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使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電容補償櫃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03:02:06
專利名稱:一種使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電容補償櫃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容補償櫃領域,特別涉及的是一種通過二次原理接線技術,來 改進當工作迴路從手動補償轉換成自動補償時,由於功率因數在不同元件中同時顯示時而 產生的數值不統一問題的電容補償櫃。
背景技術:
電容補償櫃是一種用於補償發電機無功電流、減輕發電機工作負荷的裝置,適用 於工頻輸配電系統中,用以提高功率因數,調整電網電壓,降低線路損耗,充分發揮設備效 率,改善供電質量。由於現在使用的大部分用電設備除電阻性負載外,均屬感性用電負載 (如日光燈、變壓器、馬達等用電設備),而這些感應負載在使用時,使供電電源電壓相位發 生改變(即電流滯後於電壓),因此電壓波動大,無功功率增大,浪費大量電能。當功率因數 過低時,以致供電電源輸出電流過大而出現超負載現象。電容補償櫃內的電容控制系統可 解決以上弊端,它可根據用電負荷的變化,而自動設置電容組數的投入,來進行電流補償, 從而減低大量無功電流,使線路電能損耗降到最低程度,提供一個高素質的電力源。雖然現在使用的電容補償櫃,通過連接在線路中的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上及功率 因數表來分別顯示工作時的功率因數的數值,使用戶能夠更加方便的進行功率因數數值的 讀取。但當用戶由於工作的需要將轉換開關從手動檔切換到自動檔時,功率因數自動補償 儀上顯示的功率因數數值與功率因數表上顯示的功率因數數值,便會有可能出現兩個數值 不統一的情況,以至於用戶在使用時,由於兩個功率因數值的不統一,而不知該如何進行電 容補償櫃的下一步操作工作,這樣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往往也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使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電容補 償櫃,以解決現有電容補償櫃所存在的通過轉換開關進行手動檔到自動檔的切換時會出現 功率因數數值不統一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使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電容補償櫃,所述電容補償櫃主要包括接線用的端 子、安裝在系統進線櫃中的電流信號採樣迴路模塊、用於為電容補償櫃工作時提供電能的 主迴路模塊、用於顯示主迴路模塊中接觸器開合狀態的投切顯示迴路模塊、用於測量電容 補償櫃工作時電流大小的電流檢測迴路模塊、用於測量電容補償櫃工作時電壓大小的電壓 檢測迴路模塊、用於測量與顯示電容補償櫃工作時功率因數數值的功率因數檢測迴路模 塊、作為主要補償儀器的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用於對電容補償櫃中的迴路進行控制調節 的二次控制迴路模塊;所述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連接在二次控制迴路模塊中,所述投切顯 示迴路模塊、電壓檢測迴路模塊與二次控制迴路模塊依次連接在主迴路模塊中,所述電流 信號採樣迴路模塊、電流檢測迴路模塊、二次控制迴路模塊分別與端子相連,且所述功率因 數檢測迴路模塊還通過轉換開關1SA,以觸點控制連接的方式分別與電壓檢測迴路模塊及端子相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輔助下,通過幾條線路的 簡單轉換,便可以實現當轉換開關ISA切換到自動檔時,電容補償櫃的功率因數只有通過 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來顯示,當切換到手動檔與停止檔時,電容補償櫃的功率因數只能通 過功率因數表來顯示,這樣可以在便於使用者有效讀取功率因數的數值的同時,避免由於 功率因數在不同元件中同時顯示時的數值不統一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模塊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端子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迴路與電流信號採樣迴路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投切顯示迴路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流檢測迴路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壓與功率因數檢測迴路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二次控制迴路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的簡示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轉換開關ISA分合點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 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為一種使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電容補償櫃,主要用於解決現有的電 容補償櫃當切換開關ISA從手動檔切或停止檔換到自動檔時,有可能會在功率因數表及功 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W中顯示的兩個功率因數值不統一的情況,以至於對用戶的使用產生 了不必要的影響的問題。為此,在現有電容補償櫃的工作迴路中,進行適當的改進。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主要的工作迴路的模塊圖。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接線 用的端子(如圖2所示)、安裝在進線櫃中的電流信號採樣迴路模塊,及用於為電容補償櫃 工作時提供電能的主迴路模塊(如圖3所示);用於顯示主迴路模塊中接觸器開合狀態的 投切顯示迴路模塊(如圖4所示);用於測量電容補償櫃工作時電流大小的電流檢測迴路 模塊(如圖5所示);用於測量電容補償櫃工作時電壓大小的電壓檢測迴路模塊,及用於測 量電容補償櫃工作時功率因數數值的功率因數檢測迴路模塊(如圖6所示);用於對電容 補償櫃中的工作迴路進行控制調節的二次控制迴路模塊(如圖7所示);功率因數自動補 償儀ZKM(如圖8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各工作迴路的連接時,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通 過設置在二次控制迴路模塊中的轉換開關ISA與二次控制迴路模塊相連,投切顯示迴路模 塊、電壓檢測迴路模塊與二次控制迴路模塊則依次連接在主迴路模塊中,電流信號採樣回 路模塊、電流檢測迴路模塊、二次控制迴路模塊還分別與端子相連,且功率因數檢測迴路模 塊還需通過轉換開關ISA,以觸點控制連接的方式分別與電壓檢測迴路模塊及端子相連。如圖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轉換開關ISA在不同工作狀態下的分合點狀態。本
4實用新型在使用時,用戶只需按照傳統的電容補償櫃的使用方法,來進行轉換開關ISA上 的手動檔、自動檔與停止檔的調節。當用戶將轉換開關ISA切換到自動檔時,轉換開關ISA 中的5-6、7-8與9-10三個通道被同時接通,而其餘的幾條通道則處於斷開的狀態,於是電 容補償櫃中的電壓信號便可以通過二次控制迴路中的101-103與102-104兩條接線通道, 傳輸到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M中;且由於轉換開關ISA中的9-10的通道接通,為此1A411 與N421這兩個觸點接通,又因為端子上N421與A421兩個觸點短接在一起,為此電流信號 便直接通過端子上1N411與A421這條短接通道輸入到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M中,這樣便 可以使用戶方便的通過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M來讀取功率因數的數值,或是通過電容補 償櫃的微機系統自動記錄該功率因數的數值,而連接在迴路中的功率因數表則因為沒有電 流與電壓信號的輸入而停止顯示的工作。當用戶將轉換開關ISA切換到停止檔時,而轉換開關ISA上的1_2與3_4通道便 被接通,其餘的通道便保持在斷開狀態中,為此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M便不能通過二次 控制迴路中的101-103與102-104接線通道,來接收電容補償櫃工作時輸出的電壓信號,且 由於1A411與N421這兩個觸點繼續保持短接狀態,為此也沒有電流信號流入到功率因數自 動補償儀ZKM中,於是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M便不會顯示功率因數數值。且由於轉換開 關ISA上的3-4通道被接通,電壓檢測迴路便通過由在兩觸點B601及607間形成的接線通 道,與功率因數檢測迴路相連,使得電壓信號可以通過B601-607接線通道傳輸到功率因數 表中;且由於1-2、3-4通道接通,並通過調整端子上將N421與A421兩觸點進行短接的連接 片,使得1N411與A421觸點的短路狀態被斷開,且功率因數表通過設置在轉換開關ISA上 的電流信號輸入線與端子上的1A411觸點相連,為此電流信號便可以通過這條電流信號輸 入線傳輸到功率因數表中,這樣便可實現在轉換開關ISA切換到停止檔時,用戶可以通過 功率因數表來方便的讀取功率因數值,而無須擔心會受到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M上顯示 的不同的功率因數值的影響。當用戶將轉換開關ISA切換到手動檔時,比如切換到手動檔中30°的1檔位置時, 轉換開關ISA上的1-2、3-4、11-12通道被同時接通,而其餘的接線通道則被全部斷開,與切 換到停止檔時的情況相同,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M上無讀數顯示,而功率因數表有讀數 顯示。同時由於11-12通道的接通,為此在二次控制迴路中,電壓信號便通過由線路號1、 3以及11-12通道組成的接線通道,傳輸到接觸器IKM線圈中,從而使接觸器IKM主觸頭閉 合接通,此時電容器Cl便開始投入工作;當用戶將轉換開關ISA切換到手動檔中60°的2 檔位置時,轉換開關ISA上的1-2、3-4、11-12、13-14通道被接通,而其餘的接線通道都被斷 開,與切換到手動檔1檔時的情況相同,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ZKM上無讀數顯示,而功率因 數表有讀數顯示,同時由於11-12與13-14通道被分別接通,為此在電容器Cl開始工作的 同時,在二次控制迴路中,電壓信號還需通過由線路號1、5與13-14通道組成的接線通道, 傳輸到接觸器2KM線圈中,從而使接觸器2KM主觸頭閉合接通,此時電容器C2便開始投入 工作;且由於轉換開關ISA在設計時其手動檔與電容器個數相對應,被分為1-10這10個可 調節檔,為此依照上述方法,用戶只需通過將轉換開關ISA調節到手動檔中相應的調節檔 上,便可以根據使用時的實際需要,來依次將不同個數的電容器投入運行中,從而通過手動 補償的方式來滿足電容櫃的補償要求。本實用新型設計時,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基礎上,只需通過對幾條相關接線線路進行簡單改進,便可以實現轉換開關ISA切換到自動檔和停止檔時,電容補償櫃的功率 因數數值只在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中顯示,當切換到手動檔時,電容補償櫃的功率因數數 值只在功率因數表中顯示,於是使用者在不同情況下,都能便捷而有效地讀取那唯一的功 率因數數值,避免由於功率因數在不同元件中同時顯示時的數值不統一而造成不必要的麻 煩;且用戶在進行電容補償櫃的手動補償時,只需輕鬆的將轉換開關ISA調節到不同的手 動檔上,便可以實現通過手動投入使用不同個數的電容器的方法,來滿足電容補償櫃工作 時的不同要求,整個調節過程也十分簡單方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 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 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 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一種使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電容補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容補償櫃主要包括接線用的端子、安裝在系統進線櫃中的電流信號採樣迴路模塊、用於為電容補償櫃工作時提供電能的主迴路模塊、用於顯示主迴路模塊中接觸器開合狀態的投切顯示迴路模塊、用於測量電容補償櫃工作時電流大小的電流檢測迴路模塊、用於測量電容補償櫃工作時電壓大小的電壓檢測迴路模塊、用於測量與顯示電容補償櫃工作時功率因數數值的功率因數檢測迴路模塊、作為主要補償儀器的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用於對電容補償櫃中的迴路進行控制調節的二次控制迴路模塊;所述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連接在二次控制迴路模塊中,所述投切顯示迴路模塊、電壓檢測迴路模塊與二次控制迴路模塊依次連接在主迴路模塊中,所述電流信號採樣迴路模塊、電流檢測迴路模塊、二次控制迴路模塊分別與端子相連,且所述功率因數檢測迴路模塊還通過轉換開關1SA,以觸點控制連接的方式分別與電壓檢測迴路模塊及端子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使用二次原理接線技術的電容補償櫃,其中,功率因數自動補償儀連接在二次控制迴路模塊中,投切顯示迴路模塊、電壓檢測迴路模塊與二次控制迴路模塊依次連接在主迴路模塊中,電流信號採樣迴路模塊、電流檢測迴路模塊、二次控制迴路模塊分別與端子相連,且功率因數檢測迴路模塊還通過轉換開關1SA,以觸點控制連接的方式分別與電壓檢測迴路模塊及端子相連。本實用新型只需通過幾條線路的轉換,便可以實現在轉換開關1SA的手動檔與自動檔之間的切換時,功率因數都只通過一組儀器設備來顯示,來便與使用者有效讀取功率因數的數值,避免由於功率因數在不同元件中同時顯示時的數值不統一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文檔編號H02J3/18GK201656483SQ201020033309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1日
發明者胡曉花 申請人:上海納傑電氣成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