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及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的組裝方法
2023-05-10 07:51:31
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及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的組裝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在移送日照遮蔽件的軌道的端部上安裝收容有馬達的馬達單元的基座部件,根據該馬達單元的動作來沿著軌道移送日照遮蔽件,其中,在基座部件(15)上,通過固定件(20、26、36)能夠一體地固定具備馬達(8)的馬達組件、電源基板(11)、控制基板(12),一體地固定在基座部件(15)上的馬達組件、電源基板(11)、控制基板(12)能夠收容於馬達殼體(7)內。
【專利說明】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及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的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馬達的驅動力將窗簾面料沿著窗簾軌道移送的電動窗簾,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安裝於窗簾軌道上的馬達單元。
【背景技術】
[0002]電動窗簾利用馬達的驅動力來移送可移動地支承在窗簾軌道內的移送用皮帶,利用該移送用皮帶移送懸吊支承著窗簾面料前端緣的前端滑動部件,由此沿著窗簾軌道移送窗簾面料。
[0003]這種電動窗簾中,在窗簾軌道的一端安裝有馬達單元,並基於馬達舉元的動作來移送移送用皮帶。
[0004]在馬達單元內除了馬達之外,還配設有控制馬達動作的控制基板、向馬達及控制基板供給電源的電源基板、通過配設在馬達單元外部的操作開關等和信號線及組合插座而連接在所述控制基板的模塊基板等。
[0005]專利文獻I及專利文獻2公開一種馬達單元,其在殼體內具備有馬達,控制部及電源部或者模塊電源線。
[0006]【現有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2010-167119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法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938413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0010](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0011]在專利文獻I公開的馬達單元中,馬達固定部、控制基板及電源部各自單獨形成。從而,有必要將馬達固定部、控制基板及電源部依次收納於馬達殼體內,其導致組裝工作繁雜。
[0012]並且,有必要將連接馬達、控制基板及電源部的信號線做到足夠長,以在組裝時避免出現障礙,這會導致在組裝之後馬達殼體內的信號線相互纏繞,過長的信號線有可能受到外部幹擾而發生誤動作,或者增大輻射噪聲。
[0013]在專利文獻2公開的馬達單元中,模塊電源線從殼體下部拉到上部並進行連接,從而導致其連接工作繁雜。
[001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對組裝工作進行簡略化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
[0015](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0016]在技術方案I中,提供一種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在移送日照遮蔽件的軌道的端部上安裝收容有馬達的馬達單元的基座部件,根據該馬達單元的動作來沿著軌道移送日照遮蔽件,該馬達單元的特徵在於,在所述基座部件上,通過固定件能夠一體地固定具備所述馬達的馬達組件、電源基板、控制基板,一體地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件上的所述馬達組件、電源基板、控制基板能夠一併插入到形成為筒狀的馬達殼體內。
[0017]在技術方案2中,提供一種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基座部件或所述固定件上,能夠一體地安裝裝有模塊基板的模塊基體,在所述馬達殼體上開設有能夠安裝所述模塊基體的開口部,所述模塊基體上設置有能夠插通所述開口部的開口邊緣的卡合溝槽。
[0018]在技術方案3中,將一體地固定有所述馬達組件、所述電源基板、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模塊基體的基座部件從所述馬達殼體的一端插入,由此能夠將所述基座部件安裝於馬達殼體的一端上,在所述馬達殼體的另一端安裝有塞住該馬達殼體另一端的單元蓋。
[0019]在技術方案4中,所述控制基板上連接有開關基板,該開關基板能夠安裝於所述單元蓋的內側面。
[0020]在技術方案5中,在所述開關基板上設置按鈕開關和顯示燈,在所述單元蓋上具備露出所述按鈕開關的操作孔和露出所述顯示燈的顯示孔。
[0021]在技術方案6中,在所述單元蓋上設置有對所述控制基板進行定位的導向片。
[0022]在技術方案7中,所述固定件上設置有離合器和傳感器部。
[0023]在技術方案8中,將所述控制基板與所述離合器及所述傳感器部電連接並能夠插入到所述馬達殼體內。
[0024]在技術方案9中,所述馬達殼體形成為截面橫寬的筒狀,將電源線從該馬達殼體的短邊側的上端部導入,並經過固定件的側方而引導至下方的電源基板。
[0025]在技術方案10中,所述離合器的信號線經過所述馬達殼體的短邊側的內側面和固定件之間並被引導至下方,並沿著基板固定件引導至控制基板而被連接。
[0026]在技術方案11中,所述傳感器部的信號線經過所述馬達殼體的短邊側的內側面和固定件之間並被引導至下方,並沿著基板固定件引導至所述控制基板而被連接。
[0027]在技術方案12中,在所述基座部件上,將具備馬達的馬達組件、電源基板、控制基板、模塊基板通過固定件一體地固定的同時進行電連接,並且,將一體地固定的所述馬達組件、電源基板、控制基板、模塊基板插入到馬達殼體內,將所述基座部件固定在所述馬達殼體上。
[0028](發明效果)
[0029]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簡化組裝工作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圖1是表示電動窗簾的主視圖。
[0031]圖2是表示馬達單元的剖面圖。
[0032]圖3是表示馬達單元內部結構的仰視圖。
[0033]圖4是表示固定件的分解側視圖。
[0034]圖5是表不單兀蓋的仰視圖。
[0035]圖6是表示模塊基板的主視圖。
[0036]圖7是表示馬達組件的主視圖。
[0037]圖8是表不馬達組件的側視圖。
[0038]圖9是表示防振固定件的俯視圖。
[0039]圖10是表示馬達殼體與模塊基體的分解立體圖。
[0040]圖11是表示基座部件的立體圖。
[0041]圖12是表不單兀蓋的俯視圖。
[0042]圖13是說明馬達組件的噪聲特性的示意圖。
[0043](符號說明)
[0044]I 軌道(窗簾軌道)
[0045]2a、2b窗簾面料
[0046]6 馬達單元
[0047]7 馬達殼體
[0048]8 馬達
[0049]11電源基板
[0050]12控制基板
[0051]15基座部件
[0052]19防振固定件
[0053]20固定件(單元固定件)
[0054]21、30、31防振件(防振襯套)
[0055]35馬達組件
[0056]36固定件(基板固定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57]以下,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電動窗簾(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一實施方式。圖1所示的向左右兩側展開型的電動窗簾中,從窗簾軌道I兩端部向中央部拉出窗簾面料(日照遮蔽件)2a、2b,或者,從窗簾軌道I中央部向兩端部摺疊窗簾面料2a、2b。
[0058]所述窗簾軌道I上可移動地支承有一對前端滑動部件3a、3b,前端滑動部件3a與窗簾軌道I右端之間可移動地支承有多個滑動部件4a。並且,前端滑動部件3b與窗簾軌道I左端之間可移動地支承有多個滑動部件4b。
[0059]並且,一側的窗簾面料2a懸吊支承於前端滑動部件3a與滑動部件4a上,另一側的窗簾面料2b懸吊支承於前端滑動部件3b與滑動部件4b上。
[0060]在所述窗簾軌道I的左右兩端安裝有移送裝置5a、5b,該移送裝置5a、5b上掛設有能夠在窗簾軌道I內移動的環狀的移送用皮帶。
[0061]並且,窗簾軌道I右端側的移送裝置5a上懸吊支承有馬達單元6,並利用配設在馬達單元6內的馬達的驅動力來在窗簾軌道I內移動移送用皮帶。
[0062]並且,利用馬達的正反方向的旋轉來使得所述前端滑動部件3a、3b面向窗簾軌道I中央部移動,或者,向窗簾軌道I兩端部移動。
[0063]接下來說明安裝在所述移送裝置5a內的馬達單元6的結構。
[0064]如圖2及圖3所示,馬達單元6中,在由角落部分呈圓滑連接且截面橫寬形的大致四角形筒狀材料所形成的馬達殼體7內,收容有馬達8、離合器9、傳感器部10、電源基板11、控制基板12、開關基板13、以及模塊基板14等。
[0065]並且,對利用電纜連接於模塊基板14的操作開關(未圖示)進行操作,由此通過搭載於控制基板12上的控制電路而控制馬達8的動作。
[0066]安裝在所述馬達殼體7上端的基座部件15的表面固定有由金屬板構成的馬達託架16,該馬達託架16上朝向上方形成有一對卡合片17。並且,基座部件15的表面一側設置有止動裝置18。
[0067]並且,將馬達單元6安裝於所述移送裝置5a時,在將卡合片17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移送裝置5a底部的安裝孔內的狀態下沿水平方向轉動馬達單元6。於是,卡合片17保持在安裝孔內的同時,止動裝置18起作用而使得馬達單元6保持在無法轉動的狀態,以此馬達單元6被垂下支承於移送裝置5a。
[0068]所述基座部件15的底部安裝有防振固定件19,在該防振固定件19的下方,藉助防振襯套21安裝有單元固定件20。如圖9所示,通過三個防振襯套21以圍繞輸出軸的插通孔67的方式將防振固定件19與單元固定件20連接。
[0069]如圖4所示,所述單元固定件20通過彎曲金屬板而在上邊22的兩側形成側邊23、24,所述離合器9及傳感器部10安裝在側邊23、24之間。並且,在側邊23上安裝有傳感器基板25。
[0070]在所述單元固定件20上,藉助防振襯套31、32而安裝有馬達固定件26。馬達固定件26是通過將金屬板彎曲成曲柄狀而成,由此形成構成中間部的水平邊27、從水平邊27一側向上方延伸的上部邊28、從水平邊27的另一側向下方延伸的下部邊29。
[0071]並且,上部邊28通過防振襯套30安裝在所述單元固定件20的側邊24上,如圖8所示,下部邊29通過兩個防振襯套31安裝在單元固定件20的側邊23。
[0072]所述馬達固定件26的水平邊27上安裝有所述馬達8。並且,馬達8的輸出軸32以不能相對轉動的方式與所述離合器9的輸入軸33連接。並且,從離合器9延伸的輸出軸34作為該馬達單元6的輸出軸,經由所述單元固定件20、防振固定件19、基座部件15、馬達託架16而突出於上方。由此構成圖7所示的馬達組件35。
[0073]基板固定件36的端部通過螺絲37安裝在所述馬達固定件26的下部邊29。並且,基板固定件36上安裝有所述電源基板11和控制基板12。所述基板固定件36的板厚為馬達固定件26的板厚的75%。
[0074]如圖2所示,多組信號線通過各自的插座38連接於控制基板12,通過信號線49與所述離合器9連接,同時,通過其他信號線與所述馬達8、開關基板13及模塊基板14連接。
[0075]所述模塊基板14通過螺絲40固定在模塊基體39上,該模塊基體39安裝到所述基座部件15。
[0076]如圖6及圖10所示,在所述模塊基體39的一對側邊41之間在上下方向設置有兩處四角形孔42,該四角形孔42的上方形成有以四角形形狀凹陷的保持部43。並且,模塊線纜可以通過四角形孔42而插入到設置在所述模塊基板14上的模塊插口內,保持部43內嵌合有設置於電源線44中間部的立方體狀卡合部45。卡合部45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夠插通保持部43開口邊緣的卡合溝槽46。
[0077]所述馬達殼體7 —側上邊緣形成有能夠嵌插模塊基體39的開口部47,模塊基體39的側邊41形成有能夠插通開口部47的開口邊緣的卡合溝槽48。由此,所述模塊基體39能夠從馬達殼體7的上方插入到開口部47。
[0078]並且,馬達殼體7的另一側上邊緣形成有能夠插入所述止動裝置18的切口 68。
[0079]電源線44以在其長邊方向不能移動的方式保持在所述保持部43上。並且,如圖2所示,在馬達殼體7內,電源線44從模塊基體39經過離合器9及馬達8附近而延伸至電源基板11,並連接在電源基板11上。
[0080]如圖11所示,所述基座部件15的底面一側形成有突條70,該突條70能夠嵌合所述電源線44的卡合部45的卡合溝槽46。基座部件15的四角部形成有安裝孔63,該安裝孔63對應於形成在馬達殼體7內側面四角部的加強筋53。並且,基座部件15的底面上,長邊側的周邊附近形成有導向片64,該導向片64在馬達殼體7內側面內進行導向,並使得基座部件15相對馬達殼體7進行定位。
[0081]並且,電源線44通過卡合部45定位於基座部件15,在將安裝在單元固定件20上的模塊基體39插通於馬達殼體7的開口部47的同時,將導向片64嵌合到馬達殼體7的內側面,則在安裝孔63和加強筋53的中心大致保持一致的狀態下進行定位。在此狀態下,從安裝孔63上方將螺絲螺入到加強筋53內,由此將基座部件15固定於馬達殼體7上。此時,模塊基體39卡合併保持在基座部件15和馬達殼體7的開口部47上。
[0082]所述馬達殼體7的下端部安裝有舉元蓋50。如圖5所示,將該單元蓋50通過分別設置在構成馬達殼體底邊的水平邊51的四角部上的安裝孔52,並利用螺絲固定於馬達殼體7內的所述加強筋53上。
[0083]並且,在水平邊51的中央部上,沿著水平邊51的長邊方向以直線狀配設有一對操作孔54和該操作孔54之間的顯示孔55。
[0084]水平邊51的內側安裝有所述開關基板13。該開關基板13通過螺絲57安裝在設置於所述顯示孔55附近的安裝孔56 (參照圖12)內。開關基板13上設置有按鈕開關58a、58b和顯示燈59,該按鈕開關58a、58b露出於所述各操作孔54內,所述顯示燈59露出於顯示孔55內。並且,通過安裝在開關基板13上的插座60及信號線61而連接於所述控制基板12。
[0085]該開關基板13用於設定馬達8的動作模式,通過按壓露出於操作孔54內的按鈕開關58a來切換模式,通過按壓按鈕開關58b來設定模式。當進行模式設定操作時顯示燈59顯示設置內容。
[0086]在所述單元蓋50內,所述控制基板12的下方位置設置有引導控制基板12的下端兩個側緣的導向溝槽62。並且,將單元蓋50安裝於馬達殼體7時,將控制基板12的下端兩側緣插通於導向溝槽62內,則可以輕易完成單元蓋50的安裝孔52和馬達殼體7的加強筋53之間的對位。另外,將單元蓋50固定於馬達殼體7時,馬達殼體7保持垂直方向的狀態下,控制基板12和導向溝槽62之間可以確保間隙,因此,控制基板12的振動不會傳達至單元蓋50。馬達殼體7保持水平方向的狀態下,控制基板12的側緣保持在導向溝槽62上。
[0087]所述電源線44從橫截面橫寬的筒狀馬達殼體7的短邊側的上端部導入,經過固定件19、20、26的側方而引導至下方的電源基板11。
[0088]並且,離合器9的信號線經過所述馬達殼體7的短邊側的內側面和固定件20、26之間並引導至下方,並沿著基板固定件36引導至控制基板12而被連接。
[0089]並且,傳感器部10的信號線經過所述馬達殼體7的短邊側的內側面和固定件20、26之間並引導至下方,並沿著基板固定件36引導至所述控制基板12而被連接。
[0090]接下來說明上述馬達單元6的組裝步驟。首先,在基座部件15上安裝馬達託架16,將離合器9及傳感器部10安裝於舉元固定件20。並且,通過防振襯套21將防振固定件19安裝於單元固定件20上,接著將防振固定件19安裝於基座部件15上。
[0091]接著,將安裝有馬達8的馬達固定件26通過防振襯套30、31安裝於單元固定件上,由此形成馬達組件35。
[0092]接著,將安裝有模塊基板14及電源線44的模塊基體39安裝於基座部件15上。此時,電源線44的卡合部45的卡合溝槽46和基座部件15的突條70相卡合。
[0093]接著,在基板固定件36上安裝電源基板11及控制基板12,將電源線44連接於電源基板11,各信號線連接到控制基板12上。並且,利用螺絲37將基板固定件36安裝於馬達固定件26上。並且,開關基板13通過信號線61被連接到控制基板12。
[0094]接著,從馬達殼體7上方插入安裝有基板固定件36及模塊基體39的馬達組件35。此時,從控制基板12 —側插入到馬達殼體7內。
[0095]並且,將模塊基體39卡合於馬達殼體7的開口部,將基座部件15固定於馬達殼體7,則馬達組件35及基板固定件36保持於馬達殼體7。此時,安裝於馬達組件35及基板固定件36上的電源基板11及控制基板12不會接觸到馬達殼體7內周面。
[0096]在此狀態下,通過電源線44供給電源,將模塊基板14與操作開關相連,由此可以使得馬達運轉。
[0097]接著,利用信號線連接蓋組件和控制基板12,其中,該蓋組件由開關基板13安裝於單元蓋50而成,如果將單元蓋50安裝於馬達殼體7的下端,則完成馬達單元6的組裝。並且,將馬達單元6安裝於移送裝置5a上,則,由此構成利用馬達8的驅動力移送窗簾面料2a、2b的電動窗簾。
[0098]具有如上所述結構的馬達單元6中,相對於固定在基座部件15上的防振固定件19,單元固定件20通過防振襯套21而被安裝,並且,安裝有馬達8的馬達固定件26通過防振襯套30、31而被安裝在該單元固定件20上。
[0099]從而,馬達8運轉時發生的振動充分衰減之後傳達至單元固定件20及防振固定件19上。
[0100]並且,安裝在馬達組件35及基板固定件36上的電源基板11及控制基板12不與馬達殼體7內周面接觸。
[0101]因此,可以抑制從馬達8傳達至馬達殼體7的振動,由此抑制噪聲的產生。
[0102]並且,馬達固定件26上安裝有搭載電源基板11及控制基板12的基板固定件36,因此,實質上增加馬達固定件26的重量,馬達固定件26本身或者馬達組件35本身的諧振頻率移到低頻率側。
[0103]圖13示出了:在未將基板固定件36安裝到馬達組件35上的狀態下,使馬達8運轉時在馬達組件35上產生的噪聲N I ;將基板固定件36安裝在馬達組件35上的狀態下,使馬達8運轉時在馬達組件35上產生的噪聲N2 ;以及測量時的背景噪聲N3。
[0104]如圖13所示,當基板固定件36安裝於馬達固定件26上時,最刺耳的噪聲、即IkHz?2kHz的頻帶噪聲級別有所降低。
[0105]具有上述結構的電動窗簾的馬達單元6可以具有如下所示效果。
[0106](I)將馬達組件35和電源基板11、控制基板12及模塊基板14 一併組裝在基座部件15之後,插入到馬達殼體7內,因此組裝工作容易。
[0107](2)可以預先利用電源線44、信號線49及其他信號線將馬達組件35和電源基板
11、控制基板12及模塊基板14相互連接之後,插入到馬達殼體內。因此,不必為了組裝而拉長電源線44、信號線49及其他信號線,可以以大體上最短的長度進行連接。
[0108](3)可以將電源線44、信號線49及其他信號線設置成最短的長度,由此可以降低幹擾引起的不良影響。
[0109](4)由於在基座部件15上設置有導向片64,因此能夠使得馬達殼體7輕易定位到基座部件15並進行嵌合。
[0110](5)通過將馬達殼體7開口部47的開口邊緣插通於模塊基體39的卡合溝槽48內,由此能夠輕易使得模塊基體39定位於馬達殼體7。
[0111](6)可以在將開關基板13安裝於單元蓋50之後,接著將單元蓋50安裝於馬達殼體7的下端部。從而,可以使得開關基板13的按鈕開關58a、58b及顯示燈59精確對位到操作孔54及顯示孔55並進行固定。
[0112](7)將單元蓋50安裝於馬達殼體的下端時,通過將控制基板12的端部插通於單元蓋50的導向片64上,由此,可以輕易進行單元蓋50和馬達殼體的定位。
[0113]上述實施方式還可以按照以下形態實施。
[0114]馬達組件35可以僅僅由馬達8構成。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在移送日照遮蔽件的軌道的端部上安裝收容有馬達的馬達單元的基座部件,根據所述馬達單元的動作來沿著所述軌道移送所述日照遮蔽件,所述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的特徵在於, 在所述基座部件上,通過固定件能夠一體地固定具備所述馬達的馬達組件、電源基板、控制基板,一體地固定在所述基座部件上的所述馬達組件、所述電源基板、所述控制基板能夠一併插入到形成為筒狀的馬達殼體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基座部件或所述固定件上,能夠一體地安裝裝有模塊基板的模塊基體,在所述馬達殼體上開設有能夠安裝所述模塊基體的開口部,所述模塊基體上設置有能夠插通所述開口部的開口邊緣的卡合溝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 將一體地固定有所述馬達組件、所述電源基板、所述控制基板和所述模塊基體的所述基座部件從所述馬達殼體的一端插入,從而能夠將所述基座部件安裝於所述馬達殼體的一端上,在所述馬達殼體的另一端安裝有塞住該馬達殼體另一端的單元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基板上連接有開關基板,該開關基板能夠安裝於所述單元蓋的內側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開關基板上設置按鈕開關和顯示燈,在所述單元蓋上具備露出所述按鈕開關的操作孔和露出所述顯示燈的顯示孔。
6.如權利要求3?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單元蓋上設置有對所述控制基板進行定位的導向片。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件上設置有離合器和傳感器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將所述控制基板與所述離合器及所述傳感器部電連接,並能夠插入於所述馬達殼體內。
9.如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馬達殼體形成為截面橫寬的筒狀,將電源線從該馬達殼體的短邊側的上端部導入,並經過所述固定件的側方而引導至下方的所述電源基板。
10.如權利要求7?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離合器的信號線經過所述馬達殼體的短邊側的內側面和所述固定件之間並被引導至下方,並沿著基板固定件引導至所述控制基板而被連接。
11.如權利要求7?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傳感器部的信號線經過所述馬達殼體的短邊側的內側面和所述固定件之間並被引導至下方,並沿著基板固定件引導至所述控制基板而被連接。
12.—種電動日照遮蔽裝置的馬達單元組裝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基座部件上,將具備馬達的馬達組件、電源基板、控制基板、模塊基板通過固定件一體地固定的同時進行電連接,並且,將一體地固定的所述馬達組件、所述電源基板、所述控制基板、所述模塊基板插入到馬達殼體內,將所述基座部件固定在所述馬達殼體上。
【文檔編號】A47H5/02GK104135900SQ201380010895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7日
【發明者】黑巖修一 申請人:立川窗飾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