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線式頭及圖像形成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9:50:21

專利名稱:線式頭及圖像形成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所具備的透鏡陣列在透光性基板的第一方向配置有第一 透鏡和第二透鏡的線式頭、及利用了該線式頭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這樣的線式頭,公知有針對多個發光元件豫置一個透鏡,並且利 用透鏡對來自發光元件的光進行成像,然後曝光潛像擔載體表面等像面的 線式頭。例如,在專利文獻l記載的線式頭中,將多個發光元件組化的發 光元件組(相當於該專利文獻中的設置於發光二極體元件陣列的多個發光 二極體)在長度方向排列有多個。而且,在透鏡陣列中,按各發光元件組 設置透鏡,發光元件組朝向透鏡射出光束。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801838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5—276849號公報
不過,為了實現更精細的曝光動作等,可以利用在長度方向(第一方 向)排列多個發光元件組,構成發光元件組行,並且在寬度方向(第二方 向)排列了多個發光元件組行的線式頭。即,在該線式頭中,發光元件組 被二維配置。而且,對應這樣的發光元件組的配置,在透鏡陣列中透鏡也 被二維配置,結果,透鏡陣列具有二維的凹凸形狀。
但是,當製作具有這樣的二維凹凸形狀的透鏡陣列時,有時會發生下 述問題。即,透鏡陣列的製作可以利用根據透鏡形狀而形成有凹部的所謂 模具來進行。具體而言,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通過以使玻璃基板與模具 (該文獻的模112)抵接的狀態向凹部中填充光固化性樹脂,並且基於光 照射使光固化性樹脂固定,從而在玻璃基板上形成透鏡。然後,在光固化 性樹脂已被固定時,將模具從透鏡及玻璃基板撤離(脫模)。經過這樣的 工序,可形成設置有多個透鏡的透鏡陣列。與之相對,如果透鏡陣列具有 二維的凹凸形狀,則在分離模具時無法使透鏡陣列從模具恰當地離開,有時存在透鏡陣列的脫模性惡化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鑑於上述課題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在透光 性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多個透鏡的透鏡陣列的脫模性的技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線式頭具備在透光性基板的第一方向 上配置了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透鏡陣列、和在第一方向上配置有發光元 件的發光元件基板,第一透鏡在包含由第一透鏡構成的成像光學系統的光 軸的第一方向的剖面中,第一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第一透鏡的光軸 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具有比第一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具備曝光部,具有在透 光性基板的第一方向上配置了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透鏡陣列、及在第一 方向上配置有發光元件的發光元件基板;通過曝光部形成潛像的潛像擔載 體;和對潛像擔載體上形成的潛像進行顯影的顯影器;第一透鏡在包含由 第一透鏡構成的成像光學系統的光軸的第一方向的剖面中,第一透鏡的外 周部的曲率具有與第一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具有比第一透 鏡的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根據這樣構成的發明,透鏡陣列具有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這些透鏡 在透光性基板的表面沿第一方向排列。而且,第一透鏡的表面如下構成。 即,在包含由第一透鏡構成的成像光學系統的光軸的第一方向的剖面中, 透鏡的表面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具有 比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因此,透鏡外周部的切線角度可被抑 製得小,各透鏡具有容易從模具分離的形狀。結果,可提高透鏡陣列的脫 模性。
而且,對於第二透鏡的表面而言,可以如下構成。即,在上述剖面中, 第二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第二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 具有比第二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並且,為了實現更高精細的曝光動作等,可以在與第一方向不同的方 向形成沿第一透鏡排列配置的第三透鏡。該情況下,優選將第一透鏡及第 三透鏡的表面構成如下。即,在包含第一透鏡的光軸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剖
5面中,第一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第一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不同的符 號、或具有比第一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在與第二剖面平行且 包含第三透鏡的光軸的第三剖面中,第三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第三 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不同的符號、或具有比第三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小的 絕對值。
另外,為了得到上述透鏡陣列,按照具有滿足下述公式的關係的透鏡 面的方式構成第一透鏡,
數學式2
其中,r:離光軸的距離,9:繞光軸的旋轉角度。另外,第二透鏡可 以具有與第一透鏡相同形狀的透鏡面,由此,可簡化透鏡構成。
而且,第一透鏡可以構成為,在剖面中的透鏡形狀與包含第一透鏡的 光軸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剖面中的透鏡形狀不同。在如此構成透鏡的情況 下,能夠在剖面與第二剖面中適當調整透鏡的構成。
並且,第一透鏡可以構成為以光軸作為旋轉對稱軸的旋轉對稱透鏡。 由此能夠簡化透鏡的構成。
發光元件基板可以構成為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了發光元件的發光 元件行。
另外,本發明尤其適合應用到發光元件是有機EL元件的線式頭中。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
或即,在利用有機EL元件作為發光元件的情況下,與利用LED等的情況相 比,發光元件的光量少。尤其在利用底部發射型有機EL元件作為發光元 件的情況下,光量更少。因此,為了在透鏡中取入足夠的光,有時需要增 大透鏡直徑。但是,通過增大透鏡直徑,有可能導致上述的脫模性惡化。 相對於此,在應用了本發明的情況下,透鏡外周部的切線角度可被抑制得 小,各透鏡具有容易從模具分離的形狀。結果,即使在增大了透鏡直徑的 情況下,也能提高透鏡陣列的脫模性。


圖1是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語的說明圖。
圖2是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語的說明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4是表示圖3的圖像形成裝置的電氣結構的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線式頭的概略的立體圖。
圖6是圖5所示的線式頭的寬度方向剖面圖。
圖7是表示頭基板的背面的構成的圖。
圖8是表示設置在頭基板背面的發光元件組的構成的圖。
圖9是透鏡陣列的俯視圖。
圖IO是透鏡陣列及頭基板等的長度方向的剖面圖。
圖11是用於對由線式頭形成的點(spot)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12是表示上述線式頭的點潛像形成動作的圖。
圖13是表示形成於像面的點組的圖。
圖14是表示點組與透鏡直徑等的關係的圖。
圖15是表示點組與光學系統最終面的光線通過區域的關係的圖。
圖16是表示透鏡的包括光軸的剖面的圖。
圖17是透鏡外周部的切線角度的定義圖。
圖18是由re坐標系定義了透鏡面的圖。
圖19是表示特定剖面中的透鏡面的圖。
圖20是其他光學系統的長度方向的剖面圖。
圖21是表示透鏡的包括光軸的剖面的圖。
7圖22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光學系統的數據的圖。
圖23是實施例1中的光學系統的主掃描方向的剖面圖。
圖24是實施例1中的副掃描方向的剖面圖。
圖25是表示當求取圖23及圖24所示的光路時所使用的條件的圖。 圖26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點圖解的圖。 圖27是入射角的說明圖。
圖28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第一透鏡的透鏡數據的圖。 圖29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第二透鏡的透鏡數據的圖。 圖30是表示實施例2中的光學系統的數據的圖。 圖31是實施例2中的光學系統的主掃描方向的剖面圖。 圖32是實施例2中的副掃描方向的剖面圖。
圖33是表示當求取圖31及圖32所示的光路時所使用的條件的圖。 圖34是表示實施例2中的第二透鏡的透鏡數據的圖。 圖35是表示實施例2中的第二透鏡的透鏡數據的圖。 圖36是表示實施例2中的第一透鏡的透鏡數據的圖。 圖37是表示實施例2中的第二透鏡的透鏡面曲率的曲線。 圖中21Y、 21K—感光體鼓(潛像擔載體),29 —線式頭,293 —頭 基板,295 —發光元件組,2951 —發光元件,299、 299A、 299B —透鏡陣 列,LS —透鏡,CT—透鏡中心,OC —透鏡外周部,SP—點,Lsp—點潛 像,MD —主掃描方向(第一方向),SD—副掃描方向(第二方向),LGD 一長度方向(第一方向),LTD—寬度方向(第二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首先對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語進行說明(參照"A.用語的說 明"項)。在該用語的說明之後,對作為本發明的應用對象的裝備了線式 頭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基本構成(參照"B.基本構成"項)、及該線式頭的基 本動作(參照"C.基本動作"項)進行說明。並且,緊接著上述的基本構成 及基本動作的說明,對本實施方式的線式頭的透鏡陣列所要求的構成(參 照"D.透鏡陣列所要求的構成"項)進行說明,並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 的透鏡陣列所具備的構成(參照"E.本實施方式中的透鏡陣列的構成"項)。A.用語的說明
圖l及圖2是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語的說明圖。這裡,利用這些附圖 對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於進行整理。在本說明書中,將感光體鼓21的表
面(像面IP)的搬送方向定義為副掃描方向SD,將與該副掃描方向SD 正交或近似正交的方向定義為主掃描方向MD。而且,線式頭29按照其 長度方向LGD與主掃描方向MD對應、其寬度方向LTD與副掃描方向 SD對應的方式,相對感光體鼓21的表面(像面IP)配置。
將以與透鏡陣列299所具有的多個透鏡LS —一對應的關係配置在頭 基板293上的、多個(在圖1及圖2中為8個)發光元件2951的集合, 定義為發光元件組295。即,在頭基板293中,由多個發光元件2951構成 的發光元件組295相對多個透鏡LS的每一個配置。而且,來自發光元件 組295的光束通過與該發光元件組295對應的透鏡LS成像,將形成在像 面IP的多個點SP的集合定義為點組SG。 g卩,可以與多個發光元件組295 一一對應形成多個點組SG。另外,在各點組SG中,特別將主掃描方向 SG及副掃描方向SD上最上遊的點定義為第一點。並且,特別將與第一點 對應的發光元件2951定義為第一發光元件。
而且,如圖2的"像面上"一欄所示那樣地定義點組行SGR、點組列 SGC。艮口,將在主掃描方向MD排列的多個點組SG定義為點組行SGR。 並且,多個點組行SGR以規定的點組行間距Psgr在副掃描方向SD上排 列配置。另外,將在副掃描方向SD以點組行間距Psgr、且在主掃描方向 MD以點組間距Psg排列的多個(該圖中為3個)點組SG定義為點組列 SGC。此外,點組行間距Psgr是副掃描方向S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點組行 SGR各自的幾何重心在副掃描方向SD的距離。而且,點組間距Psg是主 掃描方向M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點組SG各自的幾何重心在主掃描方向 MD的距離。
如該圖的"透鏡陣列"一欄所示那樣定義透鏡行LSR、透鏡列LSC。艮P, 將在長度方向LGD排列的多個透鏡LS定義為透鏡行LSR。而且,多個透 鏡行LSR以規定的透鏡行間距Plsr在寬度方向LTD排列配置。並且,將 在寬度方向LTD以透鏡行間距Plsr、且在長度方向LGD以透鏡間距Pls 排列的多個(該圖中為3個)透鏡LS定義為透鏡列LSC。其中,透鏡行
9間距Plsr是寬度方向LT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透鏡行LSR各自的幾何重心在寬度方向LTD的距離。另外,透鏡間距Pis是長度方向LG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透鏡LS各自的幾何重心在長度方向LGD的距離。
如該圖的"頭基板"一欄所示那樣定義發光元件組行295R、發光元件組列295C。 g卩,將在長度方向LGD排列的多個發光元件組295定義為發光元件組行295R。而且,多個發光元件組行295R以規定的發光元件組行間距Pegr在寬度方向LTD排列配置。並且,將在寬度方向LTD以發光元件組行間距Pegr、且在長度方向LGD以發光元件組間距Peg排列的多個(該圖中為3個)發光元件組295定義為發光元件組列295C。其中,發光元件組行間距Pegr是寬度方向LT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發光元件組行295R各自的幾何重心在寬度方向LTD的距離。而發光元件組間距Peg是長度方向LG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發光元件組295各自的幾何重心在長度方向LGD的距離。
如該圖的"發光元件組"一欄所示那樣定義發光元件行2951R、發光元件列2951C。 g卩,在各發光元件組295中,將沿長度方向LGD排列的多個發光元件2951定義為發光元件行2951R。而且,多個發光元件行2951R以規定的發光元件行間距Pelr在寬度方向LTD排列配置。並且,將在寬度方向LTD以發光元件行間距Pelr、且在長度方向LGD以發光元件間距Pel排列的多個(該圖中為兩個)發光元件2951定義為發光元件列2951C。其中,發光元件行間距Pelr是寬度方向LT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發光元件行2951R各自的幾何重心在寬度方向LTD的距離。而發光元件間距Pel是長度方向LG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發光元件2951各自的幾何重心在長度方向LGD的距離。
如該圖的"點組"一欄所示那樣定義點行SPR、點列SPC。即,在各點組SG中,將沿長度方向LGD排列的多個點SP定義為點行SPR。而且,多個點行SPR以規定的點行間距Pspr在寬度方向LTD排列配置。並且,將在寬度方向LTD以點間距Pspr、在長度方向LGD以點間距Psp排列的多個(該圖中為兩個)點定義為點列SPC。其中,點行間距Pspr是副掃描方向S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點行SPR各自的幾何重心在副掃描方向SD的距離。而點間距Psp是主掃描方向MD上相互鄰接的兩個點SP各自的幾何重心在長度方向LGD的距離。B.基本構成
圖3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應用對象的裝備了線式頭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而圖4是表示圖3的圖像形成裝置的電氣結構的圖。該裝置是能夠選擇性執行彩色模式和單色模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其中,所述彩色模式是將黑色(K)、藍綠色(C)、品紅色(M)、黃色(Y) 4種顏色的調色劑重疊形成彩色圖像的模式,所述單色模式是只使用黑色(K)的調色劑形成單色圖像的模式。其中,圖3是與彩色模式執行時對應的附圖。在該圖像形成裝置中,如果從主機等外部裝置對具有CPU、存儲器等的主控制器MC賦予圖像形成指令,則該主控制器MC向引擎控制器EC賦予控制信號等,並且將與圖像形成指令對應的視頻數據VD賦予給頭控制器HC。而該頭控制器HC根據來自主控制器MC的視頻數據VD、來自引擎控制器EC的垂直同步信號Vsync及參數值,對各色的線式頭29進行控制。由此,引擎部EG執行規定的圖像形成動作,在複寫紙、轉印紙、用紙及OHP用透明板等片材上形成與圖像形成指令對應的圖像。
在圖像形成裝置所具有的殼體主體3內設置有電裝件箱5,該電裝件箱5內置有電源電路基板、主控制器MC、引擎控制器EC及頭控制器HC。而且,在殼體主體3內還配置有圖像形成單元7、轉印帶單元8及供紙單元11。並且,圖3中在殼體主體3內右側,配置有二次轉印單元12、定影單元13、片材引導部件15。其中,供紙單元11構成為相對裝置主體1拆裝自如。而且,該供紙單元11及轉印帶單元8分別成為能夠取下修理或進行更換的結構。
圖像形成單元7具備形成多種不同顏色的圖像的4個圖像形成站Y(黃色用)、M (品紅色用)、C (藍綠色用)、K (黑色用)。而各圖像形成站Y、 M、 C、 K設置有在主掃描方向MD具有規定長度的表面的圓筒形感光體鼓21。而且,各圖像形成站Y、 M、 C、 K分別在感光體鼓21的表面形成對應顏色的調色劑像。感光體鼓被配置成軸向與主掃描方向MD近似平行。並且,各感光體鼓21分別與專用的驅動馬達連接,在圖中箭頭D21的方向被以規定速度旋轉驅動。由此,感光體鼓21的表面在與主掃描方向MD正交或近似正交的副掃描方向SD上被搬送。另外,在感光體鼓21的周圍沿旋轉方向配置有帶電部23、線式頭29、顯影部25及感光體清潔器27。而且,通過這些功能部來執行帶電動作、潛像形成動作及調色劑顯影動作。因此,當彩色模式執行時,將由所有的圖像形成站Y、 M、C、 K形成的調色劑像重疊到轉印帶單元8所具有的轉印帶81上形成彩色圖像,並且,當單色模式執行時,只利用由圖像形成站K形成的調色劑像來形成單色圖像。另外,在圖3中,由於圖像形成單元7的各圖像形成站構成相同,所以,為了方便圖示僅對一部分的圖像形成站賦予標記,而對其他的圖像形成站省略了標記。
帶電部23具備表面由彈性橡膠構成的帶電輥。該帶電輥構成為在帶電位置與感光體鼓21的表面抵接而從動旋轉,伴隨著感光體鼓21的旋轉動作相對感光體鼓21向從動方向以周速從動旋轉。而且,該帶電輥與帶電偏壓發生部(省略圖示)連接,接受來自帶電偏壓發生部的帶電偏壓的供電,在帶電部23與感光體鼓21抵接的帶電位置使感光體鼓21的表面帶電。
線式頭29按照其長度方向與主掃描方向MD對應、且其寬度方向與副掃描方向SD對應的方式,相對感光體鼓21配置,線式頭29的長度方向與主掃描方向MD近似平行。線式頭29具備沿長度方向排列配置的多個發光元件,並與感光體鼓21遠離配置。而且,從這些發光元件向基於帶電部23而帶電的感光體鼓21的表面照射光,在該表面形成靜電潛像。
顯影部25具有在表面擔載調色劑的顯影輥251。而且,基於從與顯影輥251電連接的顯影偏壓發生部(省略圖示)向顯影輥251施加的顯影偏壓,在顯影輥251與感光體鼓21抵接的顯影位置,帶電調色劑從顯影輥251向感光體鼓21移動,使利用線式頭29形成的靜電潛像顯著化。
這樣,當在上述顯影位置被顯著化的調色劑像沿著感光體鼓21的旋轉方向D21被搬送之後,在後面詳細敘述的轉印帶81與各感光體鼓21抵接的一次轉印位置TR1處,被一次轉印到轉印帶81上。
而且,本實施方式在感光體鼓21的旋轉方向D21的一次轉印位置TR1的下遊側且帶電部23的上遊側,與感光體鼓21的表面抵接地設置有感光體清潔器27。該感光體清潔器27通過與感光體鼓的表面抵接,來清理一次轉印後殘留在感光體鼓21的表面的調色劑,將其除去。
轉印帶單元8具備驅動輥82、圖3中配置在驅動輥82的左側的從動輥83 (刮板對置輥)、和架設於這些輥上並被向圖示箭頭D81的方向(搬送方向)循環驅動的轉印帶81。而且,轉印帶單元8在轉印帶81的內側具備當安裝感光體盒時,與各圖像形成站Y、 M、 C、 K所具有的感光體鼓21分別一一對置配置的4個一次轉印輥85Y、 85M、 85C、 85K。這些一次轉印輥85分別與一次轉印偏壓發生部(省略圖示)電連接。而且,如後面詳述那樣,當執行彩色模式時如圖3所示,通過將所有的一次轉印輥85Y、 85M、 85C、 85K定位到圖像形成站Y、 M、 C、 K偵lj,使轉印帶81與圖像形成站Y、 M、 C、 K分別具有的感光體鼓21按壓抵接,在各感光體鼓21與轉印帶81之間形成一次轉印位置TR1。並且,通過以適當的時機從上述一次偏壓產生部對一次轉印輥85施加一次轉印偏壓,將各感光體鼓21的表面上形成的調色劑像在各自對應的一次轉印位置TR1處,轉印到轉印帶81表面,形成彩色圖像。
另一方面,在執行單色模式時,通過使4個一次轉印輥85中的彩色一次轉印輥85Y、 85M、 85C分別從對置的圖像形成站Y、 M、 C離開,並只使單色一次轉印輥85K與圖像形成站K抵接,而只使單色圖像形成站K與轉印帶81抵接。結果,僅在單色一次轉印輥85K與圖像形成站K之間形成一次轉印位置TR1。然後,通過在適當的時機從一次轉印偏壓發生部向單色一次轉印輥85K施加一次轉印偏壓,將各感光體鼓21的表面上形成的調色劑像在一次轉印位置TR1處,轉印到轉印帶81表面,形成單色圖像。
並且,轉印帶單元8具備在單色一次轉印輥85K的下遊側且驅動輥82的上遊側配置的下遊側導向輥86。另外,該下遊側導向輥86構成為,在單色一次轉印輥85K與圖像形成站K的感光體鼓21抵接形成的一次轉印位置TR1處單色一次轉印輥85K與感光體鼓21的公共內切線上,與轉印帶81抵接。
驅動輥82沿著圖示箭頭D81的方向循環驅動轉印帶81,並且兼做二次轉印輥121的支承輥。在驅動輥82的周面形成有厚3mm左右、體積電阻率為1000kQ,cm以下的橡膠層,作為通過藉助金屬制的軸接地,來從省
13略圖示的二次轉印偏壓產生部經由二次轉印輥121而供給的二次轉印偏壓 的導電路徑。通過這樣在驅動輥82上設置具有高摩擦和衝擊吸收性的橡
膠層,片材向驅動輥82與二次轉印輥121的抵接部分(二次轉印位置TR2) 進入時的衝擊難以傳遞到轉印帶81,能夠防止畫質的劣化。
供紙單元ll具備供紙部,其具有能夠層疊保持片材的供紙盒77、 和從供紙盒77逐張供給片材的拾取輥79。由拾取輥79從供紙部供給出的 片材在阻礙輥對80中被調整供給時機後,沿著片材引導部件15被提供到 二次轉印位置TR2。
二次轉印輥121相對轉印帶81被設置成自由抵接分離,被二次轉印 輥驅動機構(省略圖示)分離抵接驅動。定影單元13具有內置有滷素 加熱器等發熱體並旋轉自如的加熱輥131、和對該加熱輥131按壓施力的 加壓部132。而且,表面被二次轉印了圖像的片材通過片材引導部件15 被引導到由加熱輥131與加壓部132的加壓帶1323形成的夾持(nip)部, 在該夾持部中圖像被以規定的溫度熱定影。加壓部132由兩個輥1321、 1322和架設於這些輥的加壓帶1323構成。而且,通過將加壓帶1323的表 面中被兩個輥1321、 1322牽拉的帶張力面按壓到加熱輥131的周面,可 以寬泛地取得由加熱輥131和加壓帶1323形成的夾持部。另外,這樣經 過定影處理的片材被輸送到在殼體主體3的上面部設置的排紙盤4中。
此外,在該裝置中,與刮板對置輥83對置配置有清潔部71。清潔部 71具有清潔刮板711和廢棄調色劑箱713。清潔刮板711通過將其前端部 藉助轉印帶81與刮板對置輥83抵接,而將二次轉印後殘留於轉印帶的調 色劑或紙粉等異物除去。然後,將被如此除去的異物回收到廢棄調色劑箱 713中。而且,清潔刮板711及廢棄調色劑箱713與刮板對置輥83構成一 體。因此,在如接下來說明那樣移動刮板對置輥83的情況下,清潔刮板 711及廢棄調色劑箱713也與刮板對置輥83 —同移動。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線式頭的概略的立體圖。而圖6是圖5所示的線 式頭的寬度方向剖面圖。如上所述,按照其長度方向LGD與主掃描方向 MD對應、且其寬度方向LTD與副掃描方向SD對應的方式,將線式頭29 相對感光體鼓21配置。其中,長度方向LGD與寬度方向LTD相互正交 或近似正交。如後所述,該線式頭29中,在頭基板293上形成有多個發光元件,各發光元件朝向感光體鼓21的表面射出光束。鑑於此,在本說
明書中,將與長度方向LGD及寬度方向LTD正交的方向、即從發光元件 朝向感光體鼓表面的方向設為光束的行進方向Doa。該光束的行進方向 Doa與後述的光軸OA平行或近似平行。
線式頭29具備外殼291 ,並且在該外殼291的長度方向LGD的兩端 設置有定位銷2911和螺栓插入孔2912。而且,通過將該定位銷2911嵌入 到在覆蓋感光體鼓21並且相對感光體鼓21被定位的感光體罩(未圖示) 上貫穿設置的定位孔(未圖示)中,可以相對感光體鼓21定位線式頭29。 進而,通過經由螺栓插入孔292將固定螺栓擰入到感光體罩的螺栓孔(未 圖示)中進行固定,可以使線式頭29相對感光體鼓21被定位固定。
在外殼291的內部配置有頭基板293、遮光部件297及兩個透鏡陣列 299 (299A、 299B)。外殼291的內部與頭基板293的表面293—h抵接, 另一發麵,背蓋2913與頭基板293的背面293—t抵接。該背蓋2913被固 定器具2914經頭基板293按壓在外殼291內部。g卩,固定器具2914具有 將背蓋2913向外殼291內部側(圖6中的上側)按壓的彈性力,通過基 於該彈性力按壓背蓋,可使外殼291的內部被光密閉(換言之,不從外殼 291內部漏光及不從外殼291的外部侵入光)。其中,固定器具2914沿著 外殼291的長度方向LGD被設置多處。
在頭基板293的背面293—t上設置有將多個發光元件組化的發光元件 組295。頭基板293由玻璃等透光性部件形成,發光元件組295的各發光 元件射出的光束能夠從頭基板293的背面293—t向表面293—h透過。該 發光元件是底部發射型的有機EL (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被密封 部件294覆蓋。下面對該頭基板293的背面293—t中的發光元件的配置進 行詳細說明。
圖7是表示頭基板的背面的構成的圖,相當於從頭基板的表面觀察背 面的情形。而圖8是表示設置在頭基板背面的發光元件組的構成的圖。其 中,在圖7中用雙點劃線表示了透鏡LS,但這只是表示發光元件組295 相對透鏡LS —一設置的情形,不表示透鏡LS被配置在頭基板背面。如圖 7所示,發光元件組295將8個發光元件2951組化而構成。而且,在各發 光元件組295中,8個發光元件2951配置如下。即如圖8所示,在發光元件組295中,沿長度方向LGD排列4個發光元件2951構成發光元件行 2951R,並且在寬度方向LTD以發光元件行間距Pelr排列設置有2個發光 元件行2951R。而且,各發光元件行2951R在長度方向LGD相互錯位, 各發光元件2951的長度方向LGD的位置互不相同。並且,這樣構成的發 光元件組295在長度方向LGD具有長度發光元件組寬度W295gm,並在 寬度方向LTD具有寬度發光元件組寬度W295gs,長度發光元件組寬度 W295gm大於寬度發光元件組寬度W295gs。
而且,在頭基板293的背面293—t配置有多個這樣構成的發光元件組 295。 S卩,在寬度方向LTD互不相同的位置配置了3個發光元件組295的 發光元件組列295C,沿著長度方向LGD排列有多個。換言之,在長度方 向LGD排列多個發光元件組295構成發光元件組行295R,並在寬度方向 LTD設置有3行發光元件組行295R。並且,各發光元件組行295R在長度 方向LGD相互錯位配置,各發光元件組295的長度方向LGD的位置PTE 互不相同。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發光元件組295在頭基板293中 以二維方式配置。另外,在該圖中,發光元件組295的位置由發光元件組 295的重心位置代表,發光元件組295的長度方向LGD的位置PTE,由從 發光元件組295的位置朝長度方向軸LGD向下引出的垂線的垂足表示。
這樣形成於頭基板293的各發光元件2951例如接受來自TFT (Thin Film Transistor)電路等的驅動,射出相等波長的光束。該發光元件2951 的發光面是所謂的完全擴散面光源,從發光面射出的光束遵照朗伯的餘弦 定律。
返回到圖5、圖6繼續說明。在頭基板293的表面293—h抵接配置有 遮光部件297。遮光部件297中按多個發光元件組295的每一個設置有導 光孔2971 (換言之,針對多個發光元件組295 —一對應設置有多個導光孔 2971)。各導光孔2971作為在光束的行進方向Doa貫通的近似圓柱狀的 孔而形成於遮光部件297。並且,在遮光部件297的上側(頭基板293的 相反側),沿著光束的行進方向Doa排列配置有2個透鏡陣列299。
這樣,沿著光束Doa的行進方向,在發光元件組295與透鏡陣列299 之間配置有按每個發光元件組295設置了導光孔2971的遮光部件297。因 此,從發光元件組295發出的光束通過與該發光元件組295對應的導光孔
162971,射向透鏡陣列299。反過來說,從發光元件組295射出的光束中, 朝向與該發光元件組295對應的導光孔2971以外的光束被遮光部件297 遮擋。這樣,從一個發光元件組295射出的光經由同一導光孔2971射向 透鏡陣列299,並且可通過遮光部件297防止從不同的發光元件組295射 出的光束之間的幹擾。
圖9是透鏡陣列的俯視圖,相當於從像面側(圖6的上側)觀察透鏡 陣列的情況。在透鏡陣列299中,按每個發光元件組295設置有透鏡LS。 即如該圖所示,在透鏡陣列299中,由配置在寬度方向LTD不同位置的3 個透鏡LS構成的透鏡列LSC在長度方向LGD排列有多個。換言之,在 透鏡陣列299中,沿長度方向LGD排列多個透鏡LS構成透鏡行LSR,並 且在寬度方向LTD設置有3行的透鏡行LSR。而且,各透鏡行LSR在長 度方向LGD相互錯位配置,各透鏡LS的長度方向LGD的位置PTL互不 相同。這樣,在透鏡陣列299中,多個透鏡LS以二維方式配置。另外, 在該圖中,透鏡LS的位置由透鏡LS的透鏡面LSF的中心來代表,透鏡 LS的長度方向LGD的位置PTL由從透鏡LS的中心向長度方向軸LGD 引出的垂線的垂足表示。
圖10是透鏡陣列及頭基板等的長度方向的剖面圖,表示了包括形成 在透鏡陣列中的透鏡LS的光軸的長度方向剖面。透鏡陣列299具有表面 299—h及背面299—t,在表面299—h中按每個發光元件組295形成有透 鏡LS。因此,在表面299—h中存在著形成有透鏡LS而具有有限的曲率 的部分、和沒有形成透鏡LS而具有無限大的曲率的平端部PL。該透鏡陣 列299例如可以通過特開2005—276849號公報等記載的方法形成。艮口, 具有與透鏡LS的形狀對應的凹部的模具,與作為透鏡基板2991的透光性 基板抵接。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基板作為該透光性基板。在模具與透光性基 板之間填充光固化性樹脂。通過對該光固化性樹脂照射光,使光固化性樹 脂固化,在透光性基板上形成透鏡LS。然後,當光固化性樹脂固化而形 成了透鏡時,將模具脫模。這樣,可以利用模具形成透鏡陣列299。
在該線式頭29中,具有這樣構成的透鏡陣列299沿著光束的行進方 向Doa排列配置有兩個(299A、 299B),沿著光的行進方向Doa排列的 2個透鏡LSI 、 LS2按各發光元件組295的每一個配置(圖5、圖6、圖10)。而且,通過與相同的發光元件組295對應的第一透鏡LS1及第二透鏡LS2 各自的透鏡中心的光軸OA (圖IO中用雙點劃線表示),與頭基板293的 背面293—t正交或近似正交。這裡,光束行進方向Doa的上遊側的線式 頭299A的透鏡LS是第一透鏡LS1,光束行進方向Doa的下遊側的線式 頭299B的透鏡LS是第二透鏡LS2。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沿著光 束的行進方向Doa排列配置有多個透鏡陣列299,所以,能夠提高光學設 計的自由度。
另外,雖然圖5、圖6中省略了記載,但沿著光束的行進方向Doa在 透鏡陣列299A、 299B之間設置有光圈板298,在該光圈板298上按每個 發光元件組295貫穿設置有光圈開口 2981。其中,在光圈板298中將光圈 開口 2981及其周緣部分稱為"光圈2982", g卩,該光圈2982按每個發光元 件組295設置。
這樣,線式頭29所具備的成像光學系統具有第一、第二透鏡LS1、 LS2及光圈2982。因此,從發光元件組295射出的光束在通過第一透鏡 LSI之後,被光圈2982 (光圈板298)匯聚、向第二透鏡LS2入射。這樣, 光束由第一、第二透鏡LS1、 LS2成像,在感光體鼓表面(像面)形成點 SP。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感光體鼓表面在點形成之前通過帶電部23而 帶電。因此,形成了點SP的區域被除電,形成點潛像Lsp。然後,如此 形成的點潛像Lsp —邊被擔載在感光體鼓表面, 一邊向副掃描方向SD的 下遊側搬送。並且,如接下來的"C.基本動作"一項說明那樣,點SP在與 感光體鼓表面的移動對應的時機形成,由此可形成沿著主掃描方向MD排 列的多個點潛像Lsp。
C.基本動作
圖11是用於說明由線式頭形成的點的立體圖。其中,在圖11中省略 了透鏡陣列299的記載。如圖11所示,各發光元件組295能夠沿著主掃 描方向MD在互不相同的曝光區域ER形成點組SG。這裡,點組SG是發 光元件組295的全部發光元件2951同時發光而形成的多個點SP的集合。 如該圖所示,能夠在沿著主掃描方向連續的曝光區域ER中形成點組SG 的3個發光元件組295在寬度方向LTD相互錯位配置。即,例如,能夠在沿著主掃描方向MD連續的曝光區域ER—1、ER—2、ER一3形成點組SG—1、 SG_2、 SG—3的3個發光元件組295—1、 295一2、 295—3在寬度方向LTD上 相互錯位配置。這3個發光元件組295構成發光元件組列295C,沿著長 度方向LGD排列有多個發光元件組列295C。結果,在圖7的說明時也己 敘述,3行的發光元件組行295R_A、 295R一B、 295R一C在寬度方向LTD 排列,並且,各發光元件組行295R一A等沿副掃描方向SD在互不相同的 位置形成點組SG。
即,在該線式頭29中,多個發光元件組295 (例如發光元件組295—1、 295一2、 295—3)沿寬度方向LTD被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並且,沿寬 度方向LTD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的各發光元件組295,沿副掃描方向 SD在互不相同的位置形成點組SG (例如點組SG一1、 SG_2、 SG_3)。
換言之,在該線式頭29中,沿寬度方向LTD在互不相同的位置配置 有多個發光元件2951 (例如屬於發光元件組295—1的發光元件2951、和 屬於發光元件組295_2的發光元件2951沿著寬度方向LTD配置在互不相 同的位置)。而且,沿著寬度方向LTD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的各發光 元件2951,在副掃描方向LTD的互不相同的位置形成點SP (例如屬於點 組SG一1的點SP、和屬於點組SG—2的點SP形成在副掃描方向SD的互不 相同的位置)。
這樣,由發光元件2951在副掃描方向SD形成點SP的位置不同。因 此,為了沿主掃描方向MD排列形成多個點潛像Lsp (即,沿副掃描方向 SD在相同的位置形成多個點潛像Lsp),需要考慮該點形成位置的差異。 鑑於此,在該線式頭29中,各發光元件2951以與感光體鼓表面的移動對 應的時機發光。
圖12是表示上述線式頭的點形成動作的圖。下面,利用圖7、圖ll、 圖12對線式頭的點形成動作進行說明。概略而言,通過感光體鼓表面(潛 像擔載體表面)沿副掃描方向SD移動,並且頭控制模塊54 (圖4)以與 感光體鼓表面的移動對應的時機使發光元件2951發光,由此形成在主掃 描方向MD排列的多個點潛像Lsp。
首先,使寬度方向LTD上屬於最上遊的發光元件組295—1、 295—4等 的發光元件行2951R (圖11)中、寬度方向LTD的下遊側的發光元件行2951R發光。然後,基於該發光動作而射出的多條光束通過透鏡LS成像, 在感光體鼓表面形成點SP。其中,由於透鏡LS具有倒立特性,所以來自 發光元件2951的光束被倒立成像。這樣,在圖12的"第一回,,的影線圖案 的位置形成點潛像Lsp。另外,在該圖中,白色的圓圈表示尚未形成但今 後會形成而預定的點潛像。而且,在該圖中,用符號2951 —1 295—4標記 的點潛像,表示是由與各自被賦予的符號對應的發光元件組295形成的點 潛像。
接著,使屬於該發光元件組295—1、 295—4等的發光元件行2951R中、 寬度方向LTD的上遊側的發光元件行2951R發光。然後,基於該發光動 作而射出的多條光束通過透鏡LS成像,在感光體鼓表面形成點SP。這樣, 在圖12的"第二回"的影線圖案的位置形成點潛像Lsp。其中,之所以從寬 度方向LTD的下遊側發光元件行2951R開始依次發光,是為了與透鏡LS 具有倒立特性對應。
接著,使屬於從寬度方向上遊側起第二個發光元件組295—2等的發光 元件行2951R中、寬度方向LTD的下遊側的發光元件行2951R發光。然 後,基於該發光動作而射出的多條光束通過透鏡LS成像,在感光體鼓表 面形成點SP。這樣,在圖12的"第三回"的影線圖案的位置形成點潛像Lsp。
接著,使屬於從寬度方向上遊側起第二個發光元件組295_2等的發光 元件行2951R中、寬度方向LTD的上遊側的發光元件行2951R發光。然 後,基於該發光動作而射出的多條光束通過透鏡LS成像,在感光體鼓表 面形成點SP。這樣,在圖12的"第四回"的影線圖案的位置形成點潛像Lsp。
接著,使屬於從寬度方向上遊側起第三個發光元件組295_3等的發光 元件行2951R中、寬度方向LTD的下遊側的發光元件行2951R發光。然 後,基於該發光動作而射出的多條光束通過透鏡LS成像,在感光體鼓表 面形成點SP。這樣,在圖12的"第五回"的影線圖案的位置形成點潛像Lsp。
最後,使屬於從寬度方向上遊側起第三個發光元件組295一3等的發光 元件行2951R中、寬度方向LTD的上遊側的發光元件行2951R發光。然 後,基於該發光動作而射出的多條光束通過透鏡LS成像,在感光體鼓表 面形成點SP。這樣,在圖12的"第六回"的影線圖案的位置形成點潛像Lsp。 由此,通過執行第一 第六回的發光動作,可以從副掃描方向SD的上遊側的點SP起依次形成點SP,從而形成沿主掃描方向MD排列的多個點潛 像Esp 。
D.透鏡陣列所要求的構成
如上所述,在透鏡陣列299中,多個透鏡LS以二維方式配置。因此, 考慮這樣的透鏡陣列299所要求的構成。如一般公知那樣,由於光的衍射 的影響,艾裡斑(Airy disk)強度為零的直徑a由下述公式決定。
a = 1.22 x X/NAimg
=1.22 x人/sin (e) …式1
其中,X是光束的波長,NAimg是像側數值孔徑,6是角孔徑(半角)。 因此,對於像面中的點SP的形狀而言,除了根據作為光源的發光元件2951 酌形狀及光學系統的像差決定的形狀之外,還會因衍射的影響變粗。根據 該式1,角孔徑(半角)為8。且波長為630nm時,點SP的粗度為5.5pm 左右。這相當於解析度為1200dpi (dots per inch)時的像素間距(換言之, 鄰接形成的點潛像Lsp間的間距)的25%以上。因此,從進行高解析度的 光寫入的觀點出發,希望折射對點形狀的影響不會大於此。即,優選通過 使像側角孔徑(半角)大於8°,來抑制因折射引起點SP變粗。
另外,雖然線式頭29靠近像面(被照射面)而使用,但為了避免部 件的幹擾與放電等不良情況,需要最低限度的間隔S (線式頭29與像面的 間隔)。在採用了像側遠心光學系統,使得不易因感光體鼓21表面的振 動等所產生的間隔S的變動而發生寫入位置變動(感光體鼓表面的點SP 的位置變動)的情況下,需要滿足下式。
Wlpm > 2xSxtan (e) xm/ (m—l)…式2
其中,m是透鏡行LSR的個數(行數)。而Wlpm是光學系統最終 面中的光線通過區域LP在主掃描方向MD (長度方向LGD)的寬度。其 中,光學系統最終面是指最靠近非像面側的光學面,在圖IO所示的光學 系統中,第二透鏡LS2的透鏡面相當於光學系統最終面。而光線通過區域 LP是指在關注的光學面中光束通過的範圍。另外,針對公式2的導出將 在後面詳細敘述。
在實際製造透鏡陣列時,透鏡外周附近存在著難以形成面的精度的傾向。因此,希望透鏡直徑DM是在光線通過區域寬度LP上具有幾十pm 左右的寬裕量的大小。這裡,當將透鏡直徑的寬裕量設為a時,主掃描方 向MD (長度方向LGD)上的透鏡直徑DMm (主掃描透鏡直徑DMm) 可由下述公式賦予。
DMm = Wlpm + a …式3
並且,為了在透鏡陣列299中抑制鄰接的透鏡LS間的幹擾,主掃描 方向MD上的點組SG的寬度Wsgm (主掃描點組寬度Wsgm)相對主掃 描透鏡直徑DMm需要設定在由下述公式決定的範圍。
Wsgm>DMm/m …式4
因此,如果設像側角孔徑e為8。、間隔S為lmm、透鏡直徑的寬裕 量a為0.1mm,則透鏡直徑及主掃描點組寬度Wsgm如下所述。g卩,在透 鏡行LSR的行數m二2的情況下,需要DMm>0.66mm、且Wsgm>DMm/2 =0.33mm。而在透鏡行LSR的行數m = 3的情況下,需要DMm>0.52mm、 且Wsgm>DMm/3 = 0.173mm。另外,在透鏡行LSR的行數m=4的情況 下,需要DMm〉0.47mm、且Wsgm>DMm/4 = 0.1175mm。這樣,透鏡陣 列299需要具備將透鏡直徑為0.5mm左右以上的透鏡二維配置的結構。
這裡,預先導出了公式2。該公式2可以根據點組與透鏡直徑應該滿 足的關係導出。因此,在利用圖13對與點組相關的量進行了說明後,利 用圖14、圖15來進行公式2的導出。圖13是表示形成於像面的點組的圖。 如圖13所示,點組SG在主掃描方向MD具有主掃描點組寬度Wsgm,並 在副掃描方向SD具有副掃描點組寬度Wsgs。如圖13所示,該主掃描點 組寬度Wsgm可以作為在鄰接的曝光區域ER中形成的2個點組SG (例 如圖11中的點組SG1、 SG2)各自的第一點SP1之間的間距而求出。這 裡,第一點SP1是在各點組SG中位於主掃描方向MD的最上遊的點SP。
圖14是表示點組與透鏡直徑等的關係的圖,圖15是表示點組與光 學系統最終面的光線通過區域的關係的圖。在圖14的"透鏡陣列"一欄中, 表示了透鏡LS與透鏡LS中的光線通過區域LP的關係。而且,還表示了 透鏡LS在主掃描方向MD (長度方向LGD)的直徑作為主掃描透鏡直徑 DMm,並表示了透鏡LS在副掃描方向SD (寬度方向LTD)的直徑作為 副掃描透鏡直徑DMs。並且,表示了光線通過區域LP在主掃描方向MD(長度方向LGD)的寬度作為主掃描通過區域寬度Wlpm,並表示了光線 通過區域LP在副掃描方向SD (寬度方向LTD)的寬度作為副掃描通過 區域寬度Wlps。另外,如圖8所示,在發光元件組295中,長度發光元 件組寬度W295gm大於寬度發光元件組寬度W295gs。因此,與之對應, 主掃描通過區域寬度Wlpm大於副掃描通過區域寬度Wlps。而且,在圖 14的"感光體鼓表面"一欄中,表示了形成於感光體鼓表面(像面)的點組 SG。其中,該欄的雙點劃線是將形成各點組的透鏡LS投影到感光體鼓表 面的標記。
透鏡行SGR中鄰接的透鏡LS間的間距(行內透鏡間距)被表示為 (mxWsgm)。由於為了排列透鏡LS,該行內透鏡間距需要大於各透鏡 中的光線通過區域LP在主掃描方向MD的寬度Wlpm,所以,需要滿足 下述公式。
L《m x Wsgm ...式5
而且,為了抑制因像面(被照射面)與線式頭29的距離變動引起的、 點SP的形成位置(光束點SP的入射位置)的變動,在按照像側近似成為 遠心的方式構成光學系統的情況下,下述公式Wlpm/2^Wsgm/2 + Sxtan (e)成立。如果將該公式兩邊乘以2,則可得到下式
Wlpm》Wsgm + 2xSxtan (9) …式6。
若將橫軸作為Wsgm、縱軸作為Wlpm來描繪公式5和公式6,則如 圖15所示,滿足兩個公式的範圍成為圖15的斜線範圍。而且,如果求取 圖15中的兩線的交點、來求出能夠取得與斜線部對應的Wlpm的範圍, 則可導出下述公式。
Wlpm^ 2 x S x tan (e) x m/ (m—l) …式2
E.本實施方式的透鏡陣列的構成
通過以上研究,為了構成按每個組化的發光元件組295設置一個透 鏡LS,並且將該透鏡LS 二維配置的透鏡陣列299,需要使透鏡直徑為 0.5mm左右以上。S卩,在透鏡陣列299中,二維配置具有比較大的透鏡直 徑的透鏡LS作為所謂0.5mm的微透鏡,緻密排列凹凸形狀。這樣,緻密 排列了凹凸形狀的透鏡陣列299在透鏡陣列形成時具有使模具的脫模性降低的傾向。結果,有時在模具脫模時會發生透鏡LS的透鏡面受損的問題, 有可能損害透鏡LS的面精度。
鑑於此,本實施方式在成像光學系統的包括光軸OA的透鏡LS的剖 面中,使LS透鏡的外周部OC的曲率具有與透鏡LS在光軸OA上的曲率 (即透鏡中心CT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具有比透鏡LS在光軸上OA 的曲率(即透鏡中心CT的曲率)小的絕對值。因此,透鏡外周部OC處 的切線角度被抑制得小,各透鏡LS具有容易從模具脫離的形狀。結果, 能夠提高透鏡陣列的脫模性。下面對其進行詳述。其中,只要沒有特別限 定,貝l」"透鏡剖面"或"透鏡的剖面"都表示包含光軸OA的透鏡LS的剖面。
圖16是表示透鏡的包含光軸OA的剖面的圖。該圖所示的透鏡LSb 或透鏡LSc相當於本發明涉及的透鏡。透鏡LSa用於和本發明的透鏡進行 比較而記載。透鏡LSa、 LSb、 LSc都形成在透鏡陣列表面299—h。在該 圖中,記載了透鏡LSa、 LSb、 LSc按照各自的透鏡中心一致的方式被重 疊,透鏡LSa、 LSb、 LSc具有相等大小的垂度。而且,各透鏡LSa、 LSb、 LSc在透鏡中心CT具有相等的曲率半徑Ra。
在該圖中,透鏡LSa的曲率中心CC被表示為曲率中心CCa,透鏡 LSb的外周部的中心CC被表示為曲率中心CCb,透鏡LSc的外周部的曲 率中心CC被表示為曲率中心CCc。而且,本說明書中的曲率CV可以定 義如下(參照圖16的四方框)。艮卩,曲率CV (CVa、 CVb、 CVc)的絕 對值是曲率半徑R (Ra、 Rb、 Rc)的倒數。並且,在比透鏡LS的透鏡面 靠近光束行進方向Doa的遠端側的空間(方向Doa的下遊側)中具有曲率 中心CC的情況下,由該曲率中心CC賦予的曲率CV為正。另一方面, 在比透鏡LS的透鏡面靠近光束行進方向Doa的跟前側(方向Doa的上遊 側)中具有曲率中心CC的情況下,由該曲率中心CC賦予的曲率CV為 負。
並且,在該圖中,對透鏡LSa的外周部OC賦予了符號OCa,對透 鏡LSb的外周部OC賦予了符號OCb,對透鏡LSc的外周部OC賦予了符 號OCc。另外,在本說明書中,透鏡LS的外周部OC被定義如下。艮P, 包含平端部PL的平坦的平坦面PLS與透鏡LS的交界是透鏡外周部。其 中,以後將利用透鏡外周部的切線角度迸行說明。鑑於此,預先對該切線角度進行定義。
圖17是透鏡外周部的切線角度的定義圖,表示了包括光軸OA的剖
面。首先,將透鏡外周部OC處相對透鏡面LSF的切線設為TL。接著, 將透鏡TL與平坦面PLS交叉形成的角度中,形成在透鏡側的角度設為角 度(31、 P2。而且,這些角度(31、 (32中形成在透鏡中心側的角度(31為切線 角度。此時,角度(31可以取下式0°<(31<90°範圍中的值。另外,切線斜率 由tan ((31)表示。
如圖16所示,在透鏡LSa中,透鏡中心CT處的曲率與透鏡外周部 OCa處的曲率都是曲率CVa二一l/Ra。與之相對,在透鏡LSb中,透鏡外 周部OCb的曲率CVb= — l/Rb具有比透鏡中心CT的曲率CVa= — l/Ra 小的絕對值。而且,在透鏡LSc中,透鏡外周部OCc的曲率CVc二l/Rc 具有與透鏡中心的曲率CVa^ — l/Ra相反的符號。由於這樣地構成了透鏡 LSb、 LSc,所以,能夠將透鏡外周部OCb、 OCc處的切線角度抑制得比 透鏡LSa的透鏡外周部OCa的切線角度小。目卩,各透鏡LSb、 LSc具有容 易從模具脫離的形狀,結果,排列有這樣的透鏡LSb、 LSc的透鏡陣列具 有良好的脫模性。
這裡,對具有上述的曲率的透鏡LSb、 LSc的透鏡面進行考察。在確 定透鏡面的方面,例如採用圖18所示的曲坐標系是有效的。S卩,根據離 光軸OA的距離r和繞光軸OA的旋轉角度e, r9坐標中的光軸方向的透 鏡面高度z為z二f(r, 0)。該情況下,透鏡面上的坐標r、 e的曲率c(r,
e)可由下述公式表示。
數學式3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5
對於某一角度ei的光軸OA上的曲率而言,由於在光軸上r-二0,可 表示為下式。
數學式
…(式7)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62
(式8)
其剖面的周邊部的曲率相對於#0,可表示為下式,數學式5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6(式9)
因此,在通過某一光軸OA的剖面中,透鏡面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 與光軸OA上的曲率不同符號的條件為r^0,可由下式表示。 隱學式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6(式IO)
表面周邊部的曲率具有比光軸OA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的條件可由 下式表示。
數學式7
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6但是,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作為發光元件2951採用了有機EL 元件,該有機EL元件與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等比較光量少,所 以,具有透鏡LS取入的光量減少的傾向。尤其在採用了底部發射型有機 EL元件時,由於從有機EL元件射出的光束的一部分被頭基板293吸收, 所以,取入到透鏡LS的光量進一步減少。該情況下,為了使透鏡LS取入 足夠的光,可以考慮增大透鏡直徑。但以往通過增大透鏡直徑的作法有可 能導致脫模性惡化。與之相對,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各透鏡LSb、 LSc 具有容易從模具脫離的形狀,所以,能夠不使脫模性惡化地容易地增大透 鏡直徑。因此,可以使透鏡LS取入足夠的光束、執行良好的曝光。
另外,作為包含光軸OA的透鏡剖面,例如可以考慮長度方向LGD 的剖面、寬度方向LTD的剖面、或相對長度方向LGD及寬度方向LTD 具有一定角度的方向的剖面等、多個透鏡剖面。但是,在這樣的包含光軸 OA的透鏡剖面中的任意一個方向的剖面形狀中,只要滿足上述透鏡形狀 條件,就能起到改善脫模性的效果。即,即使不是在所有方向的透鏡剖面 中都滿足透鏡形狀條件,只要任意一個方向的透鏡剖面滿足透鏡形狀條 件,也能起到改善脫模性的效果。這裡,將"在透鏡剖面中,透鏡LS的外 周部OC的曲率是否具有與透鏡LS的光軸OA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 比透鏡LS的光軸OA上的曲率絕對值小"這一上述條件,作為"透鏡形狀 條件"。
作為對透鏡陣列賦予脫模性的原因之一是相互鄰接的透鏡的形狀, 如果考慮該原因,則優選在透鏡LS的排列方向和包含光軸OA的剖面, 構成為滿足透鏡形狀條件。如上述那樣構成的透鏡陣列299例如可以像專 利文獻2 (特開2005—276849號公報)與特開2008—152039號公報等記 載那樣,利用模具形成。即,模具為了形成透鏡LS而形成有多個凹部。 向各凹部中供給光固化性樹脂。然後,在使模具與透鏡基板(透光性基板) 2991抵接的狀態下,向存在於凹部的光固化性樹脂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 在透鏡基板2991的表面形成透鏡LS。然後,在光固化性樹脂固定後,將 模具從透鏡LS及透鏡基板2991分離。此時,相互鄰接的透鏡LS彼此影 響。例如若著眼於圖9的透鏡LS—1,則相對該透鏡LS — 1,透鏡LS—2 在長度方向LGD鄰接配置。而且,如圖19 (a)所示,透鏡LS—1在長
27度方向LGD上與透鏡LS—2接近,他們接近的部分在脫模時相互影響。 因此,對於透鏡LS — 1而言,優選在由該透鏡LS — 1構成的成像光學系統 的包含光軸OA—l的長度方向LGD的剖面,透鏡LS — 1的外周部的曲率 與透鏡LS—1的光軸上的曲率具有相反的符號,或者具有比透鏡LS—1 的光軸OA—1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而且,優選在該剖面上,對於透鏡 LS—2而言,透鏡LS—2的外周部的曲率也具有與透鏡LS—2的光軸OA —2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者具有比透鏡LS—2的光軸0A—2上的曲 率小的絕對值。
另外,如圖9所示,由於包含透鏡LS — 1的透鏡行LSr與包含透鏡 LS —3的透鏡行LSR在寬度方向LTD排列,所以,優選將透鏡LS — 1、 LS—3如下構成。S卩,優選透鏡LS—1構成為,在包含上述光軸0A—1 的寬度方向LTD的剖面(相當於本發明的"第二剖面"),透鏡LS—1的 外周部的曲率與透鏡LS — 1的光軸0A—1上的曲率具有相反的符號、或 者具有比透鏡LS — 1的光軸0A — 1的曲率小的絕對值。而且,優選透鏡 LS —3構成為,在與第二剖面平行且包含透鏡LS — 3的光軸OA—3的剖 面(相當於本發明的"第三剖面"),透鏡LS—3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透 鏡LS — 3的光軸OA—3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者具有比透鏡LS—3的光 軸OA—3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這樣,對應透鏡排列,針對一個剖面或兩個剖面使其滿足透鏡形狀 條件,但當然可以在所有方向的透鏡剖面中,按照滿足透鏡形狀條件的方 式構成透鏡LS。在包含該透鏡LS的成像光學系統中,由於除了脫模性改 善的效果之外,還可期待像差改善的效果,所以,線式頭29能夠實現更 精細的潛像寫入。
F.其他
這樣,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長度方向LGD及主掃描方向SD相當於 本發明的"第一方向",寬度方向LTD及副掃描方向SD相當於本發明的"第 二方向",感光體鼓21相當於本發明的"潛像擔載體"。
另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中,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還能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利用在表面299—h上形成有透鏡LS的透鏡陣列299構成了光學系統。但光學系 統的構成方式不限定於此。
圖20是其他的光學系統的長度方向的剖面圖,表示了形成於透鏡陣 列的透鏡LS的包含光軸的長度方向剖面。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針對 其他光學系統的特徵部分進行敘述,對與上述光學系統公共的部分賦予相 當的符號並省略說明。如圖20所示,在其他的光學系統中,在透鏡陣列 299的背面299—t形成有透鏡LS。因此,在背面299—t存在著形成有透 鏡LS而具有有限的曲率的部分、和未形成透鏡LS而具有無限大的曲率的 平坦部PL。
在該圖所示的光學系統中,具有這樣的結構的透鏡陣列299沿著光 束的行進方向Doa排列配置有兩個(299A、 299B),沿著光的行進方向 Doa排列的2個透鏡LSl、 LS2按各發光元件組295配置。而且,通過與 相同的發光元件組295對應的第一透鏡LSI及第二透鏡LS2的各自透鏡中 心的光軸OA (圖10中由雙點劃線表示),與頭基板293的背面293_t 正交或近似正交。並且,沿著光束的行進方向Doa,在頭基板293與透鏡 陣列299A之間設置有光圈板298,在該光圈板298上按發光元件組295 貫穿設置有光圈開口 2981。
這樣,其他的光學系統具有光圈2982及第一、第二透鏡LS1、 LS2。 因此,從發光元件組295射出的光束在被光圈2982 (光圈板298)匯聚後, 通過第一、第二透鏡LS1、 LS2成像。
而且,其他的光學系統中,也按照在成像光學系統的包含光軸OA 的透鏡LS的剖面,LS透鏡的外周部OC的曲率具有與透鏡LS的光軸OA 上的曲率(即,透鏡中心CT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具有比透鏡LS的 光軸上OA的曲率(即,透鏡中心CT的曲率)小的絕對值的方式,構成 透鏡LS。因此,可將透鏡外周部OC處的切線角度抑制得小,使得各透鏡 LS具有容易從模具分離的形狀。對此進行詳細敘述。
圖21是表示透鏡的包含光軸OA的剖面的圖。圖21隻有在透鏡陣 列299的背面299—t形成了透鏡LS這一點與圖16不同,對於其他的部 分,圖21與圖16同樣。因此,下面主要針對與圖16的差異點進行說明, 對於公共部分省略說明。與圖16的情況相同,圖21所示的透鏡LSb或透鏡LSc相當於本發 明的透鏡,透鏡LSa用於和本發明的透鏡進行比較而記載。在透鏡LSa 中,透鏡中心CT處的曲率和透鏡外周部OCa處的曲率都為曲率CVa= 1/Ra。與之相對,在透鏡LSb中,透鏡外周部OCb的曲率CVb二l/Rb具 有比透鏡中心CT的曲率CVa二l/Ra小的絕對值。而且,在透鏡LSc中, 透鏡外周部OCc的曲率CVc=_l/Rc具有與透鏡中心的曲率CVa=l/Ra 相反的符號。由於這樣地構成了透鏡LSb、 LSc,所以,透鏡外周部OCb、 OCc處的切線角度能夠被抑制得比透鏡LSa的透鏡外周部OCa的切線角 度小。g卩,各透鏡LSb、 LSc具有容易從模具分離的形狀,結果,排列有 這樣的透鏡LSb、 LSc的透鏡陣列具有良好的脫模性。
另夕卜,上述實施方式中,透鏡LS僅設置在透鏡陣列299的表面299 一h或背面299—t的任意一面,但也可以構成為在透鏡陣列299的兩面形 成透鏡LS。
而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採用了2個透鏡陣列299,但透鏡陣列的 個數不限定於此。
並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對作為透鏡基板2991的透光性基板 形成作為透鏡LS的光固化性樹脂,而形成透鏡陣列299。但是,透鏡陣 列299的形成方法不限定於此,也可以通過特開2005—276849號公報等 記載的下述方法形成透鏡陣列299。在該形成方法中,以由熱可塑性樹脂 構成的基板(樹脂基板)被保持為轉移溫度以上的溫度的狀態,將模具加 壓密接到樹脂基板上。然後,在將樹脂基板及模具冷卻到樹脂基板的轉移 溫度以下的時刻,將模具從樹脂基板脫模。即,在這樣的形成方法中,通 過按照透鏡外周部OC的曲率具有與透鏡中心CT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 具有比透鏡中心CT的曲率小的絕對值的方式構成透鏡LS,也能夠實現透 鏡陣列良好的脫模性。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沿著寬度方向LTD排列了3個發光元件 組行295R。但發光元件組行295R的個數不限定於3個,只要為1個以上 即可。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組295由2個發光元件行2951R 構成。但是,構成發光元件組295的發光元件行2951R的個數不限定於2
30個,例如也可以是l個。
而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行2951R由4個發光元件2951 構成。但是,構成發光元件行2951R的發光元件2951的個數不限定於4個。
並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發光元件2951使用了有機EL元件, 但是,也可以使用有機E1元件之外的器件作為發光元件2951,例如可以 使用LED (Light Emitting Diode)作為發光元件2951。
實施例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例限制,當然還能 夠在滿足前後記述的主旨的範圍中適當地施加變更,這都包含在本發明的 技術範圍中。
實施例1
圖22是表示實施例1的光學系統的數據的圖,圖23是實施例1的 光學系統在主掃描方向的剖面圖,圖24是實施例1的副掃描方向的剖面 圖。圖25是表示通過模擬實驗求取圖23及圖24所示的光路時所使用的 條件的圖。如圖25所示,在實施例1中,主掃描點組寬度Wsgm為0.180mm。 與之對應,在圖23中,表示了連結像IMmO、 IMml、 IMm2的光路。艮P, 像IMmO是形成在光軸上(換言之,主掃描方向MD的像高為Omm)的 像,像IMml是主掃描方向MD上的像高為0.09mm (=Wsgm/2)的像, 像IMm2是主掃描方向MD上的像高為一0.09mm ( = _Wsgm/2)的像。 並且,如圖25所示,在實施例1中,副掃描點組寬度Wsgs為0.042mm。 與之對應,在圖24中表示了連結像IMsl、 IMs2的光路。即,像IMsl是 副掃描方向SD上的像高為0.021mm (二Wsgs/2)的像,像IMm2是副掃 描方向SD上的像高為一0.021mm (二一Wsgs/2)的像。
圖26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點圖解的圖。在圖26中,點的位置可以 由主掃描方向MD的主掃描像高IHm、和副掃描方向SD的副掃描像高IHs 表示。即,例如在圖26中位於最上的點圖解是主掃描像高IHm二0.090mm、 且副掃描像高fflS=—0.021mm的點的點圖解。而且,該圖中的入射角 IRm、 IRs表示了形成點的光束的主光線IRL相對入射眼的入射角。這裡
31利用圖27對入射角進行說明。其中,圖27是入射角的說明圖。g卩,當將 在包含光束的行進方向Doa和主掃描方向MD的平面投影了主光線IRL 的光線設為主掃描投影光線IRLm時,該主掃描投影光線IRLm相對主掃 描方向MD的入射角是主掃描入射角IRm。而當將在包含光束的行進方向 Doa和副掃描方向SD的平面投影了主光線IRL的光線設為副掃描投影光 錢IRLs時,該副掃描投影光線IRLs相對副掃描方向SD的入射角是副掃 描入射角IRs。
圖28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第一透鏡的透鏡數據的圖。如該圖所示, 第一透鏡LSI的透鏡直徑為0.54mm (=主掃描通過區域寬度Wlpm+ 0.105mm)。這裡應該關注的是,在第一透鏡LS1中,透鏡中心處的曲率 為1.67,相對於此,透鏡外周部的曲率為0.94。 g口,透鏡外周部的曲率在 絕對值上小於透鏡中心部的曲率。結果,透鏡外周部處的切線斜率(0.462) 被抑制得小。因此,通過排列第一透鏡LS1構成透鏡陣列,可提高透鏡陣 列的脫模性。
圖29是表示實施例1中的第二透鏡的透鏡數據的圖。如該圖所示, 第二透鏡LSI的透鏡直徑為0.54mm (二主掃描通過區域寬度Wlpm十 0.071mm)。這裡應該關注的是,在第二透鏡LS2中,透鏡中心處的曲率 為1.41,相對於此,透鏡外周部的曲率為0.58。 g卩,透鏡外周部的曲率在 絕對值上小於透鏡中心部的曲率。結果,透鏡外周部處的切線斜率(0.370) 被抑制得小。因此,通過排列第二透鏡LS2構成透鏡陣列,可提高透鏡陣 列的脫模性。
另外,如根據圖22的光學系統的數據判斷那樣,實施例1中的第一、 第二透鏡LS1、LS2是以該透鏡的光軸OA為旋轉對稱軸的旋轉對稱透鏡。 因此,在實施例1中能夠實現透鏡構成的簡化。
實施例2
圖30是表示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的數據的圖。在圖30中,主掃描 方向坐標x是主掃描方向MD上的坐標軸,副掃描方向坐標y是副掃描方 向SD上的坐標軸。而且,x—y坐標的原點通過光軸OA。而圖31是實施 例2的光學系統在主掃描方向的剖面圖,圖32是實施例2的副掃描方向
32的剖面圖。如圖31、圖32所示,物體面S1相當於玻璃基板的背面,該實
施例2相當於利用底部發射型的有機EL元件作為發光元件2951的情況。而且,第一透鏡LSI及第二透鏡LS2都形成在玻璃基材的背面。
圖33是表示通過模擬實驗求取圖31及圖32所示的光路時所使用的條件的圖。如圖33所示,在實施例2中,主掃描點組寬度Wsgm為0.65mm。與之對應,在圖31中,表示了連結像IMmO、 IMml、 IMm2的光路。艮P,像IMmO是形成在光軸上(換言之,主掃描方向MD的像高為Omm)的像,像IMml是主掃描方向MD上的像高為0.325mm (=Wsgm/2)的像,像IMm2是主掃描方向MD上的像高為一0.325mm ( = —Wsgm/2)的像。並且,如圖33所示,在實施例2中,副掃描點組寬度Wsgs為0.0635mm。與之對應,在圖24中表示了連結像IMsl、 IMs2的光路。g卩,像IMsl是副掃描方向SD上的像高為0.03175mm (=Wsgs/2)的像,像IMm2是副掃描方向SD上的像高為一0.03175mm ( = —Wsgs/2)的像。
圖36是表示實施例2中的第一透鏡的透鏡數據的圖。如該圖所示,第一透鏡LSI的透鏡直徑為1.60mm (二主掃描通過區域寬度Wlpm十0.187mm)。這裡應該關注的是,在第一透鏡LS1中,透鏡中心處的曲率為0.686,相對於此,透鏡外周部的曲率為0.003。即,透鏡外周部的曲率在絕對值上小於透鏡中心部的曲率。結果,透鏡外周部處的切線斜率
(0.512)被抑制得小。因此,通過排列第一透鏡LSI構成透鏡陣列,可提高透鏡陣列的脫模性。
而圖34是表示實施例2中的第二透鏡的主掃描方向透鏡數據的圖。如該圖所示,第二透鏡LS2的透鏡直徑為1.60mm (=主掃描通過區域寬度Wlpm+0.077mm)。這裡應該關注的是,在第二透鏡LS2中,相對於透鏡中心處的曲率為0.889,透鏡外周部的曲率為0.354。透鏡外周部的曲率在絕對值上小於透鏡中心部的曲率。結果,透鏡外周部處的切線斜率
(0.668)被抑制得小。因此,通過排列第二透鏡LS2構成透鏡陣列,可提高透鏡陣列的脫模性。
並且,在實施例2中可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目口,如圖30 圖32所示,第二透鏡LS的透鏡面是xy多項式面,在主掃描方向MD與副掃描方向SD剖面形狀不同。當為了改善脫模性而使曲率變化時,由於使切線斜率急劇變化有可能招致模具加工的效率惡化等其他不良情況,因此不優
選。但是,如圖14等所示,由於具有發光元件行2951R的發光元件組295的構成,光線通過區域LP成為在主掃描方向MD長的長圓形狀。因此,從副掃描方向SD上的光線通過區域LP的邊界到透鏡外周的距離比較長。茵此,通過使主掃描方向剖面與副掃描方向剖面的透鏡形狀不同,即使在副掃描方向剖面中切線斜率緩和變化,也能夠將透鏡外周部處的透鏡切線斜率抑制得小。圖35是表示實施例2的第二透鏡的副掃描方向透鏡數據的圖。如該圖所示,第二透鏡LS2的透鏡直徑為1.70mm (=副掃描通過區域寬度Wlps+0.693mm)。這裡應該關注的是,在第二透鏡LS2的副掃描方向剖面中,透鏡中心處的曲率為0.877,湘對於此,透鏡外周部的曲率為一0.886。即,透鏡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透鏡中心部的曲率相反的符號。結果,透鏡外周部處的切線斜率(0.440)被抑制得小。g卩,在實施例2中,為了根據發光元件組295的構成使透鏡的構成適當,第二透鏡LS2的主掃描方向MD的剖面形狀、與第二透鏡LS2的副掃描方向SD的剖面形狀不同。
而且,為了利用r0坐標系表示第二透鏡LS的透鏡面S7,需要將圖32所示的xy坐標系變換為re坐標系,當設x軸的正方向為9 = 0時,可以由x二r'cose, y二r'sine表示。因此,對第二透鏡LS的透鏡面S7進行表示的xy多項式可以利用r0坐標系表示如下。數學式8
……,...........-+ 4r2 cof 0十Br2s化2 0 + CV* cos4 0 cof 0sin2 0 + £一sin4 0
+化/ cos6" O6 cos4 0siu2 6 十/f,6 co ^sin4"sin6 0
可利用上述公式,將透鏡面S7上的坐標(r, ei)處的曲率c(r, 01)通過下式表示。
數學式9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51,抓,
並且,當利用該式求取曲率c (r, ei)時,可得到圖37所示的結果。
由圖37所示的圖表可知,在任意的角度ei下,對於透鏡面S7而言,周
邊部的曲率與光軸OA上的曲率符號相反,或周邊的光軸具有比光軸OA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另外,在實施例2中,使用了底部發射的有機EL元件作為發光元件,但有機EL元件的光量比較少。因此,為了使像面(非照射面)處的光量充足,有時需要採取大的像側數值孔徑。結果,可能導致透鏡直徑增大。並且,由於在光學系統最終面容易附著調色劑等異物,所以,可以考慮如實施例2那樣,使光學系統最終面形成為平面。該情況下,從像面到透鏡主面的距離增長。結果,有可能引起透鏡直徑增大。因此,在使用這樣的具有大直徑的透鏡時,通過應用本發明,能夠提高透鏡陣列的脫模性。
權利要求
1、一種線式頭,具備在透光性基板的第一方向上配置有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透鏡陣列、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有發光元件的發光元件基板,所述第一透鏡在包含由所述第一透鏡構成的成像光學系統的光軸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剖面中,所述第一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具有比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剖面中,所述第二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具有比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 率小的絕對值。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透鏡陣列在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和所述第一透鏡不同的位置具有第三透鏡,在包含所述第一透鏡的光軸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剖面中,所述第一透鏡 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 具有比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在與所述第二剖面平行且包含所述第三透鏡的光軸的第三剖面中,所 述第三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相 反的符號、或具有比所述第三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4、 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滿足下述公式的關係的透鏡面,數學式1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或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其中,r:離光軸的距離,e:繞光軸的旋轉角度。
5、 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透鏡具有與所述第一透鏡相同形狀的透鏡面。
6、 根據權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透鏡在所述剖面中的透鏡形狀與在包含所述第一透鏡的光軸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剖面中的透鏡形狀不同。
7、 根據權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透鏡是以所述光軸作為旋轉對稱軸的旋轉對稱透鏡。
8、 根據權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發光元件基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了所述發光元件的發光元件行。
9、 根據權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發光元件是有機EL元件。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線式頭,其特徵在於, 所述有機EL元件是底部發射型。
11、 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具備曝光部,其具有在透光性基板的第一方向上配置了第一透鏡和第二透 鏡的透鏡陣列、以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有發光元件的發光元件基板; 通過所述曝光部形成潛像的潛像擔載體;和 對所述潛像擔載體上形成的所述潛像進行顯影的顯影器; 所述第一透鏡在包含由所述第一透鏡構成的成像光學系統的光軸的 所述第一方向的剖面中,所述第一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所述第一透 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相反的符號、或具有比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光軸上 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線式頭及圖像形成裝置。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對在透光性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多個透鏡的透鏡陣列提高脫模性的技術。具備在與第一方向正交或近似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有多個發光元件組行的頭基板,所述發光元件組行在第一方向排列有多個將多個發光元件組化的發光元件組;和按發光元件組設置了透鏡的透鏡陣列;在包含成像光學系統的光軸的透鏡的剖面,透鏡的外周部的曲率具有與透鏡的光軸上的曲率不同的符號、或具有比透鏡的所述光軸上的曲率小的絕對值。
文檔編號B41J2/447GK101480881SQ200910002018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0日
發明者井上望, 宗和健, 野村雄二郎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