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6:13:51 1
本發明屬於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的藥物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四聚乙醛是一種滅殺蝸牛、蛞蝓、福壽螺、釘螺等多種軟體動物的新型藥劑,作用方式為觸殺和胃毒。當蝸牛等軟體動物足部接觸或取食四聚乙醛後,可以促使身體大量釋放乙醯膽鹼,破壞體內特殊的黏液,使其迅速脫水、神經麻痺,並分泌黏液,由於大量體液的流失和細胞被破壞,使其在短時間內迅速中毒死亡,對非靶標生物毒性低,對作物安全,適用於旱田蔬菜、玉米、大豆、菸草等作物蝸牛,水產養殖區域和養殖水域內的釘螺、福壽螺等的防治。
莨菪烷鹼,又稱天仙子鹼,存在於許多重要中草藥中,一種副交感神經抑制劑。
含有單一活性成分的滅殺蝸牛劑在農業害蟲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連續使用後易產生抗藥性、使用次數多將會加重環境的汙染等。將不同作用機制的活性成分進行復配能夠大大減少上述缺陷。同時,利用兩種活性成分混配所產生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效,延緩蝸牛等抗藥性的產生,降低環境汙染,是綜合防治害蟲的重要手段。現有技術中,如中國專利cn104472511a、cn104115832a等均是將兩種具有滅殺蝸牛的製劑進行復配,但是對環境的危害也可能增加,產生抗藥性。目前,未見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復配滅殺蝸牛的相關報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滅殺蝸牛效果差、易產生抗藥性、加重環境負擔等問題,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實際要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含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的藥物組合物,該組合物通過將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按照特定比例進行復配,能夠起到很好的增效作用,提高滅殺蝸牛效果,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對環境汙染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具體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藥物組合物,該組合物的有效成分為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所述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的質量比為1-30:0.001-3。
進一步的,所述有效成分在殺蝸牛劑中的總含量為5-50%;優選的有效成分在殺蝸牛劑中的總含量為10-50%。
本發明所提供的組合物的劑型為顆粒劑、餌劑、可溼性粉劑或者水分散粒劑;優選的劑型為餌劑或顆粒劑。
上述劑型為顆粒劑時,有效成分和助劑的百分含量為:有效成分5-50%,載體36.9-81.9%,引誘劑1-13%,染色劑0.1%。
進一步的,所述載體是由茶籽粉和甘蔗渣粉按照質量比1:2組成。
進一步的,所述引誘劑為海帶粉。
本發明所使用的海帶粉採用以下方法製備而成:將海帶首先採用0.5%的檸檬酸溶液浸泡護色,衝洗後浸入甜菜水中,浸泡30min,取出烘乾後研磨成粉末即可;
所述甜菜水的製備方法為:將甜菜塊根搗碎後按照1:10的重量比加入水,升溫至70-80℃保溫30min,過濾後濾液中加入佔甜菜塊根重量1%的檸檬酸鋅,攪拌均勻即可。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組合物在滅殺蝸牛中的應用。
本發明所提供的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的組合物,可以按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方法,與已知的助劑配成各種農業上允許的任意劑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中,首次將莨菪烷鹼應用於滅殺蝸牛的農藥中,同有效活性成分四聚乙醛相互混配不會產生拮抗,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防效明顯高於單劑;
(2)本發明組合物滅殺蝸牛效率高,降低藥物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次數,節約了經濟成本,避免了產生抗藥性,延長了藥物持效期,減少藥劑在農產品和環境中的殘留量,利於環境可持續發展;
(3)本發明組合物對與滅殺蝸牛有特效,對蛞蝓、福壽螺、釘螺等多種軟體動物同樣具有滅殺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中製備顆粒劑所使用的載體為茶籽粉和甘蔗渣粉按照質量比1:2組成。
本發明實施例中製備顆粒劑所使用的引誘劑為海帶粉。
所述海帶粉採用以下方法製備而成:將海帶首先採用0.5%的檸檬酸溶液浸泡護色,衝洗後浸入甜菜水中,浸泡30min,取出烘乾後研磨成粉末即可;
所述甜菜水的製備方法為:將甜菜塊根搗碎後按照1:10的重量比加入水,升溫至70-80℃保溫30min,過濾後濾液中加入佔甜菜塊根重量1%的檸檬酸鋅,攪拌均勻即可。
實施例15%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4.95%,莨菪烷鹼0.05%,載體81.9%,引誘劑13%,染色劑0.1%。
實施例28%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7.92%,莨菪烷鹼0.08%,載體81.9%,引誘劑10%,染色劑0.1%。
實施例31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9.901%,莨菪烷鹼0.099%,載體78.95%,引誘劑11%,染色劑0.05%。
實施例41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1)
配方為:四聚乙醛9.09%,莨菪烷鹼0.91%,載體74.9%,引誘劑15%,染色劑0.1%。
實施例515%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1)
配方為:四聚乙醛13.64%,莨菪烷鹼1.36%,載體74.97%,引誘劑10%,染色劑0.03%。
實施例61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餌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9.901%,莨菪烷鹼0.099%,脲醛樹脂預聚物5%,瓜爾膠0.2%,海帶粉25%,廢糖蜜5%,餅乾粉10%,餘量為山梨醇;
海帶粉的製備方法同上。
實施例71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可溼性粉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9.901%,莨菪烷鹼0.099%,硫酸鉀,硫酸銨,尿素,稀土微肥,分散劑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磺酸鹽3%、萘磺酸鈉甲醛縮合物1%,潤溼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鈣1%、拉開粉1%,填料白炭黑補足至100%。
實施例81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水分散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9.901%,莨菪烷鹼0.099,葉面肥氯化銨10%、硝酸鈣20%、硫酸銨9.2%、氯化鋅0.8%,分散劑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2.5%、萘酚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1.0%,潤溼劑脂肪酸酯硫酸鹽1.5%,玉米澱粉補足100%。
實施例915%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13.64%,莨菪烷鹼1.36,載體71.9%,引誘劑13%,染色劑0.1%。
實施例102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19.81%,莨菪烷鹼0.19%,載體66.9%,引誘劑13%,染色劑0.1%。
實施例113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29.71%,莨菪烷鹼0.29%,載體56.9%,引誘劑13%,染色劑0.1%。
實施例124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39.61%,莨菪烷鹼0.39%,載體46.9%,引誘劑13%,染色劑0.1%。
實施例135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49.51%,莨菪烷鹼0.49%,載體36.9%,引誘劑13%,染色劑0.1%。
實施例1420%四聚乙醛•莨菪烷鹼顆粒劑(1:0.01)
配方為:四聚乙醛19.81%,莨菪烷鹼0.19%,載體66.9%,引誘劑13%,染色劑0.1%;
所述載體海帶粉採用以下方法製備而成:將海帶首先採用0.5%的檸檬酸溶液浸泡護色後蒸煮10min後,取出乾燥研磨成粉即可。
效果實施例
(一)進行莨菪烷鹼與四聚乙醛復配不同配比對同型巴蝸牛3-4螺旋蝸牛毒力測定(胃毒法),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共毒係數為80-120之間時,為相加作用;高於120時為增效作用。由表可以看出,在本發明提供的四聚乙醛同莨菪烷鹼的配比範圍內,對蝸牛的滅殺具有增效作用,且當四聚乙醛同莨菪烷鹼配比為1:0.001-0.03時共毒係數大於300,最高達到332.38,增效最明顯,說明四聚乙醛同莨菪烷鹼組合物對蝸牛增效明顯,有很好的滅殺作用,當兩者的比值超過本發明提供的範圍時,其共毒係數為80-120之間,共毒係數小,增效作用不明顯,僅表現出相加作用。
(二)藥物試驗
下面列舉部分藥物試驗以證明本發明藥物的優點。
1、室內毒力初測
將本發明實施例製備的殺蝸牛劑組合物處理20頭蝸牛,重複3次,藥後3、5、7、9天檢查蝸牛的死亡率,3d後校正防效達到90%以上,5-9天可達98%以上。
2、田間藥效試驗
選擇捲心菜田間蝸牛病害較重的地區進行試驗,蝸牛發生期,調查蝸牛總數,施藥前,每個試驗田用罩籠固定一定數量蝸牛,利用實施例製備的組合物進行滅殺(各組合用量均為100a.i.g/hm2),一周後,再進行蝸牛死亡數調查,計算防效,後續跟進產量統計,設置對照組,對照組a11採用單50%四聚乙醛顆粒劑(100a.i.g/hm2),對照組a12採用單50%四聚乙醛顆粒劑(300a.i.g/hm2),對照組b21採用單0.5%莨菪烷鹼顆粒劑(10a.i.g/hm2),對照組b22採用單0.5%莨菪烷鹼顆粒劑(30a.i.g/hm2),空白對照組不使用任何藥劑,施藥當天天氣晴朗,傍晚施藥。
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上述增產率,以空白對照組計算增產率。
本發明四聚乙醛和莨菪烷鹼含量為10-50%時滅殺蝸牛效果最好,超出此範圍的殺蟲組合物防治效果有所降低,當有效成分含量高於50%時,增加了成本的同時,滅殺效果不理想。通過數據可以得知,本發明提高了害蟲防治效果,減少了藥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經濟實惠,並有效降低了生態和環境汙染,提高了作物產量和質量,且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陰雨天殺蝸牛劑易被稀釋效果降低等問題,通過多次重複試驗,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滅殺效果均高於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