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13 07:53:36
一種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及其製備方法,屬於藥物製劑領域。多烯磷脂醯膽鹼具有不穩定的特點,長期儲存過程中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磷脂水解,導致多烯磷脂醯膽鹼含量下降和毒性物質溶血磷脂醯膽鹼的生成增加。本發明提供一種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包含多烯磷脂醯膽鹼和中鏈甘油三酸酯,相比目前上市產品易善復穩定性顯著提高。本發明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還可包含一種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備本發明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的方法,該方法製備工藝簡單,便於工業化生產。
【專利說明】一種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藥物製劑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多烯磷脂醯膽鹼是從大豆磷脂中提取出來的一種高純度磷脂醯膽鹼,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約佔70%)、亞麻酸和油酸。多烯磷脂醯膽鹼在化學結構上與重要的內源性磷脂一致,並具有以下生理功能:使受損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復正常、調節肝臟的能量平衡、促進肝組織再生、將中性脂肪和膽固醇轉化成容易代謝的形式和穩定膽汁。目前多烯磷脂醯膽鹼的上市劑型包括注射劑和膠囊劑兩種,其中膠囊劑是商品名為易善復(賽諾菲安萬特(北京)製藥公司)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
[0003]多烯磷脂醯膽鹼具有不穩定的特點,長期儲存過程中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磷脂水解,導致多烯磷脂醯膽鹼含量下降和毒性物質溶血磷脂醯膽鹼的生成增加,這不利於保持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的功效。因此,亟需開發穩定性好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包含多烯磷脂醯膽鹼和中鏈甘油三酸酯,其中多烯磷脂醯膽鹼與中鏈甘油三酸酯的重量比為228: 22.8~456,優選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與中鏈甘油三酸酯的重量比為228: 45.6~228,更優選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與中鏈甘油三酸酯的重量比為228: 912~1368。
[0005]任選地,本發明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還可包含一種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例如增稠劑、稀釋劑、抗氧化劑等。增稠劑選自單硬脂酸甘油酯、PEG6000、吐溫-80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多烯磷脂醯膽鹼與增稠劑的重量比為228: I~200,優選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與增稠劑的重量比為228: 10~100,更優選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與增稠劑的重量比為228: 30~70。稀釋劑選自乙醇,優選為無水乙醇,其用量不特別限制,可根據具體情況合宜地選擇。抗氧化劑選自α-生育酚、維生素E醋酸酯、VC棕櫚酸酯、BHA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多烯磷脂醯膽鹼與抗氧化劑的重量比為228: 0.01~10,優選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與抗氧化劑的重量比為228: 0.05~1,更優選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與抗氧化劑的重量比為228: 0.1 ~0.5。
[0006]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包含如下重量組分:
[0007]
【權利要求】
1.一種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包含多烯磷脂醯膽鹼和中鏈甘油三酸酯,其中多烯磷脂醯膽鹼與中鏈甘油三酸酯的重量比為228: 22.8~456。
2.權利要求1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中多烯磷脂醯膽鹼與中鏈甘油三酸酯的重量比為 228: 45.6 ~228。
3.權利要求2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中多烯磷脂醯膽鹼與中鏈甘油三酸酯的重量比為 228: 91.2 ~136.8。
4.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還可包含一種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
5.權利要求4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中所述賦形劑選自增稠劑、稀釋劑或抗氧化劑。
6.權利要求5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中所述增稠劑選自單硬脂酸甘油酯、PEG6000、吐溫-80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多烯磷脂醯膽鹼與增稠劑的重量比為228: I~200。
7.權利要求5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中所述稀釋劑選自乙醇。
8.權利要求5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中所述抗氧化劑選自α-生育酚、維生素E醋酸酯、VC棕櫚酸酯、BHA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多烯磷脂醯膽鹼與抗氧化劑的重量比為228: 0.01 ~10。
9.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其包含如下重量組分:
10.一種製備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的多烯磷脂醯膽鹼膠囊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向分散機中加入處方量中鏈甘油三酸酯; (2)攪拌的同時分次緩慢加入處方量的已粉碎的多烯磷脂醯膽鹼,並攪拌均勻; (3)攪拌的同時任選加入處方量的一種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並攪拌均勻; (4)進行膠囊充填, 其中控制步驟(2)或(3)的分散機轉速為3000-10000rpm,控制步驟(2)或(3)的溫度為 55-85℃。
【文檔編號】A61P1/16GK103908440SQ201310019561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
【發明者】曾豔玲, 王豔霞, 蔡紫陽 申請人: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