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15:52:06 1
專利名稱: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材的提取物及其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工藝。具體地說,是一種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工藝。
中藥材雷公藤系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它包括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Level)Hutch),黑蔓(T.regeli Sprague et Takeda)和福萊氏雷公藤(T.forresti Dicls)。雷公藤用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腎病、紅斑狼瘡、銀屑病等30餘種免疫性疾病有顯著療效。主要有效成份是以雷公藤內酯醇為主的二萜類組分。目前口服入藥的是雷公藤根或去皮的根,雷公藤屬植物的地上部分如莖、葉、花、果雖也有明顯療效,雷公藤內酯醇含量也比根高得多,但毒性較大,目前都棄之不用(見《雷公藤的研究與臨床應用》第23-24頁李瑞琳舒達夫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9月1版)。
雷公藤有效成份的提取工藝,目前一般採用水及氯仿提取,然後用柱層析分離(見《藥學通報》1988年第23卷第1期第3頁),或乙醇提取,回收乙醇,殘留物用醋酸乙酯提取、回收醋酸乙酯等工藝。這些工藝方法操作煩雜,費工費時,得率不易控制,並且用所得的提取物不宜製備以水為溶媒的多種製劑。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取簡單易行得率較高,雷公藤的根、根皮以及莖、葉、花果等地上部分都能利用的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工藝。
本發明是由以下步驟組成的將雷公藤屬植物的根、根皮、莖、葉或其它部分加水提取,水提取液用有機溶劑萃取,被萃取後的水提取液再回到原藥材中提取,如此反覆提取與萃取,直至提取完全。有機萃取液經蒸餾回收有機溶劑後,得到雷公藤提取物。然後將雷公藤提取物配成2-15%(重量)的乙醇或丙酮溶液(A液)。將β-環糊精配成2-20%(重量)的水溶液(B液)。在攪拌下將A液緩慢地加入到熱的B液中,加完後繼續保溫,攪拌。然後冷卻沉澱出雷公藤提取物的β-環糊精包合物,過濾出包合物,用少量有機溶劑洗滌,減壓下乾燥,即得雷公藤提取物的β-環糊精包合物成品。
具體的提取工藝是將雷公藤藥材根、根皮、莖、葉或其它部分粉碎成粗粉,加5-10倍重量的水溫浸或滲漉提取,提取液逆流通過氯仿或二氯甲烷等有機溶劑萃取,水提取液再回到藥材中去,再重複進行提取和萃取,直至提取完全,蒸餾回收氯仿等溶劑,即得雷公藤提取物。經多批提取物測定,每克雷公藤幹葉可提得雷公藤內酯醇50微克左右,每克雷公藤根皮可提得雷公藤內酯醇40微克左右,示藥材的質量而定。
提取物製備工藝可以設計成連續提取萃取,
圖1是連續提取、萃取流程的示意圖。將雷公藤中藥材放入提取罐(1)加水浸泡,提取液經過濾器(12)不斷地通過管道(2)進入萃取器(3),萃取器(3)由若干柱狀萃取管(4)串聯組成,在每個萃取管(4)內放入氯仿至刻度。提取液進入萃取器(3)經氯仿逆流萃取後經液體分離器(13)進入提取液貯罐(5);用泵(6)不斷地將提取液從提取液貯罐(5)打回到提取罐(1)中,調節閥門(9)和泵,使兩者的流量相等,使提取效果最佳。與此同時,氯仿不斷地從氯仿貯桶(7)經氯仿管道(8)從萃取器(3)的最後一萃取管(4)進入萃取器(3),通過萃取器(3)萃取後經液體分離器(14)流入氯仿萃取液貯桶(10),調節閥門(11),使氯仿的流速達到萃取的最佳效果。
β-環糊精的包合工藝是將雷公藤提取物用醇或丙酮配成濃度為2-15%(重量,以下同),最佳濃度為5-10%的溶液(A液),將β-環糊精配成濃度為2-20%,最佳濃度為10-15%的水溶液(B液)。在攪拌下,將A液緩慢地加到40-80℃的4-6倍體積的B液中,加完後繼續保溫攪拌2-4小時,放冷或冷藏,至環糊精包合物沉澱完全,抽濾,並用少量丙酮或乙醚洗滌,減壓乾燥,即得包合物成品,雷公藤提取物中90%左右的雷公藤內酯醇等二萜類成分進入到環糊精中而被包合。
本發明的優點是提取萃取工藝簡單;水提取液循環使用,減少了水的用量;用氯仿等有機溶劑萃取提取液,避免了提取液的煎煮濃縮過程,很好地防止了雷公藤有效成份的破壞,氯仿等有機溶劑用量少並可蒸餾回收;本發明提供的工藝,即使用雷公藤葉、莖等地上部分的提取物製成的β-環糊精包合物,毒性很小,療效顯著。我們用雷公藤提取物製成環糊精包合物片,每片含雷公藤內酯醇50微克,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二片,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50例,有效率為95%,付作用極小。
本發明的優點還在於β-環糊精有極好的親水性,因此雷公藤內酯醇等萜類脂溶性成分製成環糊精包合物後,能完全地溶於水中,便於製成注射劑、口服液等以水為溶劑的製劑,也便於壓片,對其它劑型也完全適用。
圖1是雷公藤連續提取萃取工藝流程的示意圖。
以下是實施例。
實施例1雷公藤葉加水5~6倍量,浸泡過夜。浸出液經氯仿逆流萃取,萃取後的水提取液回流至藥材中。如此多次循環,直至提取完全。氯仿液回收氯仿後,得雷公藤提取物。
實施例2雷公藤根皮粗粉,加水溼潤,裝入滲漉筒中,加適量水浸泡過夜,次日開始滲漉,收集藥材的5倍量滲漉液,經二氯甲烷逆流萃取,萃取液再回至滲漉筒中。如此多次循環,直至萃取完全。二氯甲烷液回收溶劑,即得雷公藤提取物。
實施例3雷公藤提取物用95%乙醇配成2%的溶液為A液,β-環糊精用水加熱配成5%的溶液為B液。將25毫升A液加入100毫升B液中,在40℃加熱攪拌2小時,冷藏,析出包合物,抽濾,用適量乙醚洗滌,抽乾,揮發乾溶劑,減壓乾燥,得包合物4.4克,收率為81%,雷公藤內酯醇收率為86.8%。
實施例4雷公藤提取物用95%乙醇配成10%的溶液為A液,β-環糊精用水加熱配成10%的溶液為B液。將20毫升A液加入100毫升B液中,在80℃加熱攪拌3小時,放冷,放置過夜,抽濾,用適量乙醚洗滌,揮發乾溶劑,減壓乾燥,粉碎,即得包合物9.2克,收率為79%,雷公藤內酯醇的收率為90.4%。
實施例5雷公藤提取物用丙酮配成15%的溶液為A液,β-環糊精用水加熱配成20%的溶液為B液,將15毫升A液加入100毫升B液中,在60℃加熱攪拌4小時,放冷,過夜,析出包合物,抽濾,用適量丙酮洗滌,揮發乾溶劑,減壓乾燥,粉碎,得包合物19.2克,收率為84%雷公藤內酯醇收率為92.5%。
權利要求
1.一種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工藝,其特徵是將雷公藤屬植物的根、根皮、莖、葉或其它部分加水提取,水提取液用有機溶劑萃取,被萃取後的水提取液再回到原藥材中提取,如此反覆提取與萃取,直至提取完全,有機萃取液經蒸餾回收有機溶劑後得到雷公藤提取物,然後將雷公藤提取物配成2-15%(重量)的乙醇或丙酮溶液(A液),將β-環糊精配成2-20%(重量)的水溶液(B液),在攪拌下將A液緩慢地加入到熱的B液中,加完後繼續保溫,攪拌,然後冷卻沉澱出雷公藤提取物的β-環糊精包合物,過濾出包合物,用少量有機溶劑洗滌,減壓下乾燥,即得雷公藤提取物的β-環糊精包合物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雷公藤的根、根皮、或莖應加工成粗粉,水提取液的用量為幹藥材的5~10倍重量,提取方法可以用溫浸,或滲漉。
3.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製備工藝其特徵是萃取用的有機溶劑可以是氯仿或二氯甲烷,可以用逆流萃取法萃取。
4.根據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製備工藝,其特徵是在攪拌下將A液緩慢地加入到40-80℃的B液中,加完後繼續保溫,攪拌2-4小時,A液最佳濃度為5-10%,B液的最佳濃度為10-15%,A、B液的最佳體積比為1∶4-1∶6。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製備工藝,其特徵是在攪拌下將A液緩慢地加入到40-80℃的B液中,加完後繼續保溫攪拌2-4小時,A液的最佳濃度為5-10%,B液的最佳濃度為10-15%,A、B液的最佳體積比為1∶4-1∶6。
全文摘要
一種雷公藤提取物及其β-環糊精包合物的製備工藝,先用水提取雷公藤的根,根皮、莖、葉或其它部分,然後用氯仿萃取水提取液,回收氯仿後得雷公藤提取物。然後將提取物配成乙醇溶液(A液),將β-環糊精配成水溶液(B液),在攪拌下將A液加到熱的B液中,保溫、攪拌、冷卻,析出雷公藤提取物的β-環糊精包合物。該包合物對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腎病、紅斑狼瘡、銀屑病等有顯著療效,且毒副作用小。
文檔編號A61K9/36GK1051859SQ9010597
公開日1991年6月5日 申請日期1990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1990年11月15日
發明者李漢保, 王玉璽, 李庶藩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