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中病理組織薄片採集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23 15:19:11 1
術中病理組織薄片採集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可縮短診斷時間、減少病人損傷且可提高診斷準確性的術中病理組織薄片採集器,有兩個採集片(1),每個採集片(1)有前邊、後邊、上邊和下邊,每個採集片(1)的前邊加工有前刀刃(2),每個採集片(1)的下邊加工有下刀刃(3),前刀刃(2)與下刀刃(3)連續且圓滑過渡,所述兩個採集片(1)豎直平行設置,在兩個採集片(1)之間設有位於前刀刃(2)旁的前墊片(4)和位於後側的後墊片(5),前墊片(4)和後墊片(5)的厚度相等,均為15μm-30μm,所述前墊片(4)的下端相切於前刀刃(2)和下刀刃(3)圓滑過渡所形成的弧,在兩個採集片(1)的上端或後側設有連接兩個採集片(1)的連接件(6)。
【專利說明】術中病理組織薄片採集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病理組織採集工具,尤其是一種可縮短診斷時間、減少病人損傷 且可提高診斷準確性的術中病理組織薄片採集器。
【背景技術】
[0002] 手術切除部位的病理診斷是外科尤其是腫瘤外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與臨床病理 科之間的一種緊急會診方式,其目的是使手術醫生根據送檢組織的病理診斷(組織良惡性) 決定下一步的術式和病變受累器官的切除範圍,因此術中的等待時間和診斷的正確性是決 定手術成功及患者能否痊癒的兩大關鍵。
[0003] 目前手術切除部位病理診斷的簡要過程是:外科醫生在病變區域切除一小塊或若 幹塊(多點取材)具有代表性的組織,送往病理科;病理醫生將組織浸於液態0CT包埋劑中 並置於零下2(Γ25攝氏度條件下使之固化,再用冰凍切片機對包埋有組織的0CT載體進行 切片,然後將得到的組織薄片速融後粘貼於載玻片上進行組織病理學染色(即HE染色)和顯 微鏡觀察,最後得出病理診斷並告知手術室。現有的病理診斷存在著如下弊端: 1. 病理診斷過程繁瑣,整個流程至少需要15分鐘,而15分鐘對於在手術室等待診斷 結果的醫生及處於麻醉狀態的患者來說較長; 2. 經過速凍和速融後的組織結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使得部分病例組織中的良惡性 細胞不易辨認,提高了診斷難度,有時只能由具有豐富臨床病理閱歷的專家承擔並經多人 閱片後才能得出診斷結果,不僅費力,同時又延長了病理診斷時間; 3. 現有的切塊取材方式會對病變部位造成較大損傷,特別是當避免誤診或需要確定病 灶邊緣而需要多點取材時(即在病灶的不同部位切除多塊組織),所帶來的損傷更大;每塊 組織都需要包埋、冰凍、切片等,使病理診斷的時間更長。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縮短診斷時間、 減少病人損傷且可提高診斷準確性的術中病理組織薄片採集器。
[0005]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術中病理組織薄片採集器,有兩個採集片,每個採 集片有前邊、後邊、上邊和下邊,每個採集片的前邊加工有前刀刃,每個採集片的下邊加工 有下刀刃,前刀刃與下刀刃連續且圓滑過渡,所述兩個採集片豎直平行設置,在兩個採集片 之間設有位於前刀刃旁的前墊片和位於後側的後墊片,前墊片和後墊片的厚度相等,均為 15 μ m-30 μ m,所述前墊片的下端相切於前刀刃和下刀刃圓滑過渡所形成的弧,在兩個採集 片的上端或後側設有連接兩個採集片的連接件。
[0006] 本發明可以直接將處於手術中的病理組織進行切片,得到15 μ m-30 μ m病理組織 薄片,可立即進行固定和染色,進行病理診斷。由於無需再進行包埋、冷凍、切片和凍融處 理,不僅操作簡單,而且組織結構沒有遭到破壞,組織中的良惡性細胞容易辨認,節省了病 理診斷時間(最多只需10分鐘),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本發明的片狀採樣過程可在瞬間完 成且創傷微小,無論是一點取材還是多點取材,均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者的損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 圖1、2、3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不思圖。
[0008] 圖3是圖1的A-A視圖。 _
[0009] 圖4、5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0] 圖5是圖4的B-B視圖。
[0011]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2]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採集的組織薄片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實施例1 : 如圖1、2、3所示:有兩個採集片1,採集片1可以直接採用載玻片等粘附組織的材料制 成。每個採集片1有前邊、後邊、上邊和下邊,每個採集片1的前邊加工有前刀刃2,每個採 集片1的下邊加工有下刀刃3,前刀刃2與下刀刃3連續且圓滑過渡,其高度為1mm,即前刀 刃2與下刀刃3的連接過渡處形成弧狀;兩個採集片1豎直平行設置,在兩個採集片1之間 設有緊靠前刀刃2的前墊片4和位於後側的後墊片5。後墊片5是相對前墊片4而言,設 置的目的是為了與前墊片4平衡,以保證兩個採集片1豎直平行設置,亦可將後墊片5置於 中間靠上部位。前墊片4和後墊片 5的厚度相等,可根據需要在15μηι-3〇μηι範圍內進行 選擇,所述前墊片4的下端相切於前刀刃2和下刀刃3圓滑過渡所形成的弧,前墊片4的下 端也可以加工成刀刃,在兩個採集片1的上端設有連接兩個採集片1的連接件 6。連接件6 應保證兩個採集片1前後上下固定,可以如圖1所示把兩個採集片1固定為一體的固定件。 當採集片1不是直接採用載玻片材料時,連接件6可以採用合頁、螺栓等多種連接方式,使 兩個採集片1使用後,可相對打開,便於將片狀組織取出。
[0014] 實施例2 : 如圖4、5所示: 基本結構同實施例1,與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後墊片5及連接件6是通過在兩個採集 片1之間加工的槽和立柱來實現。如在一個採集片1上加工出槽,在另一個採集片1的相 對位置上加工出與槽形狀吻合且高度高於槽深的立柱,安裝時,將立柱插於槽內,既可將保 證兩個採集片1平行且前後上下位置固定。
[0015] 使用時如圖6所示,手術醫生可直接手持採集片1,或將採集片1固定在手柄上,前 墊片4、後墊片5連接件6可保證採集片1相互平行。先用前刀刃2和下刀刃3在病灶組織 上切出片狀,再逐漸將採集片1的後邊抬起,前墊片4的下端可將所切的片狀與病灶的其他 部位分離,將採集片1整體抬起,所採集的組織即置於兩個採集片1之間,厚度為20 μ m。如 果採集片1採用的是載玻片,則無需取出所採集的病理組織薄片直接進行染色和顯微鏡觀 察,最後得出病理診斷。整個病理診斷過程最多只需要10分鐘:切割組織薄片〈1秒/片; 短暫風乾和固定小於30秒;組織病理學染色< 5分鐘;顯微鏡觀察〈3分鐘。
[0016] 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2已成功地從大白鼠主要的在體器官(心,肝,脾,肺,腎和皮 膚)切取薄度為 2〇 μ m的組織薄片,如圖7所示,所製備的組織薄片結構保持十分完好,組織 雖然略厚但層次分明,與石蠟包埋組織的切片質量近似,故明顯降低了觀測的難度,能很快 對病變做出可靠的診斷。
【權利要求】
1. 一種術中病理組織薄片採集器,其特徵在於:有兩個採集片(1 ),每個採集片(〇有 前邊、後邊、上邊和下邊,每個採集片(1)的前邊加工有前刀刃(2),每個採集片(1)的下邊 加工有下刀刃(3),前刀刃(2)與下刀刃(3)連續且圓滑過渡,所述兩個組織採集片(1)豎 直平行設置,在兩個採集片(1)之間設有位於前刀刃(2)旁的前墊片(4)和位於後側的後墊 片( 5),前墊片(4)和後墊片(5)的厚度相等,均為15 μ m-30 μ m,所述前墊片(4)的下端相 切於前刀刃(2)和下刀刃(3)圓滑過渡所形成的弧,在兩個採集片(1)的上端或後側設有連 接兩個採集片(1)的連接件(6)。
【文檔編號】A61B10/02GK104188694SQ201410407114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9日
【發明者】李宏, 李培楠 申請人:李宏, 李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