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筒狀窄口容器的注射拉伸吹塑方法以及容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3:30:46
專利名稱:圓筒狀窄口容器的注射拉伸吹塑方法以及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製造具有平坦臺肩部分的圓筒狀窄口容器的注射拉伸吹塑方法以及所製造的用於化妝品、醫療器械等的容器。
背景技術:
根據傳統拉伸吹塑成型的容器,所形成的預成型坯的口部的底部比作為膨脹部分(臺階部分)的主體厚,並且該膨脹部分形成作為蓋子的止動件的支承件(參考專利1日本專利公開第2003-011212號)。
此外,另一傳統技術披露了一用於製造小的平坦容器的預成型坯,所述預成型坯具有一厚度局部減小的厚壁主體部分,並在頸部和主體之間留出臺階部分(參考專利2日本專利公開第2003-011211)。
在用於化妝品(例如髮乳、洗滌劑、染睫毛油)或醫療器械的其頸部的底部具有平坦臺肩部分的圓筒狀窄口容器中,由於容器變得較小,從而使得徑向拉伸率變得較小,並且已知通過拉伸和膨脹樹脂成型這種平坦臺肩部分是很困難的。
如果通過使臺階部分外徑與容器主體外徑相等而應用現有技術所披露的臺階部分來解決上述問題,則在平坦臺肩部分的下方會出現熔接導致的接縫,並且該接縫作為成型中的缺陷將成為需要處理的一個新問題。
如圖7所示,通過閉合注射型腔模31和頸部模33、穿過頸部模33將注射型芯34插入到型腔32內以及從位於底部的噴嘴36向型腔32內注射樹脂來製成傳統的預成型坯。該型腔32形成預成型坯101的主體部分102和底部105,並且頸部模33形成帶有外螺紋的頸部103。
如圖所示,介於頸部103和主體部分102之間的臺階部分104形成在頸部模33表面上,並帶有比主體部分102厚度薄的頸部103。因此,在主體部分102從型腔32中取出後,靠近厚壁主體部分102的臺階部分104的下部通過主體部分102的熱量被軟化,但是除了該下部之外的臺階部分的大部分均由頸部模33冷卻,且與頸部103一起固化而不經拉伸。
在主體部分102包含足夠熱量以被拉伸吹塑成型期間,如圖5A所示,帶有臺階部分104的預成型坯101從型腔32中取出並保持注射成型條件以及同時使頸部模33繼續保持頸部103,然後立即轉移到如圖8所示的用於形成容器的吹塑型腔模41中,並在頸部103依然由頸部模33保持的情況下插入到型腔42中,並且一帶有拉伸杆43的吹塑型芯42從頸部模33插入至頸部103。之後,將主體102部分和臺階部分104的下部拉伸並且膨脹至臺階部分104的邊緣處,並且如圖5B所示將預成型坯101拉伸吹塑成型為圓筒狀窄口容器201。
在圓筒狀窄口容器201上,預成型坯101的頸部103形成為頸部203,臺階部分104形成為平坦臺肩部分204,以及從臺肩部分204到底部205形成薄壁的主體部分202,但是臺階部分104已經在拉伸吹塑期間固化,因此只有由主體部分102加熱的臺階部分104的下部能夠被拉伸,並且當其向型腔表面膨脹時下部的樹脂流向臺階部分104的下表面。
因此,由於沒有熔化發生,臺階部分104和拉伸部分不會整合為一體,從而將留下一焊縫,該接縫將最後形成接縫206,並如圖6所示的環狀物那樣出現在臺肩部分204的下部。接縫206有變深的趨勢,同時臺肩部分204包括未經拉伸從而缺乏抵抗衝擊的強度的樹脂,因此,臺肩部分204的邊緣有時會由於摔落或撞擊到其他容器所導致的衝擊而破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製造圓筒狀窄口容器的新型拉伸吹塑方法以及由該方法成型的容器,它通過一臺階部分形成一平坦臺肩部分且在該臺肩部分的下部不會出現接縫,並通過在帶有主體的注射型腔內模塑成型該臺階部分而實現。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製造圓筒狀窄口容器的新型拉伸吹塑方法以及由該方法成型的容器,其中臺肩部分易於成型且難於破裂。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形成圓筒狀窄口容器的注射拉伸吹塑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注射成型一預成型坯,該預成型坯具有與一頸部一體成型的主體部分,其中從頸部模和注射型腔模之間所形成的一閉合面開始,所述主體部分具有比頸部較厚的壁和較大的外徑,所述預成型坯還具有一臺階部分,其中該臺階部分的上表面通過位於頸部和主體部分之間的所述閉合面形成,並且該臺階部分具有比容器的主體部分小的外徑;在一吹塑型腔模內將該預成型坯拉伸吹塑成型為所述容器,其中從所述臺階部分的上表面周圍開始形成薄壁的容器主體部分,且該臺階部分和在該臺階部分的上表面周圍的一膨脹部分形成該容器的一平坦臺肩部分。
此外,所述臺階部分的外徑小於一蓋子的開口端的外徑。
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通過上述拉伸吹塑方法成型的圓筒狀窄口容器。
圖1A示出了根據本發明注射拉伸吹塑成型的預成型坯的剖面圖。
圖1B示出了根據本發明注射拉伸吹塑成型的圓筒狀窄口容器的剖面圖以及該容器的臺肩部分的放大細節。
圖2為如上所述圓筒狀窄口容器的上部的局部側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在一注射型腔模內進行注射成型的預成型坯的剖面圖。
圖4為在一吹塑型腔模內進行拉伸吹塑成型的上述預成型坯的剖面圖。
圖5A為具有一臺階部分的傳統預成型坯的剖面圖。
圖5B為由該預成型坯成型的圓筒狀窄口容器的剖面圖。
圖6為如圖5B所示圓筒狀窄口容器的上部的局部側視圖。
圖7為在一注射型腔模內進行注射成型的傳統預成型坯的剖面圖。
圖8為在一吹塑型腔模內進行拉伸吹塑成型的圖7所示預成型坯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至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拉伸吹塑方法的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如圖3所示,注射型腔模31和頸部模33被閉合,通過頸部模33將一注射型芯34插入到型腔32內,從位於型腔32底部的噴嘴36向型腔32內注射熔融樹脂(例如PET)並充滿,型腔32形成一預成型坯11的圓筒狀主體部分12和底部15,頸部模33形成一帶有外螺紋的頸部13,並且從頸部模33和注射型腔模31的閉合面開始,與頸部13相比,主體部分12具有較大的外徑和較厚的壁。
形成在主體部分12和頸部13之間的臺階部分14具有比預成型坯的主體部分12略大並且比圓筒狀窄口容器21的主體部分22略小的外徑,該臺階部分14具有一由頸部模33的閉合面形成的平坦上表面以及一從所述上表面向著主體部分12呈錐型或逐漸變細的外表面。
根據如圖1A、圖1B所示的預成型坯11,形成於主體部分12和頸部13之間的臺階部分14上唯一由頸部模33所形成的部分為上表面,其他表面均與主體部分12一起由注射型腔模31形成。因此,通過頸部模33在臺階部分14上產生的冷卻和固化僅僅發生在與閉合面直接接觸的上表面上,且臺階部分保持與主體部分一樣多的熱量並處於其軟化狀態。
如圖4所示,在使頸部13由頸部模33保持的同時將預成型坯11轉移並放入一具有比吹塑型腔模41的臺階部分14的直徑大的直徑的型腔42中以用於成型容器之後,型腔42也出現在臺階部分14的周圍。
然後,穿過頸部模33將帶有一拉伸杆43的吹塑型芯插入到頸部13中。當拉伸吹塑成型預成型坯11時,臺階部分14和主體部分12在型腔42中被拉伸和膨脹,臺階部分14的樹脂膨脹到頸部模33的閉合面處,該膨脹部分和臺階部分通過閉合面形成為扁平狀,並且形成如圖1B所示的具有平坦臺肩部分24的圓筒狀窄口容器。
在圓筒狀窄口容器21上,預成型坯的頸部13形成為頸部23,臺階部分14變為通過拉伸和膨脹的樹脂所形成的平坦臺肩部分24,並且形成一從臺肩部分24到底部25的薄壁主體部分22。在被冷卻和固化的臺階部分14的上表面14a和膨脹部分14b之間的溫差下產生的焊縫不會出現在外周表面上,因為該臺肩部分的外周表面由膨脹部分14b形成,並且一環狀接縫26僅僅出現在臺肩部分24的上表面上。此外,所述接縫僅出現在該表面上而不會變深,因此該臺肩部分能夠抵擋摔落產生的衝擊。
此外,臺肩部分24的上表面上的接縫26能夠通過使臺階部分14的外徑比一蓋子27的開口端的外徑小從而隱藏在該蓋子27下。因此,它不會是產品的一個缺陷,並且所述容器可看作是具有良好主體部分的圓筒狀窄口容器。因此,即使是具有由頸部底部形成的平坦臺肩部分和較小徑向拉伸率的圓筒狀窄口容器,也能夠在注射成型工藝後立即通過拉伸吹塑成型一注射模製預成型坯的方法很容易地製成。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形成圓筒狀窄口容器的注射拉伸吹塑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注射成型一預成型坯,該預成型坯具有與一頸部一體成型的主體部分,從一頸部模和一注射型腔模之間的閉合面開始,與所述頸部相比,所述主體部分具有較厚的壁和較大的外徑,所述預成型坯還具有一臺階部分,其中該臺階部分的上表面通過位於所述頸部和主體部分之間的所述閉合面形成,並且該臺階部分具有比所述容器的主體部分小的外徑;在一吹塑型腔模內將該預成型坯拉伸吹塑成型為所述容器,其中從所述臺階部分的上表面周圍開始形成薄壁的容器主體部分,且該臺階部分和在該臺階部分的上表面周圍的一膨脹部分形成該容器的一平坦臺肩部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拉伸吹塑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臺階部分的外徑小於一蓋子的開口端的外徑。
3.一種採用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製成的圓筒狀窄口容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形成圓筒狀窄口容器的注射拉伸吹塑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注射成型一預成型坯,該預成型坯具有與一頸部一體成型的主體部分,從一頸部模和一注射型腔模之間的閉合面開始,與所述頸部相比,所述主體部分具有較厚的壁和較大的外徑,所述預成型坯還具有一臺階部分,該臺階部分的上表面通過所述頸部和主體部分之間的閉合面形成,並且該臺階部分具有比所述容器的主體部分小的外徑;在一吹塑型腔模內將該預成型坯拉伸吹塑成型為所述容器,其中從所述臺階部分的上表面周圍開始形成薄壁的容器主體部分,且該臺階部分和在該臺階部分的上表面周圍的一膨脹部分形成該容器的一平坦臺肩部分,且所述臺階部分的外徑小於一蓋子的開口端的外徑。
文檔編號B29C49/12GK1572466SQ20041004951
公開日2005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16日
發明者竹內節行 申請人:株式會社青木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