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海綿狀淋巴管瘤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9:54:56
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海綿狀淋巴管瘤的中藥。
背景技術:
海綿狀淋巴管瘤是由原始淋巴管發育增生形成的腫物,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畸形,屬於錯構瘤性質,是腫瘤和畸形之間交界性病變。該病多見於兒童,一般不自行消退,但病程緩慢。發生部位以頭頸部為多,主要表現為可壓縮性的皮內或皮下的囊性腫物。海綿狀淋巴管瘤位於真皮或皮下組織內,好發於頭頸及下肢。尤其是唇、舌、頰等處。病變界限不清,柔軟而有壓縮性,但不隨體位變化而變化。體積可大可小,大者,局部組織明顯腫脹變形,並影響功能,如巨唇、巨舌等。瘤體表麵皮膚正常,或呈淡紅色,刺穿可抽出淡黃色透明液體。
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對巨大而深部的海綿狀淋巴管瘤手術切除比較困難。為了整形目的,或解除腫瘤對鄰近器官的壓迫,有時僅能施行腫瘤部分切除。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海綿狀淋巴管瘤的中藥,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治療海綿狀淋巴管瘤的中藥,是由中草藥滴水珠、追骨風、石蟬草、急性子、血藤、益母草花、水紅花子、骨碎補、土田七、全蠍、牛膝、龍涎香、山海棠、綿棗兒、大浮萍、龍船花根、水蕨、樹蔥、蟹殼、龍葵根組成。
單劑藥量為滴水珠10 g、追骨風8 g、石蟬草8 g、急性子12 g、血藤15 g、益母草花8 g、水紅花子8 g、骨碎補10 g、土田七12 g、全蠍6 g、牛膝15 g、龍涎香6 g、山海棠15 g、綿棗兒15 g、大浮萍10 g、龍船花根15 g、水蕨10 g、樹蔥12 g、蟹殼15 g、龍葵根15g。
配製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後服用,7 天為一療程。
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滴水珠:止痛、行瘀、消腫、解毒,主治頭痛、胃痛、腹痛、腰痛、跌打損傷、乳癰、腫毒;追骨風:主治跌打損傷、並有活血、發散的效能;石蟬草:祛瘀散結、抗癌,主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急性子:破血、消積、軟堅,主治經閉、積塊、噎膈、外瘍堅腫、骨鯁不下;血藤:養血消瘀、理氣化溼,主治癆傷吐血、肢節酸疼、心胃氣痛、腳氣痿痺、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益母草花:治腫毒瘡瘍、消水行血、婦人胎產諸病;水紅花子:消瘀破積、健脾利溼,主治脅腹癥積、水臌、胃疼、食少腹脹、火眼、瘡腫、瘰癧;骨碎補:補腎、活血、止血,主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溼痺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土田七:散瘀消腫、活血止血、行氣止痛,主治跌打瘀痛、風溼骨痛、吐血、衄血、月經過多、蟲蛇咬傷;全蠍:祛風、止痙、通絡、解毒,主治驚風抽摘、癲癇、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頭痛、風溼痺痛、破傷風、淋巴結結核、風疹瘡腫;牛膝:生用散瘀血、消癰腫,主治淋病、尿血、經閉、癥瘕、難產、胞衣不下、產後瘀血腹痛、喉痺、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痺;龍涎香:行氣活血、散結止痛、利水通淋,主治咳喘氣逆、氣結癥積、心腹疼痛、淋病;山海棠:行氣止痛、活血祛瘀,主治胃痛、月經不調、痛經、小兒吐瀉、疝氣、跌打損傷;綿棗兒:活血解毒、消腫止痛,主治乳擁、腸癰、跌打損傷、腰腿痛;大浮萍:涼血、活血、利尿除溼,主治蕁麻疹、丹毒、水臌、溼瘡、跌打損傷、無名腫毒;龍船花根:行氣止痛、活血通絡,主治咳血、胃痛、瘡瘍、跌打外傷、風溼腫痛、婦女經閉;水蕨:活血、解毒,主治痞積、痢疾、胎毒、跌打損傷;樹蔥:活血散瘀、清熱解毒,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湯火傷;蟹殼:破瘀消積,主治瘀血積滯、脅痛、腹痛、乳癰、凍瘡;龍葵根:治痢疾、淋濁、白帶、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中草藥配比:滴水珠10 g、追骨風8 g、石蟬草8 g、急性子12 g、血藤15 g、益母草花8 g、水紅花子8 g、骨碎補10 g、土田七12 g、全蠍6 g、牛膝15 g、龍涎香6 g、山海棠15 g、綿棗兒15 g、大浮萍10 g、龍船花根15 g、水蕨10 g、樹蔥12 g、蟹殼15 g、龍葵根15g。
配製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後服用,7 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