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頸託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9:51:27 4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頸託。
背景技術:
嚴重的頸部受傷可能對患者造成災難性的影響;一旦頸部受傷,第一反應應該避免通過頭部和頸部的失控運動加劇初始的傷害。因此,往往採用頸託套至患者的頸部。
目前市場上的頸託大致有兩種類型:不可調節型和可調節型。對於不可調節的頸託,不同年齡不同頸圍的患者需要配備不同尺寸的頸託,這樣就會增加開發費用及後續生產成本;對於可調節的頸託,雖然出發點都是希望用一種型號的頸託去適用於所有或大部分的患者,但其在設計上都存在一些缺憾,結構過於複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並且能夠適用不同年齡不同頸圍的人群的頸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頸託,包括主支撐體和連接件;主支撐體包括第一端部、中間部和第二端部;主支撐體設置有內孔,內孔沿主支撐體的中心軸線設置並貫通整個主支撐體;連接件一端插入內孔的一端,連接件的另一端插入內孔的另一端,主支撐體的第一端部的一端與第二端部的一端緊密連接;第一端部沿主支撐體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有若干個第一狹縫,第一狹縫垂直主支撐體的中心軸線均勻設置;其中,所述頸託還包括左支撐體和右支撐體,左支撐體的中部水平設置有兩個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左支撐體的兩側邊設置有第一魔術貼;右支撐體的中部水平設 置有兩個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二通孔,右支撐體的兩側邊設置有與第一魔術貼貼合的第二魔術貼;主支撐體穿過左支撐體的第一通孔和右支撐體的第二通孔連接左支撐體和右支撐體。
其中,所述中間部沿主支撐體的中心軸線對稱開設置有槽,槽的深度略大於內孔孔壁到管壁的距離。
其中,所述第二端部沿主支撐體的中心軸線對稱設置有若干個第二狹縫,第二狹縫垂直主支撐體的中心軸線均勻設置。
其中,所述連接件表面上設置有肋條或者倒鉤。
其中,所述主支撐體的管外徑為6釐米,內孔孔徑為2.5釐米,第一狹縫的寬度為0.4釐米,相鄰的兩個第一狹縫之間的距離為2.5釐米。
其中,所述左支撐體的上部設置有與人體下頜骨對應的左上弧形部,下部設置有與肩部對應的左下弧形部,右支撐體的上部設置有與人體下頜骨對應的右上弧形部,下部設置有與肩部對應的右下弧形部。
其中,所述左支撐體和右支撐體上均設置有支撐條和透氣孔。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主支撐體可單獨作為頸託使用,用於支撐頸部,結構簡單實用,能有效
地縮減生產成本;
2)在主支撐體上設置狹縫,有效地減小了主支撐體的整體拉伸強度,可以很容易地通過手或者工具沿狹縫切斷主支撐體,從而調節主支撐體的長度,以適應不同的患者,無論是肥胖人群還是兒童,都可以適用此種頸託;
3)主支撐體設置與內孔貫通的槽,一方面,允許空氣流通,便於脖子散發身體的熱量;另一方面,同時增加了主支撐體的靈活性,能夠更好地監測患者的 狀況;
4)主支撐體由聚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泡沫等柔性材料製成的一次性用具,生產成本低,且不需要消毒等,避免了因再利用帶來的風險。
5)通過加設左支撐體和右支撐體,同樣可以通過調節主支撐體的長度,以適應不同的患者;並且可以重複利用,有效地減少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使用率,方便實用;進一步加強了對頸部的支撐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頸託的主支撐體和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頸託的主支撐體和連接件連接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頸託的主支撐體和連接件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頸託的主支撐體和連接件的側面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頸託的主支撐體、左支撐體和右支撐體的整體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頸託的左支撐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頸託的右支撐體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連接件、11‐主支撐體、1‐第一端部、2‐中間部、3‐第二端部、111‐內孔、112‐第一狹縫、30‐第二狹縫、113‐槽、12‐左支撐體、121‐第一通孔、122‐第一魔術貼、123‐左上弧形部、124‐左下弧形部、13‐右支撐體、131‐第二通孔、132‐第二魔術貼、133‐右上弧形部、134‐右下弧形部、125‐支撐條、126‐透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頸託,包括主支撐體11和連接件10;主支撐體11 為管狀,通過連接件10連接形成支撐頸部的環狀結構;
主支撐體11包括第一端部1、中間部2和第二端部3;
主支撐體11設置有圓形的內孔111,內孔111沿主支撐體11的中心軸線A設置並貫通整個主支撐體11,當然,內孔111也可以設置成其他的形狀,例如方形或者其他不規則的形狀;連接件10一端插入內孔111的一端,連接件10的另一端插入內孔111的另一端,以形成圍繞患者的頸部的環形結構,使主支撐體11的第一端部1的一端與第二端部3的一端緊密連接;這樣,頸託可以快速的解開,方便使用,特別適合於需要經常解除頸託來進行輔助通氣等輔助治療的頸部患者;優選的,連接件10表面上設置有增大摩擦力的肋條或者倒鉤,以實現連接件10與主支撐體11的穩定且緊密的連接,以防止連接件10從主支撐體11中輕易地脫落出來。
第一端部1沿主支撐體11的中心軸線A對稱設置有若干個第一狹縫112,第一狹縫112垂直主支撐體11的中心軸線A均勻設置;設置第一狹縫112,有效地減小了主支撐體11在第一狹縫112處的拉伸強度,可以很容易地通過手或者工具沿第一狹縫112切斷主支撐體11來調節主支撐體11的長度,以適應不同的患者,無論是肥胖人群還是兒童,都可以適用此種頸託。
進一步地,第二端部3沿主支撐體11的中心軸線A對稱設置有若干個第二狹縫30,第二狹縫30垂直主支撐體11的中心軸線A均勻設置。
中間部2沿主支撐體11的中心軸線A對稱開設置有槽113,槽113的深度略大於內孔111的孔壁到管壁的距離,這樣就實現了內孔111與槽113的貫通,一方面,允許空氣流通,便於脖子散發身體的熱量;另一方面,同時增加了主支撐體11的靈活性,能夠更好地監測患者的狀況。
優選的,主支撐體11的內孔111中可以套設各種輔助設備,例如用於加熱的加熱袋或者冰敷的冰敷袋等,還可以通過槽113與外部設備連接,實現持續的加熱或者冰敷。
主支撐體11的整體長度,以及第一端部1、中間部2和第二端部3的長度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和患者需求等具體情況設置;
本實施例中,主支撐體11的長度為40±5釐米,第一端部1的長度為10±2釐米,中間部2長度為20±3釐米,第二端部3的長度為10±2釐米,主支撐體11的管外徑為7±1釐米,優選6釐米,內孔111孔徑為2.5±0.1釐米,優選2.5釐米,第一狹縫112的寬度為0.4±0.02釐米,優選0.4釐米,相鄰的第一狹縫112之間的距離為2.5±0.1釐米,優選2.5釐米;這樣,上述主支撐體11可單獨作為頸託使用,用於支撐頸部。
主支撐體11由聚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泡沫等柔性材料製成的一次性用具,生產成本低,且不需要消毒等,避免了因再利用帶來的風險。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材料,例如具有一定浮力的材料,使主支撐體11也可以作為兒童遊泳時使用的泳圈。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頸託包括主支撐體11、左支撐體12和右支撐體13;
主支撐體11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的結構相同,只是尺寸有所改變,主要用於連接左支撐體12和右支撐體13;
如圖6所示,左支撐體12的中部水平設置有兩個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一通孔121,用於嵌套主支撐體11;左支撐體12的兩側邊設置有第一魔術貼122;
進一步地,左支撐體12的上部設置有與人體下頜骨對應的左上弧形部123, 下部設置有與肩部對應的左下弧形部124,以緊密貼合頸部,對頸部起到進一步的支撐作用;
如圖7所示,右支撐體13的中部水平設置有兩個以上相互平行的第二通孔131,用於嵌套主支撐體11;右支撐體13的兩側邊設置有第二魔術貼132;
進一步地,右支撐體13的上部設置有與人體下頜骨對應的右上弧形部133,下部設置有與肩部對應的右下弧形部134,以緊密貼合頸部,對頸部起到進一步的支撐作用;
優選地,左支撐體12和右支撐體13上均設置若干加強支撐的支撐條125和透氣孔126;
使用時,先根據患者的頸圍,調節主支撐體11的長度,然後將主支撐體11穿過位於同一水平高度的左支撐體12的第一通孔121和右支撐體13的第二通孔131連接左支撐體12和右支撐體13,然後根據患者頸部確定左支撐體12和右支撐體13在主支撐體11上的位置,然後通過連接件10連接主支撐體11,然後通過第一魔術貼122和第二魔術貼132的相互貼合,進一步固定左支撐體12和右支撐體13的位置,對頸部起到良好的固定和支撐作用,方便使用。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