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級一體高壓自封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7:52:36 1
專利名稱:雙級一體高壓自封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田井下作業時使用的井口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雙級一體高壓自封。
技術背景目前油田井下作業時所使用的自封是一級自封或二級自封,一級自封密封性較差。二級自封密封性雖好,但是由於兩個膠皮是分體的,其中下膠皮上沿壓在井口大四通上法蘭與自封下法蘭之間,所以一旦膠皮滲漏出現井噴事故時將處於無控制狀態,不利於井噴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級一體高壓自封,該裝置實現了密封性好並可隨時搶裝井口和井控閘門,防止井噴事故發生。克服了現有二級自封一旦膠皮滲漏出現井噴事故時難以控制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級一體高壓自封,包括上殼體、上膠皮、 下膠皮、下殼體、底座和井口大四通法蘭;底座坐在井口大四通法蘭上並通過鋼圈進行密封,下殼體坐在底座上,上殼體與下殼體螺紋連接,下膠皮置於底座上,上膠皮置於下膠皮上並在上膠皮與下膠皮之間安裝鋼圈I,上膠皮外側凹面卡入支撐架,上膠皮與上殼體下端面之間安裝有墊圈。下膠皮下端懸於井口大四通法蘭內壁處。底座上端面上設有凸臺,並與下殼體下端面的凹槽相配合。下膠皮上沿上下端面均設有凹槽,並分別與鋼圈I下端面的凸臺、底座上端面的凸臺相配合。上膠皮上沿上端面、下沿下端面均設有凸臺,並分別與墊圈下端面凹槽、鋼圈I上端面凹槽相配合。墊圈上端面設有凸臺並與上殼體下端面凹槽相配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底座與井口大四通法蘭通過鋼圈密封,上膠皮與下膠皮之間安裝鋼圈I的方式,因而具有密封性好並可隨時搶裝井口和井控閘門的功能,防止井噴事故發生。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一種雙級一體高壓自封,包括上殼體1、上膠皮3、下膠皮6、下殼體7、底座8和井口大四通法蘭10 ;底座8坐在井口大四通法蘭10上並通過鋼圈9進行密封,下殼體7坐在底座8上,上殼體1與下殼體7螺紋連接,下膠皮6置於底座8上,上膠皮3置於下膠皮6上並在上膠皮3與下膠皮6之間安裝鋼圈15,上膠皮3外側凹面卡入支撐架4, 上膠皮3與上殼體1下端面之間安裝有墊圈2。下膠皮6下端懸於井口大四通法蘭10內壁處。底座8上端面上設有凸臺,並與下殼體7下端面的凹槽相配合。下膠皮6上沿上下端面均設有凹槽,並分別與鋼圈15下端面的凸臺、底座8上端面的凸臺相配合。上膠皮3 上沿上端面、下沿下端面均設有凸臺,並分別與墊圈2下端面凹槽、鋼圈15上端面凹槽相配合。墊圈2上端面設有凸臺並與上殼體1下端面凹槽相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於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受限於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級一體高壓自封,包括上殼體(1)、上膠皮(3)、下膠皮(6)、下殼體(7)、底座 ⑶和井口大四通法蘭(10);其特徵在於底座⑶坐在井口大四通法蘭(10)上並通過鋼圈(9)進行密封,下殼體(7)坐在底座(8)上,上殼體(1)與下殼體(7)螺紋連接,下膠皮 (6)置於底座(8)上,上膠皮(3)置於下膠皮(6)上並在上膠皮(3)與下膠皮(6)之間安裝鋼圈I (5),上膠皮C3)外側凹面卡入支撐架G),上膠皮C3)與上殼體(1)下端面之間安裝有墊圈O)。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級一體高壓自封,其特徵在於所述下膠皮(6)下端懸於井口大四通法蘭(10)內壁處。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級一體高壓自封,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8)上端面上設有凸臺,並與下殼體(7)下端面的凹槽相配合。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級一體高壓自封,其特徵在於所述下膠皮(6)上沿上下端面均設有凹槽,並分別與鋼圈1(5)下端面的凸臺、底座(8)上端面的凸臺相配合。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級一體高壓自封,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膠皮(3)上沿上端面、下沿下端面均設有凸臺,並分別與墊圈(2)下端面凹槽、鋼圈1(5)上端面凹槽相配合。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級一體高壓自封,其特徵在於所述墊圈( 上端面設有凸臺並與上殼體(1)下端面凹槽相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田井下作業時使用的井口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雙級一體高壓自封。該裝置的底座坐在井口大四通法蘭上並通過鋼圈進行密封,下殼體坐在底座上,上殼體與下殼體螺紋連接,下膠皮置於底座上,上膠皮置於下膠皮上並在上膠皮與下膠皮之間安裝異型鋼圈,上膠皮外側凹面卡入支撐架,上膠皮與上殼體下端面之間安裝有墊圈。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密封性好並可隨時搶裝井口和井控閘門,防止井噴事故發生。克服了現有二級自封一旦膠皮滲漏出現井噴事故時難以控制的不足。
文檔編號E21B33/03GK202325347SQ20112039513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7日
發明者李長金 申請人:李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