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器外框及顯示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0:56:41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顯示器外框及顯示器。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一般包括背光模塊、顯示面板和外框,其中,外框用於固定背光模塊和顯示面板,其包括四條邊框,四條邊框拼接成一矩形框,背光模塊和顯示面板固定在該矩形框內。
目前顯示器外框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顯示器外框的四條邊框均為等腰梯形結構,相鄰的兩條邊框之間通過等腰梯形的兩腰形成的斜平面5接觸。
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四條邊框均為等腰梯形結構,由於相鄰的兩邊框之間通過等腰梯形的兩腰形成的斜平面5接觸,在組裝外框的過程中,相鄰兩邊框在斜平面5方向上的相對位置無法確定,組裝的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一邊觀察一邊調整,以尋找相鄰兩邊框的最佳相對位置,組裝的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顯示器外框的四條邊框中相鄰的兩邊框之間通過等腰梯形的兩腰形成的斜平面接觸,組裝外框的效率較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器外框及顯示器。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器外框,所述顯示器外框包括四條邊框,所述四條邊框拼接為一矩形框,所述四條邊框中至少有一組相鄰的邊框之間設有定位部;
所述定位部用於在拼接所述至少一組相鄰的邊框中的每組相鄰的邊框時,為所述相鄰的邊框定位。
具體地,所述四條邊框包括天側邊框、第一側邊框、地側邊框和第二側邊框,且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地側邊框相對,所述第一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相對,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之間以及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之間設有所述定位部。
進一步地,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之間的定位部包括位於所述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天側邊框上的第一平面和形成在所述第一側邊框上的第一臺階;
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在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所述第一平面垂直於柵線掃描方向,所述第二平面相對所述第一平面傾斜;
所述第一側邊框上形成所述第一臺階和第三平面,且所述第一臺階和所述第三平面位於所述第一側邊框與所述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
所述天側邊框通過所述第二平面與所述第一側邊框上的第三平面貼合,通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天側邊框朝向所述地側邊框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側邊框上的所述第一臺階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之間的定位部還包括位於所述顯示器外框與顯示面板接觸的一側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天側邊框上的第四平面;
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所述第四平面,以及相對所述第四平面傾斜的第五平面,且所述第四平面和所述第五平面位於所述天側邊框與顯示面板接觸的一側,所述第四平面垂直於柵線掃描方向;
所述第一側邊框上與所述天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第六平面,且所述第六平面位於所述第一側邊框與所述顯示面板接觸的一側;
所述第一側邊框通過所述第六平面與所述天側邊框上的第五平面配合,通過其朝向所述第二側邊框的一側與所述第四平面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之間的定位部包括位於所述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天側邊框上的第七平面和形成在所述第二側邊框上的第二臺階;
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七平面和第八平面,且所述第七平面和所述第八平面形成在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所述第七平面垂直於柵線掃描方向,所述第八平面相對所述第七平面傾斜;
所述第二側邊框上形成所述第二臺階和第九平面,且所述第二臺階和所述第九平面位於所述第二側邊框與所述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
所述天側邊框通過所述第八平面與所述第一側邊框上的第九平面貼合,通過所述第七平面和所述天側邊框朝向所述地側邊框的一側與所述第二側邊框上的所述第二臺階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之間的定位部還包括位於所述顯示器外框與顯示面板接觸的一側的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天側邊框上的第十平面;
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所述第十平面,以及相對所述第十平面傾斜的第十一平面,且所述第十平面和所述第十一平面位於所述天側邊框與顯示面板接觸的一側,所述第十平面垂直於柵線掃描方向;
所述第二側邊框上與所述天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第十二平面,且所述第十二平面位於所述第二側邊框與所述顯示面板接觸的一側;
所述第二側邊框通過所述第十二平面與所述天側邊框上的第十一平面配合,通過其朝向所述第一側邊框的一側與所述第十平面配合。
具體地,所述第二側邊框朝向所述第一側邊框的一側與所述第十平面配合的長度為1毫米。
進一步地,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之間的定位部包括位於所述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的第五定位部,所述第五定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天側邊框上的第一凸臺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側邊框上的第一凹槽;
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凸臺,以及由所述第一凸臺形成的臺階的邊緣向外延伸且相對柵線掃描方向傾斜的第十三平面,且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十三平面位於所述天側邊框與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
所述第一側邊框與所述天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與所述第一凸臺相配的所述第一凹槽,以及與所述第十三平面配合的第十四平面。
進一步地,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之間的定位部包括位於所述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的第六定位部,所述第六定位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天側邊框上的第二凸臺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側邊框上的第二凹槽;
所述天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凸臺,以及由所述第二凸臺形成的臺階的邊緣向外延伸且相對柵線掃描方向傾斜的第十五平面,且所述第二凸臺和所述第十五平面位於所述天側邊框與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
所述第二側邊框與所述天側邊框配合的一端形成與所述第二凸臺相配的所述第二凹槽,以及與所述第十五平面配合的第十六平面。
進一步地,所述地側邊框與背光模塊接觸的一側兩端分別設有第三凸臺和第四凸臺,且所述第三凸臺位於所述地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配合的一端,所述第四凸臺位於所述地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配合的一端;
所述第一側邊框上與所述地側邊框配合的一端設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側邊框通過所述第三凹槽與所述地側邊框上的第三凸臺配合;
所述第二側邊框上與所述地側邊框配合的一端設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側邊框通過所述第四凹槽與所述地側邊框上的第四凸臺配合。
具體地,所述天側邊框、所述第一側邊框、所述地側邊框和所述第二側邊框分別通過螺釘與背光模塊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地側邊框與所述第一側邊框之間,以及所述地側邊框與所述第二側邊框之間均通過垂直於數據線掃描方向的平面配合。
具體地,所述四條邊框的材料均包括金屬。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器,所述顯示器包括所述顯示器外框。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四條邊框中至少有一組相鄰的邊框之間設有定位部,在拼接外框的過程中,通過位於該至少一組相鄰的邊框中的每組相鄰的邊框之間的定位部為該組相鄰的邊框定位,拼接該組相鄰的邊框時,工作人員無需進行過多的觀察和調整即可確定該組相鄰的邊框的相對位置,組裝的效率較高,且是否組裝到位無需依靠工作人員的主觀判斷,進而避免相鄰兩邊框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提高產品的美觀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有的顯示器外框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外框與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天側邊框,11第二平面,12第五平面,13第八平面,14第十一平面,15第十三平面,16第十五平面,
2第一側邊框,21第三平面,22第六平面,23第十四平面,24第三凹槽,
3地側邊框,31第三凸臺,32第四凸臺,
4第二側邊框,41第九平面,42第十二平面,43第十六平面,44第四凹槽,
5斜平面,
6第一定位部,61第一平面,62第一臺階,
7第二定位部,
8第三定位部,81第七平面,82第二臺階,
9第四定位部,
10第五定位部,101第一凹槽,102第一凸臺,
11第六定位部,111第二凹槽,112第二凸臺,
100背光模塊,
200顯示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在本實用新型描述中,柵線掃描方向是指在顯示器正常使用狀態下,以顯示屏的左上角的頂點為圓心,由左至右的水平方向,數據線掃描方向是指在顯示器正常使用狀態下,以顯示屏的左上角的頂點為圓心,由上至下的豎直方向,背面是指顯示器正常使用狀態下,背離顯示器的顯示屏的面,正面是指顯示器正常使用狀態下,與顯示器的顯示屏同側的面。
實施例一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器外框,該顯示器外框包括四條邊框,四條邊框拼接為一矩形框,四條邊框中至少有一組相鄰的邊框之間設有定位部;
定位部用於在拼接至少一組相鄰的邊框中的每組相鄰的邊框時,為該相鄰的邊框定位。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四條邊框中至少有一組相鄰的邊框之間設有定位部,在拼接任一組設有定位部的相鄰的邊框時,工作人員只需使該組相鄰的邊框之間的定位部安裝到位,相鄰兩邊框之間的相對位置便隨之確定。
本實用新型通過四條邊框中至少有一組相鄰的邊框之間設有定位部,在拼接外框的過程中,通過位於該至少一組相鄰的邊框中的每組相鄰的邊框之間的定位部為該組相鄰的邊框定位,拼接該組相鄰的邊框時,工作人員無需進行過多的觀察和調整即可確定該組相鄰的邊框的相對位置,組裝的效率較高,且是否組裝到位無需依靠工作人員的主觀判斷,進而避免相鄰兩邊框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提高產品的美觀性。
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四條邊框包括天側邊框1、第一側邊框2、地側邊框3和第二側邊框4,且天側邊框1與地側邊框3相對,第一側邊框2與第二側邊框4相對,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以及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設有定位部。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天側邊框1具體指在顯示器正常使用狀態下,位於顯示器頂端的邊框,地側邊框3具體指在顯示器正常使用狀態下,位於顯示器的顯示屏底端的邊框,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分別指顯示器正常使用狀態下,位於顯示器的顯示屏左側或右側的邊框,在此不做具體限定。其中,顯示器的光源設置在地側邊框3上,組裝外框的過程中,以天側邊框1為基礎,完成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的拼接之後,再進行地側邊框3與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之間的拼接,其中,地側邊框3可通過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進行定位,故地側邊框3與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之間可不設定位部,也即地側邊框3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以及地側邊框3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也可通過垂直於數據線掃描方向的平面配合,結構簡單,便於加工。而先拼接的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及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由於其拼接過程需要工作人員不斷改變兩條邊框的相對位置,並依據工作人員的主觀判斷去尋找兩條邊框的最佳相對位置,拼接的效率較低,容易導致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及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故在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及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設置定位部。
本實用新型通過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以及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設有定位部,組裝外框的過程中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以及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可以直接通過其間的定位部進行定位,組裝效率高,且避免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以及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提高產品的美觀性。
其中,天側邊框1、第一側邊框2、地側邊框3和第二側邊框4均由金屬製成,成本較低,且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或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也可一體成型,組裝的過程中無需對一體成型的兩條邊框進行拼接,組裝效率較高。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天側邊框1、第一側邊框2、地側邊框3和第二側邊框4的橫截面形狀均為U型,顯示面板200和背光模塊100分別固定在天側邊框1、第一側邊框2、地側邊框3和第二側邊框4的U型形成的開口內,且顯示面板200和背光模塊100分別與U型的兩端接觸,且天側邊框1、第一側邊框2、地側邊框3和第二側邊框4分別通過螺釘與背光模塊100固定連接,結構簡單,便於拆卸和安裝。
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的定位部包括位於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的第一定位部6,第一定位部6包括:形成在天側邊框1上的第一平面61和形成在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一臺階62;
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配合的一端形成第一平面61和第二平面11,且第一平面61和第二平面11形成在天側邊框1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第一平面61垂直於柵線掃描方向,第二平面11相對第一平面61傾斜;
第一側邊框2上形成第一臺階62和第三平面21,且第一臺階62和第三平面21位於第一側邊框2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
天側邊框1通過第二平面11與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三平面21貼合,通過第一平面61和天側邊框1朝向地側邊框3的一側與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一臺階62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拼接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時,先將天側邊框1套在顯示面板200和背光模塊100外部,並將天側邊框1壓緊在顯示面板200和背光模塊100上,而後將第一側邊框2套在顯示面板200和背光模塊100上,先將第一側邊框2壓緊在顯示面板200和背光模塊100上,而後工作人員一手保持將天側邊框1壓緊在背光模塊100和顯示面板200上,另一手向天側邊框1側推動第一側邊框2,使天側邊框1的朝向地側邊框3的一側坐在第一臺階62上,再沿垂直於第一側邊框2的方向向第二側邊框4側推動第一側邊框2,使天側邊框1上的第一平面61與第一臺階62的朝向第二側邊框4的表面貼合,實現天側邊框1和第一側邊框2的定位,此時,天側邊框1上的第二平面11和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三平面21也貼合在一起,實現天側邊框1和第一側邊框2的拼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定位部6的設置,便於拼接天側邊框1和第一側邊框2,提高顯示器外框的組裝效率,保證組裝到位,避免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保證產品的美觀性,且通過第一定位部6位於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使得第一定位部6位於顯示器的背面,進一步保證產品的美觀性。
如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的定位部還包括位於顯示器外框與顯示面板200接觸的一側的第二定位部7,第二定位部7包括:形成在天側邊框1上的第四平面;
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配合的一端形成第四平面,以及相對第四平面傾斜的第五平面12,且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12位於天側邊框1與顯示面板200接觸的一側,第四平面垂直於柵線掃描方向;
第一側邊框2上與天側邊框1配合的一端形成第六平面22,且第六平面22位於第一側邊框2與顯示面板200接觸的一側;
第一側邊框2通過第六平面22與天側邊框1上的第五平面12配合,通過其朝向第二側邊框4的一側與第四平面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拼接天側邊框1和第一側邊框2時,操作人員向天側邊框1側推動第一側邊框2的過程中,天側邊框1上的第五平面12與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六平面22貼合,操作人員沿垂直於第一側邊框2的方向向第二側邊框4側推動第一側邊框2的過程中,第一側邊框2朝向第二側邊框4的一側與天側邊框1上的第四平面貼合,從而輔助第一平面61和第一臺階62進行定位。組裝顯示器外框的過程中,第一平面61與第一臺階62的配合情況可通過第四平面與第一側邊框2朝向第二側邊框4的一側的配合情況來進行評價,且第四平面與第一側邊框2朝向第二側邊框4的一側的配合情況也可通過第一平面61與第一臺階62的配合情況進行評價,當第一平面61與第一臺階62之間以及第四平面與第一側邊框2朝向第二側邊框4的一側之間均有效配合時,即可保證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不會出現段差或錯位現象,保證產品的美觀性。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定位部6位於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第二定位部7位於顯示器外框與顯示面板200接觸的一側,在保證能快速組裝到位,提高外框組裝效率,且不會出現錯位或段差的基礎上,避免顯示器的正面上接縫的數目較多,影響產品的美觀性。
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的定位部包括位於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的第三定位部8,第三定位部8包括:形成在天側邊框1上的第七平面81和形成在第二側邊框4上的第二臺階82;
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配合的一端形成第七平面81和第八平面13,且第七平面81和第八平面13形成在天側邊框1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第七平面81垂直於柵線掃描方向,第八平面13相對第七平面81傾斜;
第二側邊框4上形成第二臺階82和第九平面41,且第二臺階82和第九平面41位於第二側邊框4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
天側邊框1通過第八平面13與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九平面41貼合,通過第七平面81和天側邊框1朝向地側邊框3的一側與第二側邊框4上的第二臺階82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相對天側邊框1對稱,也即第三定位部8與第一定位部6相對於天側邊框1對稱,故拼接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的過程與拼接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的過程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三定位部8的設置,便於拼接天側邊框1和第二側邊框4,提高顯示器外框的組裝效率,保證組裝到位,避免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保證產品的美觀性。且由於第三定位部8位於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進一步保證產品的美觀性。
如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的定位部還包括位於顯示器外框與顯示面板200接觸的一側的第四定位部9,第四定位部9包括:形成在天側邊框1上的第十平面;
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配合的一端形成第十平面,以及相對第十平面傾斜的第十一平面14,且第十平面和第十一平面14位於天側邊框1與顯示面板200接觸的一側,第十平面垂直於柵線掃描方向;
第二側邊框4上與天側邊框1配合的一端形成第十二平面42,且第十二平面42位於第二側邊框4與顯示面板200接觸的一側;
第二側邊框4通過第十二平面42與天側邊框1上的第十一平面14配合,通過其朝向第一側邊框2的一側與第十平面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由於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相對天側邊框1對稱,也即第四定位部9與第二定位部7相對於天側邊框1對稱,故拼接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的過程與拼接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的過程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四定位部9的設置,輔助第三定位部8提高顯示器外框的組裝效率,避免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且由於第三定位部8設置在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而第四定位部9設置在顯示器外框與顯示面板200接觸的一側,避免顯示器的正面上上形成的接縫的數目較多,影響產品的美觀性。
如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側邊框4朝向第一側邊框2的一側與第十平面配合的長度為1毫米,適用於窄邊框的顯示器,同樣的,第一側邊框2朝向第二側邊框4的一側與第四平面配合的長度也為1毫米。
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之間的定位部包括位於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的第五定位部10,第五定位部10包括:形成在天側邊框1上的第一凸臺102以及形成在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一凹槽101;
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配合的一端形成第一凸臺102,以及由第一凸臺102形成的臺階的邊緣向外延伸且相對柵線掃描方向傾斜的第十三平面15,且第一凸臺102和第十三平面15位於天側邊框1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
第一側邊框2與天側邊框1配合的一端形成與第一凸臺102相配的第一凹槽101,以及與第十三平面15配合的第十四平面23。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拼接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時,只需使第一凸臺102完全嵌入第一凹槽101內,即可保證天側邊框1上的第十三平面15與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十四平面23配合,實現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的定位。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五定位部10的設置,便於快速將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拼接到位,提高組裝外框的效率,且避免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提高產品的美觀性。
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的定位部包括位於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的第六定位部11,第六定位部11包括:形成在天側邊框1上的第二凸臺112以及形成在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二凹槽111;
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配合的一端形成第二凸臺112,以及由第二凸臺112形成的臺階的邊緣向外延伸且相對柵線掃描方向傾斜的第十五平面16,且第二凸臺112和第十五平面16位於天側邊框1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
第二側邊框4與天側邊框1配合的一端形成與第二凸臺112相配的第二凹槽111,以及與第十五平面16配合的第十六平面43。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側邊框4與第一側邊框2相對天側邊框1對稱,也即第五定位部10與第六定位部11相對天側邊框1對稱,故拼接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的過程與拼接天側邊框1與第一側邊框2的過程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六定位部11的設置,便於快速將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拼接到位,提高組裝外框的效率,且避免天側邊框1與第二側邊框4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提高產品的美觀性。
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優選地,第五定位部10和第六定位部11均位於顯示器外框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保證產品的外觀性。
如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地側邊框3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兩端分別設有第三凸臺31和第四凸臺32,且第三凸臺31位於地側邊框3與第一側邊框2配合的一端,第四凸臺32位於地側邊框3與第二側邊框4配合的一端;
第一側邊框2上與地側邊框3配合的一端設有第三凹槽24,第一側邊框2通過第三凹槽24與地側邊框3上的第三凸臺31配合;
第二側邊框4上與地側邊框3配合的一端設有第四凹槽44,第二側邊框4通過第四凹槽44與地側邊框3上的第四凸臺32配合。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地側邊框3與背光模塊100接觸的一側兩端分別設有第三凸臺31和第四凸臺32,第三凸臺31位於地側邊框3與第一側邊框2配合的一端,第四凸臺32位於地側邊框3與第二側邊框4配合的一端,且第一側邊框2上與地側邊框3配合的一端設有第三凹槽24,第二側邊框4上與地側邊框3配合的一端設有第四凹槽44,在拼接地側邊框3與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時,只需使地側邊框3上的第三凸臺31與第一側邊框2上的第三凹槽24配合,地側邊框3上的第四凸臺32與第二側邊框4上的第四凹槽44配合即可,一步就可組裝到位,提高組裝外框的效率,且避免地側邊框3與第一側邊框2和第二側邊框4拼接位置處出現漏光。
實施例二
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器,該顯示器包括實施例一中所述的顯示器外框。
通過四條邊框中至少有一組相鄰的邊框之間設有定位部,在拼接外框的過程中,通過位於該至少一組相鄰的邊框中的每組相鄰的邊框之間的定位部為該組相鄰的邊框定位,組裝的效率較高,且是否組裝到位無需依靠工作人員的主觀判斷,進而避免相鄰兩邊框之間出現錯位或段差,提高產品的美觀性。
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