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結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20:31:51 2
專利名稱:編結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通運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設計新穎獨特、構思巧妙、連接自然的一種新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近幾年來汽車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由於汽車數量迅速增加,給道路交通帶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期間,堵塞現象日趨嚴重,有些地段幾乎近於癱瘓的狀態。在世界各國,對如何加速汽車工業發展和解決道路交通阻塞這一矛盾,已經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的重點難題。在我國,上述問題更為明顯,特別是到2008年,北京將舉辦奧運會,屆時交通問題將成為舉世矚目的問題。為此,國家已投入巨資擴建道路、更新橋梁,但效果普遍不佳。其主要原因是,現有的立體交通系統普遍是設計思想落後,結構難以合理。如採用環形及菱形、苜蓿葉式、定向式、迂迴式等,其共同問題是左轉彎車輛繞行遠,並與一方直行車輛相交,形成交織點,造成轉彎車輛、主線車輛相互幹擾,使後面車輛不能順暢行使,再加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交織,形成混亂的局面,難免交通堵塞。ZL92105467公開了一種定向式立交橋,分五橋式和三橋式兩種,其優點是佔地小,克服了左轉環繞迂迴路途遠的缺點,但相對兩附橋兩次立交影響行車,左轉彎角度小且與相對方向右轉道正交匯合幹擾大,迫使行車不順暢、車速慢、行車安全性較差。申請號為00105270.5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高速直接轉向式立交橋,其優點是往各個方向行車均單行流暢,實現了直接快速左轉向,但佔地面積大、而且沒有解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離行駛這一重要問題。申請號為02117815.1的專利創造了一種新型城市公路立交橋,其優點是實現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分離行駛,沒有衝突點和交織點,行車方便,佔地面積小,造價低廉等。但其主行道上有銳角轉彎,降低了行車的流暢型和安全性,且存在非機動車道迂迴行駛,人、車要到橋的另一端非常困難等諸多不便。
綜述以上各式立交橋,都存在著不同的缺陷,而最大的問題是在設計思想上只考慮道路通行作用而非系統樞紐作用,如果橋上某一點上發生意外交通阻滯,則受阻車輛進退兩難,極易造成全線癱瘓;且系統一旦建成,很難應付日後的交通變化加以改造,其命運往往都是拆除重建,造成巨大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交通阻塞,提供一種構思獨特,設計新穎,結構簡單,連接自然的「編結型」立交系統。本發明的獨創性在於思路上採取中國結編織法和編辮子的方法相結合,在理論上徹底解決了每股線(道路)的交叉、交織阻滯難題,並實現了每股線(道路)的分散、合併的自然順暢。在路、橋的具體設計上,本發明的獨到之處有一、實現了多重全循環方案;既在橋上任何點上發生意外交通阻滯(如事故),也不會出現斷路不通的問題。二、可以以地平線為基準設計出不同標高的主體結構,籍此側重實現交通方便、造價低廉、與周圍環境和諧等價值取向。三、可實現特種車輛、超高車輛全方向安全、簡捷通行。四、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離行駛,可按交通流量和流向設定橋面寬窄或調整車道線。五、可以在不破壞主體結構前提下任意加寬、改造。六、行人穿橋不繞道,非常方便;停車場設在左右跨橋之間,進出方便且不擾民等等。總之,本發明實現了一種完全新型的、能解決現行各式立交橋弊端的道路立體交通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編結型公路立體交通系統」由主橋面A、B、C、D;單向主橋、主路a1→A→B→a2(b1→B→C→B2、c1→C→D→c2、d1→D→A→d2);四條右轉橋A→d2(B→a2、C→b2、D→c2);(可由A→B;B→C;C→D;D→A架設四條高位循環橋);四條左轉車道A→B→b2(B→C→c2、C→D→d2、D→A→a2)四條外環輔路(或非機動車道)和內環路組成一個三層的立體交通系統。
上述交通系統的行車方式為一、主路從a1至主橋面A,再經B橋面下穿過向a2行駛。同理,b1→b2、c1→c2、d1→d2四條機動車直行主路呈編織狀交錯通過。二、當車輛由a1行至A時,可沿A→d2實現右轉;如由A→D架設高位橋,可由A→D向c2實現調頭。三、當車輛由A行至B時,可沿左轉車道B→向b2實現左轉或出口。同理,四條機動車道都可以依順行方向完成左轉彎、右轉彎、出口和調頭。四、內環路設在橋體中心圈靠主路一側,在需要加大單向流通量和遇到意外交通阻滯時發揮作用。五、外環輔路設在橋體外圈靠主路一側,在與之相交主路下穿過互連,可設為非機動車道或混合車道。
採用以上技術方案建造的立體交通系統,具有如下優點1.行車各個方向都是順向行駛,沒有衝突點個交織點,沒有迴旋繞道行駛,也沒有複雜的路標,讓駕駛員一目了然,沒有顧慮的開車。
2.採取左轉車向左併線、右轉車向右併線、入口由慢行駛入,符合現行駕車規範。
3.採用中心貫通方案,縮短了行人跨橋的冗長路線。
4.由於是分線單向行駛,車輛進出方便,沒有會車和燈光眩目的煩惱。
5.設計簡單,無效佔地面積極小,造價低廉。減少了投資,節省了財力人力。
6.因設計本身具有外循環、高循環、內循環等多重循環路線,故永遠不會發生因事故或破壞而阻斷交通的現象。
圖1為「編結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的平面示意圖。
圖中A、B、C、D為主橋面,a1→A→B(b1→B→C、c1→C→D、d1→D→A)為主橋;經a1→A→B→a2(b1→B→C→b2、c1→C→D→c2、d1→D→A→d2)為主路;A→d2(B→a2、C→b2、D→c2)為右轉橋;可由A→B(B→C;C→D;D→A)架設高位(或調頭)橋;A→B→b2(B→C→c2、C→D→d2、D→A→a2、)為左轉車道;主車道外側為外環輔路(或非機動車道);中心圈外側為內環路,中心圈與輔路相通。
具體實施例方式「編結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由主橋面A、B、C、D;來往主橋、主路a1→A→B→a2(b1→B→C→B2、c1→C→D→c2、d1→D→A→d2);四條右轉橋A→d2(B→a2、C→b2、D→c2);(可架設四條高位橋A→B、B→C、C→D、D→A);四條左轉車道A→B→b2(B→C→c2、C→D→d2、D→A→a2)四條外環輔路(或非機動車道)和內環路組成。
一、主路從a1行至主橋面A,再經B橋面下穿過向a2完成直向行駛。同理,四條機動車直行主路(b1→B→C→b2、c1→C→D→c2、d1→D→A→d2)呈編織狀交錯通過。
二、當車輛由a1行至A時,可沿A→d2與主路d1→D→A→d2匯合實現右轉;三、當車輛由a1行至A時,可沿高位橋A→D左轉向c2與主路c1→C→D→c2匯合實現調頭。特種、超高車輛可沿連A、B、C、D四條高位橋形成的循環完成全方向行駛。
四、當車輛由A行至B時,可向左沿車道B→C→b2與主道b1→B→C→b2匯合實現左轉或出口。同理,四條機動車道都可以依順行方向完成左轉彎、右轉彎出口和調頭。
五、內環路設在橋體中心圈靠主路一側,在需要加大單向流通量和遇到意外交通阻滯時,打開主路在A、B、C、D點上的通道,發揮作用。
六、外環輔路設在橋體外圈靠主路一側,設計為非機動車道。在城市交通中,若考慮私人轎車出行方便,可將此設為混合車道,允許小客車或全車高不超過2.5米的城市服務車輛限速通行。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編結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的所有主、輔路寬度,橋面的地平高度都是可變的,故在本說明中沒有標出具體尺寸。但這並不妨礙本系統的形制在實際建造中的關鍵作用。給不同的建造者提供不同外觀取向和通行要求的設計選擇,乃是本系統的一大優點。
附圖為「編結型公路立體交通系統」的立體示意圖。
圖中A、B、C、D為主橋面,a1→A→B(b1→B→C、c1→C→D、d1→D→A)為單向主橋;經a1→A→B→a2(b1→B→C→b2、c1→C→D→c2、d1→D→A→d2)為單向主路;A→d2(B→a2、C→b2、D→c2)為右轉橋;A→B→b2(B→C→c2、C→D→d2、D→A→a2、)為左轉車道;(可由A→B;B→C;C→D;D→A架設高位循環或調頭橋);主路外側為外環輔路(或非機動車道);主路內側為內環路。中心圈與輔路相通。
具體實施例方式「編結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由主橋面A、B、C、D;單向主橋、主路a1→A→B→a2(b1→B→C→b2、c1→C→D→c2、d1→D→A→d2);四條右轉橋A→d2(B→a2、C→b2、D→c2);四條左轉車道A→B→b2(B→C→c2、C→D→d2、D→A→a2、)四條外環輔路(或非機動車道);一條內環路組成。
一、車輛從主路a1處行至主橋面A,再下行經D橋面下穿過向a2完成直向行駛。依此方式,b1→b2、c1→c2、d1→d2四條機動車直行主路呈編織狀交錯通過。
二、當車輛由a1行至A時,可沿A→d2實現右轉與主路d1→D→A→d2匯合;三、如架設高位橋連接A、B、C、D,當車輛由b1行至B時,可沿高位橋B→A左轉向d2與主路d1→D→A→d2匯合實現調頭(見摘要附圖)。特種、超高車輛可沿此四條高位橋連成的循環完成全方向簡捷行駛。如不架設高位橋,車輛可在主路匯合段(如d2、b1處)實現雙向調頭。
四、當車輛由A行至B時,可靠左沿車道B→C→b2與主道b1→B→C→b2匯合實現左轉或出口。同理,四條機動車道都可以依順行方向完成左轉彎、右轉彎、出口和調頭。
五、內環路設在橋體中心圈外靠主路一側,在遇到意外交通阻滯時,打開主路在A、B、C、D橋下的卡口,發揮作用。
六、外環輔路設在橋體外圈靠主路一側,設計為非機動車道。在城市交通中,若考慮市民生活方便,可將此設為混合車道,允許小客車等城市服務車輛限速通行。
說明由於「編結型公路立體交通系統」的所有主、輔路寬度,橋面的地平高度都是可變的,故在此圖說明中沒有尺寸、標高等數字。在實際建造中,只需依此原理按實際要求設計即可。
權利要求
1.「編結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由主橋面A、B、C、D;單向主橋、主路a1→A→B→a2(b1→B→C→B2、c1→C→D→c2、d1→D→A→d2);四條右轉橋A→d2(B→a2、C→b2、D→c2);四條高位橋A→B(B→C;C→D;D→A);四條左轉車道A→B→b2(B→C→c2、C→D→d2、D→A→a2、)四條外環輔路(或非機動車道);一條內環路和中心圈環道路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立體交通系統,其特徵在於車輛從主路a1處行至A主橋面,再下坡經B主橋面下穿過向a2,完成通過行駛。以此方式,四條來往主橋、主路a1→A→B→a2;b1→B→C→B2;c1→C→D→c2;d1→D→A→d2呈編織狀交錯通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立體交通系統,其特徵在於(1)、當車輛由a1行至A時,可沿A→d2實現右轉與主路d1→D→A→d2匯合;(2)、當車輛由b1行至B時,向左可沿高位橋B→A再左轉向d2與主路d1→D→A→d2匯合實現調頭。若以此方式連成四條高位橋形成循環,可實現特種、超高車輛快捷、全方向行駛。(3)、當車輛由A行至B時,可沿左轉車道B→C→b2與主道b1→B→C→b2匯合實現左轉或靠右駛出出口。同理,四條機動車道都可以依上述方式順行完成右轉彎、調頭、左轉彎和出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立體交通系統,其特徵在於所有主橋、主路都可以是在不破壞本體前提下沿總體中心區向外擴展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立體交通系統,其特徵在於各個橋面、路面的寬窄、地平高度都是相應可變的。在實際建造中,可按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實際的通行要求設計完成。
全文摘要
編結型道路立體交通系統由四條主橋及單向主路、四條右轉橋、四條左轉車道和環形輔路等組成的一個三層立體交通系統。機動車由主路行至主橋面A,再經另一主橋面B下穿過完成直向行駛,四條機動車直行主路呈編織狀交錯通過,可以依順行方向完成左轉彎、右轉彎和調頭。本發明實現了道路分線、合併的自然順暢,徹底解決了交叉、交織阻滯交通的難題。在路、橋的設計上,實現了可多選循環方案;可以依地平線設計出不同標高的主體結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離行駛;可不破壞主體結構任意加寬、改造;轉彎、併線方式符合現行駕車規範;採用中心貫通方案,縮短了行人跨橋的冗長路線。本發明在國內外首創,是一種完全新型的公路立體交通系統。
文檔編號E01C1/00GK1566531SQ03137629
公開日2005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18日
發明者韓傑 申請人:韓傑, 秦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