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9:47:41 1
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包括鋼結構場房,所述鋼結構場房內設置有繁殖場,所述繁殖場包括通道、前牆、後牆、左面山牆、右面山牆和頂棚,所述通道縱向設置於所述繁殖場的中央,所述通道的兩側設置有牛舍,所述牛舍內設有飼料槽,且通道與牛舍通過牛柵欄相通,所述牛柵欄內側設置有牛床,所述牛床靠近山牆的一側設置有飲水裝置,所述飲水裝置的下方設置有暗溝,所述暗溝低於牛床,所述頂棚兩端分別固定在前牆和後牆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建造成本低,通過繁殖場頂棚的設置,實現繁殖場空氣良好的流通,利於肉牛健康成長;通過暗溝和消毒池的設置,防止繁殖場內外汙染物交叉感染,提高其節能環保性。
【專利說明】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畜牧業繁殖設施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大部分寒冷地區的肉牛繁殖場,有些是投入成本較高,雖然保溫性能較高,但是牛舍內溼度在冬季非常大,導致牛舍棚內的空氣品質差,繁殖場內很容易滋生細菌,從而必然嚴重影響育肉牛隻的生長發育。而有些育肥繁殖場建造的比較簡陋,這樣的肉牛繁殖場地很難滿足溫度,溼度,通風,衛生條件的要求;
[0003]同時現有的一些繁殖場,肉牛被安排在一個牛舍內,不論其生長階段,食料量、飼料標準等一致,這樣極易導致肉牛生長健康情況不一致,從而影響出欄時間,進而影響牛肉的質量;同時一些肉牛牛舍,結構簡陋,在雷雨天氣時,容易漏雨,不但對肉牛的生長狀況產生影響,而且繁殖場結構極易損壞,因此,設計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滿足冬季保暖、通風及衛生的要求,同時達到依據肉牛的生長階段分別飼養等,形成科學化管理模式,是現代畜牧業繁殖場的發展趨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 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通過按照肉牛繁殖階段進行繁殖的並且結構簡單、建造成本低,飼養方便、節能環保的繁殖場。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包括鋼結構場房,所述鋼結構場房內設置有繁殖場,所述繁殖場包括通道、前牆、後牆、左面山牆、右面山牆和頂棚,所述通道縱向設置於所述繁殖場的中央,所述通道的兩側設置有牛舍,所述牛舍內設有飼料槽,且通道與牛舍通過牛柵欄相通,所述牛柵欄內側設置有牛床,所述牛床靠近山牆的一側設置有飲水裝置,所述飲水裝置的下方設置有暗溝,所述暗溝低於牛床,所述頂棚兩端分別固定在前牆和後牆上。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暗溝的設置,實現了對肉牛產生的排放物的處理,並且暗溝設置於飲水裝置的下方,通過飲水裝置處的水源可進一步清洗暗溝,從而保證牛舍的良好衛生環境;通過牛柵欄的設置,主要便於肉牛進出牛舍;本實用新型中的牛床主要為肉牛的休息場所,本實用新型中的前牆、後牆、飼料槽和通道等為所屬【技術領域】的公知常識,這裡不再詳細贅述。
[0006]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繁殖場內的牛舍有若干個,牛舍之間通過隔欄連接,牛舍的數量根據繁殖場肉牛的規模而定,可以為單列式或雙列式,位於繁殖場內,牛舍可以根據肉牛的生長階段進行分區,從而根據分區進行牛床大小、飼料量和飼料標準的配備,進而滿足肉牛的生長期的營養需要。
[0007]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對繁殖場內的通道進行進一步的限制,所述通道沿縱向延伸,並與大門貫通,所述通道寬度為1.3m~2m。繁殖場的通道位於雙列式牛舍之間,便於飼養技術人員進行走動,也便於將出欄的肉牛進行向外運輸。
[0008]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牛床由混凝土製成,並且設有與暗溝流向垂直的槽線,牛床面呈1.0?2.0%的坡度傾向所述暗溝,這裡對牛床的結構進行了優選,牛床面呈一定角度傾向暗溝,這樣有利於肉牛產生的廢棄物,直接排入暗溝,提高繁殖場環境的清潔衛生。
[0009]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前牆靠近大門的兩側設有消毒池,通過消毒池的設置,實現繁殖場與生活管理區、生產區的隔離,防止外部細菌、汙染等影響繁殖場肉牛的健康,同時也對繁殖場中牛舍棚內環境進行消毒,防止因為空氣、水源、飼料等而引起汙染物的傳播。
[0010]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對所述飼料槽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制,所述飼料槽為水泥槽或鐵槽或木槽,所述飼料槽上口寬60cm?70cm,下底寬35cm?45cm,底部呈弧形,根據肉牛的生長階段不同,飼料槽的規格不同,通過對飼料槽規格的設置,滿足了不同圈舍內肉牛餵養的需要,也防止了因為飼料槽規格的太小引起肉牛之間的哄搶,或者飼料槽規格過大,造成飼料資源的浪費。
[0011]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對所述暗溝進行了進一步的設置,暗溝位於飲水裝置下方35cm?70cm處,根據繁殖場內牛舍大小,飼養牛的種類不同,則其牛舍中的肉牛大小不同,根據肉牛牛身的高低,從而設置飲水裝置的高度,太高則育飼區的小牛夠不著飲水裝置,太低則強度肥育區的成年牛需要俯下的幅度更大才能夠著飲水裝置,因此根據肉牛的成長周期進行進一步設置圈舍的結構,以滿足肉牛的繁殖需要,從而提高肉牛的生產經濟效益。
[0012]進一步地,為了實現牛舍棚的通風衛生,本實用新型中對所述牛舍棚頂部結構進行了優選,所述繁殖場頂棚包括棚架結構和篷布,所述篷布包括內襯層、中間保溫氈和外部防雨層,所述頂棚兩側設置有多個通風裝置,在通風裝置頂部設置有防雨帽,其中棚架結構可為鋼架結構,外覆一層篷布,有利於提高牛舍棚結構的穩定性;篷布結構的設置,有利於提高牛舍棚的保溫性能;其中防雨層的設置,實現了防止雷雨天氣對牛舍棚的破壞;通風裝置則保持了牛舍棚內外良好的通風性能,有利於牛舍棚內外空氣在一定時間段內的正常流通,從而有利於肉牛的健康成長。
[0013]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繁殖場頂棚呈圓拱型,且所述頂棚篷布外層覆蓋一層白色採光板,這裡對繁殖場頂棚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優選,頂棚形狀可以為多種,這裡優選圓拱狀,並且在頂棚篷布的外側設置一層白色採光板層有利於提高繁殖場內的光照度,繁殖場內如同在外面運動場,有利於提高肉牛的健康狀況。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0015](I)本實用新型採用合理利用繁殖場內空間,且結構簡單,建造成本低,並便於飼養技術人員對肉牛進行科學管理,有利實現肥牛規模化繁殖。
[0016](2)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如牆、後牆、左右兩面山牆、頂棚結構等的設置,進一步提聞繁殖場的結構穩定性、繁殖場內的光照度,及在各種惡劣環境下滿足繁殖場牛舍的溫溼度要求,從而優化肉牛的繁殖環境。
[0017](3)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繁殖場頂棚棚採用骨架結構作為支撐,且篷布由內襯層、中間保溫氈和外部防雨層構成,成本低廉,冬暖夏涼,且通過通風裝置的設置,實現了牛舍棚內外空氣良好的流通,有利於肉牛的健康成長。[0018](4)本實用新型通過暗溝和消毒池的設置,暗溝實現了對牛舍內的產生的汙染物進行隔離處理,防止對繁殖場內產生環境汙染;消毒池位於大門的外側,實現繁殖場與外部環境的隔離,同時防止外部汙染源傳播入繁殖場,有利於肉牛的快速增長和繁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牛舍頂棚示意圖;
[0021]其中:1 一通道、2 —如牆、3—後牆、4一牛舍、5—詞料槽、6—牛棚欄、7—牛床、8—飲水裝置、9一暗溝、10—隔欄、11一大門、12—消毒池、13—棚架結構、14一篷布、15—通風裝置、16—防雨帽。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0023]實施例1:
[0024]本實施例的主要結構,如圖1圖2所示,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包括鋼結構場房,所述鋼結構場房內設置有繁殖場,所述繁殖場包括通道1、前牆2、後牆3、左面山牆、右面山牆和頂棚,所述通道I縱向設置於所述繁殖場的中央,所述通道的兩側設置有牛舍4,所述牛舍4內設有飼料槽5,且通道I與牛舍4通過牛柵欄6相通,所述牛柵欄6內側設置有牛床7,所述牛床7靠近山牆的一側設置有飲水裝置8,所述飲水裝置的下方設置有暗溝9,所述暗溝9低於牛床7,所述頂棚兩端分別固定在前牆2和後牆3上,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暗溝的設置,實現了對肉牛產生的排放物的處理,並且暗溝設置於飲水裝置的下方,通過飲水裝置處的水源可進一步清洗暗溝,從而保證牛舍的良好衛生環境;通過牛柵欄的設置,主要便於肉牛進出牛舍;本實用新型中的牛床主要為肉牛的休息場所,本實用新型中的前牆、後牆、飼料槽和通道等為所屬【技術領域】的公知常識,這裡不再詳細贅述。
[0025]實施例2:
[0026]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所述繁殖場內的牛舍有若干個,牛舍之間通過隔欄10連接,牛舍的數量根據繁殖場肉牛的規模而定,可以為單列式或雙列式,位於繁殖場內,牛舍可以根據肉牛的生長階段進行分區,從而根據分區進行牛床大小、飼料量和飼料標準的配備,進而滿足肉牛的生長期的營養需要;進一步限定所述通道I沿縱向延伸,並與大門11貫通,所述通道8寬度為1.3m?2m,繁殖場的通道位於雙列是牛舍之間,便於飼養技術人員進行走動,也便於將出欄的肉牛進行向外運輸;進一步優選所述牛床7由混凝土做成,並且設有與暗溝流向垂直的槽線,牛床面呈1.0?2.0%的坡度傾向所述暗溝9,通過這樣的設置,牛床面呈一定角度傾向暗溝,這樣有利於肉牛產生的廢棄物,直接排入暗溝,提高繁殖場牛舍環境的清潔衛生。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實施例1相同,不再贅述。
[0027]實施例3:
[0028]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所述前牆靠近大門11的兩側設有消毒池12,通過消毒池的設置,實現繁殖場與生活管理區、生產區的隔離,防止外部細菌、汙染等影響繁殖場肉牛的健康,同時也對繁殖場中牛舍棚內環境進行消毒,防止因為空氣、水源、飼料等而引起汙染物的傳播;同時對飼料槽的結構進行進一步的限定所述飼料槽5為為水泥槽或鐵槽或木槽,所述飼料槽上口寬60cm?70cm,下底寬35cm?45cm,底部呈弧形,根據肉牛的生長階段不同,飼料槽的規格不同,通過對飼料槽規格的設置,滿足了不同圈舍內肉牛餵養的需要,也防止了因為飼料槽規格的太小引起肉牛之間的哄搶,或者飼料槽規格過大,造成飼料資源的浪費;本實用新型中的所述暗溝9位於飲水裝置8下方35cm?70cm處,根據繁殖場內牛舍大小,飼養牛的種類不同,則其牛舍中的肉牛大小不同,根據肉牛牛身的高低,從而設置飲水裝置的高度,太高則育飼區的小牛夠不著飲水裝置,太低則強度肥育區的成年牛需要俯下的幅度更大才能夠著飲水裝置,因此根據肉牛的成長周期進行進一步設置圈舍的結構,以滿足肉牛的繁殖需要,從而提高肉牛的生產經濟效益,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再贅述。
[0029]實施例4:
[0030]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為了實現牛舍棚的通風衛生,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對所述繁殖場頂棚結構進行了優選,所述繁殖場頂棚包括棚架結構13和篷布14,所述篷布包括內襯層、中間保溫氈和外部防雨層,所述頂棚兩側設置有多個通風裝置15,在通風裝置15頂部設置有防雨帽16,其中棚架結構可為鋼架結構,外覆一層篷布,有利於提高牛舍棚結構的穩定性;篷布結構的設置,有利於提高牛舍棚的保溫性能;其中防雨層的設置,實現了防止雷雨天氣對牛舍棚的破壞,提高了繁殖場結構的穩定性;通風裝置15則保持了牛舍棚內外良好的通風性能,有利於牛舍棚內外空氣在一定時間段內的正常流通,從而有利於肉牛的健康成長;進一步限制所述繁殖場頂棚呈圓拱型,且所述頂棚篷布外層覆蓋一層白色採光板,頂棚形狀可以為多種,這裡優選圓拱狀,並且在頂棚篷布的外側設置一層白色採光板層有利於提高繁殖場內的光照度,繁殖場內如同在外面運動場,有利於提高肉牛的健康狀況,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再贅述。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包括鋼結構場房,所述鋼結構場房內設置有繁殖場,所述繁殖場包括通道(I)、前牆(2)、後牆(3)、左面山牆、右面山牆和頂棚,所述通道(I)縱向設置於所述繁殖場的中央,所述通道的兩側設置有牛舍(4),所述牛舍(4)內設有飼料槽(5),且通道(I)與牛舍(4)通過牛柵欄(6)相通,所述牛柵欄(6)內側設置有牛床(7),所述牛床(7)靠近山牆的一側設置有飲水裝置(8),所述飲水裝置的下方設置有暗溝(9),所述暗溝(9)低於牛床(7),所述頂棚兩端分別固定在前牆(2)和後牆(3 )上。
2.根據權利要求1之間所述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所述繁殖場內的牛舍有若干,且牛舍之間通過隔欄(10)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道(I)沿縱向延伸,並與大門(11)貫通,所述通道(8)寬度為1.3m?2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所述牛床(7)由混凝土製成,並且設有與暗溝流向垂直的槽線,且牛床面呈1.0?2.0%的坡度傾向所述暗溝(9 )。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牆(2 )靠近大門(11)的兩側設有消毒池(12 )。
6.根據權利要求1之間所述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所述飼料槽(5)為為水泥槽或鐵槽或木槽,所述飼料槽上口寬60cm?70cm,下底寬35cm?45cm,底部呈弧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所述暗溝(9)位於飲水裝置(8)下方35cm?70cm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所述繁殖場頂棚包括棚架結構(13)和篷布(14),所述篷布(14)包括內襯層、中間保溫氈和外部防雨層,所述頂棚兩側設置有多個通風裝置(15),在通風裝置(15)頂部設置有防雨帽(16)。
9.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種基於標準化肥育技術的現代肉牛繁殖場,其特徵在於:所述繁殖場頂棚呈圓拱型,且所述頂棚篷布(14)外層覆蓋一層白色採光板。
【文檔編號】A01K1/01GK203775883SQ201420186858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7日
【發明者】沈隴 申請人:甘肅瑞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