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0:40:1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梁支撐裝置,具體是一種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對於建築施工經常會遇到一些道橋施工作業,這其中會遇到地道或是門洞的建設及維修,而涉及到此類施工作業時往往會用到一種針對於地道或門洞等設施的承重柱,作為對該設施的支撐及保護,一般採用的方法是,在需要頂升的門洞下搭設頂升支架,但是這種方法比較麻煩,且工作量大,工期長,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為了解決在需要頂升的門洞下搭設頂升支架,但是這種方法比較麻煩,且工作量大,工期長,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問題,中國發明CN 205421023 U公開了一種公路橋梁支撐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頂端設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套接有升降平臺,所述升降平臺下表面兩側通過液壓升降柱連接底座表面,所述升降平臺上設有支撐架,還包括一對半圓弧狀的外包鋼板,兩塊外包鋼板對接設在立柱上,所述外包鋼板兩端設有用於兩外包鋼板對接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通過螺栓固定,所述外包鋼板外側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表面連接支撐架。所述加固板上設有液壓千斤頂;本發明結構簡單,製作方便,方便建築橋梁的施工;但是,由於該裝置的支撐面是固定的,不能根據需要進行加大與橋梁的支撐面積,需要進行多個同時進行支撐,比較費時費力;該裝置不能夠移動,在對其位置進行確定是比較麻煩,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設置有第一滑軌和支撐板;底座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底座上設置有固定裝置;所述支撐板設置在底座的中心線上,且與支撐板固定連接;支撐板的頂部設置有旋轉升降裝置;所述第一滑軌上設置有第一滑塊和第一復位彈簧;所述第一復位彈簧與第一滑軌套接;第一滑塊套接在第一滑軌;所述萬向輪固定設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固定裝置由旋轉把手、第一螺紋杆和固定座組成;所述旋轉把手設置在第一螺紋杆的頂部;第一螺紋杆與底座上左右兩側的螺紋孔套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座固定設置在第一螺紋杆的底部;所述第一滑塊的頂部設置有連接杆;所述連接杆設置有兩個,且交叉設置在一起;所述連接杆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設置在第二滑軌上,且與第二滑軌套接在一起;第二滑塊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復位彈簧;第二滑軌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內腔中設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側固定設置有第一限位板;第二固定板的底部設置有伸縮杆;所述伸縮杆通過鉸鏈與第二固定板相連接;所述伸縮杆上設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與連接杆上的限位孔相對應;所述旋轉升降裝置由裝置外殼、軸承、第二螺紋杆、套筒、連接軸、第二限位板、從動輪、主動輪和驅動電機組成;所述裝置外殼固定設置在支撐板的頂部;所述主動輪通過連接軸與驅動電機固定連接;從動輪設置在主動輪的左側,且與主動輪相嚙合;所述套筒與從動輪套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螺紋杆與套筒相套接;且在第二螺紋杆與裝置外殼交界處設置有軸承。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驅動電機通過導線與電源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設置在第二螺紋杆的底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節夠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節省了工人的勞動力,而且提升了橋梁建設的速度,支撐牢固性能優,可擴展性能優,可以將支撐裝置進行反覆的使用;萬向輪的設置,方便該裝置的移動;固定裝置的設置,不僅能夠對該裝置進行固定,而且還能夠增長萬向輪的使用壽命;第二固定板的設置,能夠增加該裝置對橋梁的支撐面,使得對橋梁的支撐面更加得廣。
附圖說明
圖1為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中第二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中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中底座的俯視圖。
圖5為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中旋轉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裝置,2-底座,3-第一滑軌,4-第一滑塊,5-連接杆,6-第二滑軌,7-第二復位彈簧,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第二滑塊,11-第二螺紋杆,12-支撐板,13-第二限位板,14-萬向輪,15-第一限位板,16-伸縮杆,17-限位孔,18-裝置外殼,19-連接軸,20-主動輪,21-驅動電機,22-軸承,23-套筒,24-從動輪,25-旋轉把手,26-第一螺紋杆,27-固定座,28-第一復位彈簧,29-旋轉升降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5,一種能夠擴大支撐面橋梁支撐裝置,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的頂部設置有第一滑軌3和支撐板12,用於支撐整個裝置;底座2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14;底座2上設置有固定裝置1;所述支撐板12設置在底座2的中心線上,且與支撐板12固定連接,用於支撐和固定旋轉升降裝置29;支撐板12的頂部設置有旋轉升降裝置29;所述第一滑軌3上設置有第一滑塊4和第一復位彈簧28;所述第一復位彈簧28與第一滑軌3套接,用於第一滑塊4的的復位;第一滑塊4套接在第一滑軌3,用於在第一滑軌3上進行滑動,從而改變連接杆5的傾斜度,從而達到對第一固定板8的上升和下降的作用;所述萬向輪14固定設置在底座2的底部,用於方便對該裝置的移動,使得該裝置比較便攜;所述固定裝置1由旋轉把手25、第一螺紋杆26和固定座27組成;所述旋轉把手25設置在第一螺紋杆26的頂部;第一螺紋杆26與底座2上左右兩側的螺紋孔套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座27固定設置在第一螺紋杆26的底部,通過旋轉把手25的旋轉使得第一螺紋杆26,進行旋轉,從而帶動固定座27上升或下降,使得該裝置能夠將萬向輪14撐起,不僅能夠對該裝置進行穩定固定,而且還能夠保護萬向輪14,使得萬向輪14的使用壽命更加得長;所述第一滑塊4的頂部設置有連接杆5;所述連接杆5設置有兩個,且交叉設置在一起,能夠通過改變連接杆5的傾斜度,使得第一固定板8進行上升或下降,連接杆5也能夠支撐第一固定板8;所述連接杆5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滑塊10;所述第二滑塊10設置在第二滑軌6上,且與第二滑軌6套接在一起;第二滑塊1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二復位彈簧7;第二滑軌6的頂部設置有第一固定板8;所述第一固定板8的內腔中設置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的右側固定設置有第一限位板15;第二固定板9的底部設置有伸縮杆16;第二固定板9能夠對橋梁進行支撐,在需要加大與橋梁的接觸面積時,就需要將第二固定板9從第一固定板8的內腔中抽出來,然後到達合適的位置,通過伸縮杆16將第二固定板9固定;所述伸縮杆16通過鉸鏈與第二固定板9相連接;所述伸縮杆16上設置有限位孔17;所述限位孔17與連接杆5上的限位孔17相對應,能夠根據需要將伸縮杆16與連接杆5固定;所述旋轉升降裝置29由裝置外殼18、軸承22、第二螺紋杆11、套筒23、連接軸19、第二限位板13、從動輪24、主動輪20和驅動電機21組成,用於通過第二螺紋杆11的升降來調節連接杆5的傾斜度,從而達到第一固定板8的上升或下降,從而達到對橋梁的支撐;所述裝置外殼18固定設置在支撐板12的頂部;所述主動輪20通過連接軸19與驅動電機21固定連接;從動輪24設置在主動輪20的左側,且與主動輪20相嚙合;所述套筒23與從動輪24套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螺紋杆11與套筒23相套接,在第二螺紋杆11與裝置外殼18交界處設置有軸承22,且第二螺紋杆11的頂部通過球鉸鏈與連接杆5相連接;第二限位塊13的設置,能夠限制第二螺紋杆11的長度,防止上升過高損壞該裝置。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