地板,側牆,車頂在生產製造過程中,由於焊接、裝配工藝要求較多,根據這些生產要求須安裝各種不同樣式工裝,部件在一個工裝完成所要求的生產內容後,需要轉移到下一工裝去完成其它工序要求。而每道的轉移都需要對部件在工裝上拆卸定位壓卡,調運至下道工序工裝上重新定位壓卡,繼續進行下道工序的裝配、焊接內容,直至完成產品所有工序為止。由於大部件,如側牆,地板,車頂等尺寸較大,尤其在長度方向能佔較大的廠房面積,按照每個大部件正、反裝都須有工裝的要求,將會佔到較多的廠房空間,尤其在新產品試製時,將會佔到更多的廠房空間,擾亂了現有的生產流水線,產品需要頻繁的吊運,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延長了產品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生產成本。
[0005]當遇到新產品試製時,若不想改變工裝佔用面積與現有的生產流水線時,需在原有產品大部件工裝上加以改裝,或拆除原有產品工裝後再在原有空間內安裝新的工裝,這就會使原有產品工裝得到破壞,嚴重時甚至無法再改回原來工裝的特徵,一旦再生產原有大部件產品時,工裝還需要再改變與校正,此種方法也浪費了較多的工裝費用與人力,延長了產品的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轉動盤固定裝置,該轉動盤固定裝置可實現一工裝多用,且佔用空間小。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包括:
[0008]支座,用於安裝在平臺上;
[0009]轉盤,與所述支座連接,能在所述支座上轉動;
[0010]氣缸,用於固定在所述平臺上,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與所述轉盤連接,帶動所述轉盤在所述支座上轉動。
[0011]優選地,所述轉盤包括轉盤本體以及與所述轉盤本體連接的旋轉軸,所述轉盤本體與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連接,所述旋轉軸與所述支座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轉盤本體上設置有多個用於安裝工件所需的螺栓孔。
[0013]優選地,所述轉盤本體上設置有多個沿圓周方向排布的「V」形滑槽,該些「V」形滑槽相互間首尾相連組成一連通的滑槽。
[0014]優選地,所述「V」形滑槽的底面上設置有第一傾斜凸起及第二傾斜凸起,所述第一傾斜凸起位於「V」形的一邊,所述第二傾斜凸起位於「V」形的另一邊,且所述第一傾斜凸起、第二傾斜凸起的傾斜方向一致。
[0015]優選地,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缸還包括與所述活塞杆連接的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一端卡接於所述滑槽內。
[0016]優選地,所述支撐杆與所述滑槽接觸一端設有滾輪,所述滾輪與所述滑槽的兩側壁貼合併能在所述滑槽內滾動。
[0017]優選地,所述滾輪與所述支撐杆之間設置有彈簧。
[0018]優選地,所述滾輪的端面處設置有與所述滑槽的底面接觸的轉動鋼珠。
[0019]優選地,所述支座上開設有用於固定所述支座的通孔。
[0020]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固定在平臺上後,利用活塞杆帶動轉盤做圓周運動,從而實現一種工裝多種用法的目的,便於長大部件的裝配、壓卡、焊接。同時該轉動盤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操作靈活,節約了產品的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動盤固定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盤結構的主視圖;
[0023]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盤結構的俯視圖;
[0024]圖4為圖3中A-A斷面的剖視圖;
[0025]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氣缸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盤與圓柱配合的示意圖;
[0028]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盤與圓柱配合後安裝在平臺上的示意圖;
[0029]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在轉動盤固定裝置作用下動車組側牆正裝與反裝放置工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31]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動盤固定裝置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包括支座1,該支座I用於安裝在平臺Q(參照圖8)上;轉盤2,與所述支座I連接,能在所述支座I上轉動;氣缸3,用於固定在平臺Q上,包括活塞杆31,所述活塞杆31 —端置於液壓缸30 (參照圖5)內,另一端與所述轉盤2連接,活塞杆31帶動所述轉盤3在所述支座I上轉動。
[0032]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固定在平臺Q上後,利用活塞杆31帶動轉盤2做圓周運動,從而實現一種工裝多種用法的目的,便於長大部件的裝配、壓卡、焊接。同時該轉動盤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操作靈活,節約了產品的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
[0033]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以下提供轉盤2的一種最佳結構方案。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盤結構的主視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盤結構的俯視圖,圖4為圖3中A-A斷面的剖視圖,參照圖2至圖4並結合圖1,所述轉盤2包括轉盤本體20以及與所述轉盤本體20連接的旋轉軸21。其中,所述轉盤本體20與所述活塞杆31連接,所述旋轉軸31與所述支座I連接,起到自由轉動的作用。
[0034]參照圖3,所述轉盤本體20上設置有多個用於安裝工件所需的螺栓孔23,螺栓孔23主要用來連接與轉盤本體20相關聯的部件。所述轉盤本體20上還設置有多個沿圓周方向排布的「V」形滑槽,該些「V」形滑槽相互間首尾相連組成一連通的滑槽22。
[0035]參照圖4,所述「V」形滑槽的底面上設置有第一傾斜凸起24及第二傾斜凸起25,所述第一傾斜凸起24位於「V」形的一邊,所述第二傾斜凸起25位於「V」形的另一邊,該第一傾斜凸起24、第二傾斜凸起25的傾斜方向一致。其中,第一傾斜凸起24、二傾斜凸起25主要與氣缸3接觸,目的是控制氣缸3的滑動以及定位。
[0036]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以下提供氣缸3的一種最佳結構方案。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氣缸的結構示意圖,請結合圖5,所述氣缸3還包括與所述活塞杆31連接的支撐杆32,所述支撐杆32的一端卡接於所述滑槽22內。支撐杆32與活塞杆31為固定連接,它們通過液壓缸30可以做有規律的上下運動,從而控制轉盤本體20有規律的轉動。
[0037]所述支撐杆32與所述滑槽22接觸一端設有滾輪33,所述滾輪33與所述滑槽22的兩側壁貼合併能在所述滑槽22內滾動。滾輪33與支撐杆32之間設置有彈簧。滾輪33與滑槽22接觸,運動方式為滾動,起到了減少其運動期間與滑槽22表面的摩擦。滾輪33與支撐杆32連接不但可以自由轉動還可以沿垂直於轉盤本體20表面方向移動,由於滾輪33與支撐杆32之間設置有彈簧,當沒有第一傾斜凸起24和二傾斜凸起25的壓力時,滾輪33會恢復到原來的位置,目的是抵消氣缸3滑動時第一傾斜凸起24和二傾斜凸起25的斜面存在的高度。
[0038]所述滾輪33的端面處設置有與所述滑槽22的底面接觸的轉動鋼珠34。轉動鋼珠34充分與第一傾斜凸起24和二傾斜凸起25接觸,運動方式也為滾動,目的是減少其運動期間與第一傾斜凸起24和二傾斜凸起25的摩擦。
[0039]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以下提供氣缸3的一種最佳結構方案。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支座的結構示意圖,結合圖6,所述支I上開設有用於固定所述支座I的通孔12。支座I主要是支撐轉盤2所用,支座I上開有孔11,旋轉軸21插入孔11內,使得旋轉軸21可以在支座I上轉動,通孔12可以安裝螺栓,用來固定支座I所用。
[0040]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在使用時,需要將支座I安裝到平臺Q上,然後通過液壓缸30推動活塞杆31,活塞杆31帶動轉盤本體20做圓周運動。活塞杆31在轉盤本體20上的滑槽22內做直線往復運動便可以帶動轉盤本體20轉動。由於第一傾斜凸起24和第二傾斜凸起25的作用,轉盤本體20可在多個方向上自動鎖死,因此,使用時需安裝可以與轉盤本體20配合的圓柱L,見圖7,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盤與圓柱配合的示意圖。圓柱L的另一端也需有另一個轉動盤固定裝置支撐,圓柱L與轉盤本體20通過螺栓連接,轉盤本體20做有規律轉動時圓柱L也隨著做有規律的轉動,從而圓柱L也可以在圓柱表面的法向上有多個方向可以鎖死,因此,圓柱面法向的每個方向上可以安裝不同工裝支撐,從而滿足一種工裝多種用法的目的。
[0041]下面以高速鋁合金車體大部件側牆組成正裝與反裝置放工裝為例,介紹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的使用方法,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盤與圓柱配合後安裝在平臺上的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在轉動盤固定裝置作用下動車組側牆正裝與反裝放置工裝示意圖,結合圖8圖9。
[0042]將支座I安裝到平臺Q上,支座I與作平臺Q通過螺栓連接,如圖10所示。
[0043]安裝轉動盤2,在轉動軸21上塗少許潤滑油,並裝到已經固定好的支座I的孔11內。
[0044]安裝氣缸3,調整液壓缸30在平臺Q側面的上下位置,活塞杆31能夠在滑槽22內做整個往復運動時,固定好液壓缸30。
[0045]安裝圓柱L,圓柱L 一端通過螺栓與其中一個轉動盤固定裝置連接,圓柱L另一端也通過螺栓與另一個轉動盤固定裝置連接。
[0046]在圓柱L上B點對應的滑槽22內安裝側牆反裝放置所需要的支架,主要是側牆組成正裝焊接時所用,如圖9所示。
[0047]在圓柱L上C點對應的滑槽內安裝側牆正裝放置所需要的支架,主要是側牆組成反裝焊接所用,如圖9所示。
[0048]由於動車組大部件(側牆、地板、車頂)長度均在22m_25m,因此為了滿足它們的通用性,選擇在平臺Q在的長度為25m範圍內安裝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為了滿足大部件的放置及壓卡要求,按2m安裝一個轉動盤固定裝置,因此需要在平臺Q上均勻安裝13個轉動盤固定裝置。
[0049]同樣在轉盤本體20上的D-1點(如圖9所示)可以安裝其它大部件所需安放的支架,以便進行焊接;
[0050]進行焊接側牆組成時,若需要焊接正裝,則可以同時用液壓機控制活塞杆31在滑槽22內做有規律運動,從而帶動轉盤本體20轉動,直到轉盤本體20上的C點朝上時,停止液壓機工作,這時側牆組成安放支架朝上,且活塞杆31自動鎖死圓柱L的轉動,將正裝側牆吊入胎內進行壓卡並焊接;若需要焊接反裝,則繼續用液壓機控制活塞杆31在滑槽22內做有規律運動,當B點朝上時,停止液壓機工作,活塞杆31自動鎖死圓柱L的轉動,將反裝側牆吊入胎內進行壓卡並焊接。
[0051]側牆焊接完畢後,關掉液壓機,準備其它部件的焊接。
[0052]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可以實現一種工裝多種用法的目的,被用到軌道裝配製造車間可以減少大量的廠房空間,尤其對軌道行業一些新車型車體的試製項目,可以在多角度自動轉動盤裝置上安裝較多大部件的安放支架,從而便於長大部件的裝配、壓卡、焊接,避免了已經規劃好的生產流水線的改變,節約了產品的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
[0053]本發明的轉動盤固定裝置還可以實現多道工序轉換的自動化,避免和節省工序轉移時使用吊具重新將本工序的部件吊運下一工裝定位、裝卡,因此對於長大部件的調運與重新裝卡定位,提供出一條快捷方便的部件多工序轉移方式,提高工序間工裝定位、裝卡的複雜操作過程。
[0054]圓盤本體上設計出的流線型滑槽,可以將往復直線運動轉為有規律的圓運動。在滑槽內,設計同方向的傾斜凸起,可以使液壓機帶動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活塞杆帶動轉盤本體只能沿一個方向運動,並且使轉盤本體帶有自鎖功能,每到一定角度頂塊自動鎖定,可以使轉盤本體不能隨意轉動。
[0055]將轉盤本體按照有規律的轉動N等分,在與轉盤本體相連接的圓柱面N等分點處,裝有不同的大部件安放支架,可以達到一種工裝N種用法的目的,減少了工裝的佔用空間,降低了產品生產成本。
[0056]通過用液壓機的往復運動統一控制轉盤轉動,精度高,便於控制,提高了生產效率。
[0057]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支座,用於安裝在平臺上; 轉盤,與所述支座連接,能在所述支座上轉動; 氣缸,用於固定在所述平臺上,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與所述轉盤連接,帶動所述轉盤在所述支座上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轉盤包括轉盤本體以及與所述轉盤本體連接的旋轉軸,所述轉盤本體與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連接,所述旋轉軸與所述支座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轉盤本體上設置有多個用於安裝工件所需的螺栓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轉盤本體上設置有多個沿圓周方向排布的「V」形滑槽,該些「V」形滑槽相互間首尾相連組成一連通的滑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V」形滑槽的底面上設置有第一傾斜凸起及第二傾斜凸起,所述第一傾斜凸起位於「V」形的一邊,所述第二傾斜凸起位於「V」形的另一邊,且所述第一傾斜凸起、第二傾斜凸起的傾斜方向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缸還包括與所述活塞杆連接的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一端卡接於所述滑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杆與所述滑槽接觸一端設有滾輪,所述滾輪與所述滑槽的兩側壁貼合併能在所述滑槽內滾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滾輪與所述支撐杆之間設置有彈簧。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滾輪的端面處設置有與所述滑槽的底面接觸的轉動鋼珠。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盤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座上開設有用於固定所述支座的通孔。
【文檔編號】B25B11/00GK103707258SQ201310669708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尹德猛, 王金金, 鄒俠銘, 陳進才, 程浩, 呂洪濤, 陳賽 申請人: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