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南京南京電影觀後感【新】

2023-07-27 05:55:13

  《南京!南京!》,讀這個片名,像是讀一份加急電報:捧著電報的雙手在不住顫抖,心跳激烈加速,濃濃的不詳兆預感在撞擊心鼓。

  南京南京電影觀後感一:

  看完電影,電影院的人都沉默著離開。沒有人議論情節,沒有人笑,有些人還一直坐在那。一部電影能在今天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

  回到家中,去看網上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卻看到了很多負面的評論,大多是從技術的角度出發,比如認為藝術性上不如《鬼子來了》,劇本不好,比如拿血腥和裸體當賣點,嚇到了小孩。這些評論之下,也往往都有憤怒的反擊。維護此片者卻沒有什麼大道理或理論,只是覺得被震動了。

  像南京這樣一部電影,應該算是歷史片。歷史片最重要的東西,我想是真實。只要真實就好,其它的什麼主題、技巧、劇情、表演……全都該讓觀眾忘記。雖然影片的真實感就是靠這些營造的,但如果觀眾看完後爭論的是這些,這部電影已經失敗了。

  看清歷史,這是許多主旋律影片中都會提的一句話。可真正做到的太少了。我記得小學或中學時學校去組織看了一部電影叫《屠城血證》,看完之後,在班上人人會喊的一句話不是「勿忘國恥」,而是「花姑娘的」。直到今天我回憶這部電影,其他鏡頭或情節都記不清了,倒是最先想起那個把女子衣服一扯到胸的鏡頭,而這樣的鏡頭出現好幾次,我國的電影審查而不分級制度真是偉大,讓孩子們能看到許多外國孩子們看不到的東西,做為交換,他們也看不到一些外國孩子們能看到的東西。看完那部電影我甚至在想,屠城看來是一件很爽的事吧。這就是一部爛電影給我們的教育。今天我們教育學家們憤怒的抨擊那些熱愛屠城的網絡精神病患者和言必提血洗東京的憤青的時候,先想想是誰教給我們戰爭真讓人爽啊。

  我絕對有人性,也十分愛國,我有時候精英有時候憤青,大多時候我就是普通一個人,和廣大群眾好惡相同。但我就是沒法被《屠城血證》這樣的電影打動。我知道南京大屠殺,知道圓明園,知道甲午戰爭。我深以為恥,我曾不理解為什麼成百上千人面對幾個日本兵卻不敢反抗,我也曾幻想過有朝一日佔領東京揚眉吐氣。但多年後,我會想另外一些問題:假如當時自己是南京的平民,你會迎著刺刀衝上去嗎?或者也成為被驅趕的人群中的一個?假如我是一個衝進東京城的士兵,沒有了紀律,甚至下了屠殺的命令,我會去做那些日本兵所做過的一樣的事嗎?

  人性也許經不住拷問,這些已經完全超出了一部電影評論的範疇。但我看完《南京南京》後想得就是這些,至少這說明,它比《屠城血證》這樣的電影要成功的多。

  大部分人看過這部電影後會沉默,沉默的離開。他們不會喊「中國不會亡」的口號,也不會笑著說這真是一部爛片啊,他們只是沉默。

  現在的電影,能讓人沉默離開已經不容易。

  這不代表陸川或這部電影已經多偉大了。因為這種震撼更多是來自於歷史本身,誰能把這段歷史還原的更真實,誰就能震動人心,陸川只是最先想到這麼做的人而已。他站在歷史的肩上,什麼都不做,就是最大的貢獻。千萬別塗脂抹粉精心構思劇本研究人物。我寧願陸川不是個拍電影的,寧願這是部記錄片。看不見的攝像機帶著我們回到當年,去看城市的各個角落,各個瞬間的各張面孔。當時的人有多怯弱,就讓他們多怯弱,當時為了求生有多麼不惜一切,就讓他們不惜一切。不要刻意營造勇敢和悲壯,也不要刻意嚎啕悲慘與血腥,任何人為的加工都是對歷史的扼殺。

  陸川已經做的很努力,當然,這肯定離真實還很遠。

  也許有些真實,是觀眾和導演都不願去面對的。也許有些真實,早就隨死者永被遺忘。

  遺忘是種好東西,雖然面對生死離別,雖然曾哀慟哭泣,但人總是要笑,總是寧願把痛苦深藏心底,不願一遍遍挖出來重新面對。現在拍南京的片子有些太多了,我不擔心人們忘記歷史,我倒擔心看過了太多的苦難悲情,人會麻木。總有人會對著強姦場面想入非非,總有人會看到莫忘國恥時就選擇換臺,這就是人性。是普通人的人性,我們就這樣,我們不崇高,甚至不善良,神性和獸性就在一念之間,一個被屠殺者,換一個場景,給他一把槍,給他一次放縱慾望的機會,也許就會變成一個屠殺者。

  《南京南京》的意義,就在它告訴了我們其實我們早就知道的事。

  第一、很多這樣的人死了。

  第二、殺死他們的人是這樣的。

  第三、屠殺,就是這樣的。

  一部爛片會汙辱歷史,一部好片會讓人理解歷史。歷史卻從來沒有變過。它只是在不同的人手中被翻雲覆雨。我們只能去選擇其中看起來最真誠的一個去相信,至少,目前陸川是。那麼多電影裡描寫屠殺和強姦,南京南京讓我不會去想:「剛才那具屍體好像笑了」或「這演日軍的傢伙這回可爽了」。我會真的覺得這些人死了,我開始理解那種麻木、絕望與憤怒、我會真得覺得震顫。不是因為陸川,只是因為歷史本身的力量。

  所以,我以前沒法被這類電影所觸動,不是我這類人的問題,是拍電影的人問題。

  《南京南京》也許並沒有多好,它只是比大多數渣子都強。

  南京南京也不是沒有造作的,我們能不能少讓日軍因為內疚而自殺或殺掉某位聖潔的美女,這些橋段《屠城血證》用過了,《梅蘭芳》也用過了,這是真實的嗎?如果不是,請刪掉這情節。暴行者不會因為看到這個情節而真的羞愧自殺。

  寫到這裡時,聽到的音樂正是喜多郎的《heaven&earth》,這是一首進軍曲,長長的戰國號角聲迴蕩,你能想像千萬日本武士們正舉旗列陣。

  真是不錯的音樂,就像影片中的日軍招魂鼓舞。那鼓聲越強,我們的心就越震顫,無需諱言心悸,因為從來沒有不怕死的勇士,不怕死的是機器,怕死卻仍會向前的才是勇士。

  我曾以為中國人懦弱任由宰割,但後來我明白,每一個死去的人,都曾經為生存而苦苦努力。中國從來不缺血性,還有偉大與犧牲。所以,沒有必要虛構歷史,沒必要特意美化或醜化任何人,沒必要編造任何一段情節,連直面歷史的勇氣都沒有,怎麼會有勇敢的國人?

  南京南京電影觀後感二:

  《南京南京》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日本人在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大罪。一個懷孕六個月的孕婦,一個就要當媽媽的女人,那日本人都沒有放過,用那冰冷的刺刀插進那孕婦的腹部,挑出一個還沒出世的孩子,那小小的生命,還沒有看到這多彩的世界,便要走向死神,孕婦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卻沒有喚醒日本人那一丁點兒的良知。還有那一群又一群、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被日本人用機槍掃射,一個又一個的亡靈找不到去天堂的路,因為他們心中積滿了仇恨。日本人如那瘋狂的惡魔,殺人不眨眼。我不想再看下去,我不想再看到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同胞倒下。屠殺、搶劫、強姦等一系列的罪惡行為,卻被那血腥的日本人當成是一場遊戲。僅僅六周,日本鬼子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三十萬人以上,三十萬人以上啊!

  南京大屠殺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屠殺行動,而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屠殺行動,為了自己的野心,讓一個又一個無辜的生命成為刀下亡魂,那流的可是我們中國人的血啊!為什麼沒有人站起來反抗?難道中國人是這樣的懦弱嗎?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心有不甘啊!

  去年,日本海軍把中國釣魚島的漁船船長囚禁了起來,日本這個東瀛小國是在向我們中國挑釁,還以為我們懦弱,不堪一擊,他們錯了,如今的中國已經站起來了,就如那睡醒的雄獅,一聲長吼必定驚天動地。

  走過的六十幾年,中國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忍受了多少痛苦,即使在文革十年中,頑強的中國人也沒被嚇倒。中國在苦難中磨礪了意志,在失敗中找到了自我。生於憂患,中國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這個曾經讓世人瞧不起的國家——中國,逐步發展,日夜騰飛。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