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4 14:10:51 1
一種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包括底板、支撐機構、定位機構和電源插座;支撐機構包括一個板狀的框架,框架的底部活動設於底板上,框架的中部連接著支撐件的一端,支撐件的另一端支撐在底板,使框架相對於底板呈斜面狀態;與框架對應底板的一側周邊上均布設有兩個定位塊;電源插座設於底板的另一側周邊上;使用時,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斜靠在所述框架上,且LED電視機的底部兩側分別位於兩個定位塊上。本裝置,在非工作狀態可摺疊存放,減少了佔用的空間;工作狀態,可調節支撐機構的傾斜角度,以便放置不同尺寸的LED電視機;設有電源插座,在安裝與檢測過程中能為電視機提供電源和檢測信號。
【專利說明】—種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LED電視機的生產工藝裝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用於生產線的LED電視機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LED電視機生產線中所用的運輸裝置大都是一塊平板,將電視機豎直固定在上面,能完成運輸的任務,但是存在以下的缺陷:電視機處於豎直狀態,在運輸過程中不太穩固,容易對產品造成損壞;電視機處於豎直狀態,在檢查過程中不能為工人提供一個合理的工作角度,增加了工人的勞累程度;在運輸過程中不能為電視機提供持續電源;運輸裝置的質量較重,成本較高。這些都為LED電視機自動化生產的裝配與檢測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實現在非工作狀態下能夠方便存放、在LED電視機的安裝與檢測過程中能提供一個合理的工作角度,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產線上用於LED電視機安裝與檢測的運輸
>j-U ρ?α裝直。
[0004]一種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包括底板8、支撐機構、定位機構和電源插座4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一個板狀的框架,框架的底部活動設於底板8上,框架的中部連接著支撐件的一端,支撐件的另一端支撐在底板8,使框架相對於底板8呈斜面狀態;與框架對應的底板8的一側周邊上均布設有兩個定位塊1 ;所述電源插座4設於底板8的另一側周邊上;使用時,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斜靠在所述框架上,且LED電視機的底部兩側分別位於兩個定位塊上。
[0005]所述框架11包括兩根直立的豎杆和兩根豎杆的上端分別連接著的橫撐杆,框架11的兩根豎杆的下端分別連接著連杆12,連杆12的兩側分別通過鉸鏈3固定在底板8上,所述框架在鉸鏈3的帶動下實現轉動;所述支撐件包括兩根撐杆7,兩根撐杆7的上端通過中間橫杆10活動連接著所述框架的兩根豎杆的中部,兩根撐杆7的下端之間連接著下橫杆6,所述支撐件相對於框架實現活動收折;與下橫杆6對應的底板8上設有兩根定位卡條5,每個定位卡條5上設有與下橫杆6配合的兩個以上的卡口。
[0006]兩根撐杆7的下端分別設有滾輪13。
[0007]所述兩個定位塊1均為角鋼狀,相互對應分別與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底部的兩側底角配合;兩個定位塊1之間均設有一塊以上的擋塊9,所述擋塊9與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的底部中間對應接觸。
[0008]所述底板8的底面固定均布設有兩根安裝定位條2,且兩根安裝定位條2和底板8上兩個定位塊1的方向平行。
[0009]所述定位塊1和擋塊9的材料均為彈性泡沫材料。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0011]1.本實用新型運輸裝置,在非工作狀態可摺疊存放,減少了佔用的空間;
[0012]2.本實用新型運輸裝置,能夠調節支撐機構的傾斜角度,以便放置不同尺寸的LED電視機,且電視機裝配與檢測過程中能夠為工人提供合理的工作角度,減輕工人的勞累程度;
[0013]3.本實用新型運輸裝置,將LED電視機傾斜固定在裝置內部,穩定性好,且接觸部分都有很大的彈性,可實現對LED電視機的保護,不易造成損壞;
[0014]4.本實用新型運輸裝置中布置有電源插座,在安裝與檢測過程中能為電視機提供電源和檢測信號;
[0015]5.本實用新型運輸裝置,採用硬質木料複合板作為基礎材料,具有質量輕、絕緣、成本低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置處於一種工作狀態時的三維外形視圖。
[0017]圖2為圖1的後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裝置處於非工作狀態時的三維外形視圖。
[0019]圖4為在工作狀態時放入LED電視機後本實用新型裝置的三維外形視圖。
[0020]圖5為卡槽條部分的局部三維視圖。
[0021]圖6為鉸鏈部分的局部三維視圖。
[0022]上圖中序號:定位塊1、安裝定位條2、鉸鏈3、電源插座4、定位卡條5、下橫杆6、撐杆7、底板8、擋塊9、中間橫杆10、框架11、連杆12、滾輪13、LED電視機14。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實施例
[0024]參見圖1和圖2,一種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包括底板8、支撐機構、定位機構和電源插座4。
[0025]支撐機構包括一個板狀的框架11,框架11包括兩根直立的豎杆和兩根豎杆上端分別連接著的橫撐杆,兩根豎杆的下端分別連接著連杆12,連杆12的兩側分別通過鉸鏈3固定在底板8上,見圖6,框架在鉸鏈3的帶動下實現轉動。框架的中部連接著支撐件的一端,支撐件包括兩根撐杆7,兩根撐杆7的上端通過中間橫杆10活動連接著所述框架的兩根豎杆的中部,兩根撐杆7的下端之間連接著下橫杆6,在非工作狀態下,支撐件相對於框架實現活動收折後,使支撐機構呈水平狀,可節省空間;兩根撐杆7的下端分別安裝有滾輪13,方便使用時打開支撐件,非工作時收起支撐件,見圖5和圖3。與下橫杆6對應的底板8上固定安裝有兩根定位卡條5,每根據定位卡條5上設有與下橫杆6配合的三個卡口,當支撐件下橫杆6卡在定位卡條5上時,見圖5,框架相對於底板8呈斜面狀態,見圖1或圖2。與框架對應的底板8的一側周邊上均布安裝有兩個定位塊1,兩個定位塊1均為角鋼狀,相互對應分別與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底部的兩側底角配合;兩個定位塊1之間均布安裝有三塊擋塊9,擋塊9與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的底部中間對應接觸,見圖4 ;定位塊1和擋塊9的材料均為彈性泡沫材料。電源插座4安裝在底板8的另一側周邊上;使用時,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14斜靠在框架上,且LED電視機14的底部分別位於兩個定位塊1和三塊擋塊9處。
[0026]底板8的底面固定均布安裝有兩根安裝定位條2,且兩根安裝定位條2和底板8上定位塊1的方向平行。將該裝置安裝到生產線上時,只需將兩根安裝定位條2分別卡在生產線的兩個導軌中並固定,此時鐵條與導軌接觸通電,再通過底板8內線路布置將電引入插座4,以便在安裝、檢測過程中為LED電視機14供電。
[0027]參見圖1,需要工作時,生產線將該裝置運送到推力設備對應的位置,推力設備推動支撐件,使下橫杆6卡在定位卡條5合適的卡槽內,參見圖1、圖2,此時該裝置處於工作狀態。生產線繼續將該裝置向前運輸,運送到待運輸的電視機對應的位置,此時LED電視機14即可從其他裝置放置到支撐機構的板狀的框架上。在LED電視機14裝配與檢測過程中均處於傾斜狀態,該裝置設計的三個傾斜角度均處於工人合理的工作角度範圍內,減輕了工人的勞累程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底板(8)、支撐機構、定位機構和電源插座(4);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一個板狀的框架(11),框架(11)的底部活動設於底板(8)上,框架的中部連接著支撐件的一端,支撐件的另一端支撐在底板(8),使框架相對於底板(8)呈斜面狀態;與框架(11)對應的底板(8)的一側周邊上均布設有兩個定位塊(I);所述電源插座(4 )設於底板(8 )的另一側周邊上;使用時,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14)斜靠在所述框架上,且LED電視機(14)的底部兩側分別位於兩個定位塊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框架(11)包括兩根直立的豎杆和兩根豎杆的上端分別連接著的橫撐杆,框架(11)的兩根豎杆的下端分別連接著連杆(12),連杆(12)的兩側分別通過鉸鏈(3)固定在底板(8)上,所述框架在鉸鏈(3 )的帶動下實現轉動;所述支撐件包括兩根撐杆(7 ),兩根撐杆(7 )的上端通過中間橫杆(10)活動連接著所述框架(11)的兩根豎杆的中部,兩根撐杆(7)的下端之間連接著下橫杆(6),所述支撐件相對於框架(11)實現活動收折;與下橫杆(6)對應的底板(8)上設有兩根定位卡條(5),每個定位卡條(5)上設有與下橫杆(6)配合的兩個以上的卡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其特徵在於:兩根撐杆(7)的下端分別設有滾輪(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定位塊(I)均為角鋼狀,相互對應分別與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底部的兩側底角配合;兩個定位塊(I)之間均設有一塊以上的擋塊(9),所述擋塊(9)與被安裝或檢測的LED電視機(14)的底部中間對應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8 )的底面固定均布設有兩根安裝定位條(2 ),且兩根安裝定位條(2 )和底板(8 )上兩個定位塊(I)的方向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於LED電視機生產線安裝與檢測的運輸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塊(I)和擋塊(9)的材料均為彈性泡沫材料。
【文檔編號】B65D19/44GK204078288SQ201420539852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9日
【發明者】趙韓, 於蓉蓉, 黃康, 朱仁勝, 洪健, 周志紅 申請人:滁州汽車與家電技術及裝備研究院, 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