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00:26:36 2

本發明涉及氣膜倉庫進料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膜倉庫進料裝置。
背景技術:
氣膜建築是用特殊的建築膜材做外殼,配備一套智能化的機電設備在氣膜建築內部提供正壓空氣,把建築主體支撐起來的一種建築結構系統。
氣膜建築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應用,例如:氣膜運動場、工業殘渣處理場、氣膜展覽大廳、氣膜售樓中心以及氣膜倉庫等等。
其中,氣膜倉庫是一種充氣膜結構,其利用室內外氣壓差把特殊膜材撐起從而形成建築形態,內部空間為正壓環境,一般較室外大氣壓高200-500Pa。因為室內正壓的存在,若使用常規建築用的單道門,門開啟時,室內正壓空氣會快速流失,從而造成氣膜倉庫失壓,影響安全。
目前,氣膜倉庫一般採用兩道門作為物料進出口,並採用貨運汽車運送物料,兩道門依次開啟,並具備互鎖功能,即第一道門關閉後,第二道門才開啟,此時貨運汽車需要停車等待;貨運汽車離開氣膜倉庫也要經歷此等待過程。
上述採用汽車進料輸送的方式存在一些客觀的技術缺陷:即(1)、採用兩道門進行物料運送時,兩道門需要依次開啟或關閉,貨車需要停車等待。因此,兩道門運送方式無法連續作業,運送效率低,且無法滿足短時間大宗物料的運送需要。(2)、兩道門組成的運送通道佔地面積大,不利於擴大倉庫面積。(3)、兩道門運送方式需要採用貨運汽車,汽車進出倉庫,倉庫內需要預留汽車轉彎空地,降低倉庫有效容積。
綜上,如何克服傳統技術中的上述技術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氣膜倉庫進料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包括輪式料鬥、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外部傳送帶、內部傳送帶及落料間;
其中,所述輪式料鬥具體包括轉動軸和圍繞所述轉動軸旋轉轉動的四個單元料鬥,且所述輪式料鬥整體為圓柱形形狀;每個所述單元料鬥具體包括兩側的扇形端面和位於兩個所述扇形端面之間的料鬥腔;四個所述單元料鬥上的四個料鬥腔均兩兩相對,並共同組成所述輪式料鬥的圓柱形腔體,所述圓柱形腔體被四個所述料鬥腔均勻分割成四個部分;且四個所述單元料鬥上的四個所述扇形端面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組成圓柱形形狀的所述輪式料鬥的圓柱形端面;
所述外部傳送帶位於所述輪式料鬥的右上方;所述外部傳送帶用於依次向所述輪式料鬥的四個所述單元料鬥內輸送物料;
所述輪式料鬥水平安裝於所述落料間的頂部;所述輪式料鬥用於,在所述四個料鬥腔依次轉向右向上時,接收所述外部傳送帶輸送的物料;所述輪式料鬥還用於在四個料鬥腔依次轉向左向下時,釋放所述物料至落料間的所述內部傳送帶上;
所述內部傳送帶位於所述落料間及氣膜倉庫內部;所述落料間與氣膜倉庫連通,且所述內部傳送帶依次連通所述落料間和所述氣膜倉庫;所述內部傳送帶用於將所述物料從所述落料間傳送至所述氣膜倉庫內;
所述上密封組件、所述下密封組件分別用於密封所述輪式料鬥與所述落料間的上部連接處和下部連接處。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上密封組件的弧形表面上設置有第一柔性密封結構;所述上密封組件的弧形表面為內凹圓柱形表面;所述上密封組件的第一柔性密封結構用於在所述輪式料鬥上的四個單元料鬥轉至任意角度時,均與頂部一個所述單元料鬥的邊緣接觸,形成上氣密區。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下密封組件的弧形表面上也設置有第一柔性密封結構;所述下密封組件的弧形表面為內凹圓柱形表面;所述下密封組件的第一柔性密封結構用於在所述輪式料鬥上的四個單元料鬥轉至任意角度時,均與底部一個所述單元料鬥的邊緣接觸,形成下氣密區。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輪式料鬥的轉動軸位於所述落料間的頂板上邊沿處;且所述輪式料鬥的上半部位於所述落料間的外部,所述輪式料鬥的下半部位於所述落料間的內部。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輪式料鬥的兩個端面與所述落料間的頂板上邊沿之間還設置有第二柔性密封結構。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結構以及所述第二柔性密封結構均為耐磨橡膠密封層。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用於驅動所述輪式料鬥沿所述轉動軸沿圓周方向逆時針轉動動作。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還包括調速裝置;所述調速裝置與所述驅動裝置電連接。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驅動裝置具體為伺服電機。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調速裝置具體為伺服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的優點在於: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氣膜倉庫進料裝置,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主要由輪式料鬥、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外部傳送帶、內部傳送帶及落料間等結構組成,該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可以實現向氣膜倉庫內連續不斷的輸送物料,同時保證氣膜倉庫的良好氣密性能,保證氣膜倉庫的結構穩定性。
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各個具體裝置之間的關係為:
上述外部傳送帶位於所述輪式料鬥的右上方;外部傳送帶用於依次向所述輪式料鬥的四個所述單元料鬥內輸送物料;這樣一來可以保證外部傳送帶依次向四個所述單元料鬥內輸送物料;
上述輪式料鬥水平安裝與所述落料間的頂部;且所述輪式料鬥可以在四個料鬥腔依次轉向向下時,釋放所述物料至落料間的所述內部傳送帶上;
上述內部傳送帶位於所述落料間內部;所述內部傳送帶可以將所述物料從所述落料間傳送至所述氣膜倉庫內;
分析上述各個裝置的連接關係和位置關係以及結構布局可知:上述物料通過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輸送順序為:外部傳送帶、輪式料鬥、落料間內的內部傳送帶,最後進入氣膜倉庫;很顯然,上述輸送物料過程連續不間斷,一氣呵成;同時,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分別密封所述輪式料鬥與所述落料間的上部連接處和下部連接處(這樣可以使上述進料輸送過程不會產生漏氣問題,保證氣膜倉庫的結構可靠性,保證進料作業的安全有序執行)。
綜上,本發明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是一種可連續作業的進料裝置,其解決了氣膜倉庫利用傳統汽車進料方式而引起的速度慢、效率低、場地佔用面積大等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為氣膜倉庫在倉儲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一個側面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中的輪式料鬥與上密封組件以及下密封組件的局部的側視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中的輪式料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一個俯視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另一個俯視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再一個俯視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另一個側視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輪式料鬥1;上密封組件2;下密封組件3;外部傳送帶4;內部傳送帶5;落料間6;轉動軸7;單元料鬥8;
氣膜倉庫A。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1、圖4、圖5、圖6以及圖7,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包括輪式料鬥1(具體參見圖2和圖3)、上密封組件2、下密封組件3、外部傳送帶4、內部傳送帶5及落料間6;
如圖2和圖3所示,其中,所述輪式料鬥1具體包括轉動軸7和圍繞所述轉動軸旋轉轉動的四個單元料鬥8(即圖2中分別示意的四個單元料鬥8),且所述輪式料鬥1整體為圓柱形形狀;每個所述單元料鬥8具體包括兩側的扇形端面(圖中未標註)和位於兩個所述扇形端面之間的料鬥腔(圖中未標註,具體參見圖3);上述單元料鬥的組合為:四個所述單元料鬥8上的四個料鬥腔均兩兩相對,並共同組成所述輪式料鬥1的圓柱形腔體,所述圓柱形腔體被四個所述料鬥腔均勻分割成四個部分;且四個所述單元料鬥8上的四個所述扇形端面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組成圓柱形形狀的所述輪式料鬥1的圓柱形端面;即實際上就是一個圓柱形腔體內被分成了四個料鬥腔;在輪式料鬥1旋轉過程中,可使得輪式料鬥結構中四個單元料鬥8依次翻轉送料;
所述外部傳送帶4位於所述輪式料鬥1的右上方,所述外部傳送帶4用於依次向所述輪式料鬥1的四個所述單元料鬥8內輸送物料;
所述輪式料鬥1水平安裝與所述落料間6的頂部;所述輪式料鬥1用於在所述四個料鬥腔依次轉向右向上時,接收所述外部傳送帶4輸送的物料;所述輪式料鬥1還用於在所述四個料鬥腔依次轉向左向下時,釋放落下所述物料至落料間6的所述內部傳送帶5上;
所述內部傳送帶5位於所述落料間6內部;所述落料間6與氣膜倉庫A連通(即外部傳送帶物料下落後進入所述輪式料鬥的一個料鬥腔),且所述內部傳送帶5依次連通所述落料間6和所述氣膜倉庫A(即需要說明的是,且所述內部傳送帶5依次從所述落料間6內貫穿進入所述氣膜倉庫A);所述內部傳送帶5用於將所述物料從所述落料間6傳送至所述氣膜倉庫A內(即圖1以及其他附圖4、圖5以及圖6、圖7分別只是示意了氣膜倉庫A的局部結構,這樣為了便於清楚的看到內部傳動帶等結構);
所述上密封組件2(圖1中上部分剖面線所示意的結構為上密封組件2)、所述下密封組件3(圖2中下部分剖面線所示意的結構為下密封組件3)分別用於密封所述輪式料鬥1與所述落料間6的上部連接處和下部連接處。
分析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主要裝置的具體結構以及各個裝置之間的位置關係和連接方式以及布局如下:
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主要由輪式料鬥1、上密封組件2、下密封組件3、外部傳送帶4、內部傳送帶5及落料間6等結構組成,該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可以實現向氣膜倉庫A內連續不斷的輸送物料,同時保證氣膜倉庫A的良好氣密性能,保證氣膜倉庫A的結構穩定性。
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各個具體裝置之間的關係為:
上述外部傳送帶4位於所述輪式料鬥1的右上方,所述外部傳送帶4的出料口處與所述輪式料鬥1相連通;這樣一來可以保證外部傳送帶4依次向所述輪式料鬥1的四個所述單元料鬥8內順序地輸送物料;
上述輪式料鬥1水平安裝於落料間6的頂部;且所述輪式料鬥1可以在四個料鬥腔依次轉向向下時,釋放所述物料至落料間6的所述內部傳送帶5上(即隨著輪式料鬥的轉動,輪式料鬥1可以在四個料鬥腔依次轉向向下時,順序將四個料鬥腔的物料釋放到落料間6的內部傳送帶5上);
上述內部傳送帶5位於所述落料間6內部;所述內部傳送帶5可以將所述物料從所述落料間6傳送至所述氣膜倉庫A內(圖4、圖5、圖6中剖面線所示意的是傳送帶的表面);
分析上述各個裝置的連接關係和位置關係以及結構布局可知:上述物料通過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輸送順序為:外部傳送帶4、輪式料鬥1、落料間6內的內部傳送帶5,最後進入氣膜倉庫A;很顯然,上述輸送物料過程連續不間斷,一氣呵成;同時,上密封組件2、下密封組件3分別密封所述輪式料鬥1與所述落料間6的上部連接處和下部連接處(這樣可以使上述進料輸送過程不會產生漏氣問題,保證氣膜倉庫的結構可靠性,保證進料作業的安全有序執行)。
綜上,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具有連續輸送作業以及良好氣密性能的兩大技術優勢。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可以實現物料的連續運輸作業,進料方式新穎,進料效率更高,且節省了氣膜倉庫的內部場地佔用面積(即不需要使用汽車進料,也不需要空出汽車轉彎的空間);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可以通過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實現對輪式料鬥與落料間的上部連接處、下部連接處的密封,進而避免進料動作、出料動作時發生漏氣現象。
在具體結構中;
有關輪式料鬥1的結構,輪式料鬥1是本裝置的核心部件,其外形為圓柱狀,沿徑向呈90°均布四個單元料鬥8。輪式料鬥1水平安裝於落料間6頂部,輪式料鬥1的轉動軸位於落料間頂部,輪式料鬥1的上半部分在落料間外部,輪式料鬥1的下半部分在落料間內部。
有關上述輪式料鬥的具體工作原理:
外部傳送帶4位於氣膜倉庫A外部以及輪式料鬥1的上部,外部傳送帶4把物料傳送至輪式料鬥1的四個單元料鬥8內,其中一個單元料鬥內物料達到設計容量後,輪式料鬥即逆時針旋轉90°(如圖2所示箭頭方向為輪式料鬥的逆時針旋轉方向),相鄰的第二個單元料鬥繼續接納外部傳送帶4的物料,第二個單元料鬥內的物料達到設計容量後,輪式料鬥再逆時針旋轉90°。此時,第一個單元料鬥旋轉至卸料位置,單元料鬥內物料在重力作用下落至內部傳送帶5,由內部傳送帶5運送至既定位置;第三個單元料鬥轉至接料位置,接納外部傳送帶4的物料;第二個單元料鬥進入上密封組件2範圍,形成上氣密區,第四個單元料鬥進入下密封組件3範圍,形成下氣密區,此二氣密區與輪式料鬥1兩端氣密區共同構成進料裝置氣密區,最大程度減少室內正壓空氣流失,保障氣膜倉庫安全。即上述過程中,每次輪式料鬥逆時針旋轉90°可實現一個單元料鬥的翻轉送料工作;這樣每次逆時針旋轉90°,共旋轉4次完成一個輪式料鬥旋轉一圈的翻轉送料作業過程;此外,落料間6與氣膜倉庫A直接連通,與倉庫室外不直接連通,室內正壓空氣不會通過落料間其它部位流失。
有關氣膜倉庫A,上述氣膜倉庫屬氣承式膜結構。它採用優質的建築纖維膜材作為建築「外殼」,由一套智能化的機電設備向氣膜建築內部送風並形成正壓,通過室內外的氣壓差將「外殼」支撐起來,形成建築物主體,室內無需任何框架或梁柱支撐;上述氣膜倉庫A主要用於物料倉儲等。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的具體結構以及具體技術效果做一下詳細說明:
很顯然,所述輪式料鬥1與所述上密封組件2以及所述下密封組件3之間也存在密封結構(即第一密封結構);所述輪式料鬥也與所述落料間之間具有氣密封結構(即第二密封結構),具體結構如下;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如圖1以及圖2,所述上密封組件2的弧形表面上設置有第一柔性密封結構;所述上密封組件2的弧形表面為內凹圓柱形表面(即上密封組件的內凹圓柱形表面正好與輪式料鬥的上半部某個單元料鬥貼合接觸實現密封);所述上密封組件2的第一柔性密封結構用於在所述輪式料鬥1上的四個單元料鬥8轉至任意角度時,均與頂部一個所述單元料鬥8的邊緣接觸,形成上氣密區。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如圖1以及圖2,所述下密封組件3的弧形表面上也設置有第一柔性密封結構;所述下密封組件3的弧形表面為內凹圓柱形表面(即下密封組件的內凹圓柱形表面正好與輪式料鬥的下半部某個單元料鬥貼合接觸實現密封);所述下密封組件3的第一柔性密封結構用於在所述輪式料鬥1上的四個單元料鬥8轉至任意角度時,均與底部一個所述單元料鬥8的邊緣接觸,形成下氣密區。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上密封組件2的弧形表面為內凹圓柱形表面,其上密封組件2的弧形表面完全與所述輪式料鬥1的上部單元料鬥8的外邊緣相互配合,進而在某個單元料鬥8翻轉轉動到上部某個角度時,該上密封組件2的弧形表面正巧可以封閉該單元料鬥8的料鬥腔;同時對輪式料鬥1的該單元料鬥8與落料間6連接處形成上氣密區的氣密密封(進而可實現上密封組件始終與至少一個處於上半部空間的單元料鬥實現密封)。
同樣的原理,所述下密封組件3的弧形表面也為內凹圓柱形表面,其下密封組件3的弧形表面完全與所述輪式料鬥1的下部單元料鬥8的外邊緣相互配合,進而在某個單元料鬥8翻轉轉動到下部某個角度時,該下密封組件3的弧形表面正巧可以封閉該單元料鬥8的料鬥腔,進而對輪式料鬥的該單元料鬥8與落料間6連接處形成下氣密區的氣密密封(進而可實現下密封組件始終與至少一個處於下半部空間的單元料鬥實現密封)。上述的上密封組件2和下密封組件3在保證輪式料鬥正常轉動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少室內正壓空氣的流失,以保障氣膜倉庫安全。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輪式料鬥1的轉動軸位於所述落料間的頂板上邊沿處;且所述輪式料鬥1的上半部位於所述落料間6的外部,所述輪式料鬥1的下半部位於所述落料間6的內部。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輪式料鬥各有一個單元料鬥的扇形柱面與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形成氣密區;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弧形表面設置有第一柔性密封材料,料鬥轉至任意角度,均有呈對稱布局的兩個單元料鬥邊緣分別與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的柔性密封材料接觸,分別形成上氣密區和下氣密區。
不僅如此,所述輪式料鬥1的兩個端面與所述落料間6的頂板上邊沿之間還設置有第二柔性密封結構(未示出)。
需要說明的是,輪式料鬥1兩端面與落料間6頂板之間也安裝柔性密封材料(即第二柔性密封結構),該第二柔性密封結構不影響輪式料鬥正常轉動,同時可以避免室內正壓空氣通過縫隙大量流失。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第一柔性密封結構以及所述第二柔性密封結構均為耐磨橡膠密封層。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一柔性密封結構主要是安裝在所述上密封組件的弧形表面或是下密封組件的弧形表面上;上述第二柔性密封結構設置在所述輪式料鬥的兩個端面與所述落料間的頂板上邊沿之間,同樣起到氣密密封作用。因此,上述第一柔性密封結構以及第二柔性密封結構可以選擇使用多種材料:例如:軟橡膠層、軟塑料樹脂層或是耐磨橡膠密封層等等;但是本發明優選選擇使用耐磨橡膠密封層或軟橡膠層。因為其具有更強的氣密性,其密封效果更好,結構穩定性和結構可靠性也更強。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未示出);所述驅動裝置用於驅動所述輪式料鬥沿所述轉動軸沿圓周方向逆時針轉動動作。所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還包括調速裝置;所述調速裝置與所述驅動裝置電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輪式料鬥由驅動裝置進行驅動,同時通過調速裝置對驅動裝置進行調整轉速,進而可以實現對輪式料鬥的四個單元料鬥的翻轉進料速度進行調節功能。
優選的,作為一種可實施方案;所述驅動裝置具體為伺服電機。所述調速裝置具體為伺服器。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驅動裝置是輪式料鬥的主要驅動裝置(對於傳動帶或是同步帶等傳動裝置不再一一贅述),其採用的是電機驅動方式;很顯然,上述驅動裝置可以選擇使用多種電機,例如:變頻電機、步進電機以及伺服電機,但是本發明優選選擇使用伺服電機。
因為,伺服電機(servo motor)是指在伺服系統中控制機械元件運轉的發動機。因為伺服電機控制方式更加適合輪式料鬥;伺服電機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準確,可以將電壓信號轉化為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上述第二環形同步帶。伺服電機轉子轉速受輸入信號控制,並能快速反應,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用作執行元件,且具有機電時間常數小、線性度高、始動電壓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電動機軸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輸出。所以說,選擇使用伺服電機配合伺服器(即伺服控制器)可以更好的控制輪式料鬥的轉向角度、轉速等參數。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具有如下方面的技術優勢:
一、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其主要由輪式料鬥、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外傳送帶、內傳送帶及落料間組成。採用了全新創新式設計的系統架構,其各個具體裝置之間連接、布局等都具有巧妙的設計;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其設計更為合理,系統架構更加新穎、功能更加完善。
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其輪式料鬥沿徑向呈90°均勻分布四個單元料鬥,整體水平安裝於落料間頂部,由電機驅動,料鬥轉速可調,可滿足不同物料運送要求。上述氣膜倉庫進料裝置核心部件為輪式料鬥,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佔地少等特點。另外,氣膜倉庫進料裝置採用皮帶輸料方式,佔地面積更小,可以最大程度實現倉庫功能。
三、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上密封組件、下密封組件弧面安裝第一柔性密封結構,分別與輪式料鬥的一個料鬥形成氣密區,可避免室內正壓空氣大量流失。同時,輪式料鬥兩端面與落料間頂板的縫隙中,安裝第二柔性密封結構,第二柔性密封結構其可進一步地避免室內正壓空氣大量流失。
四、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第一柔性密封結構和第二柔性密封結構採用了全新的密封層;因為其密封層具有更強的氣密性,其密封效果更好,所以可保證氣膜倉庫進料裝置結構穩定性和結構可靠性也更強。
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其輪式料鬥的轉速可在設計範圍內調整,用以滿足不同運送量的要求。其採用了使用伺服電機配合伺服器(即伺服控制器)可以更好的更加精確地控制輪式料鬥的轉向角度、轉速等參數。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其物料輸送工作效率更高,且還具有可操控性強、設備可靠性強、設備安全性高(即氣密性能優越)等等諸多方面的技術優勢。基於以上諸多顯著的技術優勢,本發明提供的氣膜倉庫進料裝置必將帶來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