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4:46:46 1
專利名稱: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澆築預應力混凝土軌枕和岔枕的模具,特別是涉及一種軌枕鋼模上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重載軌枕和岔枕是目前重載鐵路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件。重載軌枕和岔枕需要承受列車的大荷載,重載軌枕和岔枕能不能承受列車大荷載,鋼軌鋪設的質量是關鍵,而預埋鐵座在重載軌枕 和岔枕中符合設計要求又決定了鋼軌的鋪設質量。因此,澆築重載軌枕和岔枕時需要預埋鐵座位置固定不動,澆筑後符合設計要求。但目前澆築混凝土重載軌枕和岔枕時,預埋鐵座的固定技術不成熟,造成重載軌枕和岔枕澆筑後的質量不穩定。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固定在軌枕鋼模上的、能將預埋鐵座準確設置在軌枕鋼模具內、使預埋鐵座在軌枕和岔枕中被澆築位置符合設計要求、質量穩定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夠實現的。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利用了預埋鐵座14以及預埋鐵座14插接彈條II型扣件的燕尾式插口技術。本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特徵在於所述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包括一個底板1,所述底板I兩側各開一個槽口,所述底板I頂面中間設凸輪軸I. 2,所述凸輪軸I. 2連接一個橢圓輪7,所述橢圓輪7上連接有手柄6,所述橢圓輪7長軸(或短軸)的輪緣端面與沿所述底板I縱向對稱設置的兩個轉換杆8的內側端頭吻接,所述每個轉換杆8滑動連接在與所述底板I固接的轉換杆支承座10上,所述轉換杆8外端設有彈簧座,所述每個轉換杆8彈簧座端螺紋連接一個帶壓緊塊的支撐軸5,所述帶壓緊塊的支承軸5由外支承軸
5.I、壓緊塊4、內支撐軸5. 2和彈簧軸5. 3構成,所述帶壓緊塊的支承軸5通過內支撐座11和外支承座12縱向滑動連接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彈簧軸5. 3上套接彈簧9,所述彈簧9置於所述彈簧座與所述內支撐座11之間,所述內支撐座11沿底板縱向在兩側各設一個調節螺釘13,所述壓緊塊4處在內支撐軸5. I與外支撐軸5. 2之間,所述壓緊塊4由呈六面體的主體和主體兩側的燕尾式楔塊4. 3形成,所述主體下表面前段為短平臺面4. 2,後段為斜坡面,所述底板I通過兩側的槽口置於兩個預埋鐵座14上,所述底板I的槽口與預埋鐵座14之間置有密封膠圈2,所述密封膠圈2與所述底板槽口結合處設有密封壓板3,所述底板I的下面處在所述預埋鐵座14的座板上,所述壓緊塊4的燕尾式楔塊4. 3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成工作配合副,所述調節螺釘13端頭與所述預埋鐵座14處在所述底板I以上的部分吻接。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壓緊塊4燕尾式楔塊
4.3斜面坡度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卡塊14. 3斜面坡度相等,短平臺面4. 2的長度大於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短平臺面14. 2的長度,後段斜坡面4. I的坡度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斜坡面14. I的坡度一致。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中所述手柄6與橢圓輪7的短軸成45°夾角,所述手柄6在所述底板I的凸輪軸I. 2上具有一個往返90°的轉動軌跡。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壓緊塊4在所述預埋鐵座14的燕尾式插口內具有一個往返的直線運動軌跡。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中所述橢圓輪7的長軸半徑與短軸半徑之差等於成配合副的所述壓緊塊4的燕尾式楔塊4. 3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之間的滑動行程,所述壓緊塊4的短平臺面4. 2在滑動或不滑動狀態下均貼合在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短平臺面14. 2的上面,所述橢圓輪7的長軸兩端與所述兩個轉換杆8吻接狀態為所述燕尾式楔塊4. 3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的脫離狀態,所述橢圓輪7的短軸兩端與所述兩個轉換杆8吻接狀態為所述燕尾式楔塊4. 3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的鎖定狀態。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底板I兩側槽口內的周邊設有卡臺I. 1,所述卡臺I. I處在所述底板下半部,具有兩個長卡臺和三個短卡臺。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密封膠圈2的厚度與底板I厚度相同,所述密封膠圈2底部設有定位卡槽2. 1,所述定位卡槽2. I處在所述密封膠圈2的上部,具有兩個長卡槽和三個短卡槽,所述密封膠圈2的卡槽2. I與所述底板I的槽口處卡 臺I. I相互嚙合成配合副。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中所述燕尾式楔塊4. 3呈下反角的機翼形。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密封壓板3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底板I上。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於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通過底板焊接在軌枕鋼模上;通過壓緊塊對預埋鐵座進行離合;通過調節螺釘調整被壓緊塊固定在軌枕鋼模中的預埋鐵座澆築位置。使用帶有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的軌枕鋼模澆築含有預埋鐵座的軌枕和岔枕時,預埋鐵座在軌枕和岔枕中的定位準確。軌枕和岔枕質量高。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作進一步說明。
圖I是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預埋鐵座脫開狀態俯視示意圖。圖2是圖I的A-A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預埋鐵座鎖定狀態俯視示意圖。圖4是圖2的B-B斷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I的底板主視圖。圖6是圖I的底板三維圖。圖7是圖I的密封膠圈主視圖。圖8是圖I的密封膠圈三維圖。[0023]圖9是圖I帶壓緊塊的支撐軸主視圖。圖10是圖I帶壓緊塊的支撐軸側視圖。圖11是壓緊塊的三維圖。圖12是圖I的預埋鐵座主視圖。圖13是圖I的預埋鐵座俯視圖。圖14是圖12的C-C剖面圖。圖15是圖I的預埋鐵座三維圖。圖16是壓緊塊鎖緊預埋鐵座狀態時的主視示意圖。圖17是圖16的D-D剖面圖。圖18是壓緊塊脫離預埋鐵座狀態時的主視示意圖。圖19是圖18的E-E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利用了預埋鐵座14以及預埋鐵座14插接彈條II型扣件的燕尾式插口技術。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設有一個底板I。底板I兩側各開一個槽口,底板I頂面中間設凸輪軸I. 2。凸輪軸I. 2連接一個橢圓輪7,橢圓輪7上連接有手柄6。手柄6與橢圓輪7的短軸成45°夾角,手柄6在底板I的凸輪軸I. 2上具有一個往返90°的轉動軌跡,可以進行往返轉動。壓緊塊4在預埋鐵座14的燕尾式插口內具有一個往返的直線運動軌跡可以進行往返滑動。橢圓輪7的長軸半徑與短軸半徑之差等於成配合副的壓緊塊4的燕尾式楔塊
4.3與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之間的滑動行程。橢圓輪7長軸(或短軸)的輪緣端面與沿底板I縱向對稱設置的兩個轉換杆8的內側端頭吻接。每個轉換杆8滑動連接在與底板I固接的一個轉換杆支承座10上。轉換杆8外端設有彈簧座,每個轉換杆8彈簧座端螺紋連接一個帶壓緊塊的支撐軸5。帶壓緊塊的支承軸5由外支承軸5. I、壓緊塊4、內支撐軸5. 2和彈簧軸5.3構成(參看圖9、圖10、圖11)。帶壓緊塊的支承軸5通過內支撐座11和外支承座12縱向滑動連接在底板I上。彈簧軸5. 3上套接彈簧9,彈簧9置於彈簧座與內支撐座11之間。內支撐座11沿底板縱向在兩側各設一個調節螺釘13。壓緊塊4處在內支撐軸
5.I與外支撐軸5. 2之間,壓緊塊4由呈六面體的主體和主體兩側的燕尾式楔塊4. 3形成。燕尾式楔塊4. 3呈下反角的機翼形。主體下表面前段為短平臺面4. 2,後段為斜坡面(參看圖9、圖10、圖11)。底板I通過兩側的槽口置於兩個預埋鐵座14上。底板I的槽口與預埋鐵座14之間置有密封膠圈2。密封膠圈2與底板槽口結合處設有密封壓板3。密封壓板3通過螺釘固定在底板I上。壓緊塊4的燕尾式楔塊4. 3與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成工作配合副。調節螺釘13端頭與預埋鐵座14處在底板I以上的部分吻接。旋轉調整螺釘13可改變預埋鐵座14在軌枕鋼模中的位置。如圖2、圖4、圖9、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圖18、圖19
所示,壓緊塊4的燕尾式楔塊4. 3斜面坡度與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卡塊14. 3斜面坡度相等,便於兩個平面的相互間的滑動。壓緊塊4短平臺面4. 2的長度大於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短平臺面14. 2的長度,便於壓緊塊4在鎖定和打開狀態時,壓緊塊4短平臺面4. 2始終與預埋鐵座14的短平臺面14. 2接觸;壓緊塊4後段斜坡面4. I的坡度與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斜坡面14. I的坡度一致,便於與預埋鐵座14的斜坡面14. I貼
口 ο如圖2、圖4、圖17、圖19所示,壓緊塊4的短平臺面4. 2在滑動或不滑動狀態下均貼合在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短平臺面14. 2的上面。橢圓輪7的長軸兩端與兩個轉換杆8吻接狀態為燕尾式楔塊4. 3與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的脫離狀態。橢圓輪7的短軸兩端與兩個轉換杆8吻接狀態為燕尾式楔塊4. 3與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的鎖定狀態。
如圖5、圖6所示,底板I兩側槽口內的周邊設有卡臺I. I。卡臺I. I處在底板下半部,具有兩個長卡臺和三個短卡臺。如圖7、圖8所示,密封膠圈2的厚度與底板I厚度相同。密封膠圈2底部設有定位卡槽2. I。定位卡槽2. I處在密封膠圈2的上部,具有兩個長卡槽和三個短卡槽。密封膠圈2的卡槽2. I與底板I的槽口處卡臺I. I相互哨合成配合副。本實用新型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通過底板I焊接在軌枕鋼模上。使用軌枕鋼模澆築混凝土軌枕和岔枕時,轉動手柄6使凸輪7短軸方向與底板縱向一致,彈簧10自動回彈,壓緊塊4的短平臺面4. 2在預埋鐵座14的短平臺面14. 2上滑動,實現壓緊塊4的斜坡面4. I與預埋鐵座14的斜坡面14. I密貼、壓緊塊4的燕尾式楔塊4. 3與預埋鐵座14的卡塊14. 3卡緊,使之卡緊預埋鐵座14 (如圖18、圖19所示)。此時彈簧10仍受壓,保持壓緊塊4在振動時不鬆動。當預埋鐵座14安裝並精確調整軌距後即可進行砼澆注。重載軌枕和盆枕脫模時,用手柄6推動橢圓輪7,使橢圓輪7長軸方向與底板I縱向一致,推動轉換杆8、壓緊塊4,實現壓緊塊4燕尾式楔塊4. 3與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卡塊14. 3分離。壓緊塊4燕尾式楔塊4. 3與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卡塊14. 3分離時,壓緊塊的短平臺面4. 2仍與預埋鐵座的短平臺面14. 2接觸(如圖16、圖17所示)。此時即可進行脫模,軌枕和岔枕帶動預埋鐵座14脫離底板I。脫模後進入下一生產循環。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包括預埋鐵座(14)以及預埋鐵座(14)插接彈條II型扣件的燕尾式插ロ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包括一個底板(I ),所述底板(I)兩側各開ー個槽ロ,所述底板從(I)頂面中間設凸輪軸(1. 2 ),所述凸輪軸(1. 2 )連接ー個橢圓輪(7 ),所述橢圓輪(7 )上連接有手柄(6 ),所述橢圓輪(7)長軸或短軸的輪緣端面與沿所述底板(I)縱向對稱設置的兩個轉換杆(8)的內側端頭吻接,所述每個轉換杆(8)滑動連接在與所述底板(I)固接的轉換杆支承座(10)上,所述轉換杆(8)外端設有彈簧座,所述每個轉換杆(8)彈簧座端螺紋連接一個帶壓緊塊的支撐軸(5),所述帶壓緊塊的支承軸(5)由外支承軸(5. I)、壓緊塊(4)、內支撐軸(5. 2)和彈簧軸(5. 3)構成,所述帶壓緊塊的支承軸(5)通過內支撐座(11)和外支承座(12)縱向滑動連接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彈簧軸(5. 3)上套接彈簧(9),所述彈簧(9)置於所述彈簧座與所述內支撐座(11)之間,所述內支撐座(11)沿底板縱向在兩側各設ー個調節螺釘(13),所述壓緊塊(4)處在內支撐軸(5. I)與外支撐軸(5. 2)之間,所述壓緊塊(4)由呈六面體的主體和主體兩側的燕尾式楔塊(4. 3)形成,所述主體下表面前段為短平臺面(4. 2),後段為斜坡面,所述底板(I)通過兩側的槽ロ置於兩個預埋鐵座(14)上,所述底板(I)的槽ロ與預埋鐵座(14)之間置有密封膠圈(2),所述密封膠圈(2)與所述底板槽ロ結合處設有密封壓板(3),所述壓緊塊(4)的燕尾式楔塊(4. 3)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ロ成工作配合副,所述調節螺釘(13)端頭與所述預埋鐵座(14)處在所述底板(I)以上的部分吻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緊塊(4)燕尾式楔塊(4. 3)斜面坡度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卡塊(14. 3)斜面坡度相等,短平臺面(4. 2)的長度大於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ロ中的短平臺面(14. 2)的長度,後段斜坡面(4. I)的坡度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的斜坡面(14. I)的坡度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柄(6)與橢圓輪(7)的短軸成45°夾角,所述手柄(6)在所述底板(I)的凸輪軸(I. 2)上具有ー個往返90 °的轉動軌跡,所述壓緊塊(4 )在所述預埋鐵座(14 )的燕尾式插口內具有ー個往返的直線運動軌跡,所述橢圓輪(7)的長軸半徑與短軸半徑之差等於成配合副的所述壓緊塊(4)的燕尾式楔塊(4. 3)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ロ之間的滑動行程,所述壓緊塊(4)的短平臺面(4. 2)在滑動或不滑動狀態下均貼合在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口中短平臺面(14. 2)的上面,所述橢圓輪(7)的長軸兩端與所述兩個轉換杆(8)吻接狀態為所述燕尾式楔塊(4. 3)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ロ的脫離狀態,所述橢圓輪(7)的短軸兩端與所述兩個轉換杆(8)吻接狀態為所述燕尾式楔塊(4. 3)與所述預埋鐵座(14)燕尾式插ロ的鎖定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I)兩側槽ロ內的周邊設有卡臺(1.1),所述卡臺(1.1)處在所述底板下半部,具有兩個長卡臺和三個短卡臺,所述密封膠圈(2)的厚度與底板(I)厚度相同,所述密封膠圈(2)底部設有定位卡槽(2. 1),所述定位卡槽(2. I)處在所述密封膠圈(2)的上部,具有兩個長卡槽和三個短卡槽,所述密封膠圈(2)的卡槽(2. I)與所述底板(I)的槽ロ處卡臺(I. I)相互嚙合成配合副。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所述燕尾式楔塊(4. 3)呈下反角的機翼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壓板(3)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底板(I)上。
專利摘要一種重載軌枕和岔枕預埋鐵座的固定裝置,設置的底板兩側各開一個槽口,頂面設連接橢圓輪的凸輪軸。橢圓輪長軸或短軸的輪緣與沿底板縱向對稱設置的兩個轉換杆吻接。轉換杆滑動連接在支承座上。轉換杆彈簧座端螺紋連接由外支承軸、壓緊塊、內支撐軸和彈簧軸構成的帶壓緊塊的支撐軸。支承軸縱向滑動連接在所述底板上。彈簧軸上套接彈簧。底板通過槽口及密封膠圈置於兩個預埋鐵座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底板焊接在軌枕鋼模上;通過壓緊塊對預埋鐵座進行離合;通過調節螺釘調整預埋鐵座澆築位置。澆築含有預埋鐵座的軌枕和岔枕時,預埋鐵座在軌枕和岔枕中的定位準確,軌枕和岔枕質量高。
文檔編號E01B29/00GK202416094SQ20112056509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明者姜忠仁, 曹鳳潔, 朱嘉辰, 蘇華峰, 許子龍, 陳英明, 韓佔峰 申請人:北京中鐵房山橋梁有限公司, 北京樂宇科貿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