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流殺菌模組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23:05:12

本發明屬於殺菌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流殺菌模組。
背景技術:
紫外燈是一種常用的殺菌消毒設備,能夠有效去除細菌、病毒、芽孢等病原體,但現有的紫外燈多為低壓汞燈,其壽命短、能耗高且光照強度低。紫外LED是發射紫外線光的二極體,一般指發光中心波長在400nm以下的LED,並將發光波長大於380nm時稱為近紫外LED,而短於300nm時稱為深紫外LED。紫外LED,特別是深紫外LED,因短波長光線的殺菌效果好,被廣泛應用在生物醫療和淨化(水、空氣等)領域。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055933.0)公開了一種具有自啟動裝置的水流用紫外LED殺菌裝置,所述殺菌裝置包括三通主體、電控保護蓋和殺菌機構,其中,所述三通主體的支管端內有密封圈,支管端的外側有外螺紋;電控保護蓋具有內螺紋,在電控保護蓋中部具有延伸的壓緊結構;在密封圈上安裝透明壓片,再在透明壓片上安裝紫外燈板,通過電控保護蓋的壓緊結構和密封圈將透明壓片和紫外燈板密封;三通主體內具有水流感應觸發裝置,所述水流感應觸發裝置與紫外燈板的開關相連,殺菌裝置可以持續對水流進行殺菌,而且可以自動根據管道內的水流流速對紫外LED燈自動開關或調節功率。但是,在水流流速較大時,即使調節紫外LED燈的功率,但由於紫外光在水體中的輻射範圍有限,難以對大範圍的水體進行充分殺菌處理;另外,現有殺菌工藝中由於紫外LED燈光照射方向與水流流動方向垂直,僅能對暴露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區域進行殺菌,紫外光無法照射的區域則沒有任何殺菌的效果,造成殺菌完的空間殘存有殺菌「死角」。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水流限流及對水流充分殺菌的殺菌模組。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流殺菌模組,包括主體(8)、出水管座(2)、隔板(4)和深紫外LED(6),所述主體(8)形成水流通道,並沿水流方向分為下段(81)、中段(82)和上段(83),所述主體(8)內形成第一腔體,所述第一腔體內設有深紫外LED(6),所述深紫外LED(6)正對 水流通道,所述深紫外LED(6)與水流通道之間採用隔板(4)隔開;所述出水管座(2)安裝於主體上段(83)的內部,與水流通道連通並將水流排出。
進一步的,所述深紫外LED(6)朝向出水管座(2)的水流入口處,所述深紫外LED(6)抵靠於主體中段(82)的側壁上。
進一步的,所述水流殺菌模組還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的內徑與主體上段(83)的外徑相適配,所述外殼(1)與所述主體(8)採用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中段(82)包括中空圓柱形第一本體(82-1)和第一凸出段(82-2),所述第一凸出段(82-2)的外徑大於第一本體(82-1)的外徑,所述第一凸出段(82-2)的外徑與主體上段(83)的外徑相等。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8)處於進水口的一段形成第二腔體,所述第二腔體、第一腔體由Z形部隔開,所述Z形部包括第一折彎段(12)、與第一折彎段垂直連接的第二折彎段(13)、與第二折彎段垂直連接的第三折彎段(14),所述第一折彎段(12)、第二折彎段(13)的一側、第三折彎段(14)、主體中段(82)和下段(81)的側壁之間形成第二腔體,第一本體(82-1)的側壁上形成進水孔(10)及出水孔(11),進水孔(10)連通所述的第二腔體,出水孔(11)連通出水管座(2)。
進一步的,所述隔板(4)與出水孔(11)的下沿齊平,並固定於主體(8)中段側壁上設有的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上設有第一環形槽,第一環形槽內安裝有第一密封圈(5)。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管座(2)包括圓柱形的第二本體(2-1)和第二凸出段(2-2),所述第二本體(2-1)的外徑與主體上段(83)的內徑相適配;所述第二凸出段(2-2)的外徑小於第二本體(2-1)的外徑,所述第二凸出段(2-2)抵靠於隔板(4)上,第二凸出段(2-2)埠的外沿形成第二通孔(20),所述第二通孔(20)與出水孔(11)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管座(2)的上埠與主體(8)的上埠齊平,所述主體(8)上埠的口沿內側設有第一凸出部(21),相對一邊設有第一缺口(22);所述出水管座(2)上埠的口沿外側設有第二凸出部(23),相對的一邊設有第二缺口(24),所述第一凸出部(21)固定配合於第二缺口(24),所述第二凸出部(23)固定配合於第一缺口(22)。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上段(83)的外側壁設有第三環形槽,第三環形槽內安裝有第三密封圈(7);所述第一凸出端(82-2)的外側壁設有第四環形槽,第四環形槽內安裝有第四密封圈。
進一步的,所述外殼(1)的上埠設有端蓋(26),所述端蓋(26)開設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與出水管座(2)、主體(8)同軸,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徑小於或等於出水管座(2)的外徑。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的水流殺菌模組,通過採用深紫外LED照射流入到出水管座內的動態水,由於深紫外LED可以產生UVC波段的深紫外線,並且,深紫外LED照射的點位面積光強度高,可實現瞬間高效消毒殺菌,從而實現對動態水進行高效的消毒殺菌,更重要的是,由於本發明的結構設計對水流進行限流,對限流後流進出水管座內的水進行殺菌,而且,深紫外LED發射的深紫外光與水流方向相同,不但能提升殺菌的效率,又能對出水管座內的水進行全方位的殺菌,有效防止「死角」的存在;本發明提供的水流殺菌模組可設在淨水龍頭的出水端或進水端,也可以內置在淨水器內部,適應性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水流的殺菌模組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水流的殺菌模組的結構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水流的殺菌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水流的殺菌模組的結構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說明。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水流殺菌模組,包括外殼1、主體8、出水管座2、隔板4、深紫外LED6,主體8呈長圓管狀,主體8沿水流方向分為下段81、中段82和上段83,各部分之間一體成型,提高主體8的精度、強度和密封性。其中主體下段81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第四環形槽,第四環形槽安裝有第四密封圈9,使主體下段81外接進水設備時保證主體8與進水設備連接的密封性。
主體中段82包括中空圓柱形第一本體82-1和凸出與第一本體82-1形成的第一凸出段82-2,第一本體82-1設於主體上段83的下方,第一凸出段82-2設於主體下段81的上方,第一凸出段82-2的外徑大於第一本體82-1的外徑,第一凸出段82-2的內徑與第一本體82-1的內徑相等,第一凸出段82-2的外徑與主體上段83的外徑相等,主體下段81的外徑小於第一本體82-1的外徑。
主體下段81和中段83的內腔被Z形部分隔形成為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Z形部包括第一折彎段12、與第一折彎段12垂直連接的第二折彎段13、與第二折彎段13垂直連接的第三折彎段14,第二折彎段13將主體中段82和主體下段81的內腔分隔成左側和右側,第一折彎段12連接於第一本體82-1的左側壁,第三折彎段14連接於主體下段81的右側壁;第一 折彎段12、第二折彎段13的左側、第三折彎段14、主體中段82和主體下段81的左側壁之間形成第二腔體,在第二腔體內的第一本體82-1的側壁上形成進水孔10,水流從進水設備流入主體下段81,流經第二腔室,並從進水孔10流出;第一折彎段12、第二折彎段13的右側、第三折彎段14、主體中段82的右側壁之間形成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內的第一凸出段82-2的下端開設有第一通孔15,第一腔室通過第一通孔15與外界連通;第一本體82-1上端的側壁上形成一個或多個出水孔11,出水孔11位於第一折彎段12的上方,且位於主體中段82的上埠處,出水孔11連通於出水管座2。
第一腔室內安裝有深紫外LED6,深紫外LED6安裝於燈座上,燈座的一側抵靠於主體中段82的左側壁上設有的第一凸起,另一側連接有導線保護管25,導線保護管25抵靠於第二折彎段13上,將深紫外LED6固定於第一腔室內,導線保護管25穿過第一通孔15延伸至水流殺菌模組外,使導線與外界電源連接,為深紫外LED6工作提供電量,第一腔體、第二腔體由於被Z形部隔開,水流不會從第二腔體進入第一腔體,保證深紫外LED6不與水接觸。
隔板4為圓形石英隔板,無色透明且透光性能好,設於深紫外LED6的上方,並與出水孔11的下沿齊平,隔板4固定於主體中段82內側壁上設有的第二環形凸起,第二環形凸起上設有第一環形槽,第一環形槽內安裝有第一密封圈5,提高隔板4與第二環形凸起的密封性,保證水流不從隔板4進入第一腔室。
出水管座2套設於主體上段83的內部,包括圓柱形的第二本體2-1和凸出第二本體2-1形成的第二凸出段2-2,第二本體2-1的外徑與主體上段83的內徑相等,第二本體2-1的外側壁上開設有第二環形槽,第二環形槽上安裝有第二密封圈3;第二凸出段2-2的外徑小於第二本體2-1的外徑,第二凸出段2-2抵靠於隔板4上,第二凸出段2-2的高度大於出水孔11的直徑,第二凸出段2-2的埠外沿形成第二通孔20,第二通孔20與出水孔11連通,水流從出水孔11流入第二通孔20,從而進入出水管座2內,深紫外LED6發射的紫外線透過石英隔板4對進入出水管座2內水進行殺菌消毒。
出水管座2的上埠與主體8上埠齊平,主體8上端的口沿內側設有第一凸出部21,相對一邊設有第一缺口22;出水管座2上端的口沿外側設有第二凸出部23,相對的一邊設有第二缺口24,第一凸出部21固定配合於第二缺口24,第二凸出部23固定配合於第一缺口22,防止在水流的作用下出水管座2與主體上段83產生相對位移,使第二通孔20與主體8上的出水孔11不連通,堵塞水流入出水管座2,同時也保證整個殺菌模組結構的穩定。
外殼1的內徑與主體上段83的外徑相等,外殼1上端的內部形成內螺紋,主體上段83的上端部形成與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外殼1的內徑、主體上段83的外徑和第一凸出段82-2的外徑三者相等,外殼1從主體上段83套入,並通過螺紋擰緊至第一凸出段82-2的第一通 孔15上方為止。為了提高外殼1與主體8的密封性,主體上段83的下端外側壁設有第三環形槽,第三環形槽內安裝有第三密封圈7;第一凸出段82-2的外側壁上設有第四環形槽,第四環形槽位於第一通孔15的上方,第四環形槽內安裝有第四密封圈,第三、四密封圈的設置提高了外殼1與第一本體82-1形成的水流通道的密封性。
外殼1與主體中段82的第一本體82-1形成的水流通道是由於外殼1的內徑、主體上段83的外徑和第一凸出段82-2的外徑三者相等,而第一本體82-1的外徑小於外殼1的內徑,當外殼1套入主體8並固定後,即在外殼1與第一本體82-1之間存在空隙,空隙連通進水孔10和出水孔11即構成水流通道。另外,外殼1的上埠設有端蓋26,端蓋26開設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與出水管座2、主體8同軸,第三通孔的直徑小於或等於出水管座2的外徑。端蓋26固定出水管座2與主體上段83之間的上下位移,在端蓋26上開設有第三通孔,保證水從出水管座2流出。
外殼1上端的外表面還開設有第五環形槽,第五環形槽內可設密封圈,保證殺菌模組外接其他設備時的密封性,外殼1與端蓋26的連接處設置有4個凹槽,4個凹槽均勻分布在連接處的圓周上,方便與其他外接出水設備對接。
具體的水流方向及殺菌過程如下:水流從主體下段81流入,經過第二腔室,然後從進水孔10進入,流經外殼1與第一本體82-1之間形成的水流通道,然後從出水孔11流出,經過第二通孔20流進出水管座2內;深紫外LED6發射的紫外光透過石英隔板4對流進出水管座2內的水進行殺菌,最後,殺菌後的水從出水管座2流出。
本實施例的水流殺菌模組,通過採用深紫外LED照射流入到出水管座內的動態水,由於深紫外LED可以產生UVC波段的深紫外線,並且,深紫外LED照射的點位面積光強度高,可實現瞬間高效消毒殺菌,從而實現對動態水進行高效的消毒殺菌,更重要的是,由於本發明的結構設計對水流進行限流,對限流後流進出水管座內的水進行殺菌,殺菌效率更高;而且,深紫外LED發射的深紫外光與水流方向相同,不但能提升殺菌的效率,又能對出水管座內的水進行全方位的殺菌,有效防止「死角」的存在。該殺菌模組結構緊湊,可設置在過水裝置內部或形成一個獨立的水路過水模組,對經過過水模組的水進行殺菌或抑菌處理,本模組可用在淨水龍頭的出水端或進水端,也可以內置在淨水器內部。
以上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及原理進行了詳細說明,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依據本發明提供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上會有改變之處,而這些改變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