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氟唑菌苯胺的協同活性成分結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4:10:26 2
包含氟唑菌苯胺的協同活性成分結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新的協同活性成分結合物,其由已知的碳醯胺氟唑菌苯胺以及氯蟲苯甲醯胺和/或氟啶蟲胺腈組成,所述結合物極其適用於防治不想要的動物有害物例如昆蟲或蟎蟲以及不想要的植物致病真菌。
【專利說明】包含氟唑菌苯胺的協同活性成分結合物
[0001]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1年6月27日,申請號為201180041449.7,發明名稱為「包含氟唑菌苯胺的協同活性成分結合物」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新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其由已知的碳醯胺氟唑菌苯胺(penflufen)以及已知的具有殺蟲活性的化合物組成,所述結合物非常適於防治不想要的動物有害物如昆蟲或蟎蟲以及不想要的植物致病真菌。
【背景技術】
[0003]已知碳醯胺N-[2-(1,3_ 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碳醯胺(氟唑菌苯胺)具有殺菌特性:例如已知於W003/010149。所述化合物的活性良好?』然而,在低施用率時,其有時不能令人滿意。
[0004]還已知活性化合物氯蟲苯甲醯胺(Rynaxypyr (chlorantraniIiprole))以及氟唆蟲胺腈(sulfoxaflor),例如氯蟲苯甲醯胺已知於「The Pesticide Manual」,TomlinC.D.S.(Ed.),第 15 卷,BCPC,第 175-176 頁,氟啶蟲胺腈已知於 W02007/095229A2 和W0-A-2007/149134。
[0005]還自W0-A-2006/108552中已知鄰氨基苯甲醯胺和碳醯胺的混合物。然而,此公開文本未提及氟唑菌苯胺和氯蟲苯甲醯胺的混合物。W0-A-2006/108552根本未提及氟唑菌苯胺。
[0006]W0-A-2008/077930(US-A-2010/0063007)公開了三乙膦酸鋁(fosetyl-Al)與殺蟲劑和殺真菌劑的混合物,氯蟲苯甲醯胺作為大量殺蟲劑中的一種可能性被提及,氟唑菌苯胺作為大量殺真菌劑中的一種可能性被提及。然而,此公開文本未具體公開包含氯蟲苯甲醯胺和氟唑菌苯胺的混合物。
[0007]W0-A-2009/124707公開了包含生物防治劑和殺蟲劑和殺真菌劑的混合物,氯蟲苯甲醯胺作為大量殺蟲劑中的一種可能性被提及,氟唑菌苯胺作為大量殺真菌劑中的一種可能性被提及。然而,此公開文本未具體公開包含氯蟲苯甲醯胺和氟唑菌苯胺的混合物。
[0008]W0-A-2010/022897公開了磺亞胺(sulphoximine)與殺蟲劑或殺真菌劑的混合物,氟啶蟲胺腈作為大量磺亞胺中的一種可能性被提及,氟唑菌苯胺作為大量殺真菌劑中的一種可能性被提及。然而,此公開文本未具體公開包含氟啶蟲胺腈和氟唑菌苯胺的混合物。
[0009]W0-A-2009/062905公開了包含氰基磺亞胺與殺真菌劑的混合物,氟啶蟲胺腈作為大量氰基磺亞胺中的一種可能性被提及,氟唑菌苯胺作為大量殺真菌劑中的一種可能性被提及。然而,此公開文本未具體公開包含氟啶蟲胺腈和氟唑菌苯胺的混合物。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現提供新的具有非常好的殺真菌、殺蟲和/或殺蟎特性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其包含
[0011](I)式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碳醯胺
的化合物:
[0012]
【權利要求】
1.活性化合物結合物,包含 (I)式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碳醯胺的氟唑菌苯胺: 和
2.活性化合物結合物,包含重量比為50:1至1:50的氟唑菌苯胺和氟啶蟲胺腈。
3.協同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包含權利要求1至2中任一項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
4.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用於防治不想要的動物有害物和不想要的植物致病真菌的用途。
5.用於防治不想要的動物有害物和不想要的植物致病真菌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的組合物作用於害蟲和/或其生境。
6.製備活性化合物結合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的組合物與表面活性劑和/或填充劑混合。
7.權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用於處理種子的用途。
8.權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用於處理轉基因植物的用途。
9.權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用於處理轉基因植物種子的用途。
10.用權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處理的種子。
11.用於防治不想要的動物有害物和不想要的植物致病真菌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權利要求I的活性化合物結合物施用於不想要的動物有害物和不想要的植物致病真菌和/或其生境和/或種子。
【文檔編號】A01C1/06GK103907632SQ201410171307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30日
【發明者】H·亨格伯格, 安妮·蘇提-海因茨 申請人:拜耳智慧財產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