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室內機及風管式空調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4:14: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調室內機及風管式空調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風管送風式空調機組按照蒸發器和風機的相對位置劃分可分為吹風式和吸風式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被廣泛運用於空調器中。單獨採用吹風式或者吸風式,換熱效果不能充分發揮出來,且空調室內機的殼體尺寸受蒸發器面積的影響而被限制,不能夠適應室內機殼體小型化的發展趨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空調室內機及風管式空調機,其能夠提高換熱效果,縮小空調室內機的殼體尺寸。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內機,其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風機和換熱器,所述換熱器為分體式,其包括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所述第一換熱器設於所述風機的吸風側,所述第二換熱器設於所述風機的吹風側。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換熱器的類型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類型相同或不同。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為豎直式換熱器、V型換熱器、傾斜式換熱器之一。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和所述第二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均佔所述換熱器的換熱面積的二分之一。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換熱器的換熱面積等於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換熱面積與所述第二換熱器的換熱面積之和,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和所述第二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可根據殼體尺寸和機組容量進行任意組合。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換熱器的體積和所述第二換熱器的體積均佔所述換熱器的體積的二分之一。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均為蒸發器。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製冷劑管路並聯連接所述第一換熱器和所述第二換熱器。
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所述風機為貫流風機或離心風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風管式空調機,其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空調室內機。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換熱器設置為分體式,分別設置於風機的吸風側和吹風側,能夠同時實現吸風式和吹風式兩種換熱形式,相對於現有技術中採用單一吹風式或者吸風式的換熱形式,本實用新型增強了換熱器的換熱效果,使換熱器的熱交換更加充分,出風溫度分布更加均勻,能有效的降低風口凝露問題,同時空氣調節的舒適性顯著提高。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一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二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三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四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五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六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七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八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第九實施例的截面示意圖。
附圖中標號:
1-殼體;2-風機;3-第一換熱器;4-第二換熱器;5-吸風口;6-吹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
如圖1~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的多個示意性實施例,在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空調室內機包括殼體1,殼體1內設有風機2和換熱器,換熱器為分體式,其包括第一換熱器3和第二換熱器4,第一換熱器3設於風機2的吸風側,第二換熱器4設於風機2的吹風側。開啟風機2,空氣由殼體1的吸風口5進入,經過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換熱後,由風機2吹出至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經過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換熱後由殼體1的吹風口6吹出,完成一個循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將換熱器設置為分體式,分別設置於風機2的吸風側和吹風側,同時採用吸風式和吹風式兩種換熱形式,相對於現有技術中採用單一吹風式或者吸風式的換熱形式,本實用新型增強了換熱器的換熱效果,使換熱器的熱交換更加充分,出風溫度分布更加均勻,能有效的降低風口凝露問題,同時空氣調節的舒適性顯著提高。
再者,本實用新型將換熱器設置為分體式,分別設置於風機2的吸風側和吹風側,能夠優化換熱器的換熱面積,減小第一換熱器3和第二換熱器4的外形尺寸,從而使殼體1的尺寸更薄更窄,吊裝佔用空間更小,更加適應空調室內機的小型化發展趨勢,能夠完美融入不同風格的現代家裝環境中。
本實用新型將換熱器一分為二分別設置在風機2的兩側,風機2處於整個殼體1的中間位置,對於風機2運轉產生的噪聲有非常好的隔離作用,降噪效果明顯,比單一吸風式和吹風式的內機形式能夠降噪達到3dB~5dB。
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的空調室內機中,第一換熱器3的類型與第二換熱器4的類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於放置在風機2吸風側和吹風側的換熱器形式可根據機組的容量和尺寸要求進行任意組合,因此,豐富了機組的容量範圍。
由於換熱器具有多種形式,例如有:豎直式換熱器、V型換熱器、傾斜式換熱器等,第一換熱器3的類型和第二換熱器4的類型可以在這三種換熱器中選擇進行任意組合,以滿足機組容量和尺寸的要求,因此,第一換熱器3可以採用豎直式換熱器、V型換熱器、傾斜式換熱器中的一種,第二換熱器4也可以採用豎直式換熱器、V型換熱器、傾斜式換熱器中的一種。
根據機組的容量,在風機2吸風側和吹風側可以分別設置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換熱器以滿足機組尺寸和機組容量的要求,例如一共可設置9種組合,分別為:
如圖1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V型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V型換熱器。
如圖2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豎直式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豎直式換熱器。
如圖3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傾斜式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傾斜式換熱器。
如圖4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V型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豎直式換熱器。
如圖5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豎直式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V型換熱器。
如圖6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V型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傾斜式換熱器。
如圖7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傾斜式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V型換熱器。
如圖8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豎直式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傾斜式換熱器。
如圖9所示,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為:傾斜式換熱器;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為:豎直式換熱器。
對於相同長寬高的換熱器,傾斜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比豎直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大,V型換熱器的換熱面積比傾斜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大,因此,一般要求第一換熱器3的換熱面積和第二換熱器4的換熱面積加起來,保持與現有技術中整體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一致;根據機組製冷量需要的換熱面積大小,以及機組尺寸的要求,對分體式的換熱器形式進行組合,比如:吹風側用豎直式換熱器,吸風側用傾斜式換熱器,高度都為100mm,傾斜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比豎直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就要大,兩塊換熱器加起來的總換熱面積可以滿足製冷量的要求,那麼殼體1尺寸可以100mm作為參考尺寸。
上述空調室內機的各個實施例中,如果第一換熱器3的類型與第二換熱器4的類型不相同,第一換熱器3的換熱面積和第二換熱器4的換熱面積可根據殼體尺寸和機組容量進行任意組合,只要滿足換熱器的換熱面積等於第一換熱器3的換熱面積與第二換熱器4的換熱面積之和即可。
例如:在一優選或可選實施例中,可以使第一換熱器3的換熱面積佔換熱器的換熱面積的二分之一,第二換熱器4的換熱面積佔換熱器的換熱面積的二分之一。或者,也可以使第一換熱器3的換熱面積佔換熱器的換熱面積的三分之一,第二換熱器4的換熱面積佔換熱器的換熱面積的三分之二,等等。
上述空調室內機的各個實施例中,如果第一換熱器3的類型與第二換熱器4的類型相同,可以使第一換熱器3的體積和第二換熱器4的體積均佔換熱器的體積的二分之一,則殼體1尺寸也相應的降低為原來的一半左右,室內機殼體1更薄,更加適應小型化發展趨勢。
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一分二變成兩塊換熱器,每塊換熱器的尺寸縮小為原來換熱器的一半左右。上述的換熱器尺寸包括寬、深、高也可稱為長、寬、高,可根據殼體1尺寸需求,相應的調整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的長、寬、高尺寸,並保證現有的整體式換熱器和分體式的兩塊換熱器的換熱面積相當。比如:現有整體式換熱器長寬高尺寸為700mm×50mm×200mm,設置成分體式換熱器後,每塊換熱器的尺寸變成700mm×50mm×100mm,長度和寬度方向不變,高度方向由原來的200mm變成了100mm,那麼殼體1尺寸和風機2尺寸可以100mm作為參考尺寸進行設計,達到讓空調室內機變薄的目的,同理在長度和寬度方向也可以進行調整使殼體1小型化。
上述空調室內機的各個實施例中,製冷劑管路可以並聯連接第一換熱器3和第二換熱器4。製冷劑從進液總管可以通過分流器一分為二分別通入吸風側的第一換熱器3和吹風側的第二換熱器4進行換熱,根據兩塊換熱器的大小和換熱管長度分別設置各個換熱器的流路和流程,以便使各個流路的製冷劑分配均勻,達到最佳的換熱效果。換熱完成後,兩個換熱器的製冷劑可以通過集氣總管進行匯集引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內機中的風機2的形式和規格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型,比如:可以選擇貫流風機或離心風機。其中,離心風機的直徑、風葉的葉型和尺寸可以優化設計,達到送風和吸風風場均勻,噪音降低的目的。
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第一換熱器3和第二換熱器4均可以為蒸發器。蒸發器一分為二分別設置在風機2的吸風側和吹風側,使空調室內機兼容了吹風式和吸風式兩種換熱形式,增強了蒸發器的換熱效果,每一塊蒸發器尺寸可以為原來的一半左右,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相應的降低為原來的一半左右,空調室內機的殼體1更薄,更加適應小型化發展趨勢。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風管式空調機,其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的空調室內機。
在風管式空調機中,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為蒸發器,蒸發器包括第一蒸發器和第二蒸發器,第一蒸發器和第二蒸發器分別設置在風機2的吸風側和吹風側,室內空氣由風機2吸入先經過吸風側的第一蒸發器換熱,再由風機2吹出經過吹風側的第二蒸發器進行二次換熱,兼顧了吹風式和吸風式兩種進風換熱形式,提高了換熱效率。
風機2設置在兩塊蒸發器的中間,風機2運轉產生的噪聲被前後蒸發器阻隔和減振消聲後,再通過吸風側和吹風側傳入室內,噪聲會大大降低。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詞語來限定零部件,僅僅是為了便於對上述零部件進行區別,如沒有另行聲明,上述詞語並沒有特殊含義,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
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