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礦用自卸車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19 13:56:32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底板防護結構,具體是一種礦用自卸車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屬於礦山機械領域。
技術背景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型土木工程的興建,對大載重量自卸車的需求不斷增加,大噸位礦用自卸車逐漸適應了市場的需求。大噸位礦用自卸車的載重大、工作環境惡劣、連續工作時間長,這就要求礦用自卸車必須具備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礦用工況下自卸車爆胎事故時有發生,對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這就要求駕駛室底板必須具備較高的防護強度。為此,開發出一種安全可靠的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成為一種必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結構強度高、防護性能好、密閉性能好、便於電氣線束和液壓管路檢修的礦用自卸車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礦用自卸車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包括骨架結構、圍板結構和蓋板結構,所述骨架結構包括有條狀板圍成的六邊形墊板,所述六邊形包括相對設置且相互平行的前側墊板和後側墊板、連接前側墊板且呈八字形分布於前側墊板兩端的左前墊板和右前墊板、相對分布且平行設置的左側墊板和右側墊板;所述左側墊板和右側墊板之間設有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的兩端均連接左側墊板和右側墊板,且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均平行於前側墊板和後側墊板;所述骨架結構還包括立於所述六邊形墊板上將六邊形墊板分割為小區域的若干長方形框架;所述圍板結構立於所述六邊形墊板上且沿所述六邊形墊板輪廓設置;所述蓋板結構平放於所述圍邊結構的上邊緣,所述上邊緣為圍邊結構上遠離墊板的一邊。
進一步的,所述骨架結構還包括設置在第一橫梁和前側墊板之間的第一長方形框架結構和沿第一橫梁設置的第二長方形框架結構,所述第一長方形框架和第二長方形框架所在平面均垂直於所述六邊形墊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一長方形框架和所述第二長方形框架垂直相交,所述第一長方形框架結構的一長邊連接前側墊板和第一橫梁,所述第一長方形框架和所述第二長方形框架寬邊長度與所述圍板高度相當。
進一步的,所述骨架結構還包括立於第二橫梁上的第三長方形框架,所述第三長方形框架所在平面垂直於所述六邊形墊板所在平面,所述長方形框架的長邊沿第二橫梁設置,所述第三長方形框架的寬邊長度與所述圍板結構高度相當。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橫梁與所述後側墊板之間設有縱梁,所述縱梁一端連接第三長方形框架寬邊與第二橫梁的交點,另一端垂直連接後側墊板。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長方形框架和所述第三長方形框架之間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垂直於所述六邊形墊板所在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的圍板結構與墊板相接觸的一邊均設有彎邊,所述墊板和彎邊上均設有用於將骨架結構固定在底板上的螺栓。
進一步的,所述圍板的彎角處均設有用於加強圍板強度的立板,所述立板垂直於所述六邊形墊板所在平面。
進一步的,所述蓋板結構可拆分為三塊。
本發明所產生的有益效果:1、加強筋板的設置有效增大了防護結構的強度和剛度,更好地為駕乘人員提供意外爆胎防護,提升駕乘安全性;2、本發明構建的箱型骨架結構具備較高的強度和剛度,可更好地為駕駛室底板提供結構支撐;3、本發明將蓋板和底板之間的夾層分割為若干小框架,將電氣線束和液壓管路布置於底部蓋板總成與駕駛室底板構建的夾層的小框架內,可有效提升電氣線束和液壓管路的使用壽命、降低故障率;4、圍板結構、駕駛室底板和蓋板結構構建密閉箱體周圈均貼有吸音降噪材料,可有效提升駕駛室的隔音降噪性;5、蓋板結構的安裝均採用螺栓固定方式,便於內部電氣線束和液壓管路的拆裝與維護,有效提升了維修便捷性。6、本發明提供的礦用自卸車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具有結構強度高、防護性能好、密閉性能好、維護便捷等優點。
說明書附圖
圖1本發明中用自卸車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中骨架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中與圖2視角不同的骨架結構示意圖;
圖4本發明礦用自卸車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安裝在駕駛室底板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前側墊板,2、後側墊板,3、左側墊板,4、右側墊板,5、左前墊板,6、右前墊板,7、第一橫梁,8、第二橫梁,9、第一長方形框架,10、第二長方形框架,11、第三長方形框架,12、連接板,13、縱梁,14、加強筋板,15、圍板結構,16、第一蓋板,17、第二蓋板,18、第三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解釋說明,但應當理解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一種礦用自卸車駕駛室底板防護結構,包括骨架結構、圍板結構15和蓋板結構,
骨架結構包括有條狀板圍成的六邊形墊板,六邊形包括相對設置且相互平行的前側墊板1和後側墊板2、連接前側墊板1且呈八字形分布於前側墊板1兩端的左前墊板5和右前墊板6、相對分布且平行設置的左側墊板3和右側墊板4;左側墊板3和右側墊板4之間設有第一橫梁7和第二橫梁8,第一橫梁7和第二橫梁8的兩端均連接左側墊板3和右側墊板4,且第一橫梁7和第二橫梁8均平行於前側墊板1和後側墊板2,第一橫梁7和第二橫梁8的兩端沿左側墊板和右側墊板折彎形成u型架。
骨架結構還包括設置在第一橫梁7和前側墊板1之間的第一長方形框架9結構和沿第一橫梁7設置的第二長方形框架10結構,第一長方形框架9和第二長方形框架10所在平面均垂直於六邊形墊板所在平面,第一長方形框架9和第二長方形框架10垂直相交,且共享一寬邊;第一長方形框架9結構的一長邊連接前側墊板1和第一橫梁7,第一長方形框架9和第二長方形框架10寬邊長度與所述圍板高度相當。
骨架結構還包括立於第二橫梁8上的第三長方形框架11,第三長方形框架11所在平面垂直於六邊形墊板平面,第三長方形框架11的長邊沿第二橫梁8設置,第三長方形框架11的寬邊長度與圍板結構15高度相當。
第二橫梁8與後側墊板2之間設有縱梁13,縱梁13一端連接第三長方形框架11寬邊與第二橫梁8的交點,另一端垂直連接後側墊板2,縱梁13垂直於第二橫梁8和後側墊板2。
第二長方形框架10和第三長方形框架11之間設有垂直於六邊形墊板所在平面的連接板12,且連接板12垂直於第二長方形框架10和第三長方形框架11所在平面,連接板12兩端垂直彎曲並延伸至右側墊板4形成u型板。
圍板結構15立於六邊形墊板上且沿所述六邊形墊板輪廓設置;圍板結構15與u型板連接形成一封閉圍邊。圍板結構15與墊板相接觸的一邊均設有彎邊,所述墊板和彎邊上均設有用於將骨架結構固定在底板上的螺栓或螺母。圍板的彎角處均設有用於加強圍板強度的加強筋板14,加強筋板14垂直於六邊形墊板所在平面。
蓋板結構平放於圍板結構15的上邊緣,即圍板結構15上遠離墊板的一邊。蓋板結構拆分為三塊,分三部分安裝在骨架結構上,分別為第一蓋板16、第二蓋板17和第三蓋板18,並將骨架結構的另一側安裝在駕駛室底板上,即骨架結構置於蓋板結構和駕駛室底板之間的夾層,蓋板結構、圍板結構15和駕駛室底板形成一封閉箱體結構。圍板結構15、蓋板結構和駕駛室底板上均貼有吸音降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