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4:57:51
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包括導軌,所述導軌上滑動地設置有圓柱滾子,在所述圓柱滾子上設置有螺紋油槽,所述圓柱滾子安裝在滾子轂內,所述滾子轂通過連接筋連接上方的工作檯,所述工作檯底端為一L型板,所述L型板與所述工作檯、滾子轂形成油腔,並且在所述L型板上設置有油路,所述油路連通所述油腔,在所述油路入口處安裝有密封蓋。採用本發明技術方案,通過帶螺紋油槽的圓柱滾子取代傳統的滑塊結構,不僅潤滑效果大大改善,而且也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大大減小了摩擦阻力,工作檯可以實現高速運動。
【專利說明】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潤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
【背景技術】
[0002]一般的導軌工作檯都由滑軌、滑塊和滑臺組成,有的直接使滑軌、滑塊之間形成滑動摩擦,這種方式雖然結構簡單,但摩擦損耗大,且潤滑不方便;還有的是用滑塊內置滾珠或圓柱滾子的方式,其為滾動摩擦,潤滑比較方便,但製造難度大,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
[0004]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包括導軌,所述導軌上滑動地設置有圓柱滾子,在所述圓柱滾子上設置有螺紋油槽,所述圓柱滾子安裝在滾子轂內,所述滾子轂通過連接筋連接上方的工作檯,所述工作檯底端為一 L型板,所述L型板與所述工作檯、滾子轂形成油腔,並且在所述L型板上設置有油路,所述油路連通所述油腔,在所述油路入口處安裝有密封
至JHL ο
[0005]優選的,所述滾子轂上端與所述工作檯內側面形成緩衝油腔,在所述滾子轂上端設置有多個浸潤孔。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採用本發明技術方案,通過帶螺紋油槽的圓柱滾子取代傳統的滑塊結構,不僅潤滑效果大大改善,而且也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大大減小了摩擦阻力,工作檯可以實現高速運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中標號說明:1、導軌,2、圓柱滾子,21、螺紋油槽,22、滾子轂,3、連接筋,4、工作檯,41、L型板,5、油腔,6、油路,7、密封蓋,8、緩衝油腔,9、浸潤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10]參照圖1所示,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包括導軌1,所述導軌I上滑動地設置有圓柱滾子2,在所述圓柱滾子2上設置有螺紋油槽21,所述圓柱滾子2安裝在滾子轂22內,所述滾子轂22通過連接筋3連接上方的工作檯4,所述工作檯4底端為一 L型板41,所述L型板41與所述工作檯4、滾子轂22形成油腔5,並且在所述L型板41上設置有油路6,所述油路6連通所述油腔5,在所述油路6入口處安裝有密封蓋7。[0011]優選的,所述滾子轂22上端與所述工作檯4內側面形成緩衝油腔8,在所述滾子轂22上端設置有多個浸潤孔9。
[0012]本發明的原理:
帶螺紋油槽21的圓柱滾子2取代傳統的滑塊結構,通過油路6、油腔5、緩衝油腔8、浸潤孔9和螺紋油槽21對圓柱滾子2進行潤滑,潤滑效果大大改善,而且也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大大減小了摩擦阻力,工作檯4可以實現高速運動。
[001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包括導軌(1),其特徵在於,所述導軌(I)上滑動地設置有圓柱滾子(2),在所述圓柱滾子(2)上設置有螺紋油槽(21),所述圓柱滾子(2)安裝在滾子轂(22)內,所述滾子轂(22)通過連接筋(3)連接上方的工作檯(4),所述工作檯(4)底端為一 L型板(41),所述L型板(41)與所述工作檯(4)、滾子轂(22)形成油腔(5),並且在所述L型板(41)上設置有油路(6),所述油路(6)連通所述油腔(5),在所述油路(6)入口處安裝有密封蓋(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螺紋油槽的自潤滑工作檯,其特徵在於,所述滾子轂(22)上端與所述工作檯(4)內側面形成緩衝油腔(8),在所述滾子轂(22)上端設置有多個浸潤孔(9)。
【文檔編號】B23Q11/12GK103600236SQ201310630312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謝敏富 申請人:蘇州市歐博銳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