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6 10:08:46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
背景技術:
再生混凝土是指用經過破碎加工的廢混凝土為骨料而配製的混凝土。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早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就開始了廢混凝土再利用的研究,再生混凝土的開發研究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廢混凝土的處理問題,還可節約天然骨料資源,帶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再生混凝土中需要對骨料和水泥進行配比,以達到最佳的配比比例,其中配比用的骨料需要先通過酸性活化處理,酸性活化處理中需要將骨料置於酸液中,如冰醋酸、鹽酸溶液中,利用酸液與再生集料中的水泥水化物Ca(OH)2反應,起到改善再生骨料顆粒表面的作用,從而改善再生骨料的性能。目前用於酸性活化的裝置較簡單,即採用集液桶裝酸液,將骨料倒入集液桶內進行浸泡,在完成酸性活化處理後將骨料撈出,採用該裝置進行酸性活化後骨料與酸液的分離較繁瑣,導致生產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酸化箱和固定在酸化箱上的氣泵,所述酸化箱包括具有斜面的墊板、固定在墊板斜面上的箱體和能將箱體封閉的箱蓋,所述箱蓋上設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插接在箱蓋上且與箱蓋保持密封,分隔板的兩端面能與箱體的兩內側面貼靠並將箱體分隔成容液腔和反應腔,所述箱蓋上設有能帶動分隔板上下移動且能使得分隔板的下側面與箱體的底面密封抵靠的驅動結構,所述氣泵通過氣管與箱體的反應腔連通,所述箱蓋上開有與容液腔連通的通氣孔,所述箱體上鉸接有與反應腔連通的封閉門。
在使用時箱體內灌有酸液,由於箱體通過墊板傾斜設置,因此當分隔板打開後酸液會集中到反應腔,將骨料倒入反應腔進行酸性活化,待反應結束後通過氣泵往反應腔充氣,由於酸液位於容液腔和反應腔之間,且分隔板位於液面下,因此由於反應腔內氣壓增大,會將酸液推向容液腔,此時通過驅動結構放下分隔板,隨著分隔板的下降,酸液被完全壓入容液腔,直至分隔板的下側面與箱體的底面密封抵靠,此時容液腔和反應腔被完全分隔,再打開封閉門將酸性活化處理後的骨料從反應腔內移出;通過該結構能快速的實現酸液和骨料的分離,並能連續的實現酸性活化,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上述的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中,所述驅動結構包括氣缸和升降板,所述箱蓋上固定有至少兩根導向杆,所述導向杆與箱蓋垂直,所述升降板上開有與導向杆一一對應的插接孔,所述導向杆穿過升降板的插接孔,所述分隔板與升降板固定,所述氣缸固定在箱蓋上且氣缸的伸縮杆與升降板固定。通過氣缸帶動升降板上下移動實現分隔板的移動,從而實現分隔板打開使得容液腔和反應腔連通或者分隔板關閉使得反應腔和容液腔分隔。
在上述的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中,所述分隔板的兩側面上均固定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與箱蓋密封貼靠。密封片能保證分隔板與箱蓋之間的氣密性。
在上述的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中,所述箱體的兩側面上均開有插接槽,所述分隔板的兩端均插接在插接槽內。插接槽保證分隔板滑動的穩定性,同時提升分隔板與箱體的兩側面之間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中,所述分隔板的下側面上固定有密封條,所述密封條上具有朝向箱體底面的若干密封凸齒。通過密封凸齒與箱體底面貼靠,能進一步提高分隔板與箱體之間的密封性,同時在少量骨料位於密封條和箱體之間時也能實現密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具有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酸化箱;11、墊板;12、箱體;121、容液腔;122、反應腔;123、插接槽;13、箱蓋;131、通氣孔;2、分隔板;21、密封片;3、氣缸;31、升降板;32、導向杆;4、密封條;41、密封凸齒;5、氣泵;51、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再生混凝土配比中骨料的酸性活化裝置包括酸化箱1和固定在酸化箱1上的氣泵5,酸化箱1包括具有斜面的墊板11、固定在墊板11斜面上的箱體12和能將箱體12封閉的箱蓋13,箱蓋13上設有分隔板2,分隔板2插接在箱蓋13上,分隔板2的兩側面上均固定有密封片21,密封片21與箱蓋13密封貼靠,分隔板2的兩端面能與箱體12的兩內側面貼靠並將箱體12分隔成容液腔121和反應腔122,箱蓋13上設有能帶動分隔板2上下移動且能使得分隔板2的下側面與箱體12的底面密封抵靠的驅動結構,氣泵5通過氣管51與箱體12的反應腔122連通,箱蓋13上開有與容液腔121連通的通氣孔131,箱體12上鉸接有與反應腔122連通的封閉門。
驅動結構包括氣缸3和升降板31,箱蓋13上固定有至少兩根導向杆32,導向杆32與箱蓋13垂直,升降板31上開有與導向杆32一一對應的插接孔,所述導向杆32穿過升降板31的插接孔,分隔板2與升降板31固定,氣缸3固定在箱蓋13上且氣缸3的伸縮杆與升降板31固定。通過氣缸3帶動升降板31上下移動實現分隔板2的移動,從而實現分隔板2打開使得容液腔121和反應腔122連通或者分隔板2關閉使得反應腔122和容液腔121分隔。
箱體12的兩側面上均開有插接槽123,分隔板2的兩端均插接在插接槽123內。插接槽123保證分隔板2滑動的穩定性,同時提升分隔板2與箱體12的兩側面之間的密封性。分隔板2的下側面上固定有密封條4,密封條4上具有朝向箱體12底面的若干密封凸齒41。通過密封凸齒41與箱體12底面貼靠,能進一步提高分隔板2與箱體12之間的密封性,同時在少量骨料位於密封條4和箱體12之間時也能實現密封。
在使用時箱體12內灌有酸液,由於箱體12通過墊板11傾斜設置,因此當分隔板2打開後酸液會集中到反應腔122,將骨料倒入反應腔122進行酸性活化,待反應結束後通過氣泵5往反應腔122充氣,由於酸液位於容液腔121和反應腔122之間,且分隔板2位於液面下,因此由於反應腔122內氣壓增大,會將酸液推向容液腔121,此時通過驅動結構放下分隔板2,隨著分隔板2的下降,酸液被完全壓入容液腔121,直至分隔板2的下側面與箱體12的底面密封抵靠,此時容液腔121和反應腔122被完全分隔,再打開封閉門將酸性活化處理後的骨料從反應腔122內移出;通過該結構能快速的實現酸液和骨料的分離,並能連續的實現酸性活化,提高了生產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