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正宗脆肉鯇魚(草魚脆肉鯇中山特產的明星魚)
2023-07-13 00:36:20 1
鯇魚,又叫鯇、草鯇、草魚、油鯇、白鯇、烏青、混子、草苞、草根。
鯇魚是中國四大家魚之一。從殷末到唐代之前,老百姓的養魚對象主要是鯉魚。到了唐代,因皇帝姓李,李鯉同音,「鯉」成了皇族象徵,避諱「鯉」,不能捕不能賣。捕到要放生,否則就打60大板。逼得老百姓不得不找新的養殖對象,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這4種魚由於食性和棲息習性不同,很適合混養在一個池塘裡,能充分利用天然餌料和水域空間,養殖效益更大,成為老百姓喜愛的養殖魚類。現如今,這4種魚仍然是我國淡水養魚的主體魚。因為它們是人工養殖的魚類,像是家犬、家雞一樣成為重要的家庭成員,故稱「四大家魚」。
鯇魚也是鯉科大家族的成員,跟鯉魚有不少相似之處,打個可能不太恰當的比喻,如果說鯉魚是長兩撇鬍鬚的胖大爺,草魚就是不長鬍鬚又體態纖長的精神小夥。體色有明顯的三層漸變,背上青灰色,佔全身的六分之一;腹下灰白色,佔個三分之一;剩下的一半居中,呈茶黃色。它們長有2行梳形的下咽齒,吃水草尤其是藻類特別方便,也吃幼蟲、蚯蚓、蜻蜓等。
老家的河流裡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家裡人叫它們「草鯇」,草鯇大條又好吃,這是愛捕魚的老爸傳輸給我的觀念。
草鯇肉拿來打邊爐挺香的,但你會問了:「哪一種魚打邊爐不香呢?」打邊爐的魚兒千千萬,但最讓人難以忘懷、回味無窮的唯獨這叫「脆肉鯇」的魚兒。
脆肉鯇,在分類學裡不算是新的鯇魚品種,而是在廣東省中山市的長江水庫特定養殖條件下培育出來的名特水產品。
水庫的水裡溶氧量不低於5毫克/升,脆肉鯇在急流的水裡遊個不停,它們的肌肉也會越來越堅韌,備上有點貴的純天然東北蠶豆,整顆在清水浸泡一天一夜後的蠶豆脹得鬆軟,是脆肉鯇的最愛,加點青飼料,就是它們每天吃的增肌塑形餐。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脆肉鯇每條都在10斤以上。
看新聞報導,2017年9月中旬,湖南湘潭第一次採購脆肉鯇,不少老百姓把魚買回家,還是按照往常的草魚做法來做脆肉鯇,估計也是整條魚放鍋裡蒸煮,魚出鍋,魚肉沒煮爛,筷子去戳,也戳不進魚肉,撕一塊吃進嘴巴裡也嚼它不動,一度懷疑自己是買了草魚還是拖鞋,還是打開的方式不對?
其實,做脆肉鯇,需要去鱗扒皮,切成薄片,讓它緊實彈韌的肉更入味,這樣才能生炒也行,清蒸也行,就是不能整條魚不切片拿去蒸炒。
而在廣東這邊,尤其是我老家汕尾和潮汕地區,脆肉鯇是打火鍋的首選。
脆肉鯇清理乾淨鱗和皮,將魚肉片成一張張晶瑩剔透的撲克牌,剔除紅血絲,擺盤如白蓮花,火鍋湯底沸騰了,夾兩片脆肉鯇放鍋裡涮,湯滾了就快熟了,肉質泛奶白色就算熟了,夾起,蘸取配好的蔥花蒜蓉醬,是我特別愛的醬料,醬香開胃,聞著就特別的香;魚肉順滑,入口就特別的滑;彈牙清脆,咀嚼就特別的脆;吮汁回味,入喉就特別的對味兒!
據數據檢測,脆肉鯇的蛋白質含量高於普通鯇魚12%,其中,可以美容養顏的膠原蛋白尤為豐富。
第一次吃肉質緊實、清爽脆口的脆肉鯇,我就從此愛上了它,記住了它的名字。
「這是啥魚?」我驚奇地問。
「脆肉鯇啊。」
「好吃耶!」
「你沒吃過吖,那真的少了很多樂趣耶——」
「現在開始也不遲,哈哈哈哈……」
清書,二零二零年三月八日。