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C環結構及汽車車身的製作方法
2023-07-11 11:04:47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身C環結構。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具有該車身C環結構的汽車車身。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汽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與駕駛員和乘客直接接觸的部分,車身的安全性及安靜程度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特別是汽車行駛狀態的路噪水平已成為衡量汽車品質的一個關鍵因素,車內噪聲低會使消費者對汽車品質留下良好的印象。
C環又叫聲學環,是指後減震器處沿汽車車身寬度方向,由兩側的側圍,頂蓋橫梁及後地板橫梁所構成的環狀結構,其是車身中提升路噪水平很關鍵的一環。但目前汽車車身上所設計的C環結構多存在結構偏弱,動剛度水平偏低的不足,另外,現有C環結構中後減震器安裝點在位置設計上也不夠科學,其也會造成汽車路噪水平的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車身C環結構,以能夠提高C環結構的剛度,並可提升車身的路噪水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車身C環結構,包括位於兩側的具有側圍立柱的側圍,以及分別連接於兩側側圍之間的頂蓋橫梁及後地板橫梁,還包括連接於所述側圍立柱和所述後地板橫梁之間、並與所述側圍及後地板圍構成三角形結構的側圍地板連接件,在所述側圍上還設有後減震器安裝部,且所述後減震器安裝部位於該三角形結構的中間區域。
進一步的,所述側圍地板連接件包括與所述側圍立柱固連、並分設於所述側圍立柱兩側的立柱前連接板和立柱後連接板,以及固連於所述立柱前連接板及所述立柱後連接板與所述後地板橫梁之間的側圍地板連接板。
進一步的,於所述立柱前連接板上固連有立柱前連接板加強板。
進一步的,於所述立柱後連接板上固連有立柱後連接板加強板。
進一步的,於所述立柱前連接板、所述立柱後連接板以及所述側圍地板連接板之間固連有後減震器加強板。
進一步的,所述後減震器安裝部為貫穿所述側圍及所述後減震器加強板設置的安裝孔。
進一步的,於所述立柱前連接板和所述立柱後連接板間固連有側圍地板連接板加強板。
進一步的,在所述側圍立柱的頂端固連有三角窗側圍加強板。
進一步的,所述後地板橫梁包括分置於所述後地板兩側、並與所述後地板固連的後地板橫梁上板和後地板橫梁下板,且於所述後地板橫梁上板和所述後地板之間,以及於所述後地板橫梁下板和所述後地板之間分別形成有空腔。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身C環結構,通過使側圍地板連接件與側圍和後地板之間呈三角形結構,可利用三角形結構穩定性高的特點,從而提高C環結構整體的剛度;而使得後減震器安裝部位於三角形結構的中間區域,因三角形結構的中間區域為剛度最大的位置,因此其可提高後減震器安裝點的動剛度水平,可有效降低來自路面的振動,而提升車身的路噪水平。
(2)通過設置各加強板可進一步提高C環結構的剛度水平。
(3)後地板橫梁上板及後地板橫梁下板與後地板之間分別形成空腔,可利用其所形成的複合截面結構,提升後地板橫梁的剛度和抗振能力。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汽車車身,所述汽車車身具有如上所述的車身C環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身和車身C環結構相對於現有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車身C環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側圍地板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側圍立柱,2-立柱前連接板,3-立柱前連接板加強板,4-後減震器安裝孔,5-側圍地板連接板加強板,6-側圍地板連接板,7-後地板橫梁下板,8-後地板,9-後地板橫梁上板,10-立柱後連接板,11-後減震器加強板,12-立柱後連接板加強板,13-側圍,14-後地板橫梁,15-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車身C環結構,由圖1所示,其示意出了C環結構的環狀構成,而如圖2中所示,該車身C環結構具體上包括位於兩側的設置有側圍立柱1的側圍13,分別連接於兩側的側圍13之間的圖中未示出的頂蓋橫梁和後地板橫梁14,以及於兩側的側圍立柱1和後地板橫梁14之間分別設置的側圍地板連接件,該側圍地板連接件與側圍13及後地板8圍構成三角形結構,在側圍13上還設有後減震器安裝部,且該後減震器安裝部位於上述三角形結構的中間區域。
基於如上的整體結構,本實施例中側圍地板連接件具體包括頂端與側圍立柱1固連,並沿車身的長度方向分別於側圍立柱1的兩側布置的立柱前連接板2以及立柱後連接板10,以及與立柱前連接板2和立柱後連接板10的底端固連在一起的側圍地板連接板6,側圍地板連接板6的另一端與後地板橫梁14固連。於車身的寬度方向上,立柱前連接板2、立柱後連接板10及相固連於一起的側圍地板連接板6整體上呈傾斜狀布置,以此形成前述的三角形結構。而立柱前連接板2和立柱後連接板10於側圍立柱1的兩側布置,也可與兩者間形成便於後減震器安裝的空間。
本實施例中為提升C環結構的剛度,在立柱前連接板2上連接有立柱前連接板加強板3,在立柱後連接板10上連接有立柱後連接板加強板12,在立柱前連接板2及立柱後連接板10與側圍地板連接板6相連的端部間也連接有側圍地板連接板加強板5,而在側圍立柱1的頂端還連接有圖中未示出的三角窗側圍加強板,以增加側圍13與頂蓋橫梁之間的連接強度。
本實施例中前述的後減震器安裝部具體為設置於側圍13上的貫穿布置的後減震器安裝孔4,在具體結構上,側圍13在後輪罩的頂部位置,且位於後輪罩的內側形成有沿車身水平方向展開的端面,後減震器安裝孔4即位於該端面上,且因該端面向車身內部的展開而使得後減震器安裝孔4位於了前述三角形結構的中間區域。
為了進一步提升後減震器安裝點的剛度,本實施例中在在立柱前連接板2,立柱後連接板10以及側圍地板連接板6之間也固連有位於後減震器安裝孔4處的後減震器加強板11,後減震器安裝孔4即貫穿該後減震器加強板11設置。而本實施例中後地板橫梁14則具體包括分置於後地板8兩側的後地板橫梁上板9和後地板橫梁下板7,後地板橫梁上板9和後地板橫梁下板7均與後地板8固連,且在後地板橫梁上板9及後地板橫梁下板7與後地板8之間也分別形成有空腔15,通過該空腔15的設置,可提升後地板橫梁14的結構強度,進而提升其抗振能力。
本實施例的車身C環結構通過使側圍地板連接件與側圍13和後地板8之間呈三角形結構,可利用三角形結構穩定性高的特點,從而提高C環結構整體的剛度。而使得後減震器安裝孔位於三角形結構的中間區域,因三角形結構的中間區域為剛度最大的位置,因此也可提高後減震器安裝點的動剛度水平,可有效降低來自路面的振動,而能夠提升車身的路噪水平。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汽車車身,該汽車車身具有如實施例一中所述的車身C環結構。本實施例的汽車車身通過設置如實施例一中的車身C環結構可使車身C環有著較高的剛度,也可提高後減震器安裝點的動剛度水平,有效降低來自路面的振動而提升車身的路噪水平。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