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燃比可調燃燒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7:14:0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燒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空燃比可調燃燒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燃燒窖爐應用還十分廣泛,尤其是在火力發電領域,隨著能源危機形式日益嚴峻,節能減排是工業設計和發展的趨勢,為了使窖爐(燃燒爐)中的燃燒更充分,使有效的燃料釋放最多的熱量,必須準確的控制空燃比,但是現有技術中通過調整控制閥門開度來調控可燃氣和助燃氣的流量還不足以能夠定量的控制空氣和可燃氣的空燃比。並且,向窖爐中通空氣時,該空氣的溫度與外界環境溫度一致遠遠低於正在燃燒中所述窖爐內部溫度,從而造成了窖爐中高溫區域溫度不穩定,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同時高溫煙氣從排煙管排出會帶走大量的熱量,也造成了極大的能源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空燃比可調燃燒控制系統,以解決現有能源消耗大、浪費多和空燃比難以定量控制等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之一種空燃比可調燃燒控制系統,包括一燃燒爐和一可燃氣總管以及一助燃氣熱風總管,二可燃氣第一支管和二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分別與所述可燃氣總管和所述助燃氣熱風總管連接,四燒嘴設置於所述燃燒爐,每一所述燒嘴均連接有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可燃氣第一支管和對應的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連接的一可燃氣第二支管和一助燃氣熱風第二支管,還包括一換熱器臨近所述燃燒爐,和一排煙管其一端連接所述燃燒爐的下端區域而其另一端穿過所述換熱器與一煙囪連接,一助燃氣管的一端連接一助燃氣鼓風機,另一端伸入所述換熱器並與所述助燃氣熱風總管伸入所述換熱器的一端連接,一對冷風管的一端伸入並經過所述換熱器與所述燃燒爐連接,每一所述可燃氣第一支管上均設有用於調控可燃氣流量的一可燃氣電動執行器,每一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上均設有用於調控助燃氣流量的一助燃氣電動執行器。
優選的,所述換熱器設有至少一隔熱層,位於所述換熱器的所述排煙管緊鄰位於所述換熱器的所述助燃氣管。
優選的,位於所述換熱器的所述排煙管塗覆有至少一層散熱材料,位於所述換熱器的所述助燃氣管塗覆有至少一層吸熱材料。
優選的,所述助燃氣熱風總管和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以及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二支管的外圍均包設有至少一層保溫棉,所述保溫棉為矽酸鋁毯。
優選的,所述可燃氣電動執行器和所述助燃氣電動執行器均與一PLC控制器連接。
優選的,每一所述可燃氣第一支管連接二所述可燃氣第二支管,每一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連接二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二支管。
優選的,每一所述可燃氣第二支管臨近對應的所述燒嘴處均設有一可燃氣控制閥,每一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二支管臨近對應的所述燒嘴處均設有一助燃氣控制閥。
優選的,所述四燒嘴對稱的設置於所述燃燒爐的相對兩側。
優選的,所述可燃氣總管與一天然氣源連接,所述助燃氣管內的助燃氣為空氣,所述助燃氣管與助燃風機連接。
優選的,所述排煙管臨近所述煙囪的位置設有一排煙風機。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空燃比可調燃燒控制系統,(1)所述可燃氣第一支管上的所述可燃氣電動執行器和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上的所述助燃氣電動執行器可實現對可燃氣和助燃氣流量的精準和定量控制,使助燃氣和可燃氣達到最佳混合比,確保燃燒的更充分更徹底,節省能源。(2)所述換熱器中,所述排煙管釋放熱量,所述助燃氣管吸收由所述排煙管釋放的熱量從而使其內部的助燃氣升溫,進而降低了助燃氣與所述燃燒爐內部的溫差,不僅使所述燃燒爐內部的溫度具有更強的可控性,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減少所述燃燒爐將溫度較低的助燃氣加熱至爐內溫度的物料損耗。(3)所述對冷風管可以加快系統冷卻的速度,降低冷卻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空燃比可調燃燒控制系統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之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以下茲例舉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燃比可調燃燒控制系統,包括一燃燒爐10和一可燃氣總管40以及一助燃氣熱風總管30,二可燃氣第一支管41和二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31分別與所述可燃氣總管40和所述助燃氣熱風總管30連接,四燒嘴11設置於所述燃燒爐10,每一所述燒嘴10均連接有分別與對應的所述可燃氣第一支管41和對應的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31連接的一可燃氣第二支管42和一助燃氣熱風第二支管32,還包括一換熱器60臨近所述燃燒爐10,和一排煙管50其一端連接所述燃燒爐10的下端區域而其另一端穿過所述換熱器60與一煙囪51連接,一助燃氣管20的一端連接一助燃氣鼓風機21,另一端伸入所述換熱器60並與所述助燃氣熱風總管30伸入所述換熱器60的一端連接,一對冷風管70的一端伸入並經過所述換熱器60與所述燃燒爐10連接,每一所述可燃氣第一支管41上均設有用於調控可燃氣流量的一可燃氣電動執行器43,每一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31上均設有用於調控助燃氣流量的一助燃氣電動執行器33。
當系統需要降溫時,自然冷卻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打開所述對冷風管70,讓所述對冷風管70內的冷氣進入所述燃燒爐10,可以實現快速降溫,節省時間。
優選的,所述換熱器60設有至少一隔熱層,位於所述換熱器60的所述排煙管50緊鄰位於所述換熱器60的所述助燃氣管20。
優選的,位於所述換熱器60的所述排煙管50塗覆有至少一層散熱材料,位於所述換熱器60的所述助燃氣管20塗覆有至少一層吸熱材料。
優選的,所述助燃氣熱風總管30和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31以及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二支管32的外圍均包設有至少一層保溫棉,所述保溫棉為矽酸鋁毯。
優選的,所述可燃氣電動執行器43和所述助燃氣電動執行器33均與一PLC控制器連接。通過所述PLC控制器可以智能的監控和調整可燃氣和助燃氣的流量,使調控的可調性更好、調整精度更好。
優選的,每一所述可燃氣第一支管41連接二所述可燃氣第二支管42,每一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31連接二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二支管32。
優選的,每一所述可燃氣第二支管42臨近對應的所述燒嘴11處均設有一可燃氣控制閥44,每一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二支管32臨近對應的所述燒嘴11處均設有一助燃氣控制閥34。
優選的,所述四燒嘴11對稱的設置於所述燃燒爐10的相對兩側。
優選的,所述可燃氣總管40與一天然氣源連接,所述助燃氣管20內的助燃氣為空氣。
優選的,所述排煙管50臨近所述煙囪51的位置設有一排煙風機52。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空燃比可調燃燒控制系統,(1)所述可燃氣第一支管41上的所述可燃氣電動執行器43和所述助燃氣熱風第一支管31上的所述助燃氣電動執行器33可實現對可燃氣和助燃氣流量的精準和定量控制,使助燃氣和可燃氣達到最佳混合比,確保燃燒的更充分更徹底,節省能源。(2)所述換熱器60中,所述排煙管50釋放熱量,所述助燃氣管20吸收由所述排煙管50釋放的熱量從而使其內部的助燃氣升溫,進而降低了助燃氣與所述燃燒爐10內部的溫差,不僅使所述燃燒爐10內部的溫度具有更強的可控性,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減少所述燃燒爐10將溫度較低的助燃氣加熱至爐內溫度的物料損耗。(3)所述對冷風管70可以加快系統冷卻的速度,降低冷卻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