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槍加注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22:09:16
專利名稱:黃油槍加注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
本實用新型涉及黃油加注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黃油槍加注器, 是黃油槍加注黃油時的輔助器具。
技術背景
目前,往黃油槍裡加注黃油, 一般採用手工操作,用手向黃油槍內壓 注黃油,每次操作完後,手上沾滿黃油,只好水洗、用布擦或用紙擦,清 除很不方便,浪費黃油,其操作效率低、不衛生,同時汙染環境。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黃油槍加 注器,主要解決現有的黃油槍加注黃油時手工操作效率低、汙染環境、浪 費黃油及不衛生等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黃油槍加注器,它包 括桶體,桶體對應的側壁上設提手,在桶體的頂端設頂板,在其底部設底 板,其特殊之處在於在桶體的中上部橫向設中間承重板,將桶體形成兩個 腔體,中間承重板上有出油孔,在中間承重板上方的桶體壁上設油槍孔, 在桶體內縱向設螺紋伸縮柱,螺紋伸縮柱穿過中間承重板,二者密封連接, 在螺紋伸縮柱的頂端設大齒輪,二者之間有一平面軸承,螺紋伸縮柱的底 端與底板固定連接;大齒輪與小齒輪嚙合,小齒輪與彈簧套筒及其下方的 旋轉裝置連接杆固定為一體,彈簧套筒穿過支架,下方的旋轉裝置連接杆 穿過旋轉裝置外壁和旋轉裝置,支架與旋轉裝置外壁密封連接,旋轉裝置 連接杆的底端和旋轉裝置固定在一起,旋轉裝置在旋轉裝置外壁內,旋轉 裝置連接杆在旋轉裝置的中心,旋轉裝置外壁與中間承重板密封連接,中 間承重板上的出油孔與旋轉裝置外壁底端的開口相通,旋轉裝置外壁的側 壁上開一出油口 ,出油口與桶體壁上的油槍孔通過油槍安放腔密封連接, 旋轉裝置為一側封閉的,其封閉的弧面大於旋轉裝置外壁上的出油口;當 旋轉裝置的封閉側與旋轉裝置外壁的開孔重合時,油腔封閉,反之,油腔 開啟;彈簧套筒為一中空的內六方柱體,在其內部底端的中空處設彈簧,在彈簧套筒的側壁上部對應地設兩個孔,彈簧頂端有一六方,螺栓穿過六 方後兩端落在兩個孔內,螺栓可在兩個孔內上下活動;彈簧頂端的六方與 搖杆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黃油槍加注器,其所述的搖杆上設銷和把手,把手可旋 轉,銷用於定位把手,桶體的頂端開孔,在桶體的內壁上對應孔的位置設 固定扣,用於固定把手,當固定扣與把手對應固定扣與把手扣緊時,搖杆 嵌入頂板的長孔內,二者成為一個平面,當使用時,固定扣與把手脫開, 搖杆穿過頂板上的長孔高出頂板,便於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黃油槍加注器,其所述的旋轉裝置可為擺葉狀,也可為 頂端封閉、下端開口的中空圓柱狀;當旋轉裝置為擺葉狀時,旋轉裝置連 接杆穿過旋轉裝置的中心孔,當旋轉裝置為中空的圓柱狀,旋轉裝置連接 杆穿過其頂端的平面的中心孔;在旋轉裝置的體壁上有一弧面是封閉的, 其封閉的弧面大於旋轉裝置外壁上的出油口 ,另一弧面可為開放式的擺葉, 也可在弧面上開三個孔,其孔大於旋轉裝置外壁上的出油口 。
本實用新型的黃油槍加注器,其所述的螺紋伸縮柱由5個部件組成, 中心的第一部件的外圓周上帶螺紋,與其外面的第二部件的內壁螺紋連接, 可上下移動,第二部件的內壁螺紋僅在其內壁的上部分,下部分無螺紋, 第一部件的底部有凸臺,凸臺移動至第二部件的上部的螺絲處被卡住,第 一部件不能再上移;第三部件的底端與底板固定,其內壁上部與第二部件 的外壁螺紋連接,第三部件內壁螺紋僅在其內壁的上部分,下部分無螺紋, 第三部件的外壁上對稱地有兩個凹槽,第四部件套在第三部件外,其外壁 上對稱地設兩個凹槽,其內壁上對稱地設兩個凸臺,兩個凹槽和兩個凸臺 在圓周上均勻分布,兩個凸臺落入第三部件外壁的兩個凹槽內,第五部件 套在第四部件外,其內壁上對稱分布的兩個凸臺,並落入第四部件外壁的 兩個凹槽內,五個部件可上下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黃油槍加注器,其所述的油槍安放腔的內壁上設螺紋, 用於與黃油槍螺紋連接;也可在油槍安放腔上設開關,開關在頂板上的短 孔內,用於固定黃油槍;所述的底板上設拉手,拉手扣在底板上,使用時拉出即可,不用時自動扣在底板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黃油槍加注器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積極效果, 採用本實用新型的加注器往黃油槍內加黃油具有方便、快捷、節油、衛生、 省時、效率高等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螺旋伸縮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螺旋伸縮柱的第一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螺旋伸縮柱的第二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螺旋伸縮柱的第三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螺旋伸縮柱的第四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螺旋伸縮柱的第五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裝置的俯視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搖杆、小齒輪及其下方的連接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與實施,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 用新型黃油槍加注器。
實施例1,參見圖1、 2、 3、 4、 5、 6、 7、 8、 9、 10,加工製成桶體l, 在桶體l中部橫向安裝中間承重板2, 二者密封連接,將桶體形成兩個腔 體,中間承重板2上有出油孔,在中間承重板2上方的桶體壁上開設油槍 孔16;
將小齒輪9與彈簧套筒20及其下方的旋轉裝置連接杆17加工為一體, 彈簧套筒20是一中空的內六方柱體,在其內部底端的中空處安裝彈簧18, 在彈簧套筒20的上部的側壁上部對應地開設兩個孔19,彈簧18頂端固定 有一六方22,將螺栓23穿過六方22後,螺栓23的兩端落在兩個孔19內, 螺栓23可在兩個孔19內上下活動;將彈簧18頂端的六方22與搖杆8連接,二者可加工為一體,在搖杆8上安裝銷15和把手11,把手11可旋轉, 銷15用於定位把手11;將支架6固定安裝在旋轉裝置外壁5上,二者密 封連接,將旋轉裝置連接杆17穿過旋轉裝置外壁5,彈簧套筒20穿過支 架6,再將旋轉裝置10安裝在旋轉裝置外壁5內,旋轉裝置連接杆17穿 過旋轉裝置10的中心孔,將旋轉裝置連接杆17的底端用螺絲與旋轉裝置 IO固定在一起,然後將旋轉裝置外壁5固定在中間承重板2上,二者密封 連接,中間承重板2上的出油孔與旋轉裝置外壁5底端的開口相通;旋轉 裝置外壁5的側壁上開一出油口,出油口與桶體壁上的油槍孔16通過油槍 安放腔21密封連接,油槍安放腔21的內壁上有螺紋,用於與黃油槍螺紋 連接;旋轉裝置10為擺葉狀,旋轉裝置連接杆17穿過擺葉中心的孔,旋 轉裝置10—側的弧面封閉,其餘的弧面為開放的,封閉的弧面大於旋轉裝 置外壁5上的出油口 ,當旋轉裝置10的封閉面與旋轉裝置外壁5的出油口 重合時,出油口封閉,反之,出油口開啟;
螺紋伸縮柱3由5部件組成,中心的第一部件27的外圓周上帶螺紋, 與其外面的第二部件28的內壁螺紋連接,可上下移動,第二部件28的內 壁螺紋僅在其內壁的上部分,下部分無螺紋,第一部件的底部有凸臺,凸 臺移動至第二部件的上部的螺絲處被卡住,第一部件不能再上移;在第二 部件28外安裝第三部件,其內壁上部與第二部件28的外壁螺紋連接,第 三部件29內壁螺紋僅在其內壁的上部分,下部分無螺紋,第三部件29的 外壁上對稱地有兩個凹槽,將第四部件30套在第三部件29外,其外壁上 對稱地有兩個凹槽,內壁上對稱地有兩個凸臺,兩個凹槽和兩個凸臺在圓 周上均勻分布,兩個凸臺落入第三部件29外壁的兩個凹槽內,再將第五部 件31套在第四部件30外,其內壁上對稱分布的兩個凸臺落入第四部件30 外壁的兩個凹槽內,五個部件可上下移動,形成螺紋伸縮柱3;在桶體1 內縱向安裝螺紋伸縮柱3,將螺紋伸縮柱3穿過中間承重板2,螺紋伸縮柱 3的第五部件31的底端與中間承重板2密封固定連接,在螺紋伸縮柱3的 第一部件27的頂端與大齒輪7用螺絲連接,二者之間有一平面軸承,大齒 輪7與小齒輪9嚙合;在桶體1的側壁頂端開孔24,在桶體1的內壁上對應孔24的位置安 裝固定扣14,用於固定把手11,固定扣14與把手11匹配,當把手11轉 動至與固定扣14對應的位置時,此時旋轉裝置10的封閉側與旋轉裝置外 壁5的出油口重合,出油口封閉;
將螺紋伸縮柱3底端的第三部件29與底板13用螺絲固定連接,在底 板13上安裝拉手26,拉手26扣在底板13上,使用時拉出即可,不用時 自動扣在底板13上;在桶體1的頂端安裝頂板12,當把手11與固定扣14 扣緊時,搖杆8在頂板12的長孔32內,二者在一個平面內,當把手ll彈 出時,搖杆8穿過頂板12上的長孔32高出頂板12,便於操作,最後在桶 體1對應的側壁上安裝提手25,便於移動。
實施例2,同實施例l,不同之處是旋轉裝置IO為頂端封閉、下端開 口的中空圓柱狀,旋轉裝置連接杆17穿過其頂端的平面的中心 L,在其體 壁上有一弧面是封閉的,其封閉的弧面大於旋轉裝置外壁5上的出油口, 另一弧面上開三個孔,其孔大於旋轉裝置外壁5上的出油口;在油槍安放 腔21上安裝開關4,開關4在頂板12上的短孔33內,用於固定黃油槍; 打開開關4,此時開關4與頂板12在一個平面上,黃油槍可插入,當取下 黃油槍時,開關4低於頂板12,在其短孔33內。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黃油槍加注器,使用時,先將桶體倒過來,將底板 打開,向腔內注入黃油,注滿後蓋上底板並將其與螺紋伸縮柱固定,然後 將桶體再倒過來,把黃油槍直接插入油腔內,向下按壓搖杆無把手的一端, 同時打開銷,把手自動彈出與固定扣分離,銷回到原位固定把手,轉動把 手帶動搖杆轉動,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大齒輪帶動螺紋伸縮柱和底板 上移,將黃油擠到中間承重板上的出油孔;此時小齒輪通過彈簧套筒、旋 轉裝置連接杆帶旋轉裝置旋轉,當旋轉裝置的封閉側與旋轉裝置外壁的開 孔不重合時,桶體壁上的出油口開啟,黃油通過中間承重板上的出油孔經 旋轉裝置外壁的出油口直接進入黃油槍,黃油槍注滿後,向下按壓搖杆無 把手的一端,打開銷,轉動把手使之與固定扣扣緊,搖杆恢復原位,此時 旋轉裝置的封閉側與旋轉裝置外壁的出油口重合,取下黃油槍。
8
權利要求1、黃油槍加注器,它包括桶體(1),桶體(1)對應的側壁上設提手(25),在桶體(1)的頂端設頂板(12),在其底部設底板(13),其特徵在於在桶體(1)的中上部橫向設中間承重板(2),中間承重板(2)上有出油孔,在中間承重板(2)上方的桶體壁上設油槍孔(16),在桶體(1)內縱向設螺紋伸縮柱(3),螺紋伸縮柱(3)穿過中間承重板(2),二者密封連接,在螺紋伸縮柱(3)的頂端設大齒輪(7),二者之間有一平面軸承,螺紋伸縮柱(3)的底端與底板(13)固定連接;大齒輪(7)與小齒輪(9)嚙合,小齒輪(9)與彈簧套筒(20)及其下方的旋轉裝置連接杆(17)固定為一體,彈簧套筒(20)穿過支架(6),下方的旋轉裝置連接杆(17)穿過旋轉裝置外壁(5)和旋轉裝置(10),旋轉裝置連接杆(17)的底端和旋轉裝置(10)固定在一起,旋轉裝置(10)在旋轉裝置外壁(5)內,旋轉裝置連接杆(17)在旋轉裝置(10)的中心,旋轉裝置外壁(5)與中間承重板(2)密封連接,中間承重板(2)上的出油孔與旋轉裝置外壁(5)底端的開口相通,旋轉裝置外壁(5)的側壁上開一出油口,出油口與桶體壁上的油槍孔(16)通過油槍安放腔(21)密封連接,旋轉裝置(10)為一側封閉的,其封閉的弧面大於旋轉裝置外壁(5)上的出油口;彈簧套筒(20)為一中空的內六方柱體,在其內部底端的中空處設彈簧(18),在彈簧套筒(20)的側壁上部對應地設兩個孔(19),彈簧(18)頂端有一六方(22),螺栓(23)穿過六方(22)後兩端落在兩個孔(19)內,螺栓(23)可在兩個孔(19)內上下活動;彈簧(18)頂端的六方(22)與搖杆(8)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槍加注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搖杆(8) 上設銷(15)和把手(11),桶體(1)的側壁頂端開孔(24),在桶體(1) 的內壁上對應孔(24)的位置設固定扣(14),固定扣(14)與把手(11) 匹配,固定扣(14)與把手(11)扣緊時,搖杆(8)嵌入頂板(12)的長 孔(32)內,二者成為一個平面,固定扣(14)與把手(11)脫開時,搖 杆(8)穿過頂板(12)上的長孔(32)高出頂板(12)。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槍加注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轉裝置(10)可為擺葉狀,也可為頂端封閉、下端開口的中空圓柱狀;在其體壁 上有一弧面是封閉的,其封閉的弧面大於旋轉裝置外壁(5)上的出油口, 另一弧面可為開放式的擺葉,也可在弧面上開三個孔,其孔大於旋轉裝置 外壁(5)上的出油口。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槍加注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螺紋伸縮 柱(3)由5個部件組成,中心的第一部件(27)的外圓周上帶螺紋,與其 外面的第二部件(28)的內壁螺紋連接,可上下移動,第二部件(28)的 內壁螺紋僅在其內壁的上部分,下部分無螺紋,第三部件(29)的底端與 底板(13)固定,其內壁上部與第二部件(28)的外壁螺紋連接,第三部 件(29)內壁螺紋僅在其內壁的上部分,下部分無螺紋,第三部件(29) 的外壁上對稱地有兩個凹槽,第四部件(30)套在第三部件(29)夕卜,其 外壁上對稱地設兩個凹槽,其內壁上對稱地設兩個凸臺,兩個凹槽和兩個 凸臺在圓周上均勻分布,兩個凸臺落入第三部件(29)外壁的兩個凹槽內, 第五部件(31)套在第四部件(30)夕卜,其內壁上對稱分布的兩個凸臺落 入第四部件(30)外壁的兩個凹槽內,五個部件可上下移動。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槍加注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槍安放 腔(21)的內壁上設螺紋。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槍加注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槍安放 腔(21)上設開關(4),開關(4)在頂板(12)上的短孔(33)內。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槍加注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板(13) 上設拉手(2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黃油槍加注器,它包括桶體(1),在桶體(1)的頂端和底部分別設頂板(12)和底板(13),其特點是在桶體(1)的中上部橫向設中間承重板(2),縱向設螺紋伸縮柱(3),頂端設大齒輪(7),底端與底板(13)固定連接;大齒輪(7)與小齒輪(9)嚙合,小齒輪(9)與彈簧套筒(20)及其下方的旋轉裝置連接杆(17)固定為一體,彈簧套筒(20)穿過支架(6),旋轉裝置連接杆(17)穿過旋轉裝置外壁(5)和旋轉裝置(10),中間承重板(2)上的出油孔、旋轉裝置外壁(5)的側壁上的出油口與桶體壁上的油槍孔(16)相通,彈簧套筒(20)內的彈簧(18)頂端的六方(22)與搖杆(8)連接,具有方便、快捷、節油、衛生、省時、效率高等特點。
文檔編號F16N37/00GK201265737SQ20082002656
公開日2009年7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1日
發明者劉淑芹, 王述良 申請人:劉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