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有軌穿梭小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01:35:06

本實用新型涉及倉庫貨物運輸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AGV有軌穿梭小車。
背景技術:
AGV小車是指自動導引運輸車(無人運輸車),對於現階段內部運輸智能化的要求日益提升,AGV小車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運用。現有AGV小車包括車體和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驅動輪,驅動電機位於車體內部,並且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驅動輪連接在一起;工作時,通過驅動電機轉動來控制驅動輪行走。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AGV有軌穿梭小車包括內置驅動裝置的車體,車體上設置有四個頂杆,頂杆上螺栓連接有支撐板。
這種AGV小車方便靈活,自動化程度高。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不足:支撐板是固定連接在頂杆上的,並且大小是固定的,對於一些較小的貨架能夠平穩的託運,而對於一些較大的貨架,因其支撐板較小,導致中心不穩,便會發生晃動、傾斜等不良後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根據貨架大小快速跟換相應尺寸支撐板以獲得更好的穩定性的AGV有軌穿梭小車。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AGV有軌穿梭小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內部設置有頂杆,所述頂杆上部連接有支撐板,所述頂杆中部套設有連接套所述連接套上部均勻分布並鉸接有若干支杆,所述支杆傾斜設置;所述支撐板下表面位於支杆正上方設置有導軌槽。
通過上述方案,所述頂杆和支撐板通過將設置在頂杆上的若干支杆插入支撐板下表面的導軌槽中並使得支杆的上端卡在導軌槽遠離支撐板中心的一端,達到可快速拆卸連接的目的。當所要託運的貨架較大時,可以直接把所述支撐板拆下並更換一個較大的支撐板,相應的,較大的支撐板底面的導軌槽也會較長,繼而所述支杆的支撐面積將會變大,從而達到穩定支撐的目的。
進一步的,所述支杆中部靠近頂杆一側設置有拉環,所述頂杆上部設置有圓臺,所述圓臺上均勻設置有與拉環一一對應的通孔,所述拉環和通孔之間設置有彈簧。
通過上述方案,為使得在安裝支撐板之前,所述支杆的上端均處於導軌槽的導程之內,在所述支杆中部靠近頂杆一側設置有拉環,所述頂杆上部設置有圓臺,所述圓臺上均勻設置有與拉環一一對應的通孔,並在所述拉環和通孔之間設置彈簧。目的在於,當拿下支撐板時,所述支杆會在彈簧的拉力下向中心聚攏,從而回到導軌槽的導程之內,方便下一個支撐板的安裝。
進一步的,所述支杆頂部鉸接有能夠在所述導軌槽中滾動的滾輪。
通過上述方案,所述滾輪使得支杆在導軌槽中的移動更加順暢,提高效率,避免卡住。
進一步的,所述導軌槽遠離支撐板中心的一端的槽口上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中部沿導軌槽長度方向設置有容納所述支杆通過的開口槽。
進一步的,所述滾輪的輥軸在導軌槽內向兩側延伸。
通過上述方案,所述導軌槽遠離支撐板中心的一端的槽口上設置有蓋板,並在所述蓋板中部沿導軌槽長度方向設置有容納所述支撐杆通過的開口槽,使得所述滾輪移動到導軌槽遠離支撐板中心的一端時,所述滾輪上輥軸的延伸部位能夠卡在蓋板內,避免支杆從導軌槽中脫落。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上表面設置有防滑紋路。
通過上述方案,在支撐板上表面設置防滑紋路加強支撐板和貨架之間的摩擦力,間接提高穩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防滑紋路為沿著所述車體運動方向均勻分布的凸稜。
通過上述方案,所述防滑紋路可以為多種形式,比如為沿車體運動方向均勻分布的凸稜,能夠增加支撐板和貨架之間的摩擦力,避免貨架在所述支撐板上產生滑動導致貨架傾斜。
進一步的,所述凸稜上粘覆有防滑膠套。
通過上述方案,在所述凸稜上粘覆防滑膠套,能夠進一步提高防滑效果,並且能夠對支撐板起到保護作用,避免磨損。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每個所述頂杆上均勻設置有若干支杆,增強了支撐的穩定性;
2、所述支撐板和頂杆通過支杆和導軌槽形成可拆卸的滑移連接,使得支撐板在受到長期磨損、高壓下的變形時得以很便捷的更換,並且能夠根據不同大小的貨架來更換不同尺寸的支撐板已達到更加穩定的支撐效果;
3、在支杆滑移至導軌槽的端部時利用導軌槽端部的蓋板卡住支杆上輥軸的兩端使得支杆在託運的過程中不會從導軌槽中脫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頂杆和支杆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導軌在蓋板處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板在導軌處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1、車體;2、頂杆;21、連接套;22、支杆;221、滾輪;222、輥軸;223、拉環;23、圓臺;231、通孔;24、彈簧;3、支撐板;31、導軌槽;32、蓋板;321、開口槽;33、凸稜;34、防滑膠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AGV有軌穿梭小車,如圖1和2所示,包括車體1,車體1內部設置有頂杆2,頂杆2上部連接有支撐板3,頂杆2中部套設有連接套21連接套21上部均勻分布並鉸接有若干支杆22,支杆22傾斜設置;支杆22中部靠近頂杆2一側設置有拉環223,頂杆2上部設置有圓臺23,圓臺23上均勻設置有與拉環223一一對應的通孔231,拉環223和通孔231之間設置有彈簧24。支撐板3上表面設置有防滑紋路。防滑紋路為沿著車體1運動方向均勻分布的凸稜33。凸稜33上粘覆有防滑膠套34。
如圖2、3和4所示,支撐板3下表面位於支杆22正上方設置有導軌槽31,導軌槽31和支杆22的上投影重合。支杆22頂部鉸接有能夠在導軌槽31中滾動的滾輪221。導軌槽31遠離支撐板3中心的一端的槽口上設置有蓋板32,蓋板32中部沿導軌槽31長度方向設置有容納支杆22通過的開口槽321。 滾輪221的輥軸222在導軌槽31內向兩側延伸。
具體實施說明如下:
安裝支撐板:參照圖1、2和3,將支杆22的端部對著支撐板3地面上與支杆22對應的導軌槽31中讓支杆22頂部的滾輪221在導軌槽31中滾動直至滾輪221到達導軌槽31遠離支撐板3中心的一端,完成安裝。支撐效果由原來的頂杆2直接作用於支撐板3底部變成了若干支杆22作用於支撐板3底部,相比之下具有更好的穩定性。當所要託運的貨架較大時,可以直接把支撐板3拆下並更換一個較大的支撐板3,相應的,較大的支撐板3底面的導軌槽31也會較長,所以,在支杆22的上端卡入導軌槽31遠離支撐板3中心的一端時,支杆22與水平面的夾角便會相應的變小,繼而支杆22的支撐面積將會變大,從而達到穩定支撐的目的。
更換支撐板:參照圖1和2,將受到磨損、變形或需要更換的支撐板3直接向上抬起取下,然後更換支撐板3重複上述安裝操作。為使得在安裝下一個支撐板3之前,支杆22的上端均處於導軌槽31的導程之內,在支杆22中部靠近頂杆2一側設置有拉環223,頂杆2上部周側靠近支杆22一側設置有通孔231,並在拉環223和通孔231之間設置彈簧24。目的在於,當拿下支撐板3時,支杆22會在彈簧24的拉力下向中心聚攏,從而回到導軌槽31的導程之內,方便下一個支撐板3的安裝。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