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備聚乙烯樹脂的方法
2023-04-25 22:00:31 2
專利名稱:製備聚乙烯樹脂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聚合乙烯以製備具有多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樹脂,更具體地,本發 明涉及聚合乙烯以製備長鏈支化提高的聚合物絨毛物。
背景技術:
具有雙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樹脂可以採用多段聚合方法製備。在多段方法中, 在順序聚合階段中製備限定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組分,以獲得具有所需多峰分子量分布的 最終產物。可以將聚合物絨毛物擠出製備聚合物產物,所述產物最終可以用於如吹塑或擠 塑的各種工藝以製備容器或其他模塑產品,或者用於包括線型或多維取向工藝以製備取向 產品如纖維或薄膜。聚乙烯聚合物的顯著物理特性包括分子量分布MWD(為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 子量Mn的比值),可以是單峰或多峰的,以及由熔體指數的比值確定的剪切響應(shear response),所述熔體指數按照標準ASTM D1238測定。例如,剪切響應SR5是高負荷熔體 指數(HLMI)與熔體指數MI5的比值。各種熔體指數通常按熔體流動速率(克/10分鐘 (g/10min.))或者按分克/分鐘(dg/min.)表示的等價測量值報導。從聚合系統的最後階 段排出的聚合物絨毛物可以從進行聚合反應的稀釋劑中分離,然後熔融並擠出,製備聚合 物產物顆粒,最終用於製備聚乙烯容器或如上討論的其他產品,所述聚合物顆粒的粒料尺 寸通常約為1/8-1/4英寸。如上所述,烯烴聚合物還可以用其分子量表徵。通常採用的分子量特性是數均分 子量Mn(所有聚合物分子數的分子量除以摩爾總數)和重均分子量Mw(由聚合物溶液的光 散射測量值確定,或者由作為接近重均分子量的近似值的粘均分子量得到)。可使用聚合物 的重均分子量和數均分子量來獲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MWD ;D被定義為比值D = Mw/Mn。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熔體流動速率特性與該聚合物的長鏈支化程度相關。因 此,對來自反應器的粉末的特定熔體流動指數MI5,粒料的MI5值與長鏈支化程度成反比。例 如美國專利6,433,103 (Gunther等)中所述,聚合物的長鏈支化程度可以用其流動活化能 Ea定量表示。如該專利揭示的,長鏈支化程度較低的基本線型聚乙烯的特徵是流動活化能 可約為6. 25-6. 75千卡/摩爾。長鏈支化程度較高的相應聚乙烯的特徵是流動活化能民可 約為7. 25-9.0千卡/摩爾。發明概述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聚合乙烯以製備具有所需的長鏈支化提高的乙烯聚合物的 方法。在實施本發明中,將乙烯和氫送入第一反應區,在聚合催化劑存在下在聚合反應條件 下有效製備具有第一分子量分布的乙烯聚合物。從第一反應區回收聚合物和氫,並送入第 二聚合反應區。在催化劑體系存在下,將乙烯和C3-C8 α _烯烴單體送入第二反應區。第二反 應區在聚合反應條件下操作,有效製備具有不同於第一分子量分布的第二分子量分布的乙 烯-C3-C8烯烴共聚物。從第二聚合反應區回收具有雙峰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絨毛物,將該 聚合物絨毛物加熱至足以熔融該聚合物絨毛物的溫度。然後將熔融的聚合物絨毛物擠出, 製備具有多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聚合物產物的顆粒。伴隨加熱和/或擠出過程,對聚合物絨毛物進行處理,以提高聚合物產物的長鏈支化並減小該產物的熔體指數MI5。第一和第二反應區可以是能有效製備雙峰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任何合適類型,在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採用串聯連接的第一和第二連續攪拌液態反應器的形式。在本 發明的一個方面,將乙烯和氫引入第一反應區,氫與乙烯的量保持氫與乙烯的摩爾比至少 為2. 0,更具體地在3. 0-5. 5範圍。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在按照上面所述對聚合物絨毛物進行擠出之前,通 過將自由基引發劑引入該聚合物絨毛物中的方式對聚合物絨毛物進行處理,以提高長鏈支 化。在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在第二反應區製備的組分的平均分子量大於第一反應區中制 備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在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最終聚合物產物的熔體指數與從第二聚合反應區回收的 聚合物絨毛物的熔體指數MI5的差異大於聚合物絨毛物的熔體指數MI5與在不對聚合物絨 毛物進行處理以提高長鏈支化的情況下所製備的聚合物產物的熔體指數之間的相應差異。在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從第二反應區排出氫和乙烯的混合物。從第二反應區排 出的氫和乙烯的比值大於對於在不對聚合物絨毛物進行處理以提高其長鏈支化的情況下 製備的聚合物產物從第二反應區排出的氫與乙烯的比值。附圖簡述
圖1是在適合於實施本發明的多段系統中使乙烯和共聚單體聚合的工藝的示意 圖。圖2是顯示加入聚合物絨毛物中的過氧化物自由基引發劑的濃度和聚合物的熔 體指數之間關係的圖。圖3是顯示過氧化物自由基引發劑濃度與聚合物的寬度參數(breadth parameter)之間關係的圖。發明詳述使用任何適合於進行乙烯順序均聚和共聚的多段反應系統進行本發明。圖1示出 合適的反應系統,該系統包括一對串聯連接的連續攪拌反應器(CSTR)與合適的回收系統。 更具體地,如圖1所示,開始是串聯的第一連續攪拌反應器10和第二連續攪拌反應器12,以 及與反應器12的出口連接的回收系統14。如圖1所示,反應器10裝有輸入管16,通過該 管供應在合適稀釋劑如己烷或庚烷中的乙烯進料。此外,反應器裝有輸入管17,通過該管 供應氫氣。反應器10可以是任何合適的構造,但是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反應器10採取多段 立式反應器的形式,該反應器具有內部垂直葉輪(未示出),用於對引入該反應器的包含乙 烯、溶劑和氫的反應介質進行連續攪拌。將合適的聚合反應催化劑引入該反應器,所述催化 劑例如茂金屬基催化劑體系,齊格勒_納塔催化劑體系或者基於鉻的催化劑體系,如美國 專利6,218,472中所述。可以將催化劑體系加入通過管道16供應的原料中,或者通過獨立 的管道18引入。第一反應器中的聚合反應在能夠有效製備具有所需分子量分布的乙烯均聚物條 件下進行。通過管線20從第一反應器回收聚合物產物,並通過該管線20將其供給第二段 反應器,第二段反應器採取與反應器10類似的CSTR型反應器的形式。此外,通過管線22 將在合適稀釋劑如己烷或庚烷中的乙烯和C3-C8 α _烯烴共聚單體送入第二反應器。將如前 面所述的合適催化劑體系在乙烯_共聚單體的進料流中送入第二反應器,或者獨立通過催化劑進入管線24送入第二反應器。在能夠有效製備第二聚合物組分的聚合條件下在第二 反應器中進行聚合反應,該第二聚合物組分包含乙烯-C3-C8 α -烯烴共聚物,其分子量分布 不同於第一反應器製備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產生的聚合物產物具有雙峰分子量分布, 並通過管線27從反應器12排出。氫氣和未反應乙烯的混合物通過頂部排放管28從反應 器12排出。將該氣體混合物循環至第一反應器,或者在合適的回收裝置中用其它方法進行 處置。將第二反應器的產物通過管線27送入濃縮和回收系統14,在該系統中排出多峰 聚合物絨毛物。通過管線32從回收系統14回收稀釋劑和未反應的單體,並應用於合適的 純化和回收系統(未示出),將稀釋劑和未反應的單體從該系統循環至反應器12,或者以合 適方式進行處置。通常,通過管線27從第二反應器流入回收系統的產物流與通過進入管30 的合適的減活化劑接觸,以便在將該產物送入回收系統14時終止聚合反應。將含多峰聚乙烯絨毛物,但基本不含氣態乙烯的產物流通過管線34送入初始進 料部分35,該部分結合有聚合物模頭擠出系統33的加熱器,此外還包括擠出和混合系統 38、下遊冷卻器40和模頭42。在進料部分35中,將聚合物絨毛物加熱至足以熔融該絨毛物 的溫度,然後傳送到擠出混合部分38,在該部分將熔融聚合物絨毛物擠出,最終形成具有多 峰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產物的顆粒。將處理劑通過管線44加入進料部分35,或者通過管 線45加入混合部分38,或者通過這兩個管線加入,以提供長鏈支化提高的聚合物產物。在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將加熱的聚合物絨毛物施加於擠出機之前,將自由基引發劑送入聚合 物絨毛物中。因此,自由基引發劑可以通過管線44引入進料部分35。自由基引發劑也可以 通過管線45引入混合部分38。將熔融聚合物擠出之後,使聚合物冷卻,然後在模頭42中模 切,形成顆粒,從擠出機模頭系統的產物側排出。適合用作自由基引發劑的試劑包括過氧化 物、高濃度氧、空氣和疊氮化物。在美國專利6,433,103 (Guenther等)中揭示這些自由基引 發劑,包括如二烷基型過氧化物和過氧化縮酮型過氧化物的有機過氧化物。如該專利中揭 示的,特別合適的商業可得的二烷基過氧化物包括2,5- 二甲基-2,5,- 二(叔丁基過氧) 己烷,而基於叔丁基和叔戊基型過氧化物的合適過氧縮酮型過氧化物也可以商業獲得。過氧化物可以加入到聚乙烯絨毛物或粉末中,然後送入擠出系統33。這些情況下, 過氧化物應充分混合或分散在整個聚合物中,然後送入擠出機。或者,如前面指出的,可以 分別通過管線44或45,將過氧化物注入在進料部分35或混合部分38內的聚乙烯熔體中。 過氧化物通常以液態加入,但是過氧化物也可以其他形式加入,例如塗覆過氧化物的固體 輸送形式。也可以在將聚乙烯送入擠出機之前或者之後,加入過氧化物或者將其與聚乙烯 混合。在擠出機中將液態過氧化物加入熔融相的聚乙烯中可能是有益的,以確保過氧化物 完全分散。可以通過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任何方式將過氧化物引入擠出機中,例如採用 齒輪泵或其他輸送裝置。如果使用氧或空氣作為引發劑,可將它們注入擠出機中的聚乙烯 熔體內。獲得所需性質和加工性能所需要的過氧化物或引發劑的量可以改變。但是,過氧 化物或引發劑的量很重要,因為該量太小將不能達到要求的效果,而太高則可能導致製得 不希望有的產物。通常,對過氧化物,其用量約為5-100ppm,更典型的為5-50ppm。更具體 地,過氧化物用量可在約5-40ppm範圍。如上述Guenther等的專利中揭示的,可以將有機過氧化物或其他處理劑加入絨毛物中,然後在擠出過程中擠出或注入到聚合物熔體中。因此,在將聚合物送入擠出機之前 或之後,過氧化物可以和聚合物絨毛物混合。為進一步描述可用於實施本發明的合適處理 劑以及將它們加入聚合物產物中,可參見美國專利6,433,103 (Guenther等),該專利內容 通過參考結合於此。可用於處理聚合物絨毛物以提高長鏈支化的另一種處理方法包括施加輻射,例如 在上述Guenther的美國專利以及美國專利7,169,827 (Debras等)中揭示的。如Debras 等的專利中揭示的,可以10千戈瑞(Kgray)輻射劑量,用至少5Mev能量水平的電子束進行 輻射,以提高長鏈支化。以合適能量水平和劑量輻射聚合物並結合對經輻射的聚合物熔體 進行機械加工,在聚合物分子中形成長鏈支化。在加熱聚合物絨毛物和/或擠出熔融聚合 物期間,可以施加高能輻射。為進一步描述可用於實施本發明來提高長鏈支化的合適輻射 射過程,可參見美國專利7,169,827,該專利內容通過參考結合於此。如上述Guenther等的專利中所討論的,聚合物的長鏈支化可以用剪切響應表徵, 或者更具體地由頻率掃描的Carreau-Yasuda擬合的「a」參數表徵。流變寬度指在粘度與 牛頓型和冪律型剪切速率的關係曲線之間的過渡區的寬度。流變寬度是樹脂的馳豫時間分 布的函數,而馳豫時間又隨該樹脂分子結構而變化。該流變寬度由實驗測定,假設Cox-Merz 規則,通過用改進的Carreau-Yasuda(CY)模型擬合使用線性-粘彈動態振動頻率掃描試驗 產生的流動曲線。
η=ηο['+(λγ)3]^式中η =粘度(Pa S)y =剪切速率(1/s)a=流變寬度參數[CY模型參數,描述在牛頓和冪律特性之間的過渡區的寬度]。λ =按秒計的馳豫時間[CY模型參數,描述過渡區的時間位置]。η0 =零剪切粘度(pa s) [CY模型參數,定義牛頓平坦區(plateau)]η =冪律常數[CY模型參數,定義高剪切速率區的最終斜率]為便於模型擬合,冪律常數(η)保持定值(ri = 0)。在0.1-316. 2秒―1 (sec. sup. -1)頻率範圍,採用平行板幾何條件和在線性粘彈性區域內的應變進行試驗。在三個 溫度(170°C,20(rC和230°C)進行頻率掃描,然後採用已知的時間-溫度疊加法,將數據變 換,形成190°C時的總曲線。對沒有長鏈支化(LCB)程度差異的樹脂,觀察到流變寬度參數(a)與分子量分布 寬度成反比。類似地,對於在分子量分布上沒有差異的樣品,發現該寬度參數(a)與長鏈支 化程度成反比。因此可將樹脂的流變寬度的增大視為該樹脂的寬度參數(a)值減小。這種 相關性是伴隨分子結構的變化而同時發生馳豫時間分布的變化的結果。聚合物長鏈支化程度可以用樹脂的流動活化能(Ea)來定量表示。可以利用由在 170°C,200°C和230°C的流動曲線形成總曲線所需要的與時間有關的平移(如,模量或者應 力與頻率的關係曲線的水平平移),利用熟知的以Arrhenius公式形式的線性粘彈性與溫 度的關係,計算流動活化能 式中Ea =流動活化能(千卡/摩爾)T=變換的數據的溫度T0 =參考溫度R =氣體常數α τ =將在各種溫度的流動曲線疊加到參考溫度(Τ。)的流動曲線上所需要的平移 因子。可利用將溫度T的流動曲線疊加到溫度Τ。的流動曲線所需要的平移因子值,求得 流動活化能。流動活化能Ea表示活化能壘,該能壘與在流動期間形成大得足以使分子平移 到空穴中所需的能量相關。Ea的這種一般性定義提出其對分子結構變化的關係或敏感性, 例如與長鏈支化的程度或類型的變化相關的那些。如在Guenther等的專利中揭示的,使用 鉻催化劑製備的聚乙烯的通量流動活化能Ea在7. 25+/-0. 50千卡/摩爾範圍,表示有顯著 量的長鏈支化。使用齊格勒-納塔催化劑製備的具有類似多分散性的更線型聚乙烯的長鏈 支化程度很低,由絨毛物流動活化能Ea為6. 5+/-0. 25千卡/摩爾所表明。在本發明中,使用聚合物絨毛物的通量流動活化能作為長鏈支化的指數,提供對 處理後絨毛物的長鏈支化的定量測量值。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對聚合物絨毛物 進行處理,以達到在這種增強處理的結束時長鏈支化指數(等價於流動活化能Ea)至少為 7.0,更具體地至少為7. 25。與用來提高聚合物的長鏈支化的操作方式無關,長鏈支化程度的提高導致聚合物 熔體指數MI5減小。在沒有聚合物分子量的相應變化情況下實施這種熔體指數的減小。在 擠出聚合物至獲得最終粒狀產物的過程中提高聚合物長鏈支化,因此能夠使聚合反應在一 定條件下進行,對指定的最終粒狀產物的熔體指數MI5提供初始聚合物絨毛物較高的熔體 指數MI5 (相應於減小分子量)。因此,當從聚合物絨毛物變為聚合物產物時熔體流動指數 MI5的減小可大於否則會發生的這種情況;即,按照本發明方法在擠出過程中沒有引入長鏈 支化時。這又使該過程可以在比在擠出過程中沒有結合長鏈支化的情況更高的氫與乙烯的 比值下進行。氫與乙烯比值的增大使第二裝液體的反應器中的頂部排放空間更小。這又會 使該過程中乙烯單體損失的量減小,並相應減小該聚合反應過程中使用的乙烯的成本。如前面所述,實施本發明能夠使聚合物絨毛物與聚合物粒料的MI5熔體下降大於 在沒有提高長鏈支化的情況下進行的可比過程的情況。這又能夠使得第二反應器中氫與乙 烯的目標摩爾比值更高。因為第二反應器12中的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與第一反應器10中 的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直接相關,儘管也受到其他因素如通過管道22送入第二反應器的 乙烯進料的影響,但是,這條件又與引入該反應器的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相關。可以控制引 入第一反應器10的乙烯和氫,保持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至少為2.0,更具體地,氫與乙烯的 摩爾比值至少為3.0。如前面所述,第二反應器中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與第一反應器中最初的氫與乙烯 的摩爾比值相關。其他影響因素是從第一反應器排出並送入第二反應器的氫與乙烯的比 值,以及單獨送入第二反應器的乙烯的量。根據這些因素,在第二反應器中可達到的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至少為0. 05。可觀察到第二反應器中氫與乙烯高摩爾比值較高,至少為0. 1, 進一步至少為0. 15。第二反應器中較高的氫與乙烯摩爾比值與第二反應器中頂部氣體空間 減小,伴隨的第二反應器的乙烯損失減小有關。如前面所提到的,在第二反應區12中製備的共聚物的分子量大於第一反應區中 製備的聚乙烯均聚物的平均分子量。第一反應區中平均分子量MW1可在25,000-50, 000範 圍,第二反應區中分子量MW2可在450,000-600, 000範圍,提供MWyMW1的範圍為9_26,通常 該值約為15。在第一和第二反應區中製備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使得分別在第二和第一反 應區中產生的平均分子量MW2與平均分子量的比值至少為9。更具體地,MW2ZMW1的比 值可以至少為10,或者至少為14。對涉及的聚合物產物,上面所述的分子量的關係可以用 重均分子量表示。但是,發現對於數均分子量數值,在第一和第二反應區製備的聚合物之間 也有類似可比的關係。表1示出以流動活化能表示的長鏈支化與在0 (不處理)至IOOppm的過氧化物含 量下過氧化物處理的聚合物絨毛物之間的關係。表1還示出聚合物的分子量特性和熔體流 動指數。對聚合物絨毛物的熔體指數(MI5)為0.42克/10分鐘,聚合物絨毛物成為聚合物 粒料的對於熔體指數(MI5)的熔體下降從沒有經過處理的聚合物的48%增大到用IOOppm 過氧化物處理的聚合物絨毛物的90%。表 1 在處理聚合物絨毛物中使用的過氧化物濃度對熔體指數(MI5)和寬度參數(a)的 影響示於表1,並分別示於圖2和圖3。圖2是熔體指數(MI5)在縱坐標,過氧化物濃度在 橫坐標上繪製的圖。圖3是寬度參數(a)(如表1所示)在縱坐標,過氧化物濃度在橫坐標 繪製的類似的圖。由圖2和3可知,熔體流動指數和寬度參數(a)都隨過氧化物濃度增大 而顯著下降。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應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提出對本發明 的修改,本發明人的意圖是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書範圍之內的所有這樣的修改。
權利要求
一種製備具有雙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樹脂的方法,該方法包括(a)將乙烯和氫引入第一反應區,在催化劑體系存在下在聚合條件下製備具有第一分子量分布的乙烯聚合物;(b)從所述第一反應區回收所述聚合物和氫,將所述聚合物和氫送入第二聚合反應區;(c)將乙烯和C3 C8α 烯烴單體送入所述第二反應區,在催化劑體系存在下在聚合條件下製備包含乙烯 C3 C8α 烯烴共聚物的第二聚合物,該聚合物具有不同於所述第一分子量分布的第二分子量分布;(d)從所述第二聚合反應區回收具有雙峰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絨毛物;(e)將從第二聚合物反應區回收的聚合物絨毛物加熱至足以熔融所述絨毛物的溫度;(f)將所述加熱的聚合物絨毛物擠出製備具有多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聚合物產物的顆粒;和(g)伴隨對聚合物絨毛物的加熱和擠出中的至少一種,對聚合物絨毛物進行處理,以提高所述聚合物產物的長鏈支化並減小所述聚合物產物的熔體指數MI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串聯的第一和第二連續攪拌反應器提 供所述第一和第二反應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乙烯和氫送入所述第一反應區,其量保持 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至少為2. 0。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在3.0-5. 5範圍。
5.如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聚合物絨毛物在小段(g)進行處理,以達到 所述聚合物絨毛物的長鏈支化指數至少為7。
6.如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聚合物絨毛物在小段(g)進行處理,以達到 所述聚合物絨毛物的長鏈支化指數至少為7. 25。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擠出所述聚合物絨毛物之前,通過將自由 基引發劑送入所述聚合物絨毛物中,在小段(g)中對所述聚合物絨毛物進行處理。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聚合物產物的熔體指數MI5與小段(e)回收 的聚合物絨毛物的熔體指數MI5的差異大於聚合物絨毛物的熔體指數MI5與在不對聚合物 絨毛物進行處理以提高其長鏈支化的情況下所製備的聚合物產物的熔體指數之間的相應 差異。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二反應區製備的共聚物的平均分 子量MW2大於在所述第一反應區製備的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MW115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平均分子量(MW2)與在所述第一反應區制 備的平均分子量(MW1)的比值至少為10。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MW2ZMW1的比值至少為14。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還包括從所述第二反應區排出氫和 乙烯的混合物。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從第二反應區排出的氫和乙烯的比值大 於對於在不對絨毛狀聚合物進行處理以提高其長鏈支化的情況下製備的聚合物產物從第 二反應區排出的相應的氫與乙烯的比值。
14.如權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對所述聚合物絨毛物進行處理,以達到所述聚 合物絨毛物的長鏈支化指數至少為7。
15.如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對所述聚合物絨毛物進行處理,以達到所述聚 合物絨毛物的長鏈支化指數至少為7. 25。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乙烯和氫送入所述反應區,其量保 持在第一反應區中氫與乙烯的摩爾比至少為2.0,還保持在所述第二反應區中氫與乙烯的 摩爾比至少為0. 05。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還包括從所述第二反應區排出氫 和乙烯的混合物。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二反應區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 至少為0. 1。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反應區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 至少為3.0。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二反應區氫與乙烯的摩爾比值 至少為0. 15。
全文摘要
提供聚合乙烯以製備長鏈支化提高的聚合物的方法。將乙烯和氫引入第一反應區製備具有第一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將第一反應區製備的聚合物與乙烯和C3-C8α-烯烴單體一起送入第二反應區。操作反應區,製備具有不同於第一分子量分布的第二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從第二反應區回收雙峰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絨毛物,並加熱熔融該絨毛物,然後進行擠出。伴隨加熱和/或擠出過程,對絨毛狀聚合物進行處理,以提高聚合物產物的長鏈支化並減小聚合物產物的熔體指數MI5。
文檔編號C08F2/01GK101910206SQ200980102569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14日
發明者G·K·岡瑟, S·D·格雷, T·J·科菲 申請人:弗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