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療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2:31:01 1
專利名稱:灸療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灸療器。
背景技術:
目前,普通的灸療器多為手持式或者用帶子捆綁;裡面的溫度不能調節;容易燙傷皮膚;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使用時間長後衛生條件不好;藥物在開放空間燃燒利用率不好,大部分藥效浪費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輕巧使用方便、溫度可調,藥物離皮膚的距離可以調節,有效防止燙傷、底部採用醫用膠布粘貼在身上,不用手或帶子固定,使用者可以隨便活動,可以將藥物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空間,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灸療器,包括具有ー個底面的上筒體、下筒體、底蓋及醫用雙面膠,其中,上筒體為兩節階梯軸狀外徑的筒狀,上筒體上遠離底面的筒側壁外徑與下筒體側壁的內徑相互配合,形成扣合;上筒體內設有固定藥條的鐵絲插針;上筒體的側壁上設有上筒體排氣通孔,下筒體的側壁上部設有下筒體排氣通孔,下筒體的側壁下部設有下筒體進氣通孔,上筒體排氣通孔與下筒體排氣通孔在上筒體與下筒體扣合狀態時,相互貫通;下筒體下部有限位環;底蓋底部內設有嵌入藥片的底蓋內凹臺;醫用雙面膠設置在底蓋底部。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灸療器,在使用吋,由於上筒體為兩節階梯軸狀外徑的筒狀,上筒體上遠離底面的筒側壁外徑與下筒體側壁的內徑相互配合,形成扣合,上筒體排氣通孔與下筒體排氣通孔在上筒體與下筒體扣合狀態時,相互貫通;這樣的結構,既能平面旋轉調節上筒體排氣通孔與下筒體排氣通孔的貫通面積,可以控制燃燒量,從而控制內部溫度的高低;又能將上筒體相對下筒體的位置進行沿筒體中心軸線上下位置進行調節,調節固定藥條的位置高低,通過提升上筒體可以控制燃燒的藥條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從而避免皮膚燒傷;且由於底蓋底部設置有醫用雙面膠,不用手或帶子固定,使用者可以隨便活動,可以將藥物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空間,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進ー步,限定灸療器結構中還包括有粘接固定在上筒體底面上的塑料座,所述的固定藥條的鐵絲插針一端固定在塑料座上,這樣的分體結構主要考慮上筒體和下筒體常採用紙質材料,這種材料成本便宜,製作方便,有利於市場推廣。進ー步,考慮到筒體內壁的錫箔可以有效的隔熱,避免溫度的流失,還可以有效防止筒體以外燃燒,限定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上筒體和下筒體內壁上附有錫箔。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ー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灸療器實施例一(上、下筒體採用紙質材料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上筒體排氣通孔與下筒體排氣通孔完全貫通時的狀態示意圖;圖3是上筒體排氣通孔與下筒體排氣通孔部分貫通時的狀態示意圖;圖4是上筒體相對下筒體的位置進行沿筒體中心軸線向上調節時的狀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灸療器實施例ニ(上、下筒體採用塑料材料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灸療器實施例一(上、下筒體採用 紙質材料吋)的結示意圖中,這種灸療器,包括具有ー個底面13的上筒體I、下筒體2、底蓋3及醫用雙面膠4,其中,上筒體I為兩節階梯軸狀外徑的筒狀,上筒體I上遠離底面13的筒側壁外徑與下筒體2側壁的內徑相互配合,形成扣合;上筒體I內設有固定藥條5的鐵絲插針11 ;上筒體I的側壁上設有上筒體排氣通孔12,下筒體2的側壁上部設有下筒體排氣通孔22,下筒體的側壁下部設有下筒體進氣通孔23,上筒體排氣通孔12與下筒體排氣通22孔在上筒體I與下筒體2扣合狀態時,相互貫通;底蓋3下部有限位環;底蓋3底部內設有嵌入藥片6的底蓋內凹臺34 ;醫用雙面膠4設置在底蓋3底部,還包括有粘接固定在上筒體底面13上的塑料座14,所述的固定藥5條的鐵絲11插針一端固定在塑料座14上,所述的上筒體I和下筒體2內壁上附有錫箔。安裝和使用步驟先將塑料座14用膠水粘在紙質的上筒體I的中心內,藥條5插在固定在塑料座14上的鐵絲插針11上,底蓋3嵌入下筒體2底部的下筒體內凹臺24內,,然後把藥片6嵌入底蓋內凹臺34內,貼上醫用雙面膠4。點燃藥條5後將上筒體I和下筒體2扣合,通過旋轉上筒體I控制進氣量的大小(如圖2所示),控制燃燒量,從而控制內部溫度的高低;通過提升上筒體I可以控制燃燒的藥條5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如圖4所示),從而避免皮膚燒傷;筒體內壁的錫箔可以有效的隔熱,避免溫度的流失,還可以有效防止筒體以外燃燒;底蓋3底部粘有環形醫用雙面膠4,粘貼在人的身體上,底蓋3有小孔,熱量和藥物可以通過這些小孔作用於人體;底蓋內凹臺34根據不同病症放置不同藥片6,使療效達到最佳。如圖5、圖2、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灸療器實施例ニ(上、下筒體採用塑料材料吋)的結構示意圖中,這種灸療器,包括具有ー個底面13的上筒體I、下筒體2、底蓋3及醫用雙面膠4,其中,上筒體I為兩節階梯軸狀外徑的筒狀,上筒體I上遠離底面的筒側壁外徑與下筒體2側壁的內徑相互配合,形成扣合;上筒體I內設有固定藥條5的鐵絲插針11 ;上筒體I的側壁上設有上筒體排氣通孔12,下筒體2的側壁上部設有下筒體排氣通孔22,下筒體的側壁下部設有下筒體進氣通孔23,上筒體排氣通孔12與下筒體排氣通22孔在上筒體I與下筒體2扣合狀態時,相互貫通;下筒下部設有限位環;底蓋3底部內設有嵌入藥片6的底蓋內凹臺34 ;醫用雙面膠4設置在底蓋3底部,所述的上筒體I和下筒體2內壁上附有錫箔。安裝和使用步驟藥條5插在固定在上筒體I的底面13的鐵絲插針11上,點燃藥條5後將上筒體I下筒體2扣合,通過旋轉上筒體I控制進氣量的大小(如圖2所示),控制燃燒量,從而控制內部溫度的高低;通過提升上筒體I可以控制燃燒的藥條5與皮膚之間的距離(如圖3所示),從而避免皮膚燒傷;筒體內壁的錫箔可以有效的隔熱,避免溫度的流失,還可以有效防止筒體以外燃燒;底蓋3底部粘有環形醫用雙面膠4,粘貼在人的身體上,底蓋3有小孔,熱量和藥物可以通過這些小孔作用於人體;底蓋內凹臺34根據不同病症放置不同藥片6,使療效達到最佳。 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均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1.一種灸療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具有ー個底面的上筒體、下筒體、底蓋及醫用雙面膠,其中,上筒體為兩節階梯軸狀外徑的筒狀,上筒體上遠離底面的筒側壁外徑與下筒體側壁的內徑相互配合,形成扣合;上筒體內設有固定藥條的鐵絲插針;上筒體的側壁上設有上筒體排氣通孔,下筒體的側壁上部設有下筒體排氣通孔,下筒體的側壁下部設有下筒體進氣通孔,上筒體排氣通孔與下筒體排氣通孔在上筒體與下筒體扣合狀態時,相互貫通;下筒體下部有限位環;底蓋底部內設有嵌入藥片的底蓋內凹臺;醫用雙面膠設置在底蓋底部。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灸療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有粘接固定在上筒體底面上的塑料座,所述的固定藥條的鐵絲插針一端固定在塑料座上。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灸療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筒體和下筒體內壁上附有錫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灸療器,包括具有一個底面的上筒體、下筒體、底蓋及醫用雙面膠,其中,上筒體為兩節階梯軸狀外徑的筒狀,上筒體上遠離底面的筒側壁外徑與下筒體側壁的內徑相互配合,形成扣合;上筒體內設有固定藥條的鐵絲插針;上筒體的側壁上設有上筒體排氣通孔,下筒體的側壁上部設有下筒體排氣通孔,下筒體的側壁下部設有下筒體進氣通孔,上筒體排氣通孔與下筒體排氣通孔在上筒體與下筒體扣合狀態時,相互貫通;下筒體下部有限位環;底蓋底部內設有嵌入藥片的底蓋內凹臺;醫用雙面膠設置在底蓋底部,採用本技術方案,使用方便、有效防止燙傷、使用者可以隨便活動,能將藥物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空間,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
文檔編號A61H39/06GK202459268SQ201020559100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13日
發明者喻傳彬 申請人:喻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